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別人在你麵前說另一個人的壞話,對此,你就得端正態度,用辯證的思維去考慮這種事。因為說對方壞話的人,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充分地分析講話者的心理及原因,對做到端正自身大有益處。王先生就有過這樣的體會——我的朋友中,有兩個朋友因為一個女人而鬧得互相之間很不愉快,兩個人雖然平時見麵還都裝著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是一旦分開,就會對第三者發起“攻擊”,將對方的“壞”處添油加醋地講出來。身為朋友,我當然成了他們雙方發泄對對方不滿的彙集點。我知道他們之間的一切原因,所以當甲對我說乙的壞話時,我盡可能地保持沉默,在適當的時候加進一兩句勸導的話,不對乙加任何評語;當乙對我說甲的壞話時,我也同樣不對甲加任何評語,同樣在適當的時候對乙勸導幾句。同時我還做到一點:所有的話,無論是甲說的還是乙說的,都讓它們到我這裏截止,再不外傳。
一段時間過後,當甲乙二人都冷靜下來時,回想起他們在我麵前所說的那些話,他們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由於我處理得當,致使他們之間的矛盾沒有進一步激化,好朋友終究還是好朋友,後來甲乙二人都對我感激不盡,對我更加尊重,並且願意將所有的心裏話對我傾訴。
如果換一種情形,王先生是對他們一意奉承,在甲麵前附和著說乙不好,在乙麵前附和著說甲壞話,那麼結果可想而知。
從這件事中,我們得到了一個經驗,那就是當別人對你說第三者的壞話時,無論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因,你都必須保證做到一點,那就是“入耳封存”,同時還得充分了解對方,如果發現對方是無緣無故,隻是天生有背後說第三者壞話的習慣,那麼你就得注意,在以後的應酬中有意識地疏遠他。
當你當著對方把第三者說得一無是處的時候,你自己的形象在對方的心目中也同樣已經一無是處了。所以我們在日常應酬中,尤其應該注意,盡可能地不在交談對象麵前說第三者的壞話。如果別人有什麼缺點,你可以尋找適當的機會當麵向他提出,背後議論別人的方法絕不可取。
不傷別人自尊心
你可以用眼色、語調或手勢代替語言示意某人的不對。如果你直接說他不對,你想他能同意嗎?絕對不會,因為你說話時就已經傷了他的自尊心。
這樣做,他可能要報複你,但他絕不會改變自己的見解。你可以用柏拉圖和康德的所有邏輯觀點來說服他,但未必能使他改變主張,因為你傷了他的感情。
任何時候都不要以這樣的話開頭:“我來給你證實一下。”這不好。這實際上等於說:“我比你聰明。我跟你一說準能讓你改變自己的觀點。”這是一種挑釁行為。它能使對方在你剛同他談話時就反對你的意見。
即使在最有利的情況下你也難以改變別人的主張。何必自找難堪呢?如果你想論證些什麼,你就要盡量使人不知道你的意圖。說得巧妙點,不要讓對方發覺你在試圖說服他。
假如某人提出一個主張,你認為不對或確信是錯誤的,再好不過的方式是這樣對他說:“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的看法可能也是錯誤的,我是經常犯錯誤的。如果我哪裏說得不對,請你給予糾正。咱們共同實事求是地分析一下。”這是很有魔力的話。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會反對這種說法。
科學家們正是這樣做的。有一次我和在極圈度過了11個春秋,其中有6年光是靠食肉和飲水過活的著名發明家、科學家斯蒂芬遜聊天。他向我介紹了一條經驗,我遂問他想以此來證明什麼。我永遠忘不了他的回答。他說:“科學家從來不想證明什麼,他隻是想尋求事實。”你也希望提高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不是嗎?要知道,除你自己外誰也不會妨礙你提高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