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30毅線,是一條看不見的曲線,是一條地理學家為方便研究地球而劃出的虛擬的線,是一條神秘而又奇特的緯線。在北緯30毅及其附近分布著眾多令人歎為觀止的人類文明遺址,如轟動世界的三星堆以及遠古瑪雅文明遺址等等。
· 重見天日的三星堆 ·
三星堆是如何被發現的?三星堆裏的寶物的主人是誰?它是怎麼來的?
1929年,生活在川西平原上的人們像往常一樣又忙起了春耕春種。當地農民燕道誠與父親和兒子一起來到地裏挖井,準備用井水來灌溉土地。
“砰”,燕道誠的手被震得有些疼。
顯然,他的鐵鍬挖到一塊堅硬的石頭上了。可是,當他繼續往下挖的時候,露出來的石頭卻讓他吃驚不已。
“這不是普通的石頭,是玉石。”讀過幾年書的父親激動不已,小聲地說,“這是寶貝啊,快把它埋起來,等天黑了,我們再來取。”祖孫三人竊竊私語一番後,把那個剛挖開的坑又埋了起來,並偷偷地做了記號,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往回走。
好不容易等到夜幕降臨,祖孫三人才悄悄地走出村子,來到了大清早挖的那個土坑前。這一次他們從坑裏挖出了許多寶貝。
燕家得到這批寶物後,沒有拿到市場上去賣。因為他們當時生活還算殷實,隻把這些玉釧、玉璧、玉琮等作為禮物在逢年過節時候送給親朋好友。因此,一些稀世珍寶漸漸流落民間。
到了1986年,當地政府在這裏興建磚廠,組織工人挖掘土方時,再次發現了一批價值連城的玉器、金器。至此,神秘的三星堆文明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經過兩次挖掘,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好像一座神秘的地下寶藏被突然打開。這裏出土的幾十件青銅器、100多件金器都造型獨特、巧奪天工,還有70多枚象牙。在同一個地方發現這麼多的象牙實屬罕見。
在三星堆文明中,一個高大的青銅人像“與眾不同”。我們都知道,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是商、周,留下的青銅器都講究氣度穩重、莊嚴,可是三星堆的青銅器卻恰恰相反,它們飄逸、超脫,充滿神奇的想象力。這個高大的青銅人,大鼻子大嘴,而且嘴上好像塗著朱砂,眼睛呈三角形。這樣極其誇張的人像,在我國考古史上是僅有的發現。為什麼要用青銅雕塑這個高大的人像?他是誰?代表什麼?人們一直沒有弄清楚。
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還有一棵奇特的神樹。它高約4米,由底座、樹身和龍3個部分組成。這棵樹長在一座小山上,分上、中、下三層,每一層的樹枝都是3根。在這棵樹上,共有9隻鳥和27顆果實。樹幹上還有一條龍正在蜿蜒而下。可是,這是一棵什麼樹呢?有的說是古代的搖錢樹,有的說是傳說中東海的扶桑樹。
時至今日,仍有很多謎團沒有解開。
· 世界“第九大奇跡” ·
1986年,四川省考古隊在三星堆挖掘出兩個大祭祀坑,出土了金杖、黃金麵罩、青銅人頭像、青銅人像等許多稀世瑰寶,這次發現震驚了考古界。
隨著對三星堆遺址的進一步挖掘,考古專家發現整個三星堆遺址竟然是一座史前文明的都城,20世紀末的發現再一次震驚了世界。考古人員的勘測和發掘表明,三星堆遺址內東、西、南三麵的土埂均為古城牆,城牆橫斷麵為梯形,牆基寬40餘米,頂部寬20餘米,估計牆高在7~8米。東城牆長1100餘米,西城牆被天河水衝毀,殘長600多米,南城牆長180餘米,北麵為雁江,馬牧河穿城而過。三星堆遺址總麵積為25平方公裏。在三星堆遺址周圍12平方公裏內,分布著十多處密集的古遺址群,顯示出三星堆古城有可能為密集聚落之中的內城。古代稱城牆內為城,城牆外為郭,城指內城和外城,三星堆城郭已有12平方公裏之多,在世界史前文明城市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三星堆遺址奇在何處?謎在何處?三個“神堆”是三星堆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在一片台地上,依次排列著三座低矮的小山丘,這三座低矮的山丘正是追溯三星堆史前文明的重要標誌。它們的存在,猶如埃及金字塔一樣,隱藏著遠古文明的巨大信息。這三個土堆究竟是遠古時代的祭台,還是帝王的墓地,抑或是靈台(天文觀察台)呢?何以取名“三星堆”呢?既是“神堆”,其神秘之處何在呢?三星堆的“堆”在川人口語中,有人工壘積的意思,如“墳堆”、“肥堆”之類。而且,其起源甚早,“離堆”即可為證。從字麵上理解,三星堆可以理解為人工所壘積的三座土山(台)。
作為珍貴文明遺址的三星堆曾經因長年累月被燒磚工人取土,加上風吹雨打,已經崩頹傾倒,不複當初三星堆的巍峨了。
1986年3月,四川考古學者曾經以當時殘存的半個三星堆為基準,進行網狀布方。他們挖了53個探方,總麵積達1325平方米,在厚2.5米的15個文化層內共發掘出9座房屋遺址,101個灰坑,10萬多塊陶片和5000餘件銅、陶、玉、石、漆器等。其中十多件製作精致的鳥間陶夕柄,特別引人注目。
考古學者們所發掘的隻是“殘存的半個三星堆”,麵積竟達1325平方米。保守估計,整個三星堆當有3000平方米,也就是說長、寬各約50~60米之間。事實上這半個三星堆的周邊都被取土而挖掉了,估計周邊不會少於羊子山的周邊。另外,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在探方中發現曆代的墳塋,而發掘出9座房屋遺址,這可以證明三星堆作為“台座”而有廟殿存在的可能,我們尚不知這9座房屋遺址是出現在一個層麵上,還是數層麵上,如果是後者,那麼三星堆在長達2000年的存續期間,就是不斷地在神廟的舊址上又興建新的神廟。
世界考古大發現往往集中在埃及文明、瑪雅文明和兩河流域文明之上,考古學者不但從已發掘的文物去探討,而且從更寬廣的範圍,如整個遺址的布局以及周圍環境去尋找史前文明的痕跡。
甚至有不少學者提出,在現在的地球文明之前,曾經有過上一次文明。
· 令人費解的文物 ·
三星堆古城遺址的整體布局令人稱奇,整座城是經過嚴密的勘測、設計而修築的,不是由村落發展而來的。
它的布局十分嚴謹,是以中軸線為城郭區域的核心進行規劃的。幾個重要遺址,如宮殿區、作坊區,都分別位於中軸的不同區段上。中軸線南端、南城牆內外、中軸線的東、西兩側以及東、西城牆以內,都分布著密集的文化遺跡。生活區有大片房舍遺址,生產區發現陶窯、玉石器作坊,其中有大量生產工具,手工業成品、半成品。還發現青銅器作坊,有陶質坩鍋和鑄造青銅器的泥芯。在城內還發現相當完善的排水係統。
據專家測算,三星堆王都內城麵積約為2.6平方公裏,約有1.6383萬戶,以每戶5口計,應有8.1915萬人。如果加上外郭12平方公裏的人口,估計有20餘萬人。三星堆王都的規模和人口在世界史前文明國家城市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如此規模宏大、設計嚴密的一座大都市,在4000多年前突然崛起在成都平原上,擁有眾多珍寶,如最令人駭異的青銅縱目人麵具、神奇的大金杖、青銅人物雕像等,這座古城儼然是當時的國際大都會,真是一大奇跡。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人物雕像,不管是全身像、人頭像還是人麵像,都是服式、冠式、發式各異。服式上,有左衽長袍、右衽長袖短衣、犢鼻褲等,各不相同;發式上,有椎髻、辮發、光頭等;冠式上,有花狀定形高冠、平頂冠、雙角形頭盔等。雕像群裏顯然是不同族類的集合。這些族類,證之史籍,當包括氐羌和西南貴族,也有不見於古代中國的某些外來族類。其雕塑風格既與西亞、近東的雕塑風格相近但又不盡相同。譬如美索不達米亞考古材料中的梅尼希吐什(Manishtusn)時代的帝王青銅人頭像,它本身就完全寫實並且是特定人物的肖像。
三星堆的青銅人頭雕像有著自己的特點,它以抽象和概括為特征,注入了大量理性化的色彩,由此區別於上古雕塑中的雕像或原始的圖騰崇拜。三星堆人頭雕像注意局部,特別是麵部刻畫,強調麵部的頂骨結節、頂丘、偶角、下頦等六點。其中對額丘、顴骨、咬肌、頜結又給予重點突出。這些雕刻技術表明古蜀藝術家對人體結構已有深刻的了解,尤其是對人頭像的透視感已上升到一定高度。
三星堆文物的另一神奇之物是大金杖。金杖出土於三星堆1號坑,年代在夏末殷初(公元前14世紀左右),距今約3500年。這根純金卷包的金杖,長1.42米,淨重約500克,其上平雕有戴冠的人頭、鳥、魚圖案,這在中國尚屬首次發現。
曆經3500年的塵封,金杖仍金光閃閃、熠熠生輝,杖身上的圖案清晰可辨。在中國考古史上,這是第一次出土金杖,學者們依據既有的史料無法說出它的來曆和用途,這成為三星堆文物的一個難以破解的謎。
從外形上看,三星堆金杖與西亞、埃及較晚時期的權杖相似,屬於細長類型。兩者均在杖身上端刻有與國家權力有關的平雕圖案,標誌著王權、神權和財富壟斷權。故而有的學者認為,金杖是采借近東權杖的文化形式而製成的,是“舶來品”。
有的學者認為,“權杖”乃古蜀傳國之寶,為當權者所執,人在杖在,人亡則傳之於後世,或為後起者所奪得,而不是與其他銅器一起被焚燒掩埋。由此看來,“金杖”不像是蜀王的“權杖”,而更像天神作法所用“魔杖”一類的法具。從出土的銅人頭像和銅人等器物來看,這些銅像實際上是被古蜀先民尊崇的天神偶像。神像與法具之間的聯係似有必然,此為“神杖”或“魔杖”說。
另外,還有部分學者根據金杖杖身上的圖案,推測金杖既是權杖也是神杖。金杖上的人頭圖案,頭戴五齒高冠,耳垂三角形耳墜,與2號祭祀坑所出蜀王形象造型———青銅大立人相同,表明杖身所刻人頭代表著蜀王及其權力。魚、鳥圖案的意義在於,魚能潛淵,鳥能登高,它們是蜀王的通神之物,具有龍的神化般功能。而能夠上天入地、交通於神人之間的使者正是蜀王本身,所以金杖不僅僅是一支王杖,同時也是一支神杖,是用以溝通天、地、人、神的工具和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