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包網 www.bookbao.com
遊戲 平等 墓地(3)
孩子長大了,有一天他走到一片墓地,在先人的墳墓前培一捧土、置一束花,默立良久。他有可能是我,也有可能是您。那是某一年的清明。每年的清明都是一樣。墓地上無聲地傳誦著先人的消息,傳誦著無比悠遠、遼闊和紛繁的曆史。往日的喧囂都已沉寂;往日的悲歡都已平息;往日的功過榮辱,都是曆史走到今天的腳步;往日千差萬別的地位,被人類艱苦卓絕的旅程襯比得微不足道;曾經恩恩怨怨的那些靈魂,如今都退離了前台,退出了塵世的角色,“萬法歸一”,如同謝幕一般在幽暝中合唱一曲祭歌,祭祀著人類一致的渴盼與悲壯,因而平等。這時候我,或者您,又闖到世界大舞台的後台去了,這才弄明白,我們曾在舞台小世界的後台所得的那份感動都是什麼。
這時我才懂得,人類為什麼要有墓地。此前我總是蔑視墓地,以為無用,以為是愚昧的浪費。現在我懂了,那正是曆史的祭壇,是象征人類平等的形式。
但是前台常常不免讓人灰心,我發現那墓地的輝煌與簡陋竟也與死者生前的地位成正比。譬如說:為什麼偉人死後要塑一尊像要建一座殿堂,而凡人死了隻留一把灰和一捧土呢?難道現世的等級還要延展到虛瞑中去分化人類的信念嗎?難道人不是平等的,連在祈望中都不能得到一個平等的象征嗎?無論再怎麼解釋都難有說服力,從不見有一座(哪怕是一座!)凡人紀念堂這一事實,到底是令人悲哀的。我的朋友力雄曾寫過一篇文章,他設想建一座凡人紀念堂(不僅僅是骨灰堂),每一個凡人都有資格在那兒占一塊小小的空間,小到夠放置幾頁紙或一個小本子就行了。每個人都可以在那兒記錄下他們平凡的一生及其感受,以使後人知道曆史原來都是什麼,以償人類平等的夙願。
這設想讓我感動不已。我對力雄說,我也有一個不錯的想法,很久了。我想,我死的時候穿的什麼就是什麼,不要特意弄一身裝裹,然後找一塊最為貧瘠的土地,挖一個以我的肩寬為直徑的深坑,把我垂直著埋進去,在那上麵種一棵合歡樹。我喜歡合歡樹。我想這是個好辦法。人死了,燒了,未免太無作為,不如讓他去滋養一棵樹,給正在灰暗下去的地球增添綠色。我想為什麼不能人人如此呢?沙漠的擴展、河流的暴虐無常、惡劣氣候的頻繁,正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威脅,而這,都是因為地球上的森林正在與日俱減。要是每個人死了都意味著在荒貧的裸土上長成一棵樹,中國有十一億人世界有五十億人,一百年後中國便多出十幾億棵樹,世界便多出五十幾億棵樹,那會是一片片多麼大的森林!那時候土地會變得肥沃,河流會變得馴順而且慷慨,氣候會更懂秩序,一年四季風調雨順。當然不是都種合歡樹,誰喜歡什麼樹就種什麼樹,樹都是平等的。後人像愛護先人的墳墓那樣愛護著這些樹,每逢祭日,培土還是培土,酹酒改為澆灌,獻花改為剪枝,死亡不單意味著悲痛,更不意味著浪費,而是意味著建設,意味著對一片樂土的祈禱和展望。森林逐日地大起來,所有可愛的動物和美麗的植物都繁榮昌盛。那樣,墓地不僅是人類曆史的祭壇,不僅是人類平等的象征,還是萬靈萬物的聖殿,還是人與自然和解的象征與實證。力雄說我這個想法也很好,就讓他那個凡人紀念堂坐落在這樣的森林中間,或者就讓凡人紀念堂的周圍長起這樣的大森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