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的傳統節日——聖誕節(1 / 3)

西方人的傳統節日——聖誕節

一、聖誕節的起源

“聖誕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我們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但是有很多聖誕節的歡慶活動和宗教並無半點關聯。交換禮物,寄聖誕卡,這都使聖誕節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聖誕節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日。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亦稱“顯現節”,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隻有耶路撒冷的教會例外,那裏隻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後來曆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習用的日曆中發現,公元354年12月25日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太的伯利恒。”

後來,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因各地教會使用的曆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

自從12月25日被大多數教會公認為聖誕節後,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就隻紀念耶穌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

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聖誕節已成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廣大非基督徒群眾的一個重要節日。在歐美許多國家裏,人們非常重視這個節日,把它和新年連在一起,而慶祝活動之熱鬧與隆重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12月25日的主要紀念活動都與耶穌降生的傳說有關。

有關耶穌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穌是因聖靈成孕,由童女馬利亞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為馬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那孩子起名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

當馬利亞快要臨盆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所有人到伯利恒務必申報戶籍。約瑟和馬利亞隻好遵命。他們到達伯利恒時,天色已昏,無奈兩人未能找到旅館渡宿,隻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於是馬利亞隻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後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

聖誕節便是於12月25日紀念耶穌的誕生,但真實的誕生日就沒有人知道了。19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聖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二、聖誕老人的傳說

聖誕老人的傳說很早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即出現。北歐神話中司智能、藝術、詩詞、戰爭的奧丁神,在寒冬時節,騎上他那八腳馬坐騎馳騁於天涯海角,懲惡揚善,分發禮物。與此同時,其子雷神穿紅衣以閃電為武器,與冰雪諸神昏天黑地惡戰一場,最終戰勝寒冷。據異教傳說,聖誕老人為奧丁神後裔,也有傳說稱聖誕老人由聖·尼古拉而來,所以聖誕老人也稱St.Nicholas。因這些故事大多弘揚基督精神,其出處和故事情節大多被淡忘,然而聖誕老人卻永駐人們精神世界。

每年聖誕日,聖誕老人騎在白羊星座上,聖童手持聖誕樹降臨人間,隨著世事變遷,作家和藝術家,開始把聖誕老人描述成我們今日熟悉的著紅裝,留白胡子的形象。同時不同的國度和文化對聖誕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釋。

在德國,傳說他扮成聖童把堅果和蘋果放在孩子們鞋裏。他乘雙輪馬車四處漫遊,觀察人們的行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現好,將會得到蘋果、堅果、糖等諸多獎品。壞孩子則得一鞭子。家長們靈機一動紛紛采用此傳說來鼓勵孩子們聽話。於是聖誕節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

聖誕老人已經成為聖誕節最受喜愛的象征和傳統。他趕著馴鹿,拉著裝滿玩具和禮物的雪橇,挨家挨戶給每個孩子送禮物的快樂老精靈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11世紀末,來自意大利的宗教士兵將Nicholas聖人的遺物帶回意大利,並在港口城市Bari建造了一座教堂來紀念他。之後,很快有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紛至遝來朝聖這位聖人。這些朝聖者將聖人Nicholas的故事帶回他們的本土,所以有關聖誕老人的傳說在各個國家都各具特色。

12世紀歐洲出現了聖人Nicholas紀念日,以互贈禮物和慈善活動為主。德國、法國、荷蘭則將12月6日作為宗教紀念日,給孩子和窮人們贈送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