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商場是一個名利場,不如說商場是一個進退場,一個心智敏銳的商人懂得審時度勢,知道何時該進、何時該退,並且在進退之間,收獲自己的利益。對此,胡雪岩有著深刻的理解,在他經營生意的過程當中,經曆了無數次的進進退退,幾乎每一次,他都能獲得盈利,為自己的“胡氏商廈”添磚加瓦。
明哲保身,進退有道
明哲保身,進退有度,化解前嫌舊怨
在王有齡“投供”成功,回到杭州的時候,原本打算替胡雪岩好好出口惡氣,但是卻被胡雪岩製止了。因為他覺得這樣做不僅會傷害原來的錢莊,也會給自己樹立一個敵人,對以後自己的生意不利。
王有齡捐官成功後,他一回到杭州,就聽說胡雪岩為了他的前途丟掉了錢莊的飯碗,現在靠給人打零工糊口,便四下尋找胡雪岩的下落。幾經周折,終於在杭州城裏尋到了胡雪岩。
聽說胡雪岩的經曆後,王有齡感到非常氣憤,決意要為胡雪岩好好出一口惡氣。他當時就要還上信和錢莊的五百兩銀子的貸款,一是為胡雪岩洗刷冤屈,二是讓張胖子下不了台。
王有齡弄清了借據的內容和利息算法,立即就在海運局支出了六百兩銀子,要去還了這筆賬。他穿上官服,吩咐跟班備轎,讓人準備鳴鑼開道,要和胡雪岩一同前往。按他的想法,自然是要以自己的威風,為胡雪岩揚一揚名,達到為胡雪岩出氣的目的,但被胡雪岩阻止了。他不僅不與王有齡同去,還特意叮囑王有齡捧信和幾句,也不要告訴他們已經見到了自己。
對胡雪岩這樣的做法,王有齡心中暗生佩服,不禁稱讚道:“此人宅心仁厚,而且手段漂亮。換了另一個人,像這樣可以揚眉吐氣的機會,豈肯輕易錯過?他願意忍下自己的委屈,保全別人的麵子,好寬的度量!”
壬有齡理解了胡雪岩的用心,單獨去還這筆借款時,也做得漂亮。他特意換上便服,也不鳴鑼開道,且將官轎換成一頂小轎前往信和。由於信和當初就將這筆500兩銀子的單子當做一筆收不回來的死賬,因此他們也沒把胡雪岩代王有齡寫的借據當一回事,不知扔到哪裏去了。此時王有齡來還錢,居然拿不出借據來。錢莊張胖子隻好實情相告,王有齡不僅沒有為難他,而且二話沒說,拿出該還的連本帶息550兩銀子,隻要求對方寫一個已經還清的收據,至於原來的借據,以後找到,銷毀就是了。
不過幾日之後,正好趕上錢莊“大夥”張胖子過生日,前來祝壽之人絡繹不絕。胡雪岩不計前嫌,特意準備了一個純金的“壽”字,前去給“大夥”拜壽,還將王有齡引見給“大夥”。在一群商客和夥計中,官府人士給其祝壽,實在是大大揚了“大夥”的臉麵,當時就感動得“大夥”雙目垂淚,拉著胡雪岩的手直拍自己的胸脯保證“以後有事,必當兩肋插刀”。
在現代企業競爭模式之下,很多企業之間互相結怨、惡性競爭的情況並不少見。這或許是因為利益的衝突,也或許是企業主之間意氣使然,總之,對方都想讓對方下不了台。這原本是人的本性使然,但是胡雪岩在麵對同樣境地的情況下,卻能夠做到“超然物外”,不為內心的“本性”所動。那麼胡雪岩是怎麼做到這一點呢?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細細分析之下,理由立刻顯現了出來:
一、讓王有齡看到自己的“潛力”,從而全力支持自己。
雖然胡雪岩在王有齡身上燒了一把冷灶並且成功了,但是王有齡和胡雪岩之間還並不熟悉。特別是王有齡,並不真正了解胡雪岩,自然在幫助胡雪岩的時候會有一些顧慮。而胡雪岩要做的就是打消王有齡的顧慮,於是借著王有齡給信和錢莊還款的事情,胡雪岩好好地“表演”了一番,讓王有齡看到他的宅心仁厚和寬闊的胸襟,從而讓王有齡死心塌地地支持自己。
和做人一樣,一個真正有潛力的企業是不會在乎諸如麵子等身外之物的,他們要做的就是實實在在的產品和服務、實實在在地給顧客帶來好處。至於這樣做是不是有損名聲,是不是會覺得丟麵子,他們並不考慮。當然,一旦顧客認識到了企業的這些行為,自然而然全力支持,那麼這些企業就會發展有望。
二、給別人留個麵子,也給自己留條路。
胡雪岩這種以德報怨的行為無疑為別人留一條退路,而實際上他也是為自己打開了一條出路。因為他相信來日方長,自己這一次為張胖子保全了麵子,就會使張胖子對胡雪岩不勝佩服之至,在其後自己創業的過程中,張胖子才會真心實意以自己掌管的錢莊為力量,替自己解決難題。而事實上也是如此。比如為海運局墊付漕米款項,比如胡雪岩出麵為漕幫作保向信和錢莊借款以便使漕幫渡過難關等,都是張胖子為胡雪岩解決的難題。
一個聰明的商人,不會因為圖一時之快,而不給別人留情麵的。正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隻有懂得進退有度,才能把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廣。做人是如此,做企業亦是如此。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不要因為一粒米而折斷了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