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節(2 / 3)

薑宇緊盯著華科,老年的華科少了俊朗,多了深蘊複雜的氣質,嘴角仍舊帶著一撇不屈的傲氣。

華科放開手,瞥見旁邊的薑宇,問了一句:“他是誰?”

華翔緊忙介紹:“他叫薑宇,是我哥們兒兄弟!”

華科盯著薑宇,目光神炯,眉頭輕皺,他淡漠的看著薑宇的臉,不說話,麵無表情的盯了很久。

薑宇上前一步,叫了一聲:“華叔!”

☆、100這歌好聽好嗎

薑宇叫了一聲華叔,華科沒回應,仍舊看著薑宇。

薑宇抬起眼簾和華科對視,華科目光淡然,嘴角微微一動,說了句:“走吧。”始終沒接應薑宇的話。

華科手下跟著的倆人,一人叫李斯,一人叫萊德。這倆人都不言不語,隻聽華科指派行事。

幾個人上了車,楊魄開車駛進喧嚷的北京城。

華科看著窗外的一景一物,輕聲一歎:“28年了,都快30年了,又回來了!”

華翔說:“爸,你不是一直想著回來看看嗎,這次來在北京多轉轉,老聽你念叨小時候住的老宅子,要不去看看。”

華科回應:“不看的好,沒什麼人了,那早就不是個家了,附近轉轉吧。”

華翔吩咐:“開慢點兒。”

車速慢速下來,穿繞著北京的大街小巷,滿眼車水人流,華科又一句輕歎:“都變了!都不認識了!”

薑宇吩咐楊魄:“走前門,到大柵欄,穿什刹海胡同群,讓華叔看看老北京的地方。”

薑宇小時候在北京的奶奶家住過三年,就這三年對北京的印象頗深,北京的胡同老街都深深的印在腦子裏,而華翔沒在北京生活過,一點兒都不熟悉。

身後的華科問薑宇:“你對北京挺熟悉呀?”

薑宇回答:“也不算太熟悉,我小時候在北京住過幾年,就那麼點兒印象,現在很多老地方拆了不少,都大變樣了。”

華科又問:“你是哪的人?”

“我祖籍北京的。”

薑宇知道華科的祖籍是北京的,而華科的父親是當年老北京有名的工業資產商,華科從小學貫中西,是個大家的公子哥,解放後父親所有資產工廠充公,華科誌大宏遠的參了軍,隨後去了大西北。

多年後重返故裏,一切都已消失不見,唯留下歲月變遷的影跡,華科一定感觸頗多。

薑宇知道隻有填充華科心裏的留戀和回憶,才能勾起他的話頭,不然他沒法了解這個人的內心。

“華叔,我小時候待的地方就在北京三廟街的胡同裏,那地方老悠久了,我至今還記得,沿著胡同口追跑著放風箏,一不小心風箏掛在老槐樹上,我扒眼兒瞅著,夠不著,那滋味就跟失去珍貴的寶貝,每天我都去看看老槐樹上的那個風箏,看它還在不在。”

華科一聲不亢,薑宇知道他一定會伸耳朵聽著。

“三廟街的胡同,自成一天的四合院,紅牆碧瓦,看得就讓人那麼親切,我就透著青瓦房簷兒望著樹杈上的風箏,看它隨風飄著,終於有一天它不見了,不知飄到什麼地方去了,那天我差點兒哭嘍,就像夥伴拋棄了自己,再也沒了朋友。”☉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華科麵目不易察覺的一顫,兒時的那一幕他太熟悉了,他也曾在自家的豪宅大院裏扯著線放風箏,趴在地上玩兒蟈蟈,耳貼著窗口聽夜晚的蛙鳴……而現在什麼都不見了,那是淒婉的失意,失去了,被拋棄了,他曾差點兒哭嘍!

華科沉浸在過去,悠悠的接言:“巷子口喧鬧著,穿過三廟街的胡同兒就是一片空地兒的雜貨攤,蛐蛐兒罐、鳥籠子、骨柄扇子、雕花葫蘆……好玩兒的東西多著呢!還有五彩的風車,一根杆兒支著,高高的舉著,迎著風呼呼帶響的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