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生活禮儀,為家人營造一個愛的港灣(4)(3 / 3)

總之,兄弟姐妹之間要相互謙讓、彼此愛護,長愛幼,幼尊長,情同手足,共同創造溫馨祥和的家。

親戚之間,以禮相待

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親戚。親戚關係是一種很微妙的關係,說他親,親不過家人;說他疏,疏不過相識。與親戚交往,識禮的女人應懂得如何以禮相待。

親戚關係很複雜,因為親戚的為人和性情各有不同,有的富且仁義,有的為富不仁,有的貧窮而誌堅,有的寒酸而卑下,有的則喜好攀結權貴。如果親戚關係處理得不好,輕則親情淡漠,重則會將自己卷入無止境的糾紛中,破壞自己家庭的和諧。

一般說來,親戚之間要自然地走動,相互探訪和關照,親戚有喜慶婚喪嫁娶之類的事情時要相互幫助,親戚之間還要講究禮尚往來。“不走不親”、“常走常親”和“來而不往,非禮也”的說法是非常有道理的,經常的溝通才能深化感情、密切親戚關係。

親戚關係的交往也有其內在的原則:

不要哭窮,也不要炫耀

自己的家庭條件即使不好,也不要向人家哭窮,因為哭窮的結果是會讓人產生戒心。在條件好的情況下也不要炫耀,因為聽者往往會反感。

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

與丈夫的親屬關係走得“太遠”當然有“絕情”之嫌,走得“太近” 也會過猶不及,原因在於,“太近”的話,彼此過問和幹涉的就會太多。各家有各家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都不願把“家底”透露給親屬,所以做太太的要掌握好這個尺度,以防產生不必要的矛盾。

不可嫌貧愛富,要一視同仁人的一生有很多事情是不可預知的,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天你認為那個是窩囊廢的窮親戚可能不久後就時來運轉,地位比你高了,待遇也比你好了,你若平時不理人家,人家發跡、騰達後又怎麼會理你呢?做人厚道點、正直點,不可嫌貧愛富,不要“狗眼看人低”。

不要“老死不相往來”

有些親戚之間奉行的是“老死不相往來”的方針,這是很不妥當的。逢年過節的就走走親戚,大家談談生活、學習和工作,也是一件樂事。

禮物不要過重,也不要過輕

若送禮物給丈夫的親屬,過重會增加對方的負擔,那些很講究答謝的人會因為拿不出與之相稱的禮物而難為情。禮物送得過輕,人家自然會認為是小氣。所以禮物過重或過輕都會產生不好的效果,要掌握好尺度。

不要慷“公家”之慨

尤其是那些有點權利的管人管事、管財管物的大大小小的“首腦”們,難免會受人之托“幫幫忙”,也難免需要對某些親戚“投資”,但是千萬不要慷“公家”之慨,必須公私分明。

不以貴賤認親戚

在親戚交往中,攀富結貴、貶貧疏賤的現象比較常見。有的人家對富有的、權力大的和社會地位高的親戚常獻殷勤,而對家境清貧的、無權的和社會地位低下的親戚則十分冷漠,極少主動來往,這是極為不妥的。交人要交心,親戚之間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在富貴的親戚麵前應自尊自重,決不要低三下四;在窮賤的親戚麵前也應熱情正直,決不要不屑一顧。

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有些人家親戚來來往往好不熱鬧;有的人家則很少有親戚來住。一般來說,親戚無論遠近親疏,都應該恰當處理。把握好親戚的交往藝術可以穩固你的人緣,還會七彎八拐地為你帶來更多穩定可靠的人際關係,讓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