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的典故。
原來這“大觀”含義頗多,有被人瞻仰、宏遠察觀、規模盛大等等。其中最常見的,是“美好繁多、規模宏大、內容齊備”之意,宋代範仲淹的《嶽陽樓記》裏,就寫過“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即有此意。
後來宋徽宗還曾以“大觀”作年號,曆時四年。
聽過永琪的講述,燕寧第一時間想到紅樓書中,元妃親寫的“天上人間諸景備”,可不就是取了“大觀”常見意,這才賜下“大觀”之名!。
賜名後,又極愛瀟湘館蘅蕪苑、次喜怡紅院稻香村,認為“此四大處,必得別有章句題詠方妙”,也為了試一試寶玉才情如何,是否有負元妃自幼教授的苦心,讓他各賦五言律一首,最後寫成了《有鳳來儀》、《蘅芷清芬》、《怡紅快綠》、《杏簾在望》四首。這大觀園四景,對比昨日看到的西溪四園,接待康熙的“有鳳來儀”,花香滿塢的“蘅芷清芬”,洪園舊居的“怡紅快綠”,村舍沈莊的“杏簾在望”,竟無不符合……
她不由想到更多紅樓細節,心中糾結並未消去,反而更深更重,恨不得趕快玩過走人,好回客棧去細想一番。
乾隆聽完永琪一番評說,臉上露出“吾家有子初長成”的驕傲神色,嘴裏卻說些“仍需勤加研習”雲雲,又引得紀曉嵐和傅恒等人誇了一頓五少爺如何文武兼修的好話,才算做罷。
恭維話說完,眾人繼續遊觀,隻有燕寧心不在焉,暗想自己要是雷震子就好了,脅生雙翅就可以先行飛回客棧。
隻可惜,她不是老大,隻能跟著老大走。
總算結束了今天的行程,大家返回酒樓,取出車馬行回客棧。
馬車裏,紀曉嵐看著燕寧,問她:“小燕子,你今日一天都神不思屬,可是還在記掛那本殘書?”
燕寧還指望紀曉嵐幫她分析呢,也不隱瞞,坦白稱是。
乾隆一聽,很感興趣地問什麼殘書,燕寧就又大略介紹了一遍某處望族中,眾多滿腹錦繡的女兒卻落個“千紅一窟萬豔同悲”的淒慘故事。
乾隆向來自負文采了得,又最是個憐香惜玉的性子,聞聽有如許多才華橫溢的美麗女子,卻結局淒涼,不禁也有些戚然,他帶著期待和訓示的口氣說:“小燕子,你要找到這殘本的全書!有不明白不清楚的,問永琪問紀師傅,都可以!”
燕寧大喜,這下子,自己可就是名正言順的“奉旨尋書”了!
她實在是困擾頗深,也不等回去,直接在馬車上請教起紀曉嵐來。
心中最大的疑團,是洪升與紅樓的關係,首先問詢洪升的家族情況。
紀曉嵐不厭其煩,細致地、完整地從宋代洪家祖上講起。
原來洪升的先祖洪皓,是宋朝高官,出使金國被扣留十五年,一直不曾屈服,時人稱為“宋之蘇武”。洪皓回朝後,宋高宗感其氣節,封為魏國忠宣公,並於杭州西湖葛嶺賜建國公府。【燕寧心語:敕建國公府!】
洪皓的長子洪適、次子洪遵、三子洪邁,都做到一品大員宰相之實,亦均獲封國公爵位,在杭州一地,煊赫無比。且三子均是大文學家,或善金石,或善隨筆,著述頗豐,人稱“三洪”,族中子弟亦是個個好學善文,洪氏一族在本地,十分為人所敬仰。【燕寧心語:兄弟三國公!詩禮簪纓族!】
後來蒙元建國,杭州洪家漸漸沉寂,避地江西上虞,直至明朝立國,才回錢塘複起,又出了“一代重臣,國之長城”的洪鍾,這才重新威赫起來。
洪鍾,進士出身,官至兩部尚書,太子太保,明史中還記載著他“總督四省軍務”、伐寇有功的戰績,可說是一位文武兼備的奇才。【燕寧心語:軍功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