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是個喜歡組團結社的國家,有出於政治上的原因,有出於經濟上的原因,也有出於文化上的原因。社團方式有文的,如吟詩作賦,也有武的,如打家劫舍。清朝是我國黑幫團體最活躍的朝代,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複雜。明朝滅亡後,大量的前明複興之士或隱逸民間,或哆聚山林,抱著反清複明的理想,結成幫派團體,起初這些團體還比較正規,後來便演化成幫派等江湖組織了。清代外國宗教的傳人,在一部分人心目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於是自結社團,而政府對此又是極力禁止的,於是這些宗教組織開始轉入地下,形成幫派組織。由於外國入侵,大批農民破產,而城市又無法消化和容納這股龐大的無業遊民,他們中的一些人也組成幫派。清末開始有了獨立的商業、航運業、煤礦業,這些行業之間形成友好的聯係,久而久之,行業內部便形成幫派,為了自己行業的利益而與其他行業的人明爭暗鬥。
麵對這種特殊的社會情況,任何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受到幫派的影響。作為一個走南闖北,生意遠及西洋的商人,胡雪岩從一開始便與幫派結下了不解之緣,但胡雪岩知道為商與行走江湖不同,江湖人士往往言必信,行必果,凡事以義為先,方能為人信服。而為商則當以利為先,沒有利益則交不到合作夥伴,對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大肆拉攏。當然,胡雪岩並不想做黑幫的盟主,胡雪岩在這方麵有自知自明。他知道自己精於算計,而且崇尚一種既有所成就,又不為之束縛的生活。他知道從利益上去管束別人,而不能用義氣、幫規之類的東西來管束他。
正因為如此,胡雪岩寧肯做一個各幫各派的邊緣人物,而不想被別人推為盟主。其實,以他的經濟實力,如果養一幫如狼似虎的手下,在江湖上自然也是呼風喚雨的人物,但胡雪岩放棄了,他寧肯多花些錢,表示對江湖朋友的敬意、對他們的幫規、人格都景仰。胡雪岩能對幫派表示自己的敬意,而且作為晚清第一富商對幫派的態度如此謙恭,自然使幫派人士對他另眼相看,而且胡雪岩在官場中先以王有齡為靠山,再以左宗棠為靠山,官場勢力不可謂不大;在商場,胡雪岩則以利為餌,結交了一大批名商巨賈。
江湖、官場和商場三種勢力互相製衡,胡雪岩廣施善緣,在黑白兩道都吃得開,所以如魚得水、如虎添翼,為自己事業的發展減少了許多人為的阻力。當今,雖然社會安定團結,但商場依然變幻莫測,作為商人還是把眼光放遠些,放棄局部利益,經營長遠利益,成人之美廣結善緣,才是正道。
胡雪岩商道箴言
所謂“己欲立而先立人”,經營事業同樣的道理。廣結善緣,不計較回報,總有一天會得益於自己的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