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湯盅
湯盅是用來盛放湯類食物的。用餐時,使用湯盅有一點需注意的是:將湯勺取出放在墊盤上並把盅蓋反轉平放在湯盅上就是表示湯已經喝完。
6.水杯
中餐的水杯主要用於盛放清水、果汁、汽水等軟飲料。注意不要用水杯來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
7.牙簽
牙簽也是中餐餐桌上的必備之物。它有兩個作用,一是用於紮取食物;二是用於剔牙。但是用餐時盡量不要當眾剔牙,非剔不行時,要用另一隻手掩住口部,剔出來的食物,要進行秘密“處決”。剔牙後,不要叼著牙簽耍酷。
8.餐巾
中餐用餐前,一般會為每位用餐者上一塊濕毛巾。這塊濕毛巾的作用是擦手,擦手後,應該把它放回盤子裏,由服務員拿走。而宴會結束前,服務員會再上一塊濕毛巾,這塊濕毛巾是用於擦嘴的。不能用其擦臉或抹汗。
餐後打包有講究
如今,去飯店吃飯的人越來越多,吃不了的飯菜打包回家是常有的事。這樣既可以少做一頓飯,又可以弘揚勤儉節約這項中華傳統美德。打包也要有所選擇,有所放棄,將剩的較多的菜打包即可。如果說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將所有殘羹冷炙通通打包一點都不放過,在朋友麵前多少會顯得你太小氣。你知道哪些食物適合打包,打包後該如何食用嗎?這可都是有講究的。
①魚和海鮮的營養豐富,也是大腸杆菌繁殖的溫床。在20℃左右的溫度下,經過6小時,1個大腸杆菌就會繁殖出l億個。所以,把剩魚或海鮮帶回家後必須徹底加熱,還要另加些酒和蔥、薑等作料,不僅能保鮮,還有一定的殺菌作用。
②蔬菜類食品不宜打包,因為燒熟的蔬菜含有亞硝酸鹽。經過一夜的“修煉”,亞硝酸鹽含量還會進一步增加。
③主食易被細菌汙染。細菌的毒素即使經高溫加熱也不易分解破壞,所以,澱粉類食品最好在4小時內吃完,以不隔餐為宜。否則,即使從外觀看食物並未腐敗變質,但其實已經“金玉其外,敗絮其內”。
結賬禮儀
在餐廳用餐完畢,如何大大方方地埋單,留給你的同伴和服務人員一個好印象,也是重要的餐飲禮節之一。通常說來,用餐完畢準備離去時,要利用服務人員經過你身邊的機會,輕聲喚住他,很有禮貌地告訴他:“請幫我們埋單。”如果一時沒有服務人員走近,不妨耐心地多等待一會。有許多人,就餐可以兩三個小時依然興趣盎然,埋單時等幾分鍾卻不耐煩,往往四周沒有服務人員,便提高嗓門大叫埋單,或者手握鈔票,舉得高高地揮來揮去。
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可能是太相信“顧客就是上帝”那句名言了,理所當然地認為可以這麼做。但是,在你四周其他桌的客人,他們也是消費者,如果你大聲吼叫,是不是影響了其他人用餐的食欲與情趣呢?
埋單時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埋單絕對是男士的專利。雖說有女士優先的國際慣例,但在用餐這種情況下萬萬不可女士優先,男士還是應該做到奮勇爭先比較合乎禮儀。即使是由女士請客或男女大家平均分攤消費額,女士亦應將錢交給男士,由男士招服務人員埋單。此習慣是餐飲的基本規則,千萬不要逾越。但是如果雙方的關係已經達到不分你我的境地,那麼由誰來埋單就無所謂了。
西餐禮儀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不斷發展、對外交流的日益增加,參加西餐宴會成為一種必要。一個有魅力的女性,懂得西餐餐具的使用方法以及用餐禮儀,定會讓她顯得更加優雅而有氣質。
就餐前的禮儀
①預約。越高檔的飯店越需要事先預約。預約時,不僅要說清人數和時間,也要表明是否要在吸煙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②吃飯時穿著得體是重要的常識。再昂貴的休閑服,也不能隨意穿著上西餐廳。去高檔的餐廳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
③入座時,女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麵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
④用餐時的姿勢,身體和餐桌間要保持適當距離,姿勢端正。不可用手托腮或將整個手肘擱在身上。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