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月球背麵的了解越多,人們越發現月球背麵有很多無法理解和解釋的奧秘,尤其是其中有很多證據顯示有外星人存在。
當然,究竟存不存在外星人,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說法。期待科技進步能夠早點解開這個謎題。
· 月球是空心的嗎 ·
人們往往認為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實心的,然而在20世紀60年代,有不少科學家指出月球是空心的。
這一說法出乎人們的意料,因而很多人並不相信。有些科學家認為月球是天然形成的,不可能是空心的;有些人懷疑月球是外星人建造的,甚至認為月球本身就是外星人的飛行器。一時間,人們關於月球是否是空心的而爭論不休。
1950年,英國人威爾金斯在他所寫的《我們的月亮》一書中說:“月亮是個中空的球體,月球內部的空間很有可能有月球居民居住,那裏麵的各種建築都很奢侈、豪華,有無數的結晶物散布於月球內部的洞穴壁上,就像是一棵大樹一樣,有很多樹枝蔓延,或糾集在一起,或伸向月球表麵,或與月球表麵的縫隙相連。總之,這裏看起來就像是月球人的家園。”至此,關於“月球空心”的說法越來越流行。
1969年,美國發射的“阿波羅”號飛船登上了月球,這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本來應該好好考察一下,但當時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的活動範圍十分有限,因為月球是個真空環境,要是不小心,很有可能就會永遠飄蕩在太空中。為了保護自己,阿姆斯特朗把一根繩子拴在飛船上,另一頭綁在自己身上,這樣一來,就免除了永遠在太空飄蕩的危險,但是也就是因為這樣他隻能在繩子的範圍內活動。
在人類還沒有登上月球前,科學家們已經根據望遠鏡觀測的數據推測出,月球岩石的密度可能大於地球岩石的密度,當時阿姆斯特朗為了把一麵美國國旗插在月球上,可是費了不少力氣,用了很長的時間,也隻能將國旗插入幾厘米,這表明月球的密度的確非常大。後來阿姆斯特朗把月球岩石帶回地球,科學家們經過測算,發現月球岩石的密度確實比地球岩石的密度大。
科學家還發現,月球岩石的密度並不均勻,越向內部其密度越大,科學家推算,因此月球的核心應該是個密度非常大的物質,這樣的話,月球的質量就會非常大,引力是跟質量成正比的,所以引力也會非常大,但是讓科學家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月球的引力隻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因此,科學家推算,這很有可能是因為月球是空心的球體,所以質量就小一點,引力也小一點。這樣看起來,月球空心說是非常正確的。
人類登上月球後,通常會在月球表麵安置一種測量地震的儀器,這種儀器可以在宇航員回到地球後繼續工作,把數據傳回地球,這樣人們就能通過月球地震的情況來進一步了解月球了。然而,月球上的第一次地震卻著實把科學家震住了。地球上的地震時間是非常短的,然而月球上的地震卻整整持續了三個多小時。雖然說這次地震是宇航員用無線電遙控飛船的第三級火箭撞擊月球產生的,即人為製造的一次月震,但是它的表現也太出乎科學家們的預料了。沒有人能解釋為何月球上的地震會持續如此長的時間。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為什麼有科學家覺得月球是空心的。首先是月球密度。月球岩石的密度要大於地球岩石的密度,因此月球的質量應該非常大,但是它的引力卻非常小,這就自相矛盾了。其次,月球地震的時間。地震持續了三個多小時,如果像地球那樣是實心的話,估計隻能持續一分鍾左右。最後,由探測器多次拍攝的照片顯示,月球上有很多可能是由人建造的東西,這也是月球是外星人建造的說法的根據。因為根據宇航員安置的測量地震的儀器顯示,地震波隻在月球較淺的區域傳播,而不深入月球內部,因此說月球是空心的,因為隻有是空心的,地震波才無法傳播下去。
然而,按照宇宙形成的理論來說,月球不可能是空心的,因為內部的壓力非常大,就像地球那樣,內部壓力高達幾百萬大氣壓,把核心都擠壓成固態了,所以有科學家認為月球不可能是空心的。
月球真的是空心的嗎?月球上真的存在外星人嗎?如果有外星人,他們是月球人還是星外之人呢?月球上那些疑似人類建造的東西會不會是遠古的地球人建造的呢?
· 月球上的水是從哪兒來的 ·
月球上既然有水存在,那麼是否會有生命存在?
有科學家想過:如果科技條件成熟的話,人們可以在月球上建立一個永久的太空基地,而建立太空基地的首要問題就是月球上要有水,充足的水資源可以為宇航員長期生活在月球提供條件,也可以為移民月球做好準備,同時還可以為航天器提供所需的氧氣,甚至可以轉化為燃料。所以說,探月尋水是人類研究月球的重要課題之一。
為什麼科學家會猜測月球上有水呢?這是科學家根據地球的情況猜測的。地球上有水,而且地球上的水很有可能是彗星與小行星撞擊地球時形成的。而月球的位置和地球如此之近,那麼月球上也可能聚集著大量的水,但是月球的引力隻有地球的1/6,於是大量的水就會汽化,向外擴散,隻有少量的水會在引力作用下留下來。
人們對於月球水資源的尋找從來沒有停止過。1994年,一艘名叫e的宇宙飛船開始環繞月球飛行,並且拍攝了很多月球表麵的照片,同時也對其表麵進行觀測,後來在一處隕石坑發現有無線電波傳播,據科學家推斷,這些無線電波可能是來自於月球上的水或者冰。科學家認為,月球上有水的話,應該是以固態的形式保存在月球內部,因為月球溫度低,這是形成冰的條件之一,同時由於月球離太陽很近,接受的太陽光很強,如果水是在月球表麵的話,很快就會被蒸發掉。然而科學家多次利用望遠鏡在這個隕石坑尋找冰時,卻始終沒有發現冰存在的痕跡。
1998年,美國發射了“月球勘探者”宇宙飛船,這艘飛船的主要任務是在月球上勘測是否存在水,飛船中安裝了中子分光儀,經過掃描,發現月球表麵確實存在氫原子,而氫原子是水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者說這些氫原子就是組成水分子的氫原子依據。科學家依據飛船傳回的資料推算,在月球的南北極藏有非常豐富的凝結水。科學家認為,這些水是以前的彗星或者小行星撞擊了月球後,把水也帶到了月球上,在漫長的歲月中,大部分的水都被蒸發掉了,隻有少部分水存留下來,因為月球溫度很低,所以凝結成了冰。
為了能夠進一步確認月球上是否真的含有水資源,宇航員遙控火箭撞擊月球,希望能夠溶解冰層從而發現水的存在,但是結果很令人失望。按照科學家的推測,火箭撞擊月球後,能夠產生高達9.7千米的塵埃,大約會持續幾十秒的光亮,這些可以通過望遠鏡進行觀測,但是科學家通過望遠鏡發現塵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而且也沒有光亮出現。科學家推斷,這可能是因為月球表麵含有水,所以塵埃才沒有揚起那麼高。但是沒有光亮該怎麼解釋呢?科學家分析,可能是由於光在水汽中發生了反射、折射等,所以通過望遠鏡觀察不到。
2009年,美國的月球偵查軌道器和印度的“月船”1號都對月球水可能存在的形式進行了觀測,結果證明月球上確實存在水,並且藏水量非常可觀,這個消息公布後引起了軒然大波,多年的探月尋水終於有了結果,因此這一年注定是個值得紀念的年份。
在新聞發布會上,美國科學家格雷格·德洛裏說:“相比以前,如今的月球因為發現有水的存在而變得更加有趣味和活力,未來的月球將會有無數的可能性。總之,現在的月球已經不再是過去我們所認為的月球了。”雖然探測器真的發現了水的存在,但人們心中仍然有疑問,那就是這些水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如果有水,那麼月球上會不會有生命存在?
關於月球水起源的說法很多,下麵就是廣為人知的四種假說。
火山噴發而將水帶到了月球的表麵。這個假說的前提是月球剛形成時就存在豐厚的水資源,但是都隱藏在內部,後來隨著火山爆發,氣體迸出,而落在月球的表麵,然後有些被蒸發掉了,有些則因為溫度低而凝結成冰。
水是月球借助太陽的幫助自己形成的。太陽會噴射而形成粒子流“太陽風”,其中帶電的氫離子在撞擊月球的過程中,與月球土壤中的氧物質發生反應,而形成了水。
彗星和小行星撞擊說。月球上的水很有可能是與它撞擊的彗星或者小行星留下來的,撞擊留下來的水大多數被蒸發了,但是仍有少量水保存在月球上。有科學家認為,一些水可能存在於陽光無法照射到的極地隕坑,這裏溫度很低,水隻能以凍結狀態保存。
月球水來源於地球。若真是此,那麼地球如何將自身的水送往月球呢?科學家想出了兩種方式,一種是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後,地球上的水被撞到太空中,而月球是地球的衛星,繞地球旋轉,又離地球最近,是最有可能“接收”這些水的。另一種方式是在某個時間段,地球是沒有磁場的,太陽風把地球大氣層中的水蒸氣送到了月球上。當然,這兩種說法都是猜測,發生的可能性非常小。
但不管怎樣,在月球上發現水無疑是天文學史上一個裏程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月球是怎麼起源的 ·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月亮的來曆非常好奇,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目前,關於月亮起源的假說非常多。
分裂說:這一假說認為月球是從地球中分裂出去的。1898年,喬治·達爾文就認為在太陽係形成初期,月球本來是地球的一部分,當時地球處在熔融狀態,由於地球自轉速度非常大,離心力很大,一些物質從地球中分裂出來,後來這些物質就演化成了月球,甚至連從地球哪裏分裂出去的都推測出來了,就是現在的太平洋地區。但是這個假說很快遭到了人們的質疑,因為要想把月球那樣的物質分離出去,需要極大的運轉速度,而地球是不可能有那樣大的自轉速度的。另外,如果月球是從地球中分離出去的,那麼其物質成分應該和地球是一樣的,但是根據宇航員從月球上帶回的岩石檢測發現,月球上的鋁、鈣等成分較多,鐵和鎂較少,和地球上的岩石成分相差很多。
碰撞說:這一假說認為,在太陽係剛形成時,空間中有許多質量很小的天體,因為引力作用,有些質量小的天體就會相互碰撞,在漫長的歲月中,相互融合而形成了一個像火星般大小的天體,天體質量逐漸增大,偶然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朝著地球奔去,二者撞擊在一起,在撞擊的過程中,有大量的物質分離出去,雖然分離出去,但是仍然沒有擺脫地球的引力控製,在環繞地球運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天體,就是月球。天體在撞擊地球之前,地球已經趨於穩定,組成地球的元素如鐵、鎳等早已沉入地球內部,被分離出去的質量都是些較輕的元素。
但這種說法也遭到了人們的質疑,像火星那般大的天體撞擊在地球上,必然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足以將地球的外殼熔化,讓地球成為一片岩漿海洋。同樣,若是月球與地球相撞,也會形成岩漿海洋,而且“海洋”的深度能夠達到500千米以上,然而宇航員在月球上並沒有發現這樣的海洋。
同源說:這一假說認為月球和地球是由太陽係中的原始星雲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演化而成的。太陽係剛形成時,有一個巨大的浮動的星雲,因受到引力作用而不斷地旋轉,且不斷地吸收其他物質,越來越大,等到離心力大於引力時,一部分物質就會被分離出去,這樣星雲就變成了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形成了地球,另一部分形成了月球。按照這種假說,先形成的是地球,後形成的是月球,地球形成時帶走了星雲中相當多的鐵、鎳等金屬成分,因而地球的核心就由鐵、鎳等組成。等到形成月球時,星雲中的金屬成分已經很少了,更多的則是較輕的元素。
後來科學家根據檢測從月球上帶回的岩石發現,月球的壽命要比地球的壽命長很多,而同源說認為地球先形成,月球後形成,因此兩者是相互矛盾的。
俘獲說:這種假說認為,月球原本是太陽係中的一顆小行星,但是由於某些原因,月球運行到地球的附近後卻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而開始圍繞著地球運動,從那以後月球便成了地球的衛星,再也沒能擺脫地球的引力控製。有人指出,地球俘獲月球這件事,至少要發生在30億年前,因為隻有那時才會有這樣的機會,而且地球並不是在短時間內俘獲月球的,而是經曆了約5億年的時間,才慢慢地將月球俘獲的。
這種說法能夠解釋地球和月球岩石成分的不同、密度差異等,但是也有科學家指出,要俘獲像月球那樣的天體,地球的質量應該比現在要大很多,而且俘獲一顆天體作為自己的衛星機會是非常小的。所以有人提出,俘獲月球並不是隻靠地球自身的吸引力,還要靠其他星體的幫助,即太陽的引力、潮汐力和大氣阻力。當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力就是地球的引力。
月球進入地球的引力範圍後,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則開始圍繞著地球運轉,同時受到太陽引力的作用,其運行軌道偏向橢圓形,但並不是完全的橢圓形。也就是說,月球還是有機會逃脫太陽和地球引力的控製的,但是由於大氣的阻力,月球無法逃脫,但其運行軌道的半徑會越來越小,如果沒有潮汐力在起作用的話,月球恐怕會與地球相撞。
飛船說:這種說法認為月球本身是艘超大的宇宙飛船,是由外星人控製的。有科學家認為月球內部是空心的,那些外星人就居住在月球內部,科學家甚至還對月球內部構造進行了猜測。該學說是由蘇聯的兩位科學家在1957年提出來的,那個時候人類還沒有登上月球。但是後來人類登上月球後的所見所聞,反而對“飛船說”很有利。宇航員在月球上見到很多人造物體,如金字塔、圓彎形建築,還有各種城市遺址,這一切都似乎表明月球上有外星人存在。尤其是後來很多登月宇航員在公開場合說曾經在月球上見到過外星人,雖然他們的說法有待考察,但自此相信“飛船說”的人越來越多了。
盡管“飛船說”的說法有些天方夜譚,但是科學探索本來就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在初次探索宇宙時,難免會有些天方夜譚的想法,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有些想法會被否定,有些想法也會被肯定。所以說不怕“天方夜譚”,隻要有一定的依據就行。
有人問,月球既然是宇宙飛船,那麼外星人為什麼要把月球放在外太空那麼久,而且宇宙飛船是非常消耗能量的,那麼能量從哪裏來呢?外星人難道就不擔心會遭到隕石撞擊而毀壞飛船嗎?
雖然人們對於“飛船說”的疑問有很多,但是真相究竟是怎樣的,還有待進一步考察。
雨果曾經這樣描繪過月球:月球是夢的王國、幻想的王國,對人類來說,月球就像是充滿迷幻的世界,這個世界裏有太多的奧秘等待著人類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