正文 第2章 口才藝術:求職麵試成功的法寶(2)(2 / 3)

戰國時期,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嚐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合稱“四公子”。他們都以廣交天下士而聞名,各自收養了許多食客,平原君門下就有幾千人。

有一年,秦軍包圍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求救於楚。平原君打算從門客中挑選二十名文武兼備者作為隨員,可是,數千門客才挑選出十九個合適的人選,湊不足二十名。平原君發愁了。這時,有位名毛遂的門客就自己來找平原君,要求充當隨員,他對平原君說:“我聽說您要到楚國去求援,約定帶上二十名門客,不另外找人。現在還少一個,希望您把我當成隨員帶上吧。”平原君問他:“先生在我的門下幾年了?”毛遂答說:“三年了。”平原君很不以為然,說道:“有才能的人,身在天地間,就好比錐子放在口袋裏,錐尖馬上就可看得到。先生在我的門下三年了,左右沒有稱頌你,我也沒有聽說過你,這樣看來,先生沒什麼才幹吧。先生沒什麼才幹,就留下來,不用去楚國了。”毛遂奮起,大聲說:“我今天就是請您把我放在口袋中。假如我早些時候放在口袋裏,整個錐子都會鑽出來,何止是錐尖讓人看到呢。”平原君同意了毛遂的請求,“毛遂自薦”的成語即由此而來。

毛遂的自薦緣於他十分清楚地認識到出使楚國是一次難得的展露才華的機會,一旦錯失,也許一輩子都隻能是一名庸碌無為的食客。所以他向平原君請纓,不料平原君以“囊中之錐必露其芒”以拒之。毛遂並不就此放棄,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自己未露其芒是因為未置囊中,要求平原君給他置於囊中的機會再試其是否鋒芒畢露。

毛遂言辭中對這一機會竭盡全力的爭取,終於打動了平原君。正是因為自薦的成功,毛遂參與了出使楚國的過程,才在向楚國求取援兵的談判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幹。

美國著名舞蹈家鄧肯,想參加奧古斯丁·戴利的劇團。戴利是蜚譽美國的大人物。好幾個下午和傍晚,她站在通往後台的門口,請求接見。人們借口戴利太忙,讓她去見助理。鄧肯堅決不答應。最終她見到了這位大人物。此人相貌堂堂,但顯得挺凶,很嚇人。鄧肯鼓足勇氣,對他說了這麼一大段話:“戴利先生,我有一個重要的想法要向你講,在全國恐怕隻有您能理解它。我發現了舞蹈,發現了已經失傳兩千年的這種藝術。……我給您帶來了足以使我們整個時代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想法。我在什麼地方發現它的呢?是從太平洋,從內華達山脈波濤起伏的鬆樹林。我看見了年輕的美國在落基山頂峰翩翩起舞的綽約的豐姿……我要為美利堅的兒女創造出一種表現美利堅精神的新舞蹈,給您的劇院帶來它所缺少的那個生命所係的靈魂——舞蹈演員的靈魂。”此時,戴利有些顯得不耐煩,她卻提高嗓門說:“舞蹈演員原來那種偉大的藝術一天不返回劇院,您的劇院就一天不可能有真正的表演!”

戴利出乎意料地讓眼前這個瘦小、古怪的女孩如此放肆地教訓了一頓,居然不知所措了。但他通過藝術的直覺,覺得這個小姑娘不同凡響,便答應了她的請求。

鄧肯成功了,成為熠熠生輝的舞蹈之星。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位“洋毛遂”的語言藝術。一開始,她表示了她“有一個重要的想法,在全國恐怕隻有您能理解。”字字句句,無不洋溢著自信,在戴利這個大人物麵前,敢稱自己的想法“重要”,而且隻有“您能理解”,顯然這個說法引起了戴利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