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層關係的確是家庭生活中很難處理的一個關係,它不如夫妻關係那樣親密,也不如母子關係那樣穩定,僅僅是因為兒子的妻子與丈夫的父母才走到了一起,成為了一家人。而一個女人要想得到幸福,使家庭和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如何與公婆相處。做不到這一點,即使你事業上再成功,也不能稱之為一個完美的女人。
一個識“禮”的兒媳,總能想到妥善的處理方法。她了解老人的心理,知道該怎樣做才能既討公婆歡心,又不委屈自己。
那麼究竟要怎樣處理與公婆間的關係呢?兒媳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麵來建立和發展與公婆的友好關係。
記住公婆的生日
在公婆的生日之際,給他們送上一份賀禮,這對建立你們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公公或婆婆生日當天,早晨早點起,去集市買些公公或婆婆喜歡吃的、用的東西,不一定太講究、太複雜,隻要適合就可以,拎到家門口不見其人就該聞其聲:“爸(媽)生日快樂,兒媳給您祝壽了。”會烹飪的就要多炒幾個菜,不會做的給打打下手也可以。反正要眼裏有活,要勤快,要不怕吃苦,這樣公公或婆婆自然會很高興,這時候你心裏也會很安慰。
聽公婆講述自己的曆史
老人的經曆豐富,或輝煌華麗,或辛酸坎坷。兒媳若能要求公婆講講他(她)的過去,必能獲得他們的欣然同意。當公婆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曆史時,實際上他們的心扉已經不自覺地敞開了,其在心理就已經接納你並將你視為最親近的人之一。進而,兒媳可以常以家庭、工作、社會等為話題與公婆交談,有時也可以談談自己的事,讓公婆也了解你、理解你、欣賞你,還可講些小笑話、小幽默與公婆共享,以鞏固和發展你在公婆心目中建立的好感。
禮物的分配要公平
娘家、婆家都很重要,都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所以在饋贈物品的分配上要公平,不要女兒向著娘家,兒子向著婆家,一來二去便鬧得不愉快。尤其是做兒媳的更要掌握分寸,婆婆、媽媽都是娘,誰吃不到、用不到心裏都不好受。在感謝親娘生你的同時,也要感謝婆婆為你生了一個好丈夫。
生病的公婆要照看
平常日子都好過,可是要是趕上二老有病有災的時候,需要兒子、兒媳了,就該及時前往。其實老年人不圖什麼回報,他們不願意給任何一個孩子添麻煩,但是生病了也就不得不需要人。這時兒媳要多張羅一些,多了解一下病情,掌握老人的情緒,及時與醫生進行溝通並配合治療。要給生病的老人多一些關懷,其實老人的幸福也應該就是兒子、兒媳的幸福。
老人的不是別在意
千萬不要在丈夫或孩子麵前說公婆的不是,即使老人有缺點,因為做兒子的對這些事是隻許自己說,不許別人提,哪怕是自己的老婆。處理問題誰都不會完美無缺,當公婆在說話做事上確有刁蠻之處時,做兒媳的也要讓她三分。一來他們老了,可能會倚老賣老;二來文化又不一定有多高,跟老人計較這些就顯得你不夠大度了。其實家裏好多事都不涉及原則問題,能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含糊一點、幽默一些,事情往往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要互相理解、尊重
大家生活在一起不必猜疑,誰在說某句話的時候也沒想過那麼多的事。人的大腦就那麼大,怎麼會迅速靈敏地在短時間內想到那麼多事。所以,想說就說,想做就做,自己的想法不多,別人也就沒了那麼多想法。隻要雙方能夠互相理解和尊重,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就不會惡化。
主動向婆婆道歉
婆媳之間有爭吵是難免的,但爭吵過後,要冷靜地思考原因,主動向婆婆賠不是。可直接向婆婆陳述自己的不對之處,誠心請求原諒。如果一時嘴上轉不過彎,不妨在行動上表示歉意,比如多給她一些關照使她消消氣,然後伺機道歉。婆婆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不會再計較過去,就算有時火氣大了點兒,但鑒於自己長輩的身份,也就不便繼續為難已經“認輸” 的兒媳。
不要把公婆同自己的父母相比
你與父母是血肉相連的,而公婆是你結婚以後才開始相處的人。結婚前,你同丈夫談戀愛,所以有感情基礎,而與公婆幾乎沒有什麼感情聯絡,也就沒有什麼感情基礎。這就像往銀行存錢一樣,存得越多收回的也就越多,但是如果沒有存寄過當然也就不要指望著索取了。所以,要正確對待與公婆的關係,隻有你自己先對公婆付出了,才能從公婆那裏獲得回報,如果沒有付出就不要指望著索取,更不要指望公婆像父母一樣疼你、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