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讓孩子的品德更完美(2 / 2)

兒子站在旁邊,看到這樣的一幕,突然轉身就走開了。媽媽照料好奶奶後,來到兒子的房間,可是兒子卻不在房間裏,隻有一串美麗的風鈴在輕輕旋轉,發出清脆的響聲。媽媽一回頭,看到兒子正端著一盆水從廚房裏走來。一大盆水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可能重了一些。兒子吃力地端著水,激起了小小的水花,濺到了兒子的小臉蛋上。兒子微笑著遠遠地呼喚著媽媽,一個稚嫩的聲音在說:“媽媽,您來洗腳……”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他們對待長輩的行為,將直接影響著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因此,父母們平時除了要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和小家庭之外,還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親。如果說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在節假日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做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久天長,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2.要建立合理的長幼有別的家庭關係。要使家庭成員和睦相處,就必須建立一種合理的家庭關係。所謂“合理”,是指全體家庭成員之間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尤其是在處理孩子的事情時,要盡量尊重孩子的意見。但是,家庭又是一個整體,不能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總要有人當“家長”,來“領導”家庭,管理指導家庭全體成員的生活。一般情況下,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他們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自然應當成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應當服從父母。但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備受寵愛,家人把他捧在手裏,含在嘴裏,是家中的一個“小太陽”,父母則成了圍繞“太陽”轉的“月亮”。這樣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就讓孩子形成一種“小霸王”性格,不把父母放在眼裏,反而處處顯示自己、支配父母,根本不願為父母做一點點事情。這是一種不健康的狀況,身為父母隻有在家中樹立自己的威信,才能讓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習慣。

3.從小事入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

如關心父母的健康,要求孩子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來訪客人等。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筷子。

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勤做家務的習慣,也有利於不斷增強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識: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4.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外麵做什麼工作,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賺來的,隻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從心底裏孝敬父母。為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向孩子講講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經濟情況,讓孩子從心裏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隻有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他才會有孝敬父母的意識,也才會更加珍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