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世外桃園(1 / 2)

這戶人家隻有三口人,老翁姓田,莊裏管他叫老九或九公,老太太就叫九婆,姑娘沒有大名,大家都叫她妞妞。

事實上不僅是妞妞,這莊子裏的女人,基本就沒誰起過大名。

楊朔對此並不奇怪,別現在了,在他當初那個年代就是這樣,有大名的女人,那都得是富人家的姐,家戶的,姑娘一嫁出去就是某某氏,要名字有什麼用?

田翁和田婆沒問楊朔的來曆,但楊朔從水裏被撈出來後,身上還穿著道袍,因為二人都管他叫道士。

既然他們不問,楊朔也沒主動解釋,雖然他心裏沒把自己當道士看,但不得不,他師父是道士,他又穿道袍,那麼不是道士也是道士了。

聽田翁從水裏撈上來一個大活人,莊子裏所有人都上門來瞧熱鬧了,在這種村莊裏,十來戶人家之間根本就沒什麼秘密可言,大家平日裏也沒什麼新鮮事兒看,聽多了個大活人,又豈能不好奇?

楊朔脾氣非常好,他也發現自己身體有些不對勁,可能真像田婆的那樣,有些虛。畢竟之前連番戰鬥,體力和神力都透支了,而且不但受傷,還中毒。就算是個鐵人,這麼折騰下來,也應該出問題了。

第一,他基本沒做什麼,就是呆在屋裏迎接莊裏人的圍觀,並且回答問題。

他沒報出自己名字,隻自己從出家當道士,叫木易子,大家可以叫他木頭。

之所以不報名字,是楊朔不想暴露身份,以防那些追殺自己的人找到自己,從而連累這些樸實的村民。

通過這一時間的問答,楊朔對自己所在的這座村莊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個村裏的人家都姓田,據是漢武時武安候田蚡的後人,田蚡在位時殘暴跋扈,因此在他死後,家中親眷很快就遭到仇家迫害,無奈之下,族人隻能舉家逃離長安,後來在路上走散,其中一支就幹脆在這裏落戶了。

他們隨口一,楊朔也就隨便一聽,至於真假,楊朔不太清楚,其實無論真假對楊朔都沒什麼影響,他連田蚡是誰都不知道呢!

第二,楊朔身體恢複了一些,他這才走出九公家,開始在村裏溜達。

這村莊建得非常巧妙,前麵就是大湖,另外三個方向都是高百米左右的山,環境優美,景色秀麗,最關鍵的是,周圍幾十裏內,就這麼一個村子,非常偏僻。

在這亂世中,很多時候,偏僻就代表著安全。

楊朔探明地形後,這才稍稍安心,決定就在這裏先把傷勢養好,等完全恢複了以後,再回去找秦王和師父。

當然,楊朔這麼大的人,也不可能讓九公和九婆養活,他別的或許不行,但起捕魚,他卻自信這世上絕對找不到對手。

他不敢太露鋒芒,一來是怕引起村裏人的驚訝,從而把他看成妖怪。再一個,這座湖幾乎是村裏人所有錢財和口糧的來源,大家早已經約定俗成,打漁可以,但不能下網,不能斷根。

楊朔對這種規矩倒是比較理解,畢竟再多的魚也禁不住撈個沒完啊!

也正因此,他第二一早隨九公出船後,隻出手一次幫著九公撈了百十斤魚,緊接著就不再出手了。

其實對村裏人來,魚撈得再多也沒用,最近的市集在幾十裏外,撈多了,運不過去,就隻能晾成魚幹自己吃了。

可是,明明守著這麼個大湖,隨便就能吃到鮮魚,換誰誰願意去吃魚幹啊?

除了口感外,最重要的是晾魚幹需要用到鹽,否則會發臭腐爛。而在這個時代,鹽何其貴?就算是楊朔這麼不問世事的人也很清楚。

可以,這座大湖就是他們的糧倉,想吃東西時隨時可以去撈,或用來換糧,或是換錢買其它家用,也因此他們根本不需要一次捕撈太多,否則根本吃不完。

試想,一個人吃了一輩子魚,對吃魚還能有什麼興趣麼?

第三,楊朔感覺自己身上所傷勢都已經痊愈了,這才準備動身離開。

這幾下來,楊朔跟妞妞相處得非常好,這個姑娘非常招人喜歡,機靈又乖巧,可愛又懂事,楊朔跟她在一起,玩得非常開心。

“妞妞,哥哥要走了!”吃過早飯後,楊朔與三人開口告別。

“啊?”妞妞一聽,眼眶馬上紅了,拉著楊朔的袖子怯怯的哀求道:“大哥哥,你不要走好不好?妞妞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