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要想成功,學會變通(2)(1 / 3)

做生意既是一種資金、實力的較量,更是一種智力的較量。做生意要有本錢,但如何為自己弄到本錢,卻是要靠智力,要靠精明的頭腦和靈活的手腕,要破常規,敢於推陳出新。一個成功的商人。總是能夠憑自己的智慧為自己弄到本錢。

俗話說“人是兩條腿,錢是四條腿”,人追錢不如錢追錢,在可預測風險的範圍內,借雞生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不失為走向商業成功的一條捷徑。

胡雪岩商道箴言

胡雪岩說:“八個壇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就是會做生意。”會這樣蓋來蓋去,也就學會了在“銅錢眼裏翻跟鬥”,也就可以用十萬兩銀子,做出百萬的生意。

精益求精,商機通暢

品牌就是財富

第一步先要做名氣,名氣一響,生意就會熱鬧,財寶就會滾滾而至。

假如說金錢、銀子、房產是有形的勢力,那麼,名氣與形象則是無形的勢力。有形與無形之勢力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胡雪岩在不斷張揚有形之勢力的時候,更關注無形勢力的張揚。

我們都知道,一個企業的名氣、形象的良好,能夠給企業帶來巨額的財源。良好的形象(名氣)就是萬兩黃金。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所說的企業形象,是指社會大眾(包括用戶)和企業職工對企業的整體評價。它包括兩個方麵的含義:從外部看,企業給消費者以可以信賴的印象,對其他行業及社會的貢獻為外界所公認;從內部看,企業讓全體職工在工作中產生“和公司榮辱與共”的觀念,重視職工利益,工作分層負責,賞罰分明,量才施用,企業內部“通風”良好,氣氛和諧,擁有強勁的活力和凝聚力,發揮最高的工作效率。

良好的企業形象能夠給公司帶來具有更多利潤的無形資產。但是在不同經濟發展時期,企業對其形象內涵的理解及在形象開發的側重點上是有非常大差別的。早期的企業一般還是把良好的形象押在外部形象的單項指標上。例如,怎樣靠優質產品打開銷路,怎樣靠優質服務取信用戶等等。但作為明天的成功企業,它會更加重視外部形象和內部形象相結合的整體塑造。這中間,體現每個企業的各個層次都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念的企業文化則是連接外部形象的紐帶。

在這一點上,一百多年前的胡雪岩在某種意義上說,他比我們現代的很多企業家們認識得更清楚。

按照胡雪岩的看法,步入商界,“第一步先要做名氣。名氣一響,生意就會熱鬧,財寶就會滾滾而至”。也正因為這樣,胡雪岩才不放過任何一次可以揚名氣的機會。

一次,為了彌補軍費糧餉的不足,朝廷決定由戶部發行官票。官票大體與現今國債類似,隻是它是一種能夠上市流通的銀票,能夠兌換現銀,也能夠代替製錢“行用”——用它抵交應按成繳納的地丁錢糧和一切稅課捐項,稱為“戶部官票”。戶部官票的發行自然少不了錢莊,發行方式也就是由各錢莊認購。認購戶部官票無疑要擔風險,盡管官票上明文寫有“願將官票兌換現銀者,與銀一律”此,劉慶生在與胡雪岩商量認購官票事宜的時候,也認為將來官票一定不值錢。阜康剛剛開張,實力還談不上,就遇上這一檔子事,劉慶生對認不認購官票也心存猶豫。

但胡雪岩不這樣看。

在胡雪岩看來,世上隨便什麼事情,都有兩麵,這一麵占了便宜,那一麵就也許會吃虧,而做生意更是這樣,買賣雙方,天生就是敵對的。一樁生意能不能做,關鍵是生意人自己的眼光,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遠。亂世之中,生意的確越來越難做了,不過越是難做,越是機會。就拿眼下認購官票來說,假如朝廷章程定得不完善,濫發起來,它的價值當然會大打折扣。但就算是這樣,也要認購,而且還要主動認購,要認購得有氣魄。這裏有兩個原因:

第一,這是在幫朝廷的忙。隻要是幫朝廷打勝仗的生意,哪怕虧本,也都要做。短期看,這是虧本,長遠看卻不是虧本,而足放了資本下去。放下去資本自然是要收回的。隻要官軍打了勝仗,時世一太平,百業待興,什麼生意都能夠做。那個時候,也就可以收回先前投下去的資本了。自己為朝廷幫過忙,出過力,朝廷自然會給以回報,到處提供做生意的方便,哪裏還有不能發達的道理?

第二,認購戶部官票,也是顯示阜康氣魄,為阜康掙得名氣的機會。目前杭州城裏各大小錢莊同行都心存猶豫,小同行看大同行,大同行互相看,都怕被派購官票太多,包袱太重,假如這時阜康站出來大膽認購,一方麵能夠在同行中顯示阜康臨事不懼的氣派,顯示阜康的實力,另一方麵也能顯示同行的義氣。阜康在同行中的名氣和地位,一下子就起來了。

胡雪岩商道箴言

馳騁商場,名氣總是非常重要的,它其實就是一種無形的價值、一筆無形的本錢。一個商號有了名氣,客戶會不遠千裏,慕名而來,而隻要有了名氣,就能夠真正樹立起來自己的形象。自我形象真正樹立起來了,生意自然也就好做了,黃金也自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