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情和友情完美結合(1 / 3)

讓愛情和友情完美結合

友情是一種特殊的人類關係。戀人的關係,家族的紐帶,盡管也是密切的,但在一定意義上來講,它們有著自然的、本能的要素。

真正的友誼,很少被本能的欲望與利害的權衡所驅使,因為它是心與心親密地接觸相撞而產生的、語言所不能表達的強烈的共鳴,它是一種擯棄了其他任何目的的純信賴的感情。朋友當然有許多種,親密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但是,我所講的是真正的朋友,是能夠互相理解、信賴的朋友。這樣的朋友我們經常尋求;不過,也沒有尋找很多的必要。假如我們能遇到真正的知己,即使隻有一兩個,那也將是人生巨大的財富,是生活給予我們的不朽的力量與最大的歡樂。

我們總是以為,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身體上強烈的吸引力。但我現在認為有這種吸引力再愛的關係是不重要的,而是,如果我們要的是豐盈的愛,可以維持終生的愛的話,我們必須超越人們的表象。

真愛根植於友誼,而不是身體的吸引力。或者,如同法國作家安東尼?聖艾斯培利所言:“愛,不是由彼此的互相凝視所組成,而是兩個人一起向外看往同一個方向。”聖經上也是這麼寫的:“除非兩個人有著共同的信念,否則他們無法共同旅行。”這是很普通的想法,分享共同的目標和興趣。成熟的尊重和彼此欣賞,是持久的愛的關係的基礎。

列夫?托爾斯泰與屠格涅夫都是俄國文豪,他們有一段曲折動人的友誼。

1855年,托爾斯泰在彼得堡認識了比他大10歲的屠格涅夫。盡管屠格涅夫感到這個新朋友脾氣大、倔強和甚至有時粗野,但對他卻從心眼兒裏喜歡,兩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1861年,屠格涅夫的《父與子》脫稿,邀請托爾斯泰到自己的新莊園,把稿子給他看。午餐後,托爾斯泰拿起稿子躺在客廳的沙發上看,越看越感到興趣索然,漸漸拋卷入夢。當他醒來時,發現屠格涅夫剛背過身子走出門,再也沒有進來。

第二天,兩人到詩人費特家做客。席中,屠格涅夫對教育自己女兒的英國女教師讚不絕口,因為她教導女兒為窮人縫補衣服,在慈善事業上捐款??屠格涅夫認為,這樣會使女兒漸漸接近窮人。不料,托爾斯泰很不以為然,帶著譏諷的口吻說:“我設想一位穿著華貴的小姐,膝上放著窮人又髒又臭的破爛衣服,在表演一幕不真實的舞台鬧劇。”頓時,惹得屠格涅夫怒不可遏,大聲咆哮:“這麼說,是我把女兒教壞了?!”托爾斯泰也不示弱,兩人在客廳裏互相揪發抓頭,乒乒乓乓大打出手,終致絕交。

兩位作家就為區區一件小事,關係中斷了17年。這段時間,兩人都深感內疚和不安。

1878年,托爾斯泰采取主動,寫信向屠格涅夫道歉:“伊凡?謝爾蓋耶維奇!近日想起了我同您的關係,我又驚又喜。我對於您沒有任何敵意,謝謝上帝,但願您也這樣,我知道您是善良的,我確信,您對我的敵對感情已經在我之先早就拋掉了??請您永遠原諒我的一切,在您麵前,我是有罪的。”

屠格涅夫立即寫了回信:“收到您的信我深受感動,我對您沒有敵對情感,假如說過去有過,那麼早已消除——隻剩下一個對於您的懷念。您曾經是我真心眷戀的人,您,作為一個作家最初的一步得到了我最先的祝賀??”

這一年,在托爾斯泰盛情邀請下,60歲的屠格涅夫到波良納莊園作客。

等待屠格涅夫的時候,一家人都很激動。托爾斯泰把同舊友的和解稱為“精神上的誕生”。

那幾天,托爾斯泰一個字也沒寫過,寸步不離地陪著朋友。在家宴中,屠格涅夫還高興地跳起古老的康康舞。這一天中午,托爾斯泰的妻子把大家叫到客廳,屠格涅夫在那裏念了短篇小說《狗》。這回,托爾斯泰托著下巴,不時點著頭,甚至為其中精彩的章節叫好。這次見麵,雖然兩人都有些拘謹,主人客客氣氣,客人小心翼翼,但總算言歸於好了。

兩年後,屠格涅夫又到莊園做客,那是陽光燦爛的5月。

托爾斯泰請客人郊遊,兩人還帶著槍去打鳥。“砰砰”幾槍,托爾斯泰打下了兩隻山鷸,屠格涅夫沒有得手,一個勁兒地羨慕主人的運氣。

夜幕悄悄降臨,終於有一隻山鷸向他飛來,槍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