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的其他節日(2 / 3)

有史可查的現代意義上的瓦淪丁情人是在十五世紀早期。法國年輕的奧爾良大公在阿根科特戰役中被英軍俘虜,然後被關在倫敦塔中很多年。他寫給妻子很多首情詩,大約60首保存至今。用鮮花做瓦淪丁節的信物在大約兩百年後出現。法王亨利四世的一個女兒在瓦淪丁節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晚會。所有女士從選中她做Vdentine的男士那裏獲得一束鮮花。

就這樣,延續著古老的意大利,法國和英國習俗,我們得以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向自己的朋友傳遞愛的信息。鮮花、心形糖果,用花邊和摺穗掩蓋了送物人名字的信物,不僅僅是代表著一份份真摯的愛,更是對敢於反抗暴政的瓦淪丁修士的最好緬懷。

有關情人節還有一個傳說:

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在自己喜愛的姑娘達芙妮變成月桂樹後,便用月桂樹的枝葉編成桂冠,戴在自己頭上。阿波羅是希臘眾神中最英俊瀟灑的一個。也許,姑娘們希望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也能和他一樣吧!與此同時,小夥子們則把瓦倫丁情人卡剪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如剪成心形、花形,更多的是希臘神話中小愛神厄洛斯彎弓搭箭的形象。神話中說,厄洛斯百發百中,他射中了誰,誰就會墜入愛河。就是因為他把煽動情欲之箭射給了阿波羅,又把毀滅愛情之箭射給了達芙妮,才造成了希臘神話中那一段著名的愛情悲劇。小夥子們當然希望愛神能把他的愛情之箭,分毫不差地射在姑娘們枕頭上的月桂葉上,從此心心相印,成為花好月圓時的一對情侶。

三、愚人節

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某些國家人民最開心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盡可能編造出一些聳人聽聞的謊言,去調侃、哄騙、取笑、愚弄別人。隻要在午夜12點以前,無論你做得多麼過分,多麼肆無忌憚,也不負法律和道義上的任何責任。而且,如果你能製造出荒誕至極的“新聞”,又能讓人信以為真,還能榮獲騙術“桂冠”呢!這一天,就是舉世聞名的愚人節。

四、複活節

複活節是為了紀念耶穌被釘上十字架,3天後死而複活的基督教節日。它是基督教與古代所謂異教風俗的結合物。據說複活節一詞源於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神話中黎明女神的名字Eostre。它的意願是指冬日逝去後,春天的太陽從東方升起,它把新生命帶回。由於該詞喻意新生,於是被基督教教徒借用過來表示生命、光明、歡樂的恩賜者耶穌再次回到人間。

按照習俗,複活節的日期是3月21日起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如果月圓正值星期日,則要順延至下一個星期日。曆年複活節的實際日期最早可在3月22日,最晚則要挪到4月25日。根據各國不同的規定,人們都會或多或少休假幾天。

一般來說,大學都從複活節開始放春假,假期長達三四周,短的也有一兩周。過去,在多數西方國家裏,複活節一般要舉行盛大的宗教遊行。遊行者身穿長袍,手持十字架,赤足前進。他們打扮成基督教曆史人物,唱著頌歌歡慶耶穌複活。

如今,節日遊行已失去往日濃厚的宗教色彩。節日遊行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具有濃烈的民間特色和地方特色。在美國,遊行隊伍中即有身穿牛仔服踩高蹺的小醜,也有活潑可愛的卡通人物米老鼠。在英國,遊行多以介紹當地的曆史和風土人情為主,遊行者化裝成為蘇格蘭風笛樂隊以及皇宮衛士,吸引了眾多的遊客。複活節的到來還使人們紛紛換上新衣。過去基督教教徒會在節前去教堂行洗禮,然後穿上自己的新袍,慶祝基督的新生。穿戴一新的習俗保留至今,因為人們認為節日裏不穿新衣是要倒運的。複活節期間,人們還喜歡徹底打掃自己的住處,表示新生活從此開始。

五、萬聖節

假如你在10月的某一天徜徉在美國、英國或愛爾蘭等國的街頭,忽然發現到處掛滿了麵目猙獰鬼臉。商店門外的音箱不時發出鬼怪淒厲的叫聲,你應該立刻意識到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再次來臨了。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後來,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

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借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傳說那時凱爾特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