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MBA畢業生的最後一堂課》(2 / 3)

陳子昂是唐代的大文學家,年輕時上京趕考遭到排擠和阻礙,被取消了考試資格,然而僅僅隔了兩個月,陳子昂不僅名聲大振,甚至還得皇帝特赦,取得了補考機會並高中進士。那麼,陳子昂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呢?

陳子昂雖然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但卻非常好學。24歲時,他帶著自己的300篇文章赴京考試,然而同時赴考的還有好幾位高官子弟,他們在預考中嚐到了陳子昂的厲害,那些高官怕自己的子孫考不過他,就設計取消了陳子昂的考試資格。

一個月後,在京城最為繁華的一條街道上,出現了一位賣箏的老者,那是一把已有兩百多年曆史的珍貴古箏,開價一百萬兩銀子,吸引了路人紛紛圍觀。

就在這時,陳子昂走進了人群,他仔細觀察了一番古箏後,喜出望外地說:“我終於找到了我想要的古箏了!一百萬兩銀子,我買下了!”隨後,陳子昂當場拿出銀票,遞到了老者的手中。

陳子昂的慷慨引來了圍觀者的陣陣驚歎,他們紛紛提議陳子昂在這裏演奏一曲。陳子昂四下看了看說:“如此好箏,又怎能在這種場合演奏呢?明天來我住的酒樓,我大擺宴席,請大家聽曲。”說完,陳子昂把自己入住的酒樓告訴了大家,就帶著古箏離開了。

圍觀者哪兒知道,那位賣琴的老者,隻是陳子昂家的一位老管家而已,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陳子昂的蓄意安排。

次日,陳子昂抱著那把古箏,居高臨下地坐在二樓主賓席上。酒宴開始後,他先是撫了撫古箏,做出要演奏的樣子,又突然一把舉起古箏,“叭”地一聲砸在地上,把古箏摔得稀巴爛。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

這時,陳子昂站直了身子,大聲地對大家說:“四川陳子昂,最擅長寫作,有詩文三百,區區一把古箏,又怎麼能與我的文章相比?”

“你還會寫文章?”在場的人越發好奇了,他們紛紛請求讓陳子昂把文章拿出來讓他們拜讀。

陳子昂見時機成熟,立刻命酒樓老板把事先準備好的文章發放給大家閱讀。因為之前陳子昂給大家的印象就已是非比尋常,現在再看他的文章,更覺得陳子昂高人一等,其文采之無可挑剔,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折服了。

就這樣,陳子昂名聲在一天之內就傳遍了整個北京城。三天之後,一位書商主動找到陳子昂,要求整理出版他的那三百篇詩文,也由此,陳子昂的首部傳世著作《伯玉初集》問世了。

沒有多久,陳子昂的文采隨著這本書被當時的皇帝唐睿宗獲知,求賢若渴的唐睿宗當即下令給陳子昂一個補考機會,最終,陳子昂高中進士,從此進入仕途,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並且寫下了《陳子昂集》、《感遇》、《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等等流傳千古的詩文集,成了一位名留青史的大文學家。

學會推銷自己,找到你的顧客,讓他們接受你,不要羞於提及推銷自己的話題,這是重點。你所應該想的,隻是如何將自己“賣”個好價錢,其餘的都是次要的。

不要因為自己條件較他人優越,就胸有成足,缺乏進取之心,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想方設法讓別人了解你,並且承認你。如果你因為自己擁有優越的條件,便坐等別人主動找到你的門上,那你等來的除了失望,便一無所有。走出去,這是你成功的前提。

公司

裏通常有三類人。第一類,隻肯做不願說;第二類,不肯做隻會說;第三類,既肯做又能說。有了數年的職場閱曆,哪一類最得老板歡心,相信是昭然若揭了。那為什麼還要固執地等待老板放下身段,來殷殷垂詢你的獨到見解,或者誘導你的光輝業績呢?該“秀”的時候,一定不要客氣,而且要“秀”得精彩。製造親近機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下屬通常會太過敬畏以致跟老板有溝通的心理障礙,畏懼權威,結果老板隻好獨來獨往。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老板都不願意扮演這樣的角色,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並不希望別人把他看作是外星人。主動抓住與老板相遇的機會也有幫助,比如電梯、餐廳、走道等遇到老板時,主動招呼,輕鬆麵對,會讓老板漸漸對你產生良好的印象,上司同事會對你刮目相看,在老板眼中,你自然也會比其它躲得遠遠的人顯得親近許多。

其實,在自我推銷的時候,也不見得就必須具備足夠的能力,隻要認為自己有這方麵的潛力,就完全可以把自己推銷出去。因為一個人的能力並不是天生的,要不斷地在實踐中摸索、鍛煉,才能得以漸漸積累和發揮自己的能力。如果不給自己一個鍛煉的機會,即使有能力,也不會有施展的舞台,隻能被埋沒,可說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人抱怨機會沒有眷顧他們,這就表明,他們往往隻是幹坐著等機會,如果沒有機會,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怨歎這個世界的不公。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具備這種想法的人,都是消極的人,一個積極的人決不會慨歎命運的不佳,他們多數都會主動出擊,為自己創造機會。隻要你做一個有心人,一定不會找不到施展才華的機會。能力在人,盡善在天,如果有能力有才華,不施展出來,就等於是浪費,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在有生之年不發掘出來,肯定會抱憾終生。

自我推銷也是需要技巧的,正像產品推銷一樣,要有一個好的外包裝吸引人的注意力,從而順利地把自己推銷出去。所以,儀表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對兩組被試者分別加以修飾之後,使其中一組看起來風度翩翩,另一組則顯得隨便,並令其分別走路時違反交通規則。其結果是:第一組闖紅燈時,尾隨者占行人總數的14%,而第二組的追隨者隻占4%,這說明人的服飾、穿著具有很強的號召力。沒有人會對一個蓬頭垢麵衣衫不整的人感興趣。而服裝的要求,也並不一定要時髦趕潮流,最要緊的是大方得體、幹淨整潔、大眾化。

低調做人,不是叫你等著讓人來挖掘

低調做人,並不是要求你沉寂無言,任由機會在你麵前默默流過也毫無動靜,而是摒棄張牙舞爪的姿態,沉穩麵對人和事,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冷靜掌握實際情況,即便有良機出現,也不會大意錯過。低調做人,是高調做事的前提,而高調做事,就是要在創造成績的時候,讓自己的良好表現在暗角中萎縮,而是聰明地把握住好機遇,不鳴驚人一鳴則已,自然而然,就會在給人留下良好印象的同時,不斷鍛煉自己的能力。低調做人,你變得越來越穩健;高調做事,你變得越來越優秀。

低調做人,就是在姿態上要低調,就是要在低調中修煉自己。低調做人,無論在官場、商場還是政治軍事鬥爭中,都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實則高深的處世謀略。低調做人,就是要有謙卑的姿態。謙卑處世是一種智慧,是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懂得謙卑的人,較能輕易得到人們的尊重,受到他人的敬仰。

低調,亦即大智若愚,而大智若愚,就是養晦之術。“大智若愚”,重在一個“若”字,它設計了巨大的假象和騙局,掩飾了真實的野心、權欲、才華、聲望和感情。這種甘為愚鈍、甘當弱者的低調做人術,實際上是精於算計的隱蔽之道,它鼓勵人們不求爭先、不露真相,讓自己看似懵懂,卻又明明白白過一生。

羽翼未豐時,要懂得讓步。低調做人,往往是贏取對手的資助,最後不斷走向強盛,伸展勢力再反過來讓對手屈服的一條有用的妙計。在“愚”中等待時機,也是重要的一點。大智若愚,不僅可以將有為表現為無為,聰明裝糊塗,而且還可以若無其事,裝著不置可否的樣子,不急於表明態度,靜待時機,把自己的看家本領一下子使出來,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但是,大智若愚,關鍵是心中要有對付對方的策略。寧可有為而示無為,萬不可無為示有為,本來糊塗反裝聰明,反而會弄巧成拙。

學會主動吃虧,是一種風度,因為任何時候,情分不能踐踏。主動吃虧,是因為山不轉水轉,也許以後還有合作的機會,又走到一起,所以何必拒不讓步呢?若一個人處處不肯吃虧,則是處處必想占便宜,於是,妄想日生,驕心日盛。而一個人一旦有了驕狂的態度,難免會侵害別人的利益,紛爭便容易產生,然而四麵楚歌,要立於不敗之地,談何容易?

功成名就更要保持平常心。高調做事是一種氣魄,一種雷厲風行的風格,一種執著追求的精神。所做的哪怕是細小和單調的事情,也要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體現自己的最好能力,並在做事中提高素質和積累經驗。但是做人千萬不要恃才傲物。當你取得成績時,你要感謝他人,並謙卑地與人分享工作成果,這正好讓他人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如果你習慣了恃才傲物,看不起別人,那麼總有一天你會自食苦果。

深藏不露,是種智謀。過分的張揚自己,就會遭遇更多的攻擊,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爛。一個人在社會上,如果不合時宜地過分賣弄,那麼不管多麼優秀,都難免會遭到明槍暗箭的打壓和攻擊。出頭的椽子容易爛,時常有人稍有成就,就到處洋洋得意地自誇,喜歡被人奉承,卻不知道自己已經淪為別人厭惡和嫌棄的對象。所以在處於被動境地時,一定要學會藏鋒斂跡、裝憨賣乖,千萬不要盡露鋒芒,讓自己變成別人射擊的靶子。

才大不可氣粗,居功亦不可自傲。不可一世的年羹堯,因為在做人上的無知,落得個可悲的下場,所以,才大而不氣粗,居功而不自傲,才是做人的根本。

做人不能太精明,低調做人,不耍小聰明,讓自己始終處於冷靜的狀態,在“低調”的心態支配下,兢兢業業,才有可能做成大事業。做人還要懂得謙遜,因為謙遜能夠克服驕矜之態,能夠鍛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人們所尊敬的,是謙遜之人,而決不會是那些愛慕虛榮和喜歡誇誇其談的人。

在待人處事中,當自己處於不利地位,或者危險之時,不妨先退讓一步,這樣做,不但能先避鋒芒,脫離困境,而且還可以另辟蹊徑,重新占據主動的位置。而要想先做事,必須先做人。做好了人,才能做事。做人要低調謙虛,做事要高調有信心,當事情做好了,低調做人水平就又上了一個台階。

《莊子》中講過這麼一個故事:有一位紀先生替齊王養鬥雞,每養十天,齊王就不耐煩地催問他“養好了沒有?”每次紀先生都答“不成”,先是說雞還“自大得不得了”,後來又說“還容易被聲音或人影驚動”,“目光犀利,太盛氣淩人。”最後,齊王對鬥雞不抱希望了,紀先生反倒報喜訊來了:“雞已經處變不驚,看上去好像木頭做的,其他雞看到它,隻有落荒而逃的份了。”

在你還是默默無聞不被人重視的時候,不妨試著暫時降低一下自己的物質目標、經濟期望或是事業野心,做好一個普通人的普通事。有了輝煌的大誌,還得有隱忍的意誌。這樣,你的視野將更廣闊,或許還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機會。世上沒有做不成的事,隻有做不成事的人。一個真正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誌存高遠,不為一時的順利和阻礙苦惱,也不會為一時的成敗所困擾。麵對挫折,他必然會發憤圖強,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成就功業,這是一種名副其實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要成功,就得鍥而不舍,還得勇於創新,敢冒風險,大膽進取,不怕艱難。既然下定了決心,就要鍥而不舍地做到底,想達到目標,沒有一顆恒心是絕對不行的。隻要努力,夢想是可以成真的。相反,連夢也沒有的人生是蒼白的,如果安於現狀,害怕困難,不思進取,就很難有成功的一天。勇往直前總比坐以待斃要高明得多。成功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秘訣,就是要在行動中不斷地嚐試、改變、再嚐試,直到成功。有的人成功了,隻因為他犯的錯誤、遭受的失敗比我們都多。

人生當中有很多事情其實可以輕而易舉實現,但人生中有更多的事情需要長久的堅持才能成功,要是沒有堅持的過程,就永遠也難以達到理想的彼岸。一個人隻要胸懷遠大的理想和奮鬥目標,不懈地高調地去做事,就會有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力量,就不會被客觀條件所束縛,就能創造條件主宰自己的命運。人的一生,是拚搏的一生,拚搏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態度,而現代社會是一個處處都是競爭的社會,人們所需要的一切,都要通過艱苦的奮鬥才能得到。但現代社會同時又是一個充滿機會的社會,有了機會,就不能鬆懈大意,就得去拚一拚、搏一搏,否則將永無出頭之日。

機遇是不會自動找上家門的,它隻會眷顧那些高調做事的人。仔細想想,放任機遇流逝,是不可能有實現自己夢想的一天的,這就警醒著我們必須抓住眼前的機會,好好把握;而要是覺得機遇遍尋不著,通常隻是因為我們太過粗心大意,因為在現世現代,機遇無所不在,隻要細心尋找,必定會找到。

富人憑什麼富,窮人到底缺什麼

這個世界,有富人,就必定有窮人。那他們之間的差別在哪裏呢?為什麼富人能富,窮人卻隻能幹瞪眼呢?究竟富人致富有什麼秘訣,而窮人又缺些什麼呢?

富人相信自己創造了一切,創造了財富和現在的生活,相信賺錢靠規律,就一定有方法;相反,窮人相信賺錢靠運氣,財富靠別人,跟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

富人不管今天我窮富與否,都相信是自己親手創造的,所以對自己有責任感。當他找到金錢世界的規律時,就能夠不斷地複製財富。在人類沒有發現一些規律之前,經常把一些當前無法解釋的現象稱之為奇跡,而當我們認識了萬有引力定律以後,看到航天飛機飛離了地球,也就覺得很正常了。很多現象我們都已經不以為然,因為這是科學,我們已經掌握了一套規律,但在遠古時候,人類不知道這些規律時,就有“自然崇拜論”。同理,富人找到了賺錢的規律,重複運用這些規律,就能創造更多的財富。而窮人相信致富靠運氣,所以他們的思維模式常常是消極的,他們經常找借口、抱怨、怨天尤人、否認一切,從來就沒有反省過是否是自己出了問題,沒想過是否是自己沒有找到正確的規律而已。

富人想的是全力以赴用行動去創造財富,所以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看到的永遠是機會。可坦白的說,窮人也天天想賺錢,不是嗎?但他們沒有得到財富的原因,是當他看到財富的時候,因為思維定勢看到的是障礙。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問題、挫折、挑戰、磨難,甚至打擊,但是富人永遠都能看到機會,而窮人第一反應就是退縮、猶豫。“好了,算了,我放棄吧,再換下一個”,再次行動,他又看到得到財富的可能性,可是要是采取行動後又沒得到他想要的,他就又是眼裏隻有問題,隻有障礙。這就是為什麼窮人改不掉放棄的習慣,因為他老是習慣性地隻能看到障礙。

當你初次學騎自行車時,如果你總是看著晃來晃去的輪胎的話,是很容易跌倒的,而要是跌的次數多了,就會讓你對騎自行車避之唯恐不及。可是,正確的騎自行車方法,是要避免看輪胎,而是看著前方的路,你就能自然而然地調整好平衡,這就是成功的秘訣。會騎自行車的人不會去看拐來拐去的輪胎,因為這個叫做“障礙”,他看到的是前方的路,這個路叫“機會”。經常摔跤最後幹脆放棄學騎自行車的人就是因為老是盯著輪胎,所以他就老是被困難和障礙牽引著,最後終於摔得頭破血流。同樣,在賺取財富的過程中,富人也會遇到障礙,也會遇到問題,可是他們卻不會被眼前的情況蒙蔽,永遠看得到那條“路”,也就是機會。而窮人,卻永遠隻能看到挑戰、磨難,最後跌倒失敗,以致放棄。這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想法。

窮人在早期創業的過程中,想要成功,想要賺錢,想要獲得更多財富,但習慣性被困難擋住,習慣性看到障礙,然後害怕去嚐試,最後就放棄,怨天尤人,推諉說自己的時運不濟。他看到別人成功,就會說那個人肯定是做了一些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的事情,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的。這就是窮人的思維,他看到別人成功,不會去喝彩,不會去學習,隻會斷定別人的成功,一定是以做了虧心事為前提,而自己賺不到錢是對的,是合理的,隻為了自欺欺人,讓自己心安理得。

富人欣賞成功者,並積極向他們學習,窮人討厭、憎恨成功者,並抗拒向他們學習,與他們交往。富人經常向成功的人學習,甚至付費來獲得寶貴經驗,因為富人想到的是“價值”;當然窮人也會向別人請教,但問的都是跟他們同一格局的人,比如他的父母、同學、同事等等,一方麵,這些人離他近,另一方麵,這些人提供的信息都不需要向他收費,所以窮人的收入通常是他身邊最親近的5個人的平均值。如果你的朋友都也沒有多大的能力,你也好不到哪裏去。

富人熱愛銷售和宣傳,窮人卻討厭銷售。如果你跟別人宣傳銷售工作的好處,窮人的思維就會自然地抗拒。窮人會認為銷售是丟臉的行為,是為沒本事的人設計的,可是富人卻熱愛銷售,喜歡銷售,非常願意跟人打交道,非常願意把自己的產品跟別人分享。

今天如果你不會銷售,很有可能就會餓死。全世界最最富有的人——他的名字可謂人盡皆知——比爾·蓋茨,現在已經不做具體的管理工作了,而是轉而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慈善事業中,但這些工作始終是跟微軟公司聯係在一起的。比爾·蓋茨每年都會出來做一次演講,當然絕對不是為了演講而演講,他在每次演講完之後,會立刻對聽眾們進行一次關於Microsoft的新產品的詳盡的介紹。也就是說,比爾·蓋茨每年都會親自推銷微軟的新產品,可見,一個富可敵國的人雖然退下來不工作了,可是還是出麵推銷自家的產品,所以他是富人。

還有一位名人叫羅伯特·清崎,他是風靡全球的超級理財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在全球各地,比如在北京、上海、紐約、倫敦、東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演講,都叫《致富的秘密》,總共兩個半小時,內容幾乎是一模一樣的。盡管如此,羅伯特·清崎每一次在演講前都要在講台上拿出他的《富爸爸,窮爸爸》,跟所有的觀眾說:“請問在座各位,看過這本書的請舉一下手。非常好!那麼還沒有看過這本書的請舉一下手讓我了解一下。好的,沒有看過這本書的人,請你們現在立刻來買這本書!”然後他才開始演講。世界上最會理財的人、暢銷書作者、超級億萬富翁、財商教育的創辦人演講的第一要義,就是推銷,就是銷售,就是宣傳。

如果今天你要變成一個富人,其中一個要點就是告訴自己要熱愛銷售,要熱愛宣傳,不要對銷售有恐懼,不要懼怕宣傳。再偉大的產品,再偉大的點子,再偉大的理念,要是沒有銷售,缺乏宣傳,誰知道會怎麼樣呢?一部大手筆的電影從拍攝的那一刻起,直到上映,全世界的影迷一定都會知道,因為從一開始,就會有報紙、雜誌、網絡等等媒體來報道這部電影。所有成功的導演和演員都懂得怎麼樣行銷,如果一部電影沒有什麼人知道,那它的團隊一定是由不受歡迎的導演和演員組成。

富人是非常優秀的接收者,他們有一種富足的心態,而且以結果為導向。可是窮人不懂得接收,不懂得付出,生活模式基本上是以時間為導向,就是說,他一天打工8個小時,下班了,這一天就結束了,腦中考慮的是要如何打發時間,而不知道能利用時間為自己做什麼,不知道能為自己創造什麼。相反,富人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富人不管花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還是八個小時,他們想到的永遠都是在這個時間內我能得到什麼樣的結果。一個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創造了什麼樣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生存意義。

富人願意付出,願意貢獻,並且懂得接受。他很樂意接受禮物,接受別人的讚美,接受困難,接受挑戰。同時,他也樂意付出,就像氧氣吸進來,也要呼出去一樣,隻有這樣,在財富才能流動。比爾·蓋茨已經把自己財富的99%捐給了自己的基金會,但其實並不是白給的,因為他捐的越多,賺的也就越多;你付出的更多,得到的就更多。

窮人不懂得付出,也不願意接受,因為他內心深處是匱乏的,他腦中盡是避免受人欺負,避免受傷等想法。無論是思想還是心態,他絕對稱不上豐富。當你夠豐富的時候,你給出去的就有力量,當你能接受的時候,你才幫助了財富的流動。不然,你不付出,也不接受,就像一灘死水,永遠都不會有積累財富的活力。

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會遇到挑戰,會遇到磨難,會遇自己從未想象過的路障,甚至會遇到阻礙自己前進的力量。世界第一成功導師安東尼·羅賓曾說:“人生當中阻礙你突破,阻礙你要達到結果的最大力量就是恐懼。”當你恐懼了,就會產生拖延的情況,就會不由自主找借口,不負責任,怪罪他人,把自己扮演成一個受害者等等。

隻要你是人,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不管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都逃脫不了恐懼。富人並不是沒有恐懼,相反,他們的恐懼有時可能比窮人的還多,可是在恐懼來臨的時候,富人和窮人具有截然不同的思考模式。富人即使恐懼,也依然付出行動,可是窮人一恐懼,就自暴自棄了。富人不管遇到任何問題,他都不會望而卻步,一旦做了決定,他就要采取行動,並且要做好,因為他相信隻有行動才能產生結果。相對來說,窮人一遇到恐懼就會立刻放棄,立刻開溜,立刻逃避,不去正視問題。其實我們這一生在不斷成長,不遇到恐懼是不太可能的,沒有恐懼的隻有兩種人,一種是沒有出生的人,第二種是已經離開人世的人,除此以外,任何人,都會與恐懼打照麵,而當與恐懼麵對麵的時候,我們應該冷靜下來,尋求解決辦法,還是應該撒手就跑,逃之夭夭呢?

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在於別人知道你是誰

努力和汗水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是花再多的時間和精力提升自己,知道得再多的職業知識,也隻是基礎而已。想要成功,還得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就要塑造好口碑,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讓別人知道自己,是成功的一大要件。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姓名不僅僅是一個代號,而是包含了知名度、美譽度、雇主滿意度和忠誠度的品牌,是個人謀求職業生涯發展更大成功的通行證和敲門磚。對於職場中人來說,自己的品牌價值,就等於產品質量和產品品牌美譽度之對於產品一樣重要。

對於產品來說,要形成知名品牌,提高品牌價值,就得有過硬的質量作為基礎。而對於職場中人,建立個人職業品牌的“質量”要求包含兩個方麵:一方麵是職業能力,個人業務技能上的高質量,超凡的工作技能是個人品牌的核心內容。在工作中,能力不強的人想建立個人品牌,是非常困難的,就像一個產品,客戶服務再好,如果三天兩頭出現問題,以後都會讓客戶避而遠之。而職業品牌的“質量”要求的另一方麵是指職業精神,這是可信度的保證。

實際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用自己的言語、行動,甚至穿著打扮傳遞著個人的獨特品牌形象。無論是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行為習慣,還是專業技能、性格特征、外在形象等等,一概都是個人品牌價值的組成部分,它們會形成一個鮮明、統一的個人品牌形象,從而為自己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品牌的塑造和形成,是一個慢慢培養和積累的過程,任何產品或企業的品牌都不是自封的,而是要經過各方檢驗、認可,才能形成;而個人品牌,也是需要被大家公認的。企業如果有了品牌,做事就會相對容易一些;同樣對個人來講,品牌一旦形成,工作時往往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開複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溫文爾雅的受人尊敬的科學家形象。他從微軟跳槽至穀歌擔任全球副總裁及中國區總裁,負責穀歌公司在中國的發展,而穀歌和微軟為了爭奪他甚至不惜對簿公堂。

李開複的職場價值體現十分典型,他經過漫長的曆程打造了全麵的“產品質量”。首先,他無論是在SGI、還是蘋果、抑或微軟工作成果,是任何人都沒法否認的,獲得了廣泛的讚譽。他組建了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任院長之初,他隻身一人來到中國,而目前,研究院的規模已經今非昔比,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00名頂尖高手為它從事研發工作。

在微軟中國研究院工作期間,李開複除了留給人們一個有政治家風度、有科學家頭腦的管理者的形象之外,在另一項工作上更是表現出色:兩年中間,他大約為超過兩萬人次的大學生作了演講,在大學生和優秀技術人員中積累了大量的人氣,擁有了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同時,他還為自己奠定了豐富的人脈,這其中有政府關係、媒體關係、社會關係、同事關係、外部企業關係等等,微軟高級副總裁裏克·雷斯特說:“像開複這樣同時具有一流研究能力、豐富的產品開發經驗,以及傑出管理才能的人,確實是能帶來更多創新之變的最佳人選。”這些獨特的、巨大的個人品牌價值,正正是穀歌最為看重的因素。

如何讓自己的技能和工作的風格迅速地被人了解,包裝形成獨特的個人品牌,是必須要研究的一門功課。如果你對自己的個人品牌的價值毫無意識,就很有可能會接受低於你價值的報酬,抑或困於一個不能讓你發揮所長的職位上,而且,如果你並不定期有意識地給自己的品牌價值增值,很容易就會被市場拋棄。

一般來說,知名度越高,個人品牌的價值也就越大。有知名度就有人關注,就吸引了眼球,就有價值。職場人士需要學會包裝自己,形成自己的品牌,例如,要學會展現自己的能力,不要總是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太小。另外,還需要培養我們的人格素養,比如職業道德、團隊合作精神、責任感、自我管理能力等,這些都是包裝自己的東西。

作為一個員工,要不害怕“秀”自己。如果你以為自己所有的工作成績都在老板的視野裏,那就未免太一廂情願了。實際上,老板是很容易患“近視”的,有時候雖然你拚了老命,他卻還是視而不見。嚴格說來,這並不完全是老板的錯。通常,做老板的往往會把注意力放在比較麻煩的人和事上麵,因此,規規矩矩、腳踏實地做事的人反而容易被忽視。除非你甘心繼續坐冷板凳,蹲在角落裏顧影自憐,否則每完成自認圓滿的工作,都要記得向老板、同事報告,讓別人看見你的光亮。

要讓老板看到你的成績,首先要對自己的成績心中有數,自己到底做了些什麼,什麼是符合要求的,什麼是老板最需要你去做的。不要指望老板有時間和每一位員工進行溝通,這是不現實的。老板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對每件事、每個人了如指掌。如果你想在公司有所發展,消極等待與默默工作都是不明智的,努力找機會讓老板明白你的想法,知道你工作的成果,才是積極的做法。

過於內向的人在職場發展有另一個認知陷阱,就是害怕同事批評自己喜歡邀功。在習慣性思維的最深層,我們一向以“謙遜”為美德,不習慣大大方方、直接地“宣揚”自己,同時也對他人的“爭強好勝之心”頗有非議。

打造個人品牌,就是要實現價值增值。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價值體現出來呢?有的人把個人品牌轉化成公司品牌或者產品品牌;有的人把跳槽、升職來當成個人品牌提升的途徑;有些人在找更好的機會、賺了更多的錢後,樹立起創造財富的個人品牌;有的人通過講課、演講樹立個人品牌;又有些人通過出書、拍廣告、當形象代言人等等來建立個人品牌。

對於大多數職場中人來說,跳槽能讓職業品牌迅速提高含金量似乎是一條真理。同時,內部的職位輪換是職業品牌價值提高的又一個捷徑。遇到發展的瓶頸時,先不要忽略在所服務的機構內部找出路的可能性,因為優勢在於,可以填補自己跨崗位經驗方麵的競爭力缺陷。換崗位之前首先要注意企業內部可利用的職位,做好相關準備。看看企業內部究竟有哪個部門、什麼職位自己能夠勝任,再針對性地去爭取。

你想要成為什麼的人?你的工作有價值嗎?你有價值嗎?個性不同,每個人的品牌定位就都不一樣。首先,要找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特點,了解別人認為你最大的長處是什麼。再明確你要建立個人品牌的要點和結果,然後設計相應的品牌形象。

許多人埋頭苦幹,做了許多事,但是所做的大部分都是知識含量很低的重複性工作。在最初工作時,這樣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是非幹不可的,但時間一長,如果你還在從事這樣的工作,就必須得警惕了。

毋庸置疑,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差別的,因為它有一部分來自於遺傳,也源於後天學習。因此,每個人都應知道自己的能力的程度,並依據自己的能力設計人生道路。

經營個人職業品牌,就如同經營商品品牌一樣,其實就是設計、規劃、經營自己的職業生涯。根據職業生涯的發展特點,職業品牌包含定位、承諾、推廣、包裝等經營策略,它們最後都是為了達成一個目的,那就是提升自己的品牌價值。

在確定一件工作成為了職責以後,就應當精益求精地去完成它。毫無疑問,它將提升你的能力,當然,還有你的品牌形象。

文憑、職稱、職務隻是評價個人品牌的一種非常外在的參考指標。大多年輕人把精力浪費在這些事情上麵,其實是打造個人品牌過程中最舍本逐末的做法。要建立個人品牌,就要學習那些對自己職業有用的知識,不要學一些今後或許用得上也可能用不上的知識。市場經濟令外在的指標失去了絕對的意義,固守文憑、職稱和職務的權威,說到底隻是虛榮心在作怪而已。

而樹立良好的個人品牌,還要讓別人知道你在幹什麼,你可以幹什麼,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幹好。這就要求在公司內部的各種會上多發表言論,多向領導提建議,樹立自己在企業內部的威信。

如果經常提出新觀點、新見解,時常暴冷門,這就要求你不隻是緊緊跟住潮流而已,還要主動創造潮流,始終讓自己處在風頭浪尖,時刻都有先見之明,走在別人前頭。隻有這樣,才能引起職業顧問、獵頭公司、同類企業的關注。與同行交流和溝通,也是十分重要的。有空時,要多參加行業協會、行業媒體舉辦的峰會、論壇,還有行業人士舉辦的酒會、聚會等;還有在行業媒體上發表言論、文章,著行業之書立行業之言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簡單地說,我們所要作的,就是給自己一個獨特的定位,讓自己的特質從人群中凸顯出來。個人品牌的重要性之所以日益凸顯,是因為職場日新月異,個性的年代需要你的個性鶴立雞群,而雇主也會因為你表現出來的價值而雇傭你。有效的包裝不僅僅適用於產品推廣,同樣適用於個人職場生活的發展。而個人品牌就是這樣一種包裝手段。

當你已經建立了一個真正的個人品牌之後,你就需要把自己當做一個品牌來經營,就像經營一個產品或是經營某個企業一樣,要堅持不懈,努力維護品牌、延續品牌的生命力。隻有打響了個人品牌,才能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因為知名度和品牌的威信度,是通往成功之路上不可缺少的基石。

第二章世界上最會賺錢的人,也是最會推銷自己的人

會賺錢,並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領,也不是一種碰運氣的行當。仔細看看就能知道,會賺錢的人,都是出色的推銷員,他們在機遇的麵前毫不退縮,當機立斷,把自己最有價值的那一麵展示出來,就此一馬平川。這就表明,要賺錢,不能整天唉聲歎氣地埋怨自己的不幸,羨慕別人的成就,而要好好檢討,切切實實學習推銷的技巧。

比爾·蓋茨不一定是最好的企業家,但一定是世界上最有錢的推銷員

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境況,也不論遇到多少挫折,對於擁有良好素質的營銷人來說,他們始終有一個堅定的信仰,那就是:沒有失敗,隻有暫時的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