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要義 疏導、緩解內心積累的不良情緒(1 / 3)

有了不舒服的情緒,卻不知道該如何疏導和緩解、不懂得及時轉化,這隻會讓壞情緒泛濫成災,讓我們愈加痛苦。其實,疏導壞情緒的方法很多,如果你不了解這些方法,你不知道哪一種方法對自己更有幫助,那麼“1分鍾轉化自己的壞情緒”又怎麼可能實現?

◎ 莫讓壞情緒“塞車”

如果把我們的心靈比喻成一條原本暢通無阻的公路,那麼壞情緒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和轉化會造成什麼情況?——就會像一輛又一輛的汽車一樣,不停地追尾,並最終在我們的內心越堆越多,猶如“塞車”一樣,讓我們的心靈找不到出口。

小潘早上醒來,一看天下雨了,天灰蒙蒙的,心開始煩躁:最討厭下雨天了,不但走路不方便,坐車也比平時擁擠,晚上不知道還能不能和女朋友去散步。

小潘來到公交車站,等車的人果然好多,他決定坐出租車。好不容易等到一輛出租車,他落了座,座位上一股涼意,一看:“喂,你這車上怎麼有水啊!”

司機頭也不回地說:“下雨天能沒水嗎?可能是剛才的乘客把傘放在車座上了吧。”

小潘心裏一肚子火:“早知道還不如坐公交車,糟蹋了我的新西褲。這個鬼天氣!”

屁股濕漉漉的真不舒服,小潘埋怨了一路,恨不得趕快下車。車一到站他趕緊付錢下車,到了辦公室才想起來,司機沒找他零錢!他心裏更氣了:坐了一屁股水,還白送司機10塊錢,都是這鬼天氣惹的禍!

還沒等他坐下來,同事就通知小潘,他的企劃案沒通過,退回修改!那可是他熬了幾個通宵、經過反複修改做出來的,已經完美無瑕,還要修改?他心裏又委屈又氣憤,把企劃案擱到一邊,等頭兒來找他再說。這一天,企劃案他也沒修改,別的工作也做不進去。

一直到下班雨還下個不停,小潘依然打不起精神來,望著窗外陰沉的天氣發愣。突然電話響起來,傳來女朋友的聲音:“你在哪兒呢?我已經在餐廳門口等你半小時了,10分鍾後你再不到,以後別來見我!”說完“啪”的一聲掛斷了電話。

小潘飛似的衝了出去,心裏罵道:“ 都怪這鬼天氣!”

瞧,我們的壞情緒就是這樣“追尾”的。一個壞情緒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轉化,就極易衍生出另一個壞情緒。如果小潘在褲子被弄濕之後,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就不會因為匆忙下車而多付司機10塊錢,也不會引發出後麵一係列的壞情緒,更不會因此忘了和女朋友的約會。

可見,當壞情緒“塞車”時,狂躁地“按喇叭”(就像小潘不停地埋怨鬼天氣一樣)沒有用,而是要想辦法讓壞情緒該停的停、該轉的轉、該走的走,局麵很快就能得到緩解。

當壞情緒剛剛冒頭時,我們就要設法調節或轉化,千萬不要讓壞情緒發展壯大起來。也許一開始它隻是一隻“螞蟻”,可是到後來,你會驚恐地發現它已經是一頭“大象”了。

有一首歌是這麼唱的:“生活是一團麻,總有那解不開的小疙瘩。”有一個小疙瘩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把它解開,等疙瘩結太多的時候,你就無從下手了。

要想讓壞情緒得到疏導和轉化,我們可以嚐試做到下麵三點:

1. 要懂得讓壞情緒“刹車”

小潘的情緒為什麼會“追尾”,在於他不懂得讓自己的壞情緒“刹車”。當他早上醒來,發現天氣不好的時候,可以在被窩裏發幾句牢騷,鬱悶一會兒,但起床之後,就要讓這種情緒散去;雖然上班途中遭遇了很多不快,但到了辦公室,就要讓不快的情緒停止。如果你不懂得“刹車”,讓壞情緒不停地往前開,必然要出事故。

讓壞情緒“刹車”,其實並不難做到:和同事聊聊天,開個玩笑,盡快忙碌起來,一旦你有其他的事情做,轉移了注意力,不快的情緒自然暫時拋到了一邊,壞情緒就在1分鍾內得到了疏導和轉化。

2. 對一件事情要給予積極樂觀的解釋

要想轉化自己的壞情緒,首先要改變對事物不合理的認知。小潘一下雨就心情煩躁,認為下雨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不便和麻煩。為什麼不能這麼想:“下雨了,空氣可以得到淨化、變得濕潤,讓人感到舒服;我可以打著傘和女朋友雨中散步,多浪漫啊!”如果這樣想,他還會因為下雨情緒不好嗎?

事情都有利弊,一個成熟的、積極向上的人,更容易看到事物的積極麵,給予事物正麵的解釋,得到的自然是正麵的情緒。

◎ 傾訴是最好的方法

在調節情緒的所有方法裏,傾訴無疑是最好的方法。因為人在表達情緒時最渴望的是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安慰,而隻有傾訴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孟麗最近情緒有點低落,其實也沒發生什麼大事,就是階段性地有點懷疑人生,覺得自己活得沒價值。可是她的這種情緒又不知道該向誰訴說,一般人肯定理解不了,說不定還會嘲笑她沒事找事、自尋煩惱。

晚上,孟麗在網上碰到了自己的老同學,孟麗和這個老同學已經將近10年沒見過麵了,因為兩人從高中畢業後就各自去了不同的城市,平時也不怎麼聯係,就連電話和QQ聊天都極少。但這個老同學卻是這個世界上最懂她的人,在高中的時候兩人就互相引為知己。

孟麗打出幾個字:“最近還好嗎?”

“我很好,你呢?情緒不好嗎?”

“哦?你怎麼知道?”

“看了你的個性簽名就知道了。”

“沒什麼,就是每隔那麼一段時間,就有點懷疑自我,覺得人生沒意義。”接著孟麗又說,“你不會覺得我矯情吧。”

“不會,我也常常有這樣的時候,這說明你活得認真。敢於懷疑自我和向人生發問的人都是認真對待生活的人,但是,懷疑自我可以,不能否定自我。以我對你的了解,你永遠都不需要懷疑自我,因為你的價值連你自己都不曾發現。”

“哦,你太會誇人了。安慰我可以,但不可以恭維我。”

“我要是恭維你的話,恐怕早就被你踢出好朋友的行列了。”

“謝謝你,和你聊聊感覺真好,寥寥幾句就解決了我心裏的困惑。”

“那當然,如果說不到你的心裏去,怎麼稱得上是你的知己呢?”

有煩惱向朋友傾訴,這是我們情緒不好時第一個想到的辦法。在向他人傾訴時,我們得到了對方肢體語言的安慰,言語的鼓勵,他們為我們出謀劃策,力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因能從中得到親情友情的滋潤,這對在壞情緒中掙紮的我們,顯得非常重要。

就算對方幫不了我們,但是在傾訴的過程中,情緒就得到了緩解。當然,在向人傾訴時,也不是胡亂選擇對象的。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對象傾訴,否則你的傾訴很可能沒有效果。

1. 向熟悉的朋友傾訴

選擇向熟悉的朋友傾訴,這可能是我們有了情緒時首先選擇的傾訴對象,因為熟悉的朋友最了解我們的生活,能給我們一些具體而有效的建議。

熟悉的朋友可以是家人、同學、同事,也可以是好哥們兒和閨密。具體選擇什麼樣的朋友,要看發生了什麼事。如果是人生路上的困惑,可以向生活經驗豐富的父母傾訴;如果是工作中的問題,可以向同事傾訴;如果是女孩子之間的小心思,可以向閨密傾訴;如果是青春路上的迷茫,可以向哥們兒發發牢騷。

當然,這之間沒有嚴格的對應關係,你覺得誰更容易理解你,更能給你安慰和鼓勵,就向誰傾訴。

2. 向陌生人傾訴

向陌生人傾訴,這也是一個好辦法。有時候,我們的心事不便讓熟悉的朋友知道,或者怕熟悉的朋友笑我們脆弱,而在陌生人麵前我們沒有這麼多的顧忌和壓力,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就算陌生朋友不能給我們太多的安慰和建議,隻要說出來了,就是一種宣泄。

這裏所說的陌生人,可以是剛剛認識的朋友,也可以是網絡上未曾謀麵的朋友,或者是電台的心理節目主持人。但注意,向陌生人傾訴,不可輕信對方的建議,尤其是網絡上的朋友,因為彼此都不了解對方,他給你的建議未必是對的,你也無法給予對方足夠的信任。

3. 向知己朋友傾訴

向知己朋友傾訴,這其實是個“事半功倍”的辦法,因為知己更懂我們,和我們更有默契,可以和我們做更深層次的、精神上的交流。但知己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所以這樣的傾訴對象不容易找到。如果你有,那是你的幸運。也許三言兩語,他們就知道我們的“症結”在哪裏;也許他們隻給我們一兩句話,就會讓我們的情緒煙消雲散。所以,向知己傾訴很容易讓知己的情緒得到緩解,是最輕鬆、快樂的交流。

這個知己,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異性,紅塵路上有知己相伴,你的情緒就有了最好的宣泄渠道。

4. 向心理谘詢師傾訴

有那麼一部分朋友,他們的情緒已然成病,且“病入膏肓”,這些朋友如果向一般人傾訴,估計都得不到好的效果,因為他們的問題太難了,需要專業人士來解決。這個時候,就需要找心理專家傾訴。

近幾年來,心理谘詢師已經越來越多,選擇向心理谘詢師傾訴、尋求治療也不再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在他們那裏得到專業的指點,解開你心中的鬱結,打開你的情緒通道,讓情緒好起來!

◎ 讓壞情緒在適度的牢騷中溜走

心情不好的時候,誰都會嘮叨幾句,發幾句牢騷,不過愛嘮叨、愛發牢騷的人似乎大家並不喜歡,他們常給人一種不成熟和缺乏修養的印象。但事實證明,嘮叨和發牢騷能夠宣泄人的情緒,愛嘮叨、愛發牢騷的人壽命更長。例如,女士的平均壽命比男士長,這就跟女人愛嘮叨不無關係。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聽到不少男士這樣評價自己的妻子:我愛人其他方麵都好,就是愛嘮叨。確實,人們一直把嘮叨、發牢騷當作一種不好的行為加以克製,但實際上,適度的嘮叨和發牢騷對緩解人們的情緒是非常有益的。

寧寧在單位做銷售,每天麵對不同客戶的刁難,工作壓力很大,回到家總是發牢騷:有時怪客戶太難纏了,有時怨工作太累了,有時說新來的同事太難相處了。老公看她總是發牢騷,就對她說:“要不你別去上班了,回家來我養你。”

誰知寧寧卻說:“不上班怎麼行,那多空虛啊。我發牢騷是一種減壓的方式,嘮叨幾句能夠宣泄掉心中的怨氣,不至於產生抑鬱情緒,並不代表我不想上班。”

老公聽後覺得她說得很有道理,自此以後,每當寧寧發牢騷時,他都會微笑地聽著,不急也不惱。

寧寧不僅對工作上的事情愛發牢騷,每天下班回到家,還喜歡嘮叨老公:這個菜鹹了,那個菜淡了;這沒做好,那沒做好。老公從不反駁,總是好脾氣地聽著。

盡管寧寧每天在家都要嘮叨兩句,跟老公發發牢騷,可在工作上,不管多難纏的客戶都被她搞定了,不管任務多重她還是天天高興地去上班,難處的同事也處得很好,老公做的飯菜每天也吃得一點不剩,寧寧嘮叨完了,還是開開心心的。

其實,嘮叨、發牢騷和傾訴一樣都是把自己不好的情緒說出來,隻不過傾訴更傾向於得到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嘮叨和發牢騷更傾向於一種純粹的發泄,嘮叨的事情很多是無法解決的,而嘮叨的人也沒想過一定要解決事情,他們隻是想通過嘮叨緩解一下心情

而已。

對普通人來說,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如意,人們產生了許多怨氣、意見、看法,而這些事情我們第二天還要麵對,於是就隻能通過嘮叨、發牢騷來緩解一下情緒。發過之後,我們才能用比較平靜的心情來麵對。

心理學研究證明,時常談論自己的煩惱及發點牢騷的人,反而有助於“情緒受到控製”。這是因為嘮叨、發牢騷從生理上能提高人體腎上腺素的分泌,有助於發泄自己的情緒。

因此,當你遇到令你不開心的事情時,可以嘮叨幾句、發發牢騷,適度緩解心中的不快,避免不必要的壓力積累,對健康是有益的。但是,嘮叨、發牢騷也得注意把握好一個度,否則就會過猶而不及。

1. 嘮叨、發牢騷切不可過度

你可以偶爾嘮叨、偶爾發發牢騷,卻不可每遇一件事都嘮叨、都發牢騷,此外,還應該避免經常就同一個問題發牢騷;否則,肯定要招致他人的厭煩。

2. 要注意場合

嘮叨、發牢騷最好是在非正式場合,千萬不要在辦公室等公共場所,如果是見客戶或在領導麵前發牢騷;那結果就要背道而馳了。

3. 要看對象

嘮叨、發牢騷的對象應該是對你友好、熟悉和隨和的人,這樣的人能夠理解你的嘮叨,與你產生共鳴,也會及時地給你安慰。如果你對著一些高傲、自我為中心的人嘮叨、發牢騷,對方非但不會理解你,還會說你無聊、幼稚等,會讓你的情緒更壞。

◎ “一聲歎息”趕走壞情緒

歎息和嘮叨、發牢騷一樣,長期以來被人們認為是消極和悲觀的表現,所以,某些人為了不讓他人看出自己的脆弱,就會把這聲歎息壓在心裏。殊不知,用這種方式維護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卻損害了自己的健康。

我們感到身體寒冷的時候,會忍不住打寒戰;在身體困乏的時候,會忍不住打哈欠。其實,歎息和打寒戰、打哈欠一樣,正是心靈感到疲憊的一種自然反應。當你忍不住想要歎息的時候,就是自己的情緒需要發泄的時候。因此,當我們碰到無奈、無力解決的事情或者是難以完成的任務時,不妨來一聲長長的歎息,歎息過後,心情就舒服了很多。

李阿姨和老伴是同一家國有企業的職工,近年來廠裏效益不好,工廠準備實行“下崗分流”製度。李阿姨和老伴都擔心自己的年齡大了,又沒有特長,很可能在被“分流”之列,整天提心吊膽。每次和親朋提起這事,都忍不住歎氣。

除了為工作上的歎氣,李阿姨還經常為家裏的事情歎息:和兒媳婦有了摩擦,她歎氣;小孫子不聽話,她歎氣;和老板吵嘴,她也歎氣。可歎氣歸歎氣,歎完氣後,李阿姨還是會很樂觀地生活。

可她的老伴,整天不說話,晚上還經常失眠,白天也不能集中精力工作,整個精神狀態比她差多了。

麵對同樣的煩惱,李阿姨通過歎息來調節了自己的情緒,而她的老伴則近乎得了抑鬱症。可見,歎息有安神解鬱的作用。在情緒不好的時候,一聲歎息,會有胸寬神定的豁達感。

歎氣,就是把不好的氣歎出去。歎息的時候,人猶如做了一次深呼吸,把有害的氣體排出肺部,呼吸新鮮空氣,讓毒素不能在肺部沉積。同時短暫緩解了緊張的神經,讓緊繃的大腦得到休息,不致過度疲勞。心髒負荷也隨之減輕,患高血壓的概率也低了許多。

曾有醫生做過這樣的實驗:幾個人歎息過後,測試到他們的呼吸和心跳都變得慢了,心理緊張狀況也暫時得到改善。北京大學醫學院也做過一項調查,常常歎息的人,相對從不歎息、有事都憋在心裏的人,平均壽命要多出4到5歲。

可見,無論從生理學,還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歎息對健康都是有益的。麵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生活,我們要試著以歎息來轉化自己的情緒,保持身體的健康。一聲歎息會讓我們擺脫疲累的心情,呼出鬱悶,再次充滿活力,重新投入工作。但是歎息並不是萬能藥,並不能解決一切煩惱,凡事都歎息的人也有很大的

弊端。

1. 不能讓歎息成為習慣

歎息若成為習慣,也會像嘮叨和發牢騷一樣,惹人厭煩。因為你一歎息,別人就知道你碰到了難解決的事。總是歎息,別人就覺得:你怎麼那麼多問題,怎麼什麼事都解決不了。而且,情緒會傳染的,總是歎息就會把自己的壞情緒傳染給他人。同時也給自己一種感覺:我無法解決的事情很多,所以隻能歎息。

因此,偶爾歎歎氣,有助於緩解情緒,若經常歎息,並不利於自己的情緒轉移。所以,對一些小事不要歎息,不能因此將小事放大後,將小情緒嚴重化。

2. 歎息不能解決問題

歎息並不能解決問題,歎息過後,心情是好了很多,但令自己煩惱的事情並沒有解決,再想起來,還是會忍不住歎息。因此,歎息過後,還是要想辦法解決令自己煩惱的事情,這才是真正讓自己的情緒得到轉化的方法。

◎ 用哭泣來釋放壞情緒

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人要堅強,不能動不動就哭。否則,就是懦夫的表現!”

其實,哭是人類的本能,剛剛出生時,我們什麼都不會,卻會哭泣。但長大後,很多人卻丟棄了這一本能。因為在他們看來,不哭是成熟,不哭是堅強。

哭泣和不堅強並不能畫等號。不哭的人,也許在心裏流淚,也可能是已經麻木;哭泣的人,卻會在悲傷得到釋放後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當我們無法承受痛苦之時,情緒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為什麼不能扔下麵子,大哭一場來釋放情緒呢?

小張最近的情緒很不好,剛剛買了房子,借了好多錢,偏偏這時候母親得了重病,急需手術費。這可讓小張愁壞了,可是他還不能在母親和妻子麵前流露半點情緒,他是男人,是家裏的頂梁柱,他可不能讓家人看出他的脆弱。

這一天,他的好哥們兒小趙來醫院看他的母親,和母親說完話,小趙拉他到附近一個小餐館坐坐。小張坐在那裏一言不發,誰都能一眼看出來他心情很沉重,在哥們兒麵前,他再也不用假裝輕鬆了。

小趙給他倒上一杯啤酒,對他說:“有什麼話,跟我說說,別憋在心裏。”

哥們兒的一句話讓他的眼睛濕潤了,眼淚在眼圈裏打轉:“唉,我真後悔買房子,我想把房子賣了。可是,賣了房子,老婆孩子還得跟我租房子住。我顧得了老婆孩子,就救不了老媽,你說我是不是太無能了!”說著,他忍不住抽泣起來。

“哭吧,哭一哭好受些。”聽到小趙的話,小張再也忍不住,大聲哭起來。

哭了一陣,小張停止了哭聲,對小趙說:“在你麵前哭鼻子,別笑話我啊。”

“怎麼會呢?男人也是人,有了情緒也得釋放,該哭就哭,這沒有什麼。哭完就舒服多了。”

就這樣,小張哭了起來,就像一個孩子。當他的情緒漸漸平息後,小趙拿出一個袋子,放在他麵前:“這是1萬塊錢,你先拿去給伯母看病,不夠的咱們再想辦法。”

“這……太謝謝你了!我一定盡快還你!”

小張在麵對巨大的壓力時,通過哭泣讓自己的情緒得到了釋放。生活中,我們也會看到許多人通過哭泣來釋放自己的壞情緒:奧運賽場上,慘遭失敗者痛哭而泣;幼兒園裏,小朋友受到欺負時號啕大哭;單位裏,受到上司的責罵時,我們流下委屈的眼淚。可見,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可以通過哭泣來釋放自己的情緒。

古語道:“忍泣者易衰,忍憂者易傷。”可見,該哭時不哭,對健康危害極大。測試發現,悲傷時流出的眼淚,含有很多的荷爾蒙。流淚後的心情之所以會舒服許多,就是因為含有荷爾蒙的眼淚,衝刷了悲傷引起的毒素。

雖然哭泣可以釋放我們的壞情緒,但我們還需注意以下三點:

1. 哭泣能釋放自己的情緒,但這種方法不可濫用

通過哭泣,人們的情感得到舒展,但長時間哭泣對身體卻沒有好處。因為人的胃腸功能對情緒非常敏感,哭泣時間太長,胃的運動就會減慢,影響食欲,引發各種胃部疾病,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我們常常在哭泣後吃不下飯正是如此。

我們既不能長時間哭泣,也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隨便哭泣。因為發泄情緒應該有“度”,總是哭泣的人會引起他人的反感。而且因為哭泣,別人就會對我們施以同情和幫助,自己因此不再積極主動地去化解所遇到的困難,長此下去,我們應對困難的能力就會下降。

2. 哭泣隻是釋放情緒,哭泣後要解決問題

哭泣隻能釋放情緒,但並不能解決問題。情緒得到宣泄之後,要迅速擦幹眼淚,從悲傷中走出來,想想出了什麼問題,該如何解決,並立刻付諸行動去解決問題。隻有解決了問題,才能切斷令你悲傷的根源。

3. 哭泣不是女人的專利,男人哭吧不是罪

傳統文化認為,男人應該堅強,應該“男兒有淚不輕彈”。所以,男孩在長大後很少再品嚐眼淚的滋味。

可實際上,男人承受的壓力比女人更大,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比女人脆弱,他們更需要通過哭泣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因此,男人們想哭就哭吧,因為哭泣真的不是女人的專利。當然,我們不用像女性那般誇張,我們可以在一個無人的環境中哭泣,可以在淋浴時哭泣,讓自己的壞情緒在低調中得到釋放。

總而言之,實在承受不了的時候,不妨找個地方大哭一場,也可以小聲抽泣或默默流淚,隻要哭出來,壞情緒就釋放了出來。

◎ 笑一笑,煩惱少

西方有句諺語:“一個小醜進城,勝過十個醫生。”人們為什麼這樣喜歡小醜呢?主要是因為小醜給大家帶來了歡笑,而歡笑能帶走人的抑鬱情緒。

人在情緒不好的情況下,機體會分泌出過多的腎上腺物質,使人的心跳加快、髒器功能失調,此時如果能夠讓自己笑起來,身體便會立即鬆弛下來,人體的各種器官都會趨向良性,不好的情緒就會得到緩解。所以,笑能非常有效地緩解人的情緒。

小文在一家外企工作,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他又有著很強的事業心,為了盡快升職,他就強迫自己成為“工作狂”,基本沒有什麼業餘時間。他們部門的員工上班在一起,下班都在職工宿舍,基本沒有私人空間,經常吵吵鬧鬧的令他很煩。

有一天,他到一個商場去買東西,商場的大屏幕上放著憨豆的電影,那誇張的表情和動作逗得他哈哈大笑,霎時間什麼煩惱都沒有了。

這以後,隻要有一點業餘時間,他就到網上找喜劇電影看,除此之外他還聽相聲,找幽默的段子等。隻要能讓他笑的,他都找來看。他發現這些東西對人的情緒調節作用是神速的,短短幾分鍾的時間,他就能開懷大笑幾次,所有的壓力、煩惱在這一刻全消失了。

《聖經·箴言》上說:“笑可以像藥一樣對人們的身心產生有益的影響。”著名作家伯爾尼·希格爾也稱笑為“人體的內部按摩師”。他說:“人在笑的時候,其胸部、腹部與臉部的所有的肌肉都能夠得到輕微的鍛煉,可以讓人心情變得開朗,讓疾病遠離自己。”

確實如他們所說,笑聲能很快帶走人的病痛和壞情緒。有一個人也有這樣的親身經曆:

因為對工作的過於投入,著名的化學家法拉第經常會感到頭痛。很多醫生麵對他的頭痛都無能為力,他為此很是煩惱。有一次在頭痛時,他無意間聽到別人講的笑話,笑得前仰後合,突然頭卻不痛了。以後,他堅持聽笑話,看喜劇電影,一段時間過後,他頭痛的症狀基本消失了,他再也不用為這個問題煩惱了。

笑的確是一服減壓的良藥,在緩解人的緊張情緒方麵,藥到病除,像魔術一樣讓人們心底的鬱悶與不快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當我們有了不好的情緒時,不妨開心地笑一笑,那麼所有的不快就立刻消失了。

讓自己笑起來的方式有很多,向大家推薦以下幾種:

1. 聽相聲

聽相聲,這是讓自己很快笑出來的最便捷的方式,一段相聲時間不長,“包袱”卻很多,讓自己在相聲演員“抖包袱”的過程中一次次地笑出來,相信在這一刻,所有不開心的事你都想不起來了。

2. 看漫畫

在自己的床頭、案頭、包裏放幾本幽默的漫畫書,隨時拿出來翻一翻,笑幾聲,便可以消除煩惱。例如,《噱頭漫畫日和》《熱帶雨林的爆笑生活》《草莓棉花糖》《阿滋漫畫大王》《愛麗絲學園》《從今開始做魔王》《全金屬狂潮》等都是超級搞笑的漫畫書。

3. 看喜劇電影

誇張緊湊的故事情節,搞笑的造型和動作,幽默的語言,這些喜劇電影的必備元素,會讓你狂笑不止。閑暇時,多看看喜劇電影,會讓你立刻忘記煩惱。例如,《憨豆先生》《終極笑探》《笨賊妙探》《小鬼當家》以及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都會讓你捧腹大笑,忘卻煩惱。

4. 講笑話

和他人互相開玩笑、講笑話不僅可以緩和彼此的關係,也可以為自己和大家減壓。你可以把自己平時聽的相聲、讀的漫畫書、看的喜劇電影講給他人聽,和他人一起分享快樂的心情。

◎ 不舒服時寫出來

把自己的情緒寫出來,用文字來抒發自己不愉快的情緒,這也是一種緩解情緒的方式。用文字來表達情緒,其實也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傾訴,當我們內心積累的情緒由心中到了紙上或其他的空間,我們的情緒或許就在1分鍾內得到了轉化。

小楊在一個南方城市工作,遠離家鄉在異地打拚,小楊心裏總是有點寂寞。他的職位雖然不高,但工作壓力卻不小,有時很想去健身、去旅遊,甚至去泡泡吧,放鬆一下自己,可是這些對他來說都是高消費。

但是,他總得找到一條宣泄渠道,於是他寫博客、寫微博,有時是一篇文章,有時隻是一句話。例如,今天一個客戶在我麵前拍桌子,雖然客戶是上帝,但是一個這麼沒有素質的客戶我也不能無原則地容忍。

他的微博得到了朋友們的回應,他們和他討論這個話題,並安慰他鼓勵他,他的心情立刻好了不少。尤其是家鄉的同學親友看到了他的微博,紛紛對他給予關心,他感到和家鄉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遠,寂寞的心情也緩解了不少。

用文字來抒發自己不愉快的情緒成了小楊的習慣,把情緒寫出來的那一刻,小楊就隻當壞情緒進了垃圾桶,他的壞情緒很快就能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