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冠球曾經說過,每一個公司,包括倒掉的公司,都有好的東西,但借鑒不是照搬。失敗的東西是有規律的,成功是沒有規律的。失敗有其共性的東西在,而成功就要有機遇和運氣。失敗的通常規律是:第一,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第二,最關鍵的是決策錯誤。決策錯誤就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那麼就是在錯誤的時間,做了錯誤的決定,辦了錯誤的事情。
善於總結失敗的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失敗。多年來,萬向從周圍企業甚至跨國公司的生死沉浮中借鑒學習了很多,那些曾經的學習對象中,現如今有的被轉讓了,有的被兼並了,有的不存在了。雖然萬向的複合增長率多年維持在2589%,但正是這種貌似不起眼的增速,讓萬向走得異常穩健。
“穩”是一種哲學
魯冠球曾經說過:“企業越大,危險越大。過去我遇到困難,有一兩個人幫忙就挺過來,但現在不行。過去可以幫我的人現在不一定幫得上了。站得越高,看得越遠,看得有多遠,才能走多遠。如果看得足夠遠,風險就會小一些。”
2009年10月13日,胡潤百富榜在北京發布,魯冠球以210億資產名列百富榜第22位。自從1999年胡潤“創榜”開始,這個排行榜已經連續做了11年。在競爭激烈的商界中,富豪們也通常是在這個榜單上你方唱罷我登場地輪轉不息,彼時的新貴可能就成為此時債台高築的落魄戶。自從這個叫做胡潤的外國青年人開始創建這個排行榜,魯冠球就從未被落下過,最高的排名是第四,最差的也就是二三十位。雖然起起落落,但是魯冠球和他的萬向卻一直平平穩穩地發展著。
魯冠球經常說,做企業千萬不要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不要做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地步。事實很殘酷,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成功了,他就是英雄,失敗了,那當然是狗熊了。一個人一個企業要成功,是建立在多少人失敗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失敗的不一定都是錯,成功的也並不一定都對。那什麼叫成功呢?今天的成功不等於成功,你能生存下來,穩步向前就是好。
雖然在商海沉浮大半輩子,但魯冠球身上的那種源自農民的淳樸和踏實的品行卻一直保存著。他說的都是大實話、甚至是“大白話”,沒有豪言壯語,更多的是農民式的樸實和“土氣”,但其中又充滿著現代的甚至是“前衛”的觀念、知難而進的勇氣和智慧。他講得最多的字是“實”:實際、實情、實幹、實事求是……
其實,這個“實”裏麵代表的更多的是踏實和穩固。“穩”之一字,卻蘊含著魯冠球無數的智慧和經過40年商界磨礪而積累下來的經營管理之道,也更是一種哲學。
魯冠球在研究過很多失敗的企業案例後,曾經深有感觸地說,做企業最難的是抵抗“高利潤的誘惑”。一個企業隻有10億的資產,那又怎麼能做需要七八十億的事呢?但是,厚利當前,人往往都控製不住自己,總想著要跨大步。好的東西要吃,但剛開始的時候最好少吃一點,要不然就可能不消化。資本運作就像喝酒,適量地喝肯定有益健康,但超過自己身體的承受能力,就會喝醉,就要出事。歸根到底,這還是一個度的問題。他曾以此來警告兒子魯偉鼎,涉足資本市場,一定要想好:“我如果失敗了,能不能承受得起損失。”否則,就別參與。麻雀都知道留足三日糧呢!
另外,魯冠球還強調:“對自己一定要有信心,但信心一定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有多少能力辦多少事,不要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寧讓別人跨大步發展,自己根據實際情況跨小步發展。別人跨10步做的事,我就跨100步去完成。如果我一味地跨大步,一旦條件不行就停下來,其實就比小步還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