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天變了,人應變。”意思是說時勢、時局發生了變化,人也就應做出相應的變化與調整來順應時局。
簡而言之,就是說經商者如果想為自己開拓財源就必須眼界開闊、頭腦靈活。切勿死守住某個自己熟悉的行業,而要善於在別的領域發現能夠開發的財源,也就是要不斷開拓新的領域、不斷擴展自己的投資範圍。反之,假如一個經商者看到的僅僅是自己時下在經營的熟悉的方麵,那麼結果隻能是抱殘守缺,往往連自己目前正在經營的領域都未必能經營好,更不要說給自己開拓財源了?
所以,經商必須要事事靈活,擅長變通。
胡雪岩商道箴言
《孫子兵法》中說到:“踐墨隨敵,以決戰事。”大意就是:在對敵作戰的時候,敵情發生了變化我軍也應該作出相應的變化,靈活地改變自己的作戰計劃,決不能墨守成規而一成不變,兵家沒有萬古不變的取勝之道,商家也同樣如此,不存在通用不變的經營之道,必須根據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具體的問題予以具體的對待,根據時機采取相應的行動,依照時機進行變化。
利用洋人,縱橫捭闔
胡雪岩和洋人相往來,他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洋人的政府與清朝的政府大不相同。清朝的政府,商人一有贏利,他就想來分你的錢財,恨不能一口將你吞下肚去。要是好處得不到,他就會到處給商人穿小鞋,使你無法安寧,最終將你整得破產為止。
而洋人的政府,則是竭盡全力幫洋人做生意。你要是沒錢,他可以放款給你,你要是出洋做生意,他會派出軍艦保護你。隻要中國人欠了錢,他就將槍炮對準中國的城市,甚至就算他們的商人並不占理,他也還是處處袒護。
由於有了這種對比,胡雪岩對封建官僚體製壓製商業活動,就有了非常切身的看法。不比不知道,一比就看得清清楚楚,自己的商人費盡千難萬險,好不容易才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經營氛圍。但是由於整個社會體製所限,商人還隻能獨自地給自己一個人開拓商業地域。一不小心,這種經營特權就可能被收回,一夜之間錢財喪盡。
而對於洋人本身,胡雪岩認為,洋人也有他們的優點。洋人的優點就是講道理,講信用。你踏實認真地和他們做生意,他們也就踏實認真和你談,不會轉著生意之外的歪點子。而中國商人則相反,如果他在商業上無法贏你,一旦遇到了機會,他就會在別的方麵坑你。例如收買地方流氓勢力,例如賄賂利用官府。因此胡雪岩認為,很多時候,與中國商人相往來非常吃力;而與洋人相往來,就非常省勁兒。因為洋人的社會運行體製,已經將商人從商的活動成本大大減少了。如此對比著一看,胡雪岩的成功就更加來之不易。因為中國商人,往往和洋人做相同的一件事,所要付出的心血要多出很多。
上麵談到的這些,就是胡雪岩所處的時世還有他特殊的應對之道。在此處並不是要強調,胡雪岩一開始就有著超過常人的眼光。而是點明,胡雪岩在他的商業活動過程中,逐漸鍛煉出了一顆敏感的心。他對自己的商業經驗非常善於利用,持續不斷地用心去參悟各方發生的巨大變動,及時找到自己覺得合適的應對方法。事實上在商業活動過程中,並不存在什麼絕對的先見之明。一涉及絕對這個話題,任何一個商人都屬於宿命論者,他們被一雙(胡雪岩時代還有其他幾雙)無形的手所操縱,好像屬於人力,又好像屬於天意,在這種無法道明的情況下不斷成功或者
失利。然而一個有經驗的商場中人,他總可以從自己的經曆中找到蛛絲馬跡,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一個人經驗積累得越多,遇事時的信心就越足。這一點用不著多說,因為任何一個商場中人都深有體會。
胡雪岩商道箴言
關於洋人與洋務,胡雪岩在其中可是獲益良多。胡雪岩由於身處沿海地區,最先感受到洋人的堅船利炮,最先和洋人來往,因此一開始就主張利用洋人、使用洋槍打太平軍。自然,這其中也有關於利益的考慮。並且自始至終,胡雪岩商業利潤中的相當大一部分,都和他從事購買軍火、購買外國機器、籌借洋款等活動密切相關。他對洋人的態度還成為了他依附官府,穩定社會大秩序,最終開拓出一個良好經營環境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