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康熙金殿會逆臣 婉娘魏府慰先生(2 / 3)

康熙聽到這裏,已完全忘掉對麵坐著的是自己的宿敵,凝視著乾清門北的甬道沉思著說:“隻怕難以征齊。”

“權柄今日操在我手,來也要來,不來也要來!”鼇拜慨然說道,“若考取了,便是國家棟梁;若名落孫山,那就掃地出京,背後罵人的資格也就自行取消了!”

“好!”康熙興奮得將龍案重重一擊,突然臉上光彩漸消,歎道,“隻是現時尚不能辦。”

鼇拜盯著康熙,忽然覺得後悔自己說得太多了。卻聽康熙又淡淡笑道:“台灣未靖,藩國不臣,外患未除,內憂俱在。這些人治世可以皈依,亂世可也就難說了。”

從理想回到現實,兩個人都沉默了。半晌,康熙才道:“你也乏了,且身子不適,改日從容再議吧!”

鼇拜心裏冷笑一聲,就在座椅中一揖道:“如此,老臣告退了!”便自起身辭去。

康熙扶著椅背站起來,望著鼇拜離去的背影,忽然升起一陣莫名的悵惘:“這也是個人才哩!可惜……”

康熙坐著四人軟轎方到養心殿垂花門前,遠遠便聽蘇麻喇姑叫道:“皇帝回駕了!”正自詫異:怎的這種叫法兒?卻見孫氏笑嗬嗬迎出來,才知是太皇太後在裏頭等著。——自從蘇麻喇姑奉旨來侍候康熙,康熙因怕太皇太後身邊寂寞,便命孫氏侍奉太皇太後,這倒合了太皇太後脾性兒,長天老白日沒事,便命孫氏搜尋一些野狐鬼怪的故事講給她聽。

康熙三步並兩步進來,就要給太皇太後請安。老人忙笑道:“我的兒,免了罷!我來攪你並沒什麼大事,聽曼姐兒講你去見他,有點放心不下,來這裏聽個信兒。——大冷天的,就穿這點衣裳,也不怕凍著!”

蘇麻喇姑聽了這一聲,忙將一頂絨草麵的線纓蒼龍教子珍珠頂冠捧上。因上了年紀,孫氏手腳已不靈便,隻在旁幫著,替康熙脫了外頭袍褂,加穿一件海藍緞綿袍,外頭罩上一件套扣的巴圖魯背心。忙亂了一陣子,祖孫才坐下敘話。太皇太後見康熙穩穩重重地坐在一旁,完全是一副大人模樣,心裏既欣慰又感慨,轉臉問孫氏:“皇帝這模樣,你瞧著像誰?”

孫氏眼睛已經老花,聽太皇太後問自己,眯著眼瞧了半天,笑道:“我瞧著倒像太宗爺的模樣兒。”

太皇太後歎道:“祖孫三個都像,這孩子老成些,大行皇帝在這個年紀時,怕還沒有皇帝高呢!”說著,想起從前淒楚事,便忍不住拭淚。蘇麻喇姑忙打岔道:“萬歲爺這身打扮,乍一瞧,像個進京趕考的舉人!”

一句話觸動了康熙心事,想起方才和鼇拜一番晤對,愣了一下方又笑道:“你別以為朕不成,真做了舉人,未必就考它不上!”

閑話一陣,太皇太後見康熙精神很好,不像受了驚氣的模樣,便起身道:“如今外頭不靜,皇帝見人要仔細,曼姐兒說的‘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這話不假,你是皇帝,身子金貴。——明兒叫小魏子把前兒貢來的那座金自鳴鍾拿去賞了吳六一;還有索額圖的正配過世了,你這做主子的也要打點到!”康熙一邊聽,一邊諾諾連聲地答應:“已送給索額圖五百兩金子。”太皇太後便起身道:“我們去了,早膳不用叫外頭做了,曼姐兒打發幾個人到我那兒去取。好好兒勸你主子多進一碗膳!”

這裏太皇太後剛走,康熙便對蘇麻喇姑笑罵道:“什麼大不了的事,你又跑去叫了太皇太後來,排場了朕一頓。”蘇麻喇姑見殿內沒人,便也不拘形跡,笑回道:“萬歲爺金口玉言,倒說話不算數,原說今兒個誰也不見,冷不丁兒一大早便出去見那喪門神,想想我能不怕?”

康熙一臉得意之色,笑道:“昨兒你說的雖有道理,但我身為天子,嚇得不敢見臣子,豈不越發助他的氣勢?”“那也要告訴一聲兒!”蘇麻喇姑道,“也好有個防備,小魏子也不在跟前,手邊一個得用的人沒有……皇上也忒冒失了!”

二人正說著,小毛子捧著茶盤進來。康熙端起來呷了一口,忽然想起蘇麻喇姑曾說到過這人在茶庫裏鬥訥謨的故事兒,遂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原來不是在茶庫裏侍候麼?”

小毛子正待退下,聽得皇帝問著自己,忙將茶盤往腋下一夾,後退一步跪下道:“奴才錢喜信,不過人家都叫我小名兒‘毛子’。——原來在茶庫做事,托萬歲爺的福,蘇大姐姐抬舉我現在做了頭兒。”

“你就叫小毛子好了,”康熙道,“這比你原來名字好得多!”

“喳——”小毛子忙叩頭,大聲道,“奴才自今兒個起叫小毛子,姓‘小’,叫‘毛子’!”

本來非常平淡的事,小毛子卻如此回答,旁邊的蘇麻喇姑忍不住“噗嗤”一笑,忙又止住。聽康熙又問:“你母親的病可好些了?聽說你很有孝心,好好兒當差,趕明兒告訴內務府,叫他們再給你換個好差使,不長進的毛病兒也就改了。”

“萬歲爺高興了多賞小毛子幾個就有了。在這兒可以天天見到萬歲爺,哪有比這更好的差使!”小毛子睜著虎靈靈的眼睛說道,“靠老天神佛保佑,萬歲爺大福大壽,四海興旺,永世太平,萬民稱頌!”

這些話,有的是小毛子從俗家年帖子上看來的,有的是從茶館說書先生處聽來的,也有的是從臣子奏事時雞零狗碎抓來的,將它們強捏在一起,聽上去不倫不類,他卻說得極為流利。康熙憋不住一口茶噴了出來,蘇麻喇姑拿手帕子捂了嘴,也笑得前仰後合不能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