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暴亂始於南方,獨孤燕下旨征調前來驅趕夏鏡花等人的一千軍隊在進城之後被災民圍住,上萬的災民蜂擁而上,將那些官兵扯下馬背,發泄著長久以來的憤怒。夏鏡花,成功的煽動了一場亂事。
隨後,她一不做二不體,所性開台設營,開始了征兵之事,以四皇子獨孤錦衣的名字在南方放出消息招兵,隻要能通過年齡和體能檢測被征收入隊伍,就可以保證衣食無憂,而所有入伍者的家人都可以得到一定數量的撫恤金。
饑餓是這個世界上最讓人畏懼的感覺之一,因為饑餓和寒冷,人們可以為生存下去而選擇任何奮鬥,而在這個時候,有人微笑著招手,提供糧食,衣服,清水,那麼為了生存下去,也為了能讓家人生存下去,也為了自己的一腔憤怒可以宣彙,樂於投入的人不在少數。
夏鏡花承認,她從一開始,就在醞釀這一切,是她讓這些人忍受饑餓,飽受寒冷,然後再假惺惺地以仁善的姿態出現,將人逼上絕境,沒有退路。這樣的招兵實在是有乘人之危,是在借用天災起勢,是在變相性的引 誘挾持,是卑劣的偽善,欺騙,如果有人知道真相,將這一切公布,她就是那些災民的最大敵人,把她撕碎了都有可能,但是夏鏡花並不介意,短短的三個月,夏鏡花的軍隊數量由一萬,變為成三萬。
三萬人,勢力已非一般,甚至說已經聲勢浩大,京城之中的人,終於發現,帝國迎來了一場不容小覦的危機。
遠在南地,從一個叫平州的小城裏開始,早已不知在何時形成了一股軍事力量,像是突然從地裏冒出來一樣,趙氏一族感覺到了威脅,在一批趙氏外戚的上書中,他們嚴厲指責獨孤錦衣私自擁兵之事,要求獨孤燕下旨召回獨孤錦衣回晉都城,所有私軍立即解散。
對於這樣的下發召書,遞到獨孤錦衣手中時,他隻略略掃過一眼,便順手丟進了燃燒著通紅火焰的爐子裏。
大量的的銀財,糧食源源不斷地彙入南方,夏鏡花以富可敵國的財富支撐起自己的隊伍,最終在平洲附近的江陵,平湖,鄂州三大城分別紮下大營,從水路和陸路上都挑先出易守難攻地地,以天險之資守關於東,朝廷於一時間也隻能防不能攻,一邊操練軍隊一邊繼續等侍時機。
建安十七年三月,身在平城的夏鏡花朝南方給夏青城寫過不記得多少次信後,終於收到了一封來自夏青城的信。
當時夏鏡花正在翻看收帳的情況,接過宋安遞上來的信,她的手有點顫唞,挑開火漆,夏鏡花發現信封裏隻有一張紙雪宣紙,上麵寫著幾個字:離開他,馬上!
安夏夏衣城。--------
開學季到了,開學的同學們,加油哦
..
第150章:三年之後
雪宣紙自夏鏡指間垂下,夏鏡花臉上的笑容消退,她有些疲憊的閉上眼睛。
獨孤錦衣進屋,緩步走近她,挑起桌案上的雪宣紙看了看,又順手放下。
"他為什麼就是這麼固執,為什麼就非要我離開你,卻又沒有理由。"夏鏡花無奈而又氣憤地將手撐在桌案之上。
獨孤錦衣沒有說話,隻是伸出手,輕攬了夏鏡花的肩膀,道:"將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保證。"
三年前,夏鏡花與獨孤錦衣離開晉都城,而公孫亦留在了晉都城中,時隔三年後,公孫亦也從京城趕到了平城。獨孤錦衣與公孫亦在書房小議,一直到深夜才離開。
夏鏡花端著熱過幾次的宵夜入屋,掃眼看過桌案上的一些文書,道:"現在朝中情況十分玄妙,公孫先生這時候來找你,是有什麼事。"
"皇後把持朝政,左右太子的決策,前日在早朝上,有趙氏一族的人上書奏請皇後監政。"
"太子又不是小孩子,他們還要皇後監政,這就是擺明了想亂政專權,再這麼下去,估計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想著改朝換代了。"
"是呀,趙氏一族的目標已經很明確了,這江山誰屬,也到了緊要關頭了。"
"是時候了。"夏鏡花上前,目光沉明地看著獨孤錦衣。
獨孤錦衣伸手,輕牽了她的手腕,看著她的臉,竟然有一種難言的不舍歎息,道:"三年了,一眨眼就三年了,可真快。"
"三年了,這三年你韜光養晦,閉門謝客,已經夠了。我累計的錢財已經夠支持起一場戰爭,我們招收練養的兵力已足夠精銳,馬匹足夠強壯,雖說北邊有趙氏統領的大軍,但我們在南邊現在也有了自己的優勢,宋衣檜現在是嶺南的刺史,那邊的官員也全是我們的人,就算真要與趙氏正麵打起來,我們以南方為根據,也不用怕。我們到了要報仇的時候了,皇後和趙氏一族當初害你吃過的苦,這次我會全部還給她。"
"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好,為我做這樣多。"
"這種事情,哪來為什麼。"夏鏡花笑說著,拿起夜宵的瓷碗遞到獨孤錦衣手上,轉身走到桌邊替他收拾桌上散亂的書卷,書卷之下,壓著一張地圖,夏鏡花收拾地圖,便聽得嘩嘩的作響。1719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