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樹立自信(1 / 3)

二、樹立自信

發現自卑和怯懦,克服難關掃除障礙,我們要從內心深處上樹立自信。隻有樹立一種李陽式的“國際自信”,才能做到“處處我行,我能行!”自信是經典口才的基調,自信能帶給你一路暢通無阻!

勇氣和信心的準備

有的人在家裏說話泰然自若,談笑風生,滔滔不絕,可一到眾人麵前說話就期期艾艾,惶惶恐恐,好像連嘴巴也不聽使喚,手也不知怎麼放。其實不過換了個環境而已。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可謂世界著名演說家,他也曾有過這樣的情況。下麵是他的同時代人對他的一段回憶:

“他好像是不知所措,很吃力地去使自己適合情景,在過分憂慮和過敏的感覺中掙紮片刻,因而更使他難堪了。這時,我很同情他,他開始講話,聲音尖銳難聽,古怪的姿態,黃皺的麵孔,疑慮的動作,好像一切都在與他為難似的,好在這僅僅是一會兒而已。不久,他鎮定了,他的才能也開始了。”

這段回憶說明,初登講壇的人總不免會有一個由恐懼到鎮定的過程。

跟眾人說話與跟家人說話有什麼不同呢?無非是跟眾人說話,場麵大些,生人多些。麵對這種場麵,說話人內心往往會產生膽怯的心理,怕講得不好被人恥笑,怕講錯了要負責任……諸如此類的壓力,都會造成說話者的恐懼心理。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伯特?威根也是廣受歡迎的演說家,然而在他成功的背後也有一段如何克服恐懼的生命曆程。多年後,他在寫下這段經曆時,提到他的高中時代,如何一想到要上台致詞5分鍾就寢食難安的情景:

“隨著那致命的一日步步逼近,我幾乎嚇病了。每次一想到這恐怖的事,我就頭暈目眩,兩頰發熱,必須躲到教室的後麵,把臉貼在冰涼的牆上,希望冷卻那燙人的臉頰。一直到上大學,老毛病還是沒改。有一次,我仔細地牢記了一篇演講詞的開端:‘亞當斯和傑佛遜不要重現。’當我麵對台下一張張仰起的臉孔時,我的頭又開始暈了,暈得我自己不知置身何處。我努力想要說出第一句話,結果說成‘亞當斯和傑佛遜已經去世’,然後我就說不下去了,所以我就低頭一鞠躬,在掌聲中沉重地回到我的座位。接著主席起立說:‘哦,艾伯特,我們很遺憾聽到這個悲哀的消息,不過我想我們會節哀順便的。’一語未終,可以想象全班的哄堂大笑,當時地底如果有個洞,我就會鑽進去,一輩子再也不出來了。”

這些曆史上的巨匠尚且如此,普通人又何嚐不是這樣呢?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希望自己一鳴驚人,從娘胎裏掉下來就是演說家。魯迅先生早就告誡我們:不論怎樣的天才,生下來第一聲仍然是哭,而不是一首詩。想想這些,也就不覺得奇怪了。相反,那種從未對公眾講過話的人,一上場便鎮定自若,談吐自如,倒是令人奇怪不已,甚至難以置信。

既然我們承認,緊張、恐懼心理是初學說話者和演講老手都會碰到的問題。那麼,下一步就應該針對其產生的原因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克服它了。

怎樣克服緊張、恐懼心理,羅馬大將凱撒當年統帥雄師渡海踏上英國土地,使他的軍隊百戰百勝的方法,值得借鑒。當時,凱撒命令全軍站在杜弗海的懸崖上,俯瞰200英尺以下洶湧的巨浪。士兵們發現來時乘坐的船隻已被大火燒毀,這正意味著完全斷了退路,惟一求生辦法隻有努力向前征服敵人,打敗敵人。士兵們建立起了必勝的決心,結果攻無不克,所向披靡,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凱撒的這次巨大成功,關鍵在於他的軍隊最大限度地拿出了勇氣,樹立了信心。

貼心提示

同樣道理,要克服自己緊張、恐懼說話的不健康心理,也很需要這種勇氣和自信心。建立必要的勇氣,樹立必要的自信心,是克服說話者膽怯心理的關鍵,是提高說話信心與魅力的第一步。

見多還要識廣

有些會議,在主要發言人講完以後,非得下麵的幹部一個個表態。有些明明沒有什麼好講的,也要來那麼三五句。除了會風不正之外,從說話的角度講,也是違反說話基本要求的;既然沒什麼說的,硬憋幾句,除了浪費時間,引起聽眾反感、煩躁之外,還有什麼效果呢?因此,沒有話說寧可不講。

要有話說首先要有內容,“練”才有依據。我們力求每一句話都實實在在地表現一定的思想。為了充實我們的思想,這就要千方百計加強觀察與記憶。

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要處處觀察、研究社會,因為人的認識依賴於實踐,來源於實踐。既然人的認識總是通過自己的感官從客觀世界取得感覺經驗開始的,而感覺經驗又必須接觸了某種事物才能產生,所以實踐活動越多越深入,直接接觸的事物越多,能提供我們說話的材料就越豐富。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文化不高、但生活閱曆廣的人,天下之大,融於一胸,談天說地滔滔不絕,就是因為見識廣,說起話來就有了充分的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