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把鑰匙:反心理成就大時代
風靡一時的香港電視劇《大時代》裏有一個著名的“丁蟹法則”:當所有人臉都是黑的,黑黑的,他們就要倒黴了。雖然是一部電視劇,但《大時代》對於股市人性的描寫,充分地表達了股市中人的恐懼與貪婪的本性。當劇中主角丁蟹麵對交易所裏眾人的一片歡騰時,參透了那句“臉都是黑黑的”的玄機,悟出了將至的大難,大舉沽空股指期貨,狠賺了一筆。其實這樣的機會不是隻在電視劇裏存在,現實中哪次的大頂不是一片狂熱,但有幾人能真正擺脫那種誘惑呢?
巴菲特顯然是此間的高手。最經典的莫過於當“中石油”A股上市前期,國內各路媒體集體為其唱讚歌,超級散戶楊百萬也加入了此行列。但冷靜的巴菲特卻大舉減持“中石油”(HK),雖然“中石油”短期內仍保持強勢上漲,但其後的走勢,全天下有目共睹。“中石油”(HK)從最高的20港元直落到最低4港元多,至今仍在10港元以下徘徊。
回頭看2006年行情,當股指突破3000點後,筆者感覺風險加大,當時《上海證券報》對大盤的評價是“最後一個跳板”。當股指運行至3600點一線後,開始劇烈振蕩,麵對豐厚的獲利,筆者毫不猶豫地全部清倉,將大部分資金轉入了實業。但其後股市的強勢遠超人們的想象,在一些入市較早,實現利潤變現的私募出局後,以基金為主的多頭開始了又一輪瘋狂,4000點、5000點,股指頑強地將紅旗插在了6000點的高地。在3600~6000點的空間裏,筆者基本放棄了中長線操作,僅僅投機性地用少量的資金短線炒作,提心吊膽地賺了些手續費。那段時間,麵對瘋狂,筆者幾乎全部否定了自己。但後來看見身邊談論股票的人越來越多,銀行的櫃台前認購基金的隊伍越來越長,筆者卻冷靜了下來,筆者似乎想起了丁蟹那句話“所有人臉都是黑的”。夜晚,筆者再次打開上證的K線圖,在筆者的趨勢線內,股指已破上軌而出,高高而持。而如果按照巴菲特的市值與GDP比值衡量市場估值來看,近百分之百的比值顯然嚴重被高估了,而市盈率更是誇張的近70倍,就算A股市場對高倍市盈率有天生的免疫,但曆史數據表明,70倍的市盈率已經是股市泡沫所能承受的極限了。此時,股市已嚴重背離基本麵,把經濟基礎和現實甚至預期都踩在了腳下。
筆者不敢想象那必然下跌的巨大慣性會造成怎樣的衝擊波。筆者曾在東方財富網的博文裏將1800點當做這個震動的最低點——從圖2-1可以看出——或者說是跌不下去的鐵底。事實證明,在2008年10月28日,曆史讓在6124點上瘋狂買入股票者又回到了1664點的價位,很多股票也正如薑玉恒那首歌唱的一樣“終點又回到起點,到現在才發現”。
反心理是有代價的,其麵臨的最大對手就是順勢而為,逆潮流而為有時代價也很慘痛。想想曾經有“中國證券教父”之稱的管金生,一世英明皆因在“327”國債上的逆勢而為毀於一旦,當他不顧價值,不承認事實,妄想以一己之力抗拒整個趨勢時,悲劇其實早已注定。其行為直接導致了幾十億元的資金灰飛煙滅,也致使“萬國”變成了“申銀萬國”,管理層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形式為市場活動作仲裁,也為我國證券史留下了灰色的一筆。所以反心理不是一種操作技術,更不是無知無畏,而應該是建立在一種大智慧大勇氣下的沉澱。反心理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必須尊重價值。那麼如何在反心理操作和順勢而為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呢?筆者的衡量標準是:把自己設定成一個股市普通因子,在相同的條件下,在相同的時間裏,在這股市裏是得到的多,還是失去的多呢?雖然這中間往往有過早離席而可能失去最後盛宴的遺憾,但比起與熊市苦夜無日的相伴也簡直幸福如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