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人往高處走(3)(2 / 3)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吃牛肉的人越來越多,優質牛肉在市場上很難見到。已成為大企業主的哈默“見縫插針”,迅速籌集在自己的莊園“幻影島”上辦起了一個養牛場,他用了十萬美元的高價買下了當時最好的一頭公牛“埃裏克王子”。“埃裏克王子”像棵搖錢樹,為哈默賺了幾百萬美元,而哈默也從此由門外漢變為牧場行業公認的領袖人物。

哈默自從1956年接管了由於經營不善,而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的加利福尼亞的西方石油公司之後,開始熱衷於石油開發事業。當時,有一家叫德土古的石油公司,曾在舊金山以東的河穀裏尋找過天然氣,鑽頭一直鑽到5600英尺,仍然見不到天然氣的蹤影。

這個公司的決策者認為耗資太多,如果再深鑽下去很可能是徒勞無功,難以自拔,便匆匆鳴金收兵,並宣判了此井的“死刑”。哈默以30%的風險係數,70%的成功概率,帶著妻子和公司的董事們來到這裏,在被判“死刑”的枯井上又架起了鑽機,繼續深探,結果在原有基礎上,又鑽進3000英尺時,天然氣噴發而出。這就是見縫插針,匡救一簣的威力。

後來,哈默又成功地運用了這個威力無窮的原理。他聽說舉世聞名的埃索石油公司和殼牌石油公司在非洲的利比亞由於探油未成功而扔下不少廢井,便帶領大隊人馬開往非洲,以“願意從利潤中抽出50%供利比亞發展農業和在國王家鄉的沙漠地帶尋找水源”的投資條件,租借了兩塊別人拋棄的土地,很快又找出了九口自噴油井。

“見縫插針”的關鍵在於“縫”,也就是機遇,機遇往往潛藏於平凡的現象背後,被表麵現象所掩蓋,一般人難以覺察。隻有精明的人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被人忽略了的潛在機遇,在人們忽視的“縫隙”中穿插自如。

機遇的另一個特性是具有明顯的瞬時性。機遇一旦出現,“縫隙”一旦露出,應萬萬不能延遲,不能觀望,不能猶豫,必須當機立斷,否則就會與其失之交臂。

謹慎的好處

古人說:“世上的事情都有一個恰到好處的分寸。因此,有一分謹慎就有一分收獲,有一分疏忽就有一分丟失。十分謹慎就完全成功;完全疏忽就會徹底失敗。”可見,為人處世隻在講究一個謹慎用心。

許多人在辦事時,開始比較謹慎,過不了多久,就鬆懈下來了。有的人對大事、難事比較謹慎,對小事、容易事就疏忽。生活中不是常常有因忽略小事而釀成大禍的慘痛教訓嗎?到了困難的事情麵前一籌莫展,還不是在容易事前疏忽而導致的嗎?因此,如果不想失敗,就要十分謹慎。

有俗話說“行百裏者半九十”,就是指事物進展到尾聲時切勿疏忽大意,以防前功盡棄。在中國曆史上就有過正、反兩麵的教訓。

戰國時,秦國國富民強,氣勢最盛。秦武王以為從此可高枕無憂,便以驕色示人。一謀士見勢不妙,便進言提醒武王道:

“詩曰,‘行百裏者半九十’指的是堅持到最後關頭的困難。今天的霸業是否能成,還得看各方諸侯是否出力,然而王現在就沾沾自喜,以驕色示人,而忽視圖霸的準備,若讓他國知道了,受諸侯攻擊的恐怕非楚而秦了。”

秦武王雖精於政治,其霸業也隻維係了短短的四年。

在施政方麵,真正做到善始善終、居安思危的,要數唐太宗李世民了。

太宗常對左右說:“治國之心猶如治病。病人希望盡快痊愈,求醫心切。如果病人能認真聽從醫生的囑咐,配合治療,病就痊愈得快。反之,恐怕就要使病情惡化,甚至喪命。治國也是同理,要想保持天下安定,就得事事謹慎,若在關鍵時候有疏忽,必招亡國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