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了!”
“咣當”一聲,三個粗碗碰在一起,酒水蕩漾,三兄弟舉起酒碗,各自一飲而盡。
粗糙的木桌上,除了一壇水酒,幾個酒碗,還有一盆熱騰騰的番薯,香氣撲鼻。雖然沒有肉菜,甚至沒有花生米、煮雞蛋之類,但兄弟三人依然是熱情洋溢,興致勃勃。
“老二老三,從明天開始,你們就是汝寧衛的軍士了,你們要好好幹,將來也許能出人頭地,給咱汪家長長臉麵!”
老大汪從叮囑著兩個弟弟,他雖然才二十八歲,但經年操勞,又忍饑挨餓,整個人麵黃肌瘦,額頭皺紋叢生,顯得蒼老而又憔悴。
不過,今天的他容光煥發,額頭的皺紋舒展許多,腰杆挺直,展現出了許多年輕人該有的神采。
“大哥,其實你要和我們一起去,你也一定能選上。要是我們三兄弟一起從軍,那該多有意思!”
老二汪軍動情的說道。
對於汪家三兄弟來說,無論是刀槍棍棒,還是馬上騎射,大哥汪從的天賦顯然更好一些。隻是大哥要照顧一家老小,還有他們兄弟兩個,最後選擇了放棄。
“老二,咱們汪家世代軍戶,要不然咱爹也不會給咱們兄弟以從軍行三字命名。河南衛兩分戰兵、八分屯田,咱們三兄弟兩個從了軍,大哥心滿意足,自然是要屯田了。”
老大汪從的話語裏,莫名地多了幾分輕鬆。
對於汪從來說,去年汝寧衛招募新軍,招募流民墾荒屯田,他遲疑觀望,害怕對方鄉宦世家報複,政令中途夭折,以至於錯過了良機。
等到秋收之時,他再去應征,卻被告知汝寧衛暫緩募兵。無奈之下,他隻有跟著衛所種田,也算是混飽肚子。
誰知到了冬日,衛所又開始重新招募新兵,汪從已經成婚,忙於種田顧家,不能應征,但他督促兩個弟弟汪軍和汪行去應募,二人都順利入伍。
半大小子吃窮爹,何況是兩個。兩個弟弟當了兵,汪從的心裏一下子輕鬆了起來,但也有些遺憾。
兵是當成了,但兩個弟弟也就要離開他,開始他們的軍旅生涯了。
不過,汝寧衛的告示上說,募兵不欠餉銀,表現好的話,還有機會成為軍官。這讓汪從的心裏,一下子熱了起來。
老二汪軍,從小便飽讀兵書,再加上腦子靈活,一身的功夫,到了軍中,或許會有一番作為。
軍中不欠餉銀,還有機會升官,若是官府或者以前的汝寧衛,汪家兄弟自不會應征,但現在是河南衛指揮使王大人,所有的人都是報以期待,尤其是河南的普通百姓。
吃喝管夠除外,每個月一兩銀子的餉銀,在這天災不斷的年月,可是相當不容易了。
“老二、老三,聽說汝寧衛的訓練,可是相當的嚴苛,你們可要撐住了!”
汪從三兄弟都去應征過,他們對衛所的練兵是早有耳聞,練兵過程也是親眼目睹過。不說別的,光是那每天早晚各10裏的負重越野長跑,那在訓練場上一站就是半天,便不是一般人難怪忍受。
“大哥,就是要嚴,就是要憑真本事,這事情才好辦。要是都送禮憑關係,那咱們兄弟那有指望! 我覺得王大人不錯,就憑他敢對那些貪官和鄉宦世家開刀,我相信,他的軍隊一定不一樣!”
汪軍目光炯炯,信誓旦旦地說道。
“大哥,你就放心吧。練的越嚴,才說明這汝寧衛是好隊伍,才能憑本事晉升。要是像以前的衛所一樣,一個月練兩次,稀稀拉拉混樣子,那有機會出頭?”
汪軍剛說完,三弟汪行也跟著說了起來。
“這就好。二弟,就憑你飽讀詩書,一身本事,文韜武略,一定能混出個名堂,你可要帶好老三,不要讓他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