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商道箴言
勤儉是創業與立業的根本,即所謂開源與節流並用,隻有積累財富才能使事業有更大的發展,否則即使事業小有所成,也隻能算小富即安的庸人而已。
察言觀色,八麵玲瓏
有伸有縮,方圓之道
一個人若一門心思隻為了出人頭地,卻不懂得委曲求全、韜光養晦,到頭來終究隻會落得想伸反而伸不成,不願屈也得屈的下場。而胡雪岩卻是一個“方圓”達人,善於屈伸並能夠很好的屈伸的人。
胡雪岩本身並非飽讀詩書之人,所以像孟郊那樣“萬俗皆走圓,一生猶學方”的心態誌向,胡雪岩是肯定不會有,不能有,也不敢有。身為一個學徒,要是他還有這種閑情雅致的話,多半是會大吃幾年苦頭的。
胡雪岩唯一可以去做的,就是那個萬俗皆走的一個“圓”字。眾人說什麼,我就說什麼;眾人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察言觀色把握人心的喜怒哀樂,順遂人心滿足他人的愛憎欲惡,以上兩點做好了,就可以事事順遂,盡知人心。
人人都認為方正的人值得稱羨,但事實上現實社會中的人早有了定論。方正者的品德風範的確令人肅然起敬,不過他們往往就像那廟裏的神仙聖人一般,隻是讓世俗中人恭敬而已,實際上人們往往在“敬”的行為發生之後,就是“遠之”了。
就像那嵇鶴齡,原本一個能言善道、足智多謀的人才,卻落得個“恃才傲物”,方正不屈,不肯哭窮,不願談錢,的的確確也算得上是個既德才兼備又傲骨錚錚的人。
幸好他遇上的是胡雪岩。經不住胡雪岩的上門吊喪,收還典當,安排妻室這接連不斷的撫慰,於是他大為感動,並知恩圖報、投桃報李,出麵相助王有齡解了地方農民聚眾鬧事之圍。然而事成之後論功行賞時,卻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煩。
地方上每當發生了大案子,要麼是出兵剿滅叛亂、騷亂,或者是進行河道工程建設,或者是把漕運從河運變更為海運這一類大費周折的案子,事情辦好了出奏,依照以往慣例可以給出力人員請功予以獎賞,被稱為“保案”,其中有詳細劃分為“明保”“密保”,最有價值的當然是密保。黃撫台給嵇鶴齡的是一個明保,而胡雪岩給的則是一個密保。
胡雪岩聽到了這件事情後,心裏也感到很不公平。他覺得這裏麵一定有鬼,於是經過一番調查,終於搞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原來,黃撫台手下有個文案員,向嵇鶴齡索取2000兩銀子,嵇鶴齡沒有答應,好說自己沒有錢,而且就算有也不去塞這個狗洞。
在官場上,這樣耿介的人,的確是不多見。按照嵇鶴齡的說法,他看厭了官場中的世態炎涼,反正世界上絕沒有餓死人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在浙江我混不下去了,那麼我就回湖北辦我的團練去。
同樣事情在胡雪岩手中,卻有著另一番看法。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人性原本就與其他萬物差別很大。水可以往低處流,但人總不能也往低處走吧?事在人為,有阻塞就要想方設法讓它通暢才是。生瘡找良醫,化膿就得擠。胡雪岩決定來幫嵇鶴齡處理好這件事。
胡雪岩怎麼幫的嵇鶴齡呢?依舊是“圓了你的意,開通我生路”。
他開了兩張本號的銀票,一張麵額2000兩,一張200兩,並用封套封好,封皮上寫著“菲儀”兩個字,署名是“教愚弟嵇鶴齡”。請人送給了文案上的陳老爺。沒過一個時辰,就有人送來撫署文案委員陳老爺的一張名片,上寫四個字:“拜領謝謝!”
於是胡雪岩就連夜通知王有齡去見撫台商量這件事。
最終結局異常的順利和圓滿,以至於胡雪岩也感到喜出望外。次日就有了準信兒,嵇鶴齡受命接管海運局。
胡雪岩的圓通之“圓”於此可見一斑。
圓世的態度,其實就是個不吃眼前虧的處世態度。但是由於整個文化氣氛對方世予以褒獎,對圓世予以貶抑,所以通常人們總是在言談中以處世行方為榮,而以圓滑透熟為恥。
方世是好口碑的準則,圓世則是為人處世的準則。能圓者自然不會方,不過有了輿論壓力的時候,就不得不隨波逐流地棄方求圓了。這種毫無主見的常人生活,正是芸芸眾生多是庸碌無為之輩的唯一原因。
胡雪岩的特立獨行恰好就在此處。他並無生來的優越條件,而且和上流人物相去甚遠,對於出身於錢莊學徒的他來講,對高論是否遵從,並沒有什麼利害關係,也沒有什麼壓力,既然如此,那就確定了一條路堅持走下去,反倒是比較容易的事兒了。
圓可以將關節打通,可以讓事情柳暗花明。
胡雪岩將一批洋槍從上海押運去浙江,期間遭遇了事關舊朋、新知將來的出路和相互之間以後關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