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文化是古代文化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橫亙於我們現代人心目中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峰。一塊塊巨石就像一個個問號,它們曆經滄桑,執著地矗立於這個古老的星球上,也矗立於人類渴望被知識澆透的心靈荒原中。
· 洞穴裏的巨石神廟 ·
馬耳他島位於利比亞與西西裏島之間,麵積很小,卻擁有30多處巨石神廟的遺址。
1902年,在這裏的首府瓦萊塔的一條不引人注意的小路上,發生了一件引起轟動的大事。有人蓋房時在地下發現了一處洞穴,後來人們才知道這裏埋藏著一座史前建築。
現在人們稱之為“Hypogaum”,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Hypo”意思是“在上麵”或者“在下麵”,而“Gaium”則指“土地”,合起來為“在地下”。整座地下建築由許多上下交錯重疊的房間所組成,裏麵有一些進出洞口和奇妙的小房間,還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壁龕。中央大廳裏聳立著直接由巨大石塊鑿成的大圓柱與小支柱,支撐著中央大廳的半圓形屋頂。整個建築采用了粗大的石料,以一種近乎完美的方式建成,線條清晰,棱角分明,甚至那些粗大的石梁也不例外。沒有用石塊鑲嵌補漏的地方,更沒有用多塊小石塊拚裝之處。無縫的石質地麵上聳立著巨大的獨石柱,壁龕與支柱直接雕在這些石柱上———都是些非常致密、堅固的大石料。整個地下建築共3層,最深處離地麵達12米。
這些不可思議的史前地下建築的設計者是誰?在石器時代,他們為什麼花費這麼大的精力來建造這座巨大的地下建築?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11年後,在該島的塔爾申村,人們又一次發現了巨大的石製建築。考古學家們經過挖掘和鑒定後認為這是一座石器時代的廟宇的廢墟,也是歐洲最大的一座石器時代遺址。這座約在5000多年前建造的廟宇,占地達8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布局精巧,雄偉壯觀,很多祭壇上都刻有精美的螺紋裝飾。站在這座神廟的廢墟麵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道宏偉的主門,其後是廳堂和走廊交錯的迷宮。
在馬耳他島上的哈加琴姆、穆那德利亞、哈爾薩夫裏尼,考古學家們也發現了精心設計的巨石建築遺跡。哈加琴姆的廟宇用大石塊建造,也是最複雜的石器時代遺跡之一。有些“石桌”至今仍未肯定其用途。石桌位於通往神殿門洞內的兩側,神殿裏曾發現多尊母神的小石像。穆那德利亞的廟宇俯瞰地中海,扇形的底層設計是馬耳他島上巨石建築的特征。這座廟宇大約建於4500年前,有些石塊因峭壁的掩遮而保存得相當完整。
在馬耳他島上,最令人不可理解的是“蒙娜亞德拉”神廟,人們把它稱為“太陽神廟”,它足足比海平麵高出48米,是一座相當準確的太陽鍾。蒙娜亞德拉神廟的整體輪廓看起來如同一片三葉苜蓿的葉子,寬約70米。
一個名叫保羅·麥克列夫的馬耳他繪圖員曾經仔細地測量過這座神廟,並由此得出一個極其令人震驚的結論:在夏至的日出時分,太陽光擦著神廟出口處右邊的獨石柱射進後麵橢圓形的房間裏,正好在房間左側的一塊獨石柱上形成一道細長的豎直光柱。這道光柱的位置隨著年代的不同而改變,在公元前3700年,光柱偏離了這塊獨石柱而射向它後麵一塊石頭的邊緣;而大約在公元前1萬年,這道光柱如同一束激光一樣筆直射向後麵更遠一些的祭壇石的中心。在12月21日的冬至日,上述情況又出現了,不過這次出現在相對的一側,同時在房間右側後部設有祭壇石。
可見,在日出時分,太陽發出的第一道光線筆直地在出口處的兩塊獨石柱之間穿過,射進神廟的房間裏,光線穿越門拱並照亮了房間中部巨大的祭壇石。神廟中出現的這種準確的投影現象絕非偶然,事實上整個神廟建築布局上的精確性已經排除了任何偶然性。
根據馬耳他島上太陽神廟中相當精確的太陽鍾,我們可以推測出其建築的許多情況。建造者並非完全未開化的原始蒙昧的生命,至少他們具有豐富的天文學知識和精確的曆法。
這座地下建築的設計者是誰?在石器時代,他們周圍是一些什麼樣的人?他們為什麼急急忙忙地建造了這座巨大的地下建築?
· 神秘的巨型石球 ·
位於中美洲南部的哥斯達黎加是一個美麗富饒的熱帶國家,在古代,曾經有3萬多名印第安人棲息在這片土地上。
20世紀30年代末,美國某果品公司的地界標定人喬治·奇坦前往哥斯達黎加的熱帶叢林中進行實地考察,在人跡罕至的三角洲叢林以及山穀和山坡上發現了約200個石球,直徑在2米以上,製作技藝精湛,堪稱一絕。這使人們不禁疑惑:這些巨型石球有什麼用?人們為什麼要製作這些巨型石球?沒有一個人能回答這些問題,人們仍舊隻有猜測:這些石球也許代表著天上不同星球之間的相對位置?這些石球也可能是外星人放在這裏的?
這些躺在不同地區、大小不一的石球,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科學家們對這些石球進行了詳細認真的測量,發現這些石球表麵上各點的曲率幾乎完全一樣,簡直是一些非常標準的圓球。這些石球有什麼用,沒有人能夠給出正確的闡釋。擺放在墓地東西兩側的石球可能代表太陽和月亮,或者是圖騰標誌,但這隻是推測;有人戲稱這些石球為巨人玩的石球。據考證,這些謎一樣的石球差不多都是用堅固美觀的花崗岩製作而成的。令科學家和考古工作者迷惑不解的是,這些石球所在地的附近並沒有可以製作它的花崗岩石料,在其他地方也找不到任何原始製作者留下的蹤跡。
對大石球做過周密調查的考古學家們都確認,這些石球的直徑誤差小於1豫,準確度接近於球體的真圓度。從大石球精確的曲率可以知道,製作這些石球的人員必須具備相當豐富的幾何學知識,具有高超的雕鑿加工技術,還要有堅硬無比的加工工具以及精密的測量裝置,否則便無法完成這些傑作。誠然,在遠古時期,生活在這裏的印第安人大多數都是雕鑿石頭的巧匠能手。然而,琢磨如此碩大的石球必然會付出艱巨的勞動,從采石、切割到打磨,每道工序都要求不斷地轉動石塊,要知道,這些石球重達幾十噸,這無論如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難道這些幾十米的大石球就是他們的祖先在缺乏任何測量儀器的情況下,運用原始簡陋的操作工具一刀一刀地雕鑿而成的嗎?這是很難做到的。
在哥斯達黎加的印第安人中間長期流傳著古老的神奇傳說,其中就有宇宙人曾經乘坐球形太空船降臨這裏的故事,因此,不少人在對上述奇跡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便猜想這些大石球與天外來客有著直接聯係。依照他們的看法,這些天外來客降臨這裏後,在較短時間內製作了這些大石球,並將它們按照一定的位置和距離進行了排列,布置成模擬某種空間天象的“星球模型”。這些大石球象征著天空中不同的星球,它們彼此之間相隔的距離表示星球間的相對位置。據說,天外來客試圖利用這些石球組成的“星球模型”向地球上的人類傳遞某種信息。但是,今天有誰能理解這個“星球模型”的真正含義呢?又有誰能知曉在這些大石球中,哪一個代表這些天外來客生活的故鄉呢?
哥斯達黎加石球名揚四海,但人們對它知之甚少,除非能找到按原樣排列且未遭破壞的石球群,否則這些圓圓的石頭對我們來講永遠是一個不解之謎。
· 太陽門之謎 ·
的的喀喀湖東南21公裏、海拔4000米高的安第斯高原上,坐落著一座印加時期的蒂亞瓦納科文化遺址。
蒂亞瓦納科文化遺址位於玻利維亞與秘魯交界處,由重達幾十噸甚至數百噸的巨石嚴密砌成。根據畢生研究蒂亞瓦納科文化的玻利維亞學者推算,該古城可能建於1.7萬年前。號稱“世界考古最偉大發現之一”的太陽門,就在蒂亞瓦納科城中。
太陽門由重達百噸以上的整塊巨型中長石雕鐫而成,造型莊重,比例勻稱。其高3.084米,寬5.962米,雕刻有12000年前滅絕的古生物“居維象亞科”和同期滅絕的劍齒獸,還雕刻有既繁複又精確的天文曆法。門中央鑿一門洞,門楣中央刻有一個人形淺浮雕,人形神像的頭部放射出許多道光線,雙手各持著護杖。其兩旁排列著三排48個較小的、生動逼真的形象,其中上下兩排是麵對神像的帶有翅膀的勇士,中間一排是人格化的飛禽。浮雕展現了一個深奧而複雜的神話世界。據說,每年9月21日黎明的第一縷曙光總是準確無誤地射入門中央。
太陽門還包含著深奧的曆法計數係統,它的天文曆法由象形文字表示著,它的一年隻有290天,12個月中有10個月隻有24天,其餘兩個月25天。這部天文曆代表著什麼意義呢?莫非它包含有某種我們還不曾了解的宗教意義?它又是以什麼作為標準的呢?1553年,西班牙人侵占了這塊地方,認為“這裏的人無視神(西班牙人的神)的旨意,而遵照奇特的法律生活”。
在那個年代,沒有先進的運輸工具和馱重牲畜,因此在這雲嵐繚繞、峭拔高峻的安第斯高原上建造起如此雄偉壯觀的太陽門,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16世紀中葉,西班牙殖民主義者發現這座莊嚴的古建築時,曾認為是印加人或艾馬拉人造的。但艾馬拉人不同意此說,認為太陽門是太陽神維拉科查開辟天地,建造了太陽門和蒂亞瓦納科其他各種動人心魄的建築群。
有一種傳說說那些雕像原是當地居民,後來被一個外來朝聖者變成了石頭。
還有一種說法稱太陽門是宗教聖地,朝聖的人群跋山涉水去那裏舉行朝拜儀式,可能就在朝拜的同時運來了建築材料,建造了這些宏偉的建築物。但問題是,當時的生產力極為原始,怎麼把重達上百噸的巨石從5公裏外的采石場拖曳到指定地點,要完成這個任務每噸至少要配備65人和數公裏長的羊駝皮繩,這樣就得有一支2.6萬多人的龐大隊伍,而要安頓這支大軍的食宿,還得有一個龐大的城市,但這一切在當時還沒出現。
還有人認為,太陽門所在地並不是宗教活動場所,而是一個大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階梯通向之處是中央市場,太陽門上的淺浮雕上呈輻射狀的線條表示雨水,兩旁的小型刻像朝著雨神走去,象征著承認雨神的權威。
更有人將蒂亞瓦納科說成是某一時期外星人在地球上建造的一座城市,太陽門是外空大門。
這個謎一般的城市位於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氣壓大約隻有海平麵的一半,空氣中氧含量也很少,體力勞動對於任何一個非本地人來說都是十分艱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