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印的思路極其正確,幾日之後,一家高檔會所的負責人向辦案人員指認出了外籍嫌疑人。
韓印和顧菲菲在負責人那兒看到了嫌疑人的應聘簡曆,上麵沒有什麼特別的介紹,隻是簡單寫明了姓名、年齡和曾經從事過的職業——他叫約翰·馬尼奧塔,現年28歲,來自B國多倫多,是會所通過海外中介招聘來的,在會所中擔任首席調酒師。
“約翰·馬尼奧塔最後一次在會所出現是什麼時候?”顧菲菲將簡曆放回負責人辦公桌上,問道。
“一個星期以前吧!”負責人不假思索地應道。
“一個外國人這麼多天沒來上班,你們不覺得反常嗎?怎麼不報警呢?”韓印滿麵狐疑地問。
“哦,是這樣的。”負責人不慌不忙解釋,“約翰在我們這兒工作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就工作表現來說一直都還不錯。可不知為什麼從9月底開始,性情突然大變,時常遲到早退不說,工作也不用心,情緒特別暴躁,點火就著,尤其近段時間,上班時竟還帶著一身的酒氣,並多次與客人發生爭執,所以大約一周之前,會所與他解除了合同。”
“解除合同具體日期是哪天?”韓印問。
“10月29日。”負責人拉開抽屜,抽出一份合同看了看說。
聽清楚負責人所說的日期,韓印眼睛裏閃過一絲光亮,隨即低頭思索起來:會所在10月29日與約翰解除了合同,當晚約翰於橫濱酒吧買醉,後於30日淩晨被好心的酒吧服務生宋楠送回住處,緊接著宋楠便遇害了!從時間點和開除事件上,好像能夠理順約翰作案的前因後果,可是僅僅因為丟了工作便憤而殺人分屍,這動機好像有些牽強。而且從負責人的話語中,感覺約翰真正的刺激源應該發生在9月底,直至被開除的前一段時間,他的憤怒似乎達到了頂點,丟掉工作可能隻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那麼真正的刺激源到底是什麼呢?
在韓印陷入沉想之際,顧菲菲接著衝負責人問道:“約翰在會所裏有沒有比較親密的朋友?”
負責人凝神想了想,說:“客觀上說,約翰調酒的手藝和總的工作表現還都能說得過去,不過可能是因為他瞧不起咱們中國人,平常在人際交往中,總是爭強好勝,經常調侃嘲諷其他同事,又處處標榜自己如何優秀,搞得同事們大都不太願意和他相處。而且本來會所為他安排了宿舍,不過住了一段時間他表示私生活不太方便,於是會所每個月補貼一筆錢,讓他自己出去租房子,那之後他跟同事接觸的機會就更少了,所以基本上他在會所沒有任何朋友。”負責人停頓了一下,補充說:“也有可能是他過於自戀吧,我記得他很喜歡自拍,然後把照片傳到網絡上。據他吹噓說他的自拍照在網絡上很受追捧,已經擁有幾十萬的粉絲了。”
“會所裏還有沒有約翰用過的東西?”顧菲菲問。
“有,他走的時候很氣憤,連儲物櫃中的私人物品都沒帶走。”負責人說著話,從老板椅上站起身來,“走,我帶你們去看看,你們覺得有用就拿走。”
在儲物櫃中,有約翰穿過的工裝,和幾本看起來翻過很多遍的色情雜誌,這就足夠了——可以通過工裝上的汗漬來進行DNA檢測,留在色情雜誌上的指紋也可以與手臂上的指紋做比對。
離開會所之前,顧菲菲又向負責人要了約翰的手機號碼,希望能夠通過手機定位確認約翰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