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兩個神箭手比賽射箭,兩人都能在百步之外百發百中,因而十分得意。而在一邊觀看的賣油翁卻不以為然,神箭手上前要與賣油翁理論,賣油翁擱下肩上的油壺,以一枚銅錢蓋住油瓶口,自己站在數米之外以壺嘴透過銅錢中的小眼注入油瓶中,動作熟練而準確,銅錢上沒有濺到一星半點的油,賣油翁對神箭手說,這沒什麼,隻是熟練而已。
賣油翁的本領其實和神箭手的本領是不相伯仲的,他們都是由於長時間從事這一工作,攻其一點而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對於上麵這個故事,古人發出的感歎是:“人能一其心,何不如之有哉?”意思是說,人如果能夠專心致誌,那麼什麼事情辦不到呢?確實,智出自專一,禽鳥無知,但卻能感覺到人們所不能感覺到的環境變化,那是由於它們專一的緣故。
舉例來說,有位朋友問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的兒子,他的父親認為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麼?他的兒子回答:“在我父親眼中,沒有所謂最大的成就,隻要眼前在做些什麼,這就是最重要的事了,不管是在指揮一個樂隊或剝一隻橘子。”的確,托斯卡尼尼能取得偉大的成就,正是因為他能全神貫注於正在做的事情。
古人指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做人沒有十全十美的,要達到成功,就要避其所短而發揮其所長。
愛迪生對整個人類的貢獻可說是無與倫比的,他發明的電燈讓世界充滿了光明。愛迪生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但他利用自學獲得了所需的知識,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曾有一位陌生人起了難以估量的作用。
早年,愛迪生經常在台脫羅市最大的圖書館裏讀書。有一次,有一位教師模樣的人坐在愛迪生的近旁看書。他不時仔細地打量愛迪生,終於他站起身來,走到愛迪生身邊,親切地問:“我經常在這兒看見你,我想你一定讀了不少書吧?”愛迪生說:“我已經讀了15英寸厚的書了。”“那麼,你到底是怎麼讀書的呢?”愛迪生又十分認真地回答:“我是按照書架的次序來讀書的,因為我想把圖書館裏所有的書全部讀完。”那人聽了以後對愛迪生說:“你這種刻苦讀書的勁頭真叫人感動。可是,書海浩瀚,學識無涯,世界上所有的科學知識你可能全部掌握嗎?你就是天天讀,一生也讀不完啊!你應當選擇一兩類主要書籍,有餘力再旁及其它。如果這樣讀,你一定會取得成就的。”
愛迪生聽了這一番教誨,心中大悟,從此以後他改變了不加選擇的讀書方式,專攻機械、物理方麵的知識,終於成了一名偉大的發明家和科學家。
愛迪生永遠沒有忘記那個陌生人,他稱之為“終身教師”。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成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超人。我們必須集中力量攻其一點,才有可能達到某種高度。
攻其一點不僅可用於發揮自己的特長,形成自己的優勢,而且也可以用於克服自己的缺點,以達到克弱轉強的目的。
例如,李老師講課時有個“呢”字的口頭語。有一次幾個調皮鬼事先約好,要統計一下李老師一節課到底說多少個“呢”。他說一個“呢”,大家就在筆記本上畫一畫。一下課,大家衝出教室,湊在一起對畫了幾個“正”字。李老師好奇地走過來,發現聽課筆記上畫滿了“正”字,問道:“這是什麼意思呢?”又一個“呢”!大家不由得“哄”地笑了。王曉把真相告訴了他,李老師要王曉把畫著一排排“正”字的這頁撕給他,王曉照辦了。後來李老師口頭語越來越少了,兩個月後,竟完全改掉了。一天,王曉發現李老師辦公桌玻璃板正中壓著他畫的那頁“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