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字學的一般理論來看,文字都經曆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一是圖畫或象征的文字,由畫麵來講述整個故事;二是會意文字的階段,用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三是表音文字,這時文字與語言結合到了一起。盡管瑪雅文字形式的完美性遠遠超過甚至已像半記音字母化的古埃及那樣的象形文字,但它還是按表麵上看起來的那樣,長期以來被歸入第一階段。這樣的認識,妨礙了對瑪雅文字的破解。直到20世紀50年代,蘇聯學者尤·瓦·克諾羅佐夫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假設。他試圖把瑪雅文字和古埃及、中國文字一樣來看待,即都兼有象形和記音兩種功能。每個字既代表一個完整概念,又有它自己的發音。受克諾羅佐夫思路的啟發,學者們致力於給瑪雅雕刻文字標注適當的音標,好在蘭達主教當年留下了不少有關瑪雅文字發音的記錄。
多年來,人們對奇形怪狀的瑪雅文字進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各種疑團依然揮之不去。
· 精準的瑪雅曆法 ·
瑪雅人創造出一套精巧的數學方法,來適應他們按年記事的需要。
瑪雅人的數學技巧,在古代原始民族中,真是高明得令人吃驚,尤其是他們熟悉“零”的概念,比阿拉伯商隊橫越中東沙漠而把這個概念從印度傳到歐洲的時間早了1000年。
瑪雅人的曆法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瑪雅人認為一個月(兀納)等於20天(金),一年(佟)等於18個月(兀納),再加上每年之中有5個未列在內的忌日,一年實際的天數為365天。這正好與現代人對地球自轉時間的認識相吻合。瑪雅人除對地球曆法了解得十分精確之外,對金星的曆年也十分了解。金星的曆年就是金星繞太陽運行一周所需的時間,瑪雅人計算出金星曆年為584天,而今天我們測算金星的曆年為584.92天。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數字,為了讓它配合所用的“聖年”(一年260天、13個月、每月21天),曆法師統一將61個金星年修正4天。此外,每5個這樣的循環為一周期,要在第57個會合周期結束時再修正8天,以致使誤差小到6000年隻有一天。幾千年前的瑪雅人竟然能有如此精確的曆法。
瑪雅人創建的曆法究竟精確到什麼程度,請看他們當時使用的記載年代的時間單位:
20金:1兀納(即20天)
18兀納:1佟(即360天)
20佟:1伽佟(即7200天)
20伽佟:1巴伽佟(即144000天)
20巴伽佟:1皮克佟(即2880000天)
20皮克佟:1卡巴拉佟(即57600000天)
20卡巴拉佟:1金奇拉佟(即1152000000天)
20金奇拉佟:1亞托佟(即23040000000天)
除了“兀納”采用18位之外,其他時間單位為20進位。
在社會和生產的實踐中,絕大多數的民族根據手指數目,創造了十進位的計數法。而瑪雅人非常古怪,他們根據手和腳20個指頭的啟發,創造了20進位的數法。同時,他們還使用18進位的計數法,這個計數法是受何啟發,根據何在?沒有人能夠回答。
瑪雅人依據自己的曆法建造了金字塔,實際上都是祭祀神靈並兼顧觀測天象的天文台。而位於徹琴的天文台是瑪雅人建造的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天文台。塔頂高聳於叢林的樹冠之上,內有一個旋梯直通塔頂的觀測台,塔頂有觀金星體的窗孔。其外的石牆裝飾著神靈的圖案,並刻有一個展翅飛向太空的人的浮雕。這一切引得人遐思萬千。
令人驚訝的是,瑪雅人在當時的情況下就知道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存在,他們的徹琴天文台觀天窗口不是對準最高的星體,而是對準銀河係之外那片沉沉的夜幕。他們的曆法可維持到4億年以後,其用途究竟為何?另外,他們是從何處獲悉並計算出太陽年和金星年的差數可以精確到小數點之後的第4位數字的?
瑪雅人還發明了一種僅用3個符號———一點、一橫、一個代表零的貝形符號———來表示任何數字的計算法,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因為希臘人雖然善於發明,但他們必須用字母來寫數目,羅馬人雖然會使用數字,但隻能用笨拙的圖解方式以4個數字來代表VIII。
現代算術發展於印度和中東,以“十進位”法求出所需之數目,而瑪雅人在那時已經懂得相對值的用處和“二十進位”法。他們把大數目以縱行表示,從最下麵起向上念,垂直進位,由1而20,由20而400,由400而8000,由8000而16000……20以下的數目用一個象形圖來表示,每一個象形圖都是由點和橫組成,每一點代表1,每一橫代表5,貝形圖案則代表0。
瑪雅人已經知道,以20進位法,並利用類似算盤的方法,使用兩個記號“點”和“橫”,而兩個記號正是今天電腦的基礎。
很明顯,這一切知識已經超過了農耕社會的瑪雅人的實際需求,令人不可思議。
既然超出他們的需要,那麼這些知識可能並不是瑪雅人創造的。那麼,又是誰把這些知識傳授給瑪雅人的呢?在那個全世界各民族仍處在蒙昧狀態的年代,又有誰掌握如此先進的知識呢?
瑪雅人說,他們的一切文明都是一位天神———奎茨爾科特爾給予的,他們描述這位天神身穿白袍,來自東方一個未知的國家。他教會瑪雅人各種科學知識和技能,還製定了十分嚴密的律法。據說,在神的指導下,瑪雅人種植玉米,穗軸長得像人那麼粗大,他教人種植的棉花,能長出不同的顏色。天神在教會瑪雅人這一切之後,便乘上一艘能把他帶向太空的船離開了。而且,這位天神告訴瑪雅人,他還會再回來的。
如果我們相信這個神話的話,那麼瑪雅文化現象也就有了確實的答案了。可這個神話有根據嗎?還有待人們進一步的研究。
· 失落的瑪雅文明 ·
瑪雅人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民族,他們為什麼拋棄了文明又回歸原始呢?
瑪雅文明如曇花一現,突然就消失了,這正應了中國的一句俗話———“來得容易去得快”。是誰或什麼讓瑪雅人放棄了燦爛的人類文明,這確實是一個千古之謎。
公元830年,科班城浩大的工程突然停工。公元835年,提卡爾正在建設的寺廟也停止施工。公元889元,提卡爾正在建設的寺廟群工程中斷了。公元909年,瑪雅人的最後一個城堡也停下已修建過半的石柱。這情形令我們不禁聯想到複活島石場上突然停工的情景。
這時候,散居在四麵八方的瑪雅人好像不約而同地接到某種指令,他們拋棄了世代為之奮鬥追求、辛勤建築起來的營壘和神廟,離開了肥沃的耕地,向荒蕪的深山遷移。
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瑪雅人的那些具有高度文明的曆史文化遺址,就是在公元8世紀到9世紀間,瑪雅人自己拋棄的故居。如今的遊客徜徉在這精美的石雕、雄偉的構架麵前,無不讚歎、惋惜,而專家學者們卻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
瑪雅人拋棄自己用雙手建造起來的繁榮城市,卻要轉向荒涼的深山老林,這種背棄文明、回歸蒙昧的做法是出於自願,還是另有原因?
史學界對此有著各種解釋與猜測,譬如:外族侵犯、氣候驟變、地震破壞、瘟疫流行、洪水猛獸、行星相撞、人口爆炸、地下空洞、核子爆炸、能源控製失誤等等,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大規模的集體遷移。然而,這些假設和猜測都缺乏說服力。
外族侵犯之說就站不住腳,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南美大陸還不存在一個可以與瑪雅對抗的強大民族。
公元8世紀到9世紀之間,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南美大陸有過災難性氣候驟變,氣象專家幾經努力,仍然找不到由於氣候驟變導致瑪雅文明消失的蛛絲馬跡。
地震災難之說也可以排除,雖然瑪雅人那些雄偉的石塊建築有些已倒塌,但仍有不少曆經千年風雨仍然保存完整。
瘟疫流行這一解釋似乎是可行的,但是,在瑪雅人盤踞的上萬平方公裏的版圖內大規模地流行一場瘟疫,這種可能性是很小的。再說瑪雅人的整體遷移先後共曆時百年之久,一場突發性的大瘟疫絕無耗時如此長久的可能性。
有的學者根據部分祭司雕像被擊毀、統治者寶座被推倒的現象,做出階級鬥爭的猜測。階級鬥爭的確在瑪雅社會中存在並出現過,但這種情況是局部的,隻在個別地方發生,而瑪雅人的集體遷移卻是全局性的。
有人認為瑪雅人當時可能采取了某種不恰當的耕種辦法,破壞了森林,使土地喪失了地力等等,以致造成生存的困境而被迫大遷移。這種試圖從生態角度解開瑪雅人大遷移之謎的嚐試也是行不通的,因為瑪雅人在農業生產上表現出頗為先進的跡象。他們很早就采取輪耕製,出現了早期的集約化生產,這樣既保證了土地肥力不致喪失,又提高了生產效率。
還有一些專家的思路更新奇,他們認為要尋找瑪雅人搬向深山的原因,可以先反過來看看他們怎樣選擇自己定居的故土。我們已知的這些瑪雅人的最古老的城市,都不是建設在河流旁的。埃及和印度的古代文明首先發祥於尼羅河與恒河流域,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則在黃河和長江流域。河流不僅給這些早期的都市帶來了灌溉、飲水方麵的便利,同時又是人員與商品交往最初的通道。從各民族的早期曆史來看,他們的文明都離不開河流。瑪雅人卻偏偏把他們那些異常繁榮的城市建築於熱帶叢林之中,這是頗有意味的。
以提紮爾為例,它是一個位於深山中的城市,從這座瑪雅人的城市到洪都拉斯海灣的直線距離為175公裏,距坎佩坎海灣259公裏,到太平洋的直線距離也才380公裏。他們最初的城市為什麼不修建在河流邊,或者海灘邊,而要選擇在與世隔絕的叢林莽障之中?其後的大遷移不向河流沿岸和海邊轉移,偏偏要移至更為荒涼的深山之中?這的確令人費解。
瑪雅人回歸原始難道隱藏著什麼驚天秘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