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姿態”深度說服
說服的過程,是思想、觀點的交鋒,也是雙方溝通的重要方麵。而在這溝通的過程中,發生著一係列的感情因素的變化,並且通過各種方式表現出來,人的姿態,就是其中之一。
這裏采用“姿態”一詞,是就廣泛的意義而言的。它不僅指身體的移動,而且任何表情、情緒都包括在內。如緊張有臉紅、臉部肌肉收縮、局促不安、恍惚、大笑或沉默地瞪著眼等現象。這些都是非文字溝通的方式。一位名叫費德曼的心理醫生曾經分析過50多種不同姿勢和非文字溝通的表情,包括身體的移動、臉部表情、姿態和各種慣用語等。
假如你遇見一位漂亮的女郎,身材優美,五官秀麗,穿著低胸的衣服。她會希望你“瞧”著她,給予某種方式的讚賞。假如沒有,她會覺得自尊受到了傷害。但假如你“看”著她,死死地盯著她,並顯示出你特別注意她低胸的穿著,你就是窺探她,侵犯到了她,她會覺得有些畏縮,並且認為你不是個紳士。
訓練有素者總是耳聰目明,用眼睛和你說話,那是一種詭計。像耶穌會的箴言說的那樣,聰明的人總是有一顆深沉的心和深具洞察力的容貌。
如果觀察正確的話,任何行動、姿勢和小動作都會告訴你對方一些事情。假如你希望別人認為你是個權威人物,即你就要坐在桌子的前端。假如是團體談判的話,就想辦法和對方坐在同一邊,故意站在對方那一邊。對於己方提出的意見,要有反對的意思。
要處理這種問題隻有用直覺。男人很佩服女人的直覺,然而拿女人的直覺與男人的洞察力比較,就顯得很平常。女人注意細節,而且事情能看得很準確。任何一位女人在她養育嬰兒的頭兩年裏,都必須靠非語言的方式和嬰兒溝通。因此女人更能發展她的直覺。假如我們具備了了解他們姿勢的技巧,加上有洞察細節的敏銳眼光,還有女人與生俱來的直覺,即我們每個人都是良好的判斷者,就可以在任何時候說服對方。
但是,在判斷非文字溝通時,我們應該避免武斷。這裏有一個例子可作為說明。
有一組陪審團參加刑事審判,要審判時,有位女陪審員站起來說:“對不起,我要走了。”問她為何,她說一看見那個被告,就知道他是罪犯。隨即法官請她坐下來保持肅靜。結果這個被她直覺地認為是犯人的卻是地方法院的檢查官。
文化的差異不僅影響著我們對姿勢的解釋和表現,同時也影響著我們思考的影響,更影響著我們對社會結構的態度。我們對很多現象的說法都不一樣。在英語體係裏,說時鍾是“跑的”,但在西班牙語裏卻說時鍾是“走的”。還有在西班牙不說趕不上車,而說車子拋棄他。據美國經濟學家查思的說法,早期美國移民與印地安人發生衝突的一個原因就雙方對於財產定義不同。對印地安人來說,任何人都不應對可捕魚、可狩獵的土地有獨占權。同時,印地安人認為他們賣土地、交換刀子或珍珠,隻不過是轉移狩獵權而已。很自然,當白人獨占了土地所有權後,印地安人會感到憤怒和困惑不解。但是,從白人角度而言,卻認為印地安人欺詐、說謊,因為他們不履行合約移交土地,這便是兩種文化所造成的溝通失敗。
習慣性的姿勢在性別上也有不同。男人穿外套總先穿左手,女人則先穿右手。當男人要幫女人穿外套時,總會因此而感到別扭。
對說服者而言,就像一首老歌所唱的“舉手投足間,流露著情意”。微微揚眉、傾首、手迅速移開——這些都是對方的一種語言,應予以充分了解。
貼心提示
無論何時,成功的說服者需要與對方溝通順利。但事實上,倒不必一定要了解人才能溝通。了解和同情都是需要長期才能達成。但是我們常因彼此太了解、看得太清楚,溝通才失敗。所以,隻有掌握對方一定的底細和想法,才能有說服對方與對方溝通的可能。
說服應從取信於人開始
有一種人本身並沒有什麼能力,隻是憑著一股表現欲,胡亂地想引人注目。這類人很難令人信服,也就是說,沒有說服力。
另一種人是本身具有潛力,但一味地逃避,也就是所謂的膽怯型,在工作場合上如果自己的能力無法相對明顯地存在並表現出來的話,力量就會因此而薄弱,以致於無法解決問題,也就無法推動他人了。
例如有些女性性情溫和,工作能力強,但很沉默,無法引人注意。對於這個問題,連她自己都很苦惱。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時“先聲奪人”是可以把對方吸引到自己身邊來的。而要想說服他人就不能封閉自己。因為如果將自己緊閉的話,則無法製造出以說服為基礎的人際關係。一般自我封閉的人大都有一種太在意他人對自己看法的傾向。因此,隻要是人,不管是誰都會在意別人的想法,而有些則對這方麵會特別敏感。
考慮自己有沒有傷害到對方,是件很重要的事,但若是太過於遷就對方,則不是為對方著想,而是自己懦弱無能的表現,即隻是怕傷到自己罷了。
無論如何,你都得下定決心先卸下自己的麵具,投入到對方的圈子中。同時思考是很重要的,但千萬別顧慮太多,以致於在該說話時反而說不出來。適當考慮後,再說出來的話是最理想的。況且,並不是每件事情都有時間讓你思考。所以,縱然交談結果如果不太成功,也沒有必要過於在意。不經一事是不長一智的。
富蘭克林曾經說過:“若想知道金錢的價值,不妨去向人借錢!”這真是一句含意深刻的話。人往往要等到東西失去了之後,才懂得珍惜,如空氣和水在未被公害汙染之前,根本沒人會去注意它們,更談不上有意去保護它們,至於人們的健康,也不例外。
有錢人無法真正體會到金錢的價值。所以,愈是貧窮的人愈容易表現出對金錢的慷慨,這也許是種“打腫臉充胖子”的心理吧!
富蘭克林的話裏邊還含有一層意思,那就是考驗一下在窮困之時有多少人能信服你的無稽之談。想確定你和他人之間的聯係力到底有多強,對他提出無理的要求則是最好的試驗方法。
人總是解釋對自己合適的,因此對方或許並不如自己所想的那麼信任自己,但這一類的人卻最值得你信任。嚐試著去說服上司是件好事。“有你的話,我們就有救了”,“信任你”,當被如此稱讚時而上司卻表情冷淡,這著實是件遺憾的事情。但這是由於你對自己,對他人太過於姑息的緣故;縱使你與機靈的上司不投緣,也請不要說出口。雖然因為很貴而沒有買某種商品,也不必表現出心裏所想的那種舉止。
所謂“有多少人能信服你的無稽之談”,也就是說對你評價很高、信任你的人有多少的意思。因此富蘭克林的話也可以改成下麵的說法:“若想知道你的價值,找個人提出借錢的要求看看!”這時候沒有必要選一個完全沒錢的人,這和試驗著說服但沒有對手的情形是一樣的。
當自己確信有價值但對方卻不以為然時,千萬別埋怨對方。因為自己雖然這麼想,但有時也會忽略客觀的條件,因此非得積極地試著去推動,一直到使別人認為有價值為止。
即使對方認為你的話沒道理,但若有人說:“既然你認為如此,就幫助你吧”,而且愈來愈多的話,就表示你的說服力確定了。換言之,認可你的價值的人也就愈來愈多了。
至於要想勸服別人幫助你,則自己必須清楚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如果有什麼地方說不清楚,或曖昧不明,叫人從何幫起呢!所以說服時,首先有必要言明“為何要做這件事?”“要說明些什麼”“有關事項的情報或背景”。像“你能幫我嗎?”“什麼事?”“唉,說來話長……”,然後就拉拉雜雜地說個沒完,諸如此類的做法,缺乏耐性的人恐怕不願聽你嘮叨而掉頭他顧。就算是較有耐心的人,也會感到厭煩,而不想幫助你。
貼心提示
若想說服成功,就得聽聽對方的意見,做到有的放矢。因為人們對於願意聽取自己言談的人,通常是比較有好感的。
喜笑怒罵妙服人
注意你的一舉一動,喜笑怒罵,都可以成為你交際上不可或缺的戰術。
美國羅斯福總統便有這種馭人能力。他能夠使初次見到他的人頓生一種特殊的好感,因為他對於任何人都能使用恰當的稱譽。
林肯也是一位善於運用稱譽的人。他曾說過:“一滴甜蜜糖,比一斤毒藥所能捕獲的蒼蠅要多得多!”所以,他往往揀出一件足以使人自矜和能引起興趣的事,然後說一些真切而能滿足他自矜和興趣的話,這是他日常必有的行為。
因此,恰當的頌揚,可以用來抬高別人的自尊心,獲得別人的善意與合作。無論男女,不論職業,人們都喜歡適乎其類的稱譽。這是一種感化人們的有效辦法。
不過,你必須要了解他人的性格與弱點,然後決定你進攻或頌揚的方式。你要觀察他人最愛好的談話題材,因為語言是心底的聲音,他心中最希望出人頭地的,嘴裏一定會對這一方麵講得很多。同時,你也就找到了這一類搔他癢的辦法。因此,我們要使頌揚奏效,隻需心中牢記幾點各人性情的不同之處就行了。須知對凡事誇大的人,他們虛榮心是最重的,他們往往有一種強烈的潛意識,不論在何時何地,都喜歡人們對他作阿諛的頌揚,他會欣然表現於色。許多有為的人便不然,他們隻在某事件上喜歡被恭維。循著這樣的程序進攻,你是不會失敗的。
說服人的能力,每個人都可以培養。本著你的學習和觀察,通過興趣和實驗,必然會有著巨大進步,同時我們可以將古今名人走過的路,找出其足跡,也非常可行。我們用不著另找捷徑,隻需按照前路追蹤上去,就能嚐到甜頭。
我們並不曾缺乏這種基本能力:和人相處的妥貼、善於與人應付,我們都有這種能力的。我們有腳、眼睛、聲音和麵部的肌肉等工具。無論是何種天才,也不會比他人多出這些東西。但是,他們為何能應付自如,而我們卻偏偏不能呢?一句話可以說明白,那就是:他們知道利用這些工具,使他達到目的,我們卻不懂得這個本領和方法。再說得具體點,就是一個知識和技能問題罷了。
我們可以發現,幽默有時亦不失為一種戰鬥方法。
一種冷酷的動作和容貌,亦可當麵給人以痛擊。有時人們能見到某人製服他人的方法,便是隻管三緘其口而不理睬他。我們也可采用這種簡單的方式來製服他人,不應戰,能夠控製自己的憤怒,像瞄準對手的槍彈後端的火藥一樣。喜笑怒罵在他們往往是一種戰略,隻在穩操勝券之時才用它。
真正的戰士,知道怎樣使用並控製他的喜笑怒罵,他對每一個人、每一種場合,選擇最好的攻擊之前,預先備好了陣勢,尤其重要的是他必須決定采取何種戰略來指揮戰鬥。要對付得法,不僅要知道怎樣作戰,更要緊的是要知道何時才可作戰。
貼心提示
請記住可穩操勝券的各種戰鬥方法,就你所遇到的對手和局麵,選擇那些最便捷最可靠的方法;熟知攻擊之道,小至冷嘲熱諷,大至迎頭痛擊,全在於喜笑怒罵是否運用得駕輕就熟、爐火純青!
將心比心才能說服
要了解對方,說服對方,甚至操縱對方,最恰當的辦法之一就是先了解自己。孫子兵法上的“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也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自我洞察力就是知己的法寶之一,任何人都可以從其中發現自己的新價值,而且它可以與我們永遠同在,絕不會變質腐爛。所謂“知己”,就是了解自我行為的法則,並探究其中原因,檢討自己的見解與信念。“自我洞察力”也就是探索個人內心的能力。
培養自我洞察力的方法很簡單,隻要表露出你本來的麵目即可。你要毫不矯揉做作地待人接物,不要以“別人都這麼做”“我這麼做,別人是不是會笑我”,或者“我這麼做一定可以得到別人的讚美”等等的態度來麵對人與事。
自我洞察力與掌握、支配他人的力量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因為一般來說,人的行為都有某種基本形跡可循。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多多少少已經對此在進行某種程度的實踐。例如:當你拜訪朋友時,他正在院子裏砌一個水泥台子,且快接近完工階段,這時你就會向他讚美幾句:“你真能幹啊!”“手藝不錯嘛!”你知道對方絕不會討厭你的這種誇獎,因為你自己就是如此。由於知道自己需要他人親切的讚美,所以便可以預測對方也會有相同的心理,因此你才說出讓他對你產生好感的話,這就是由知識化所產生出來的說服力的最明顯的例子。如果你能培養這種能力,就可能更加強有力地獲得知道更多事情的能力。
因此,要成功地說服、支配他人,首先你必須使你自己的存在有價值、有意義。如此,便能使對方自動地來找你,受你支配。你的確具有這種力量與能力,不要忘記了,也切勿妄自菲薄。
人可以不辭辛勞跋涉千山萬水,隻為了與知心的朋友共聚一堂,做一次徹夜長談。但是,很不幸的是有許多人卻認為自己沒有談話的對象,也沒有可以信賴的朋友,沒有訴苦的對象。而在這孤獨的想法背後,往往是有事實根據的。相反地,這世界上也有許多並不孤獨的人,但是他們喜歡替別人亂出主意,或一開口便牢騷滿腹,甚至喜歡改變別人,好管閑事。其實這兩種人都並非人們所需要的人,一般人所需要的是可以了解他、理解他、喜歡他、安慰他的人。
“的確如此。”當你對人說出這句話時,表示你能體會他的心情及他說的意思,而對他來說,你便具有強大的魔力,足以吸引他。
任何人都可以培養起了解他人的能力,隻要他能自如地掌握有關技巧。最重要的一點是使對方和自己同時產生能看透對方內心的力量。比如說,當對方遵照你的意思做事而覺得疲憊不堪,因此向你發牢騷、抱怨的時候,如果你能夠洞悉人心,便能立即察覺到他一定是心有不滿或不服氣,因為倘若隻是由於肉體的勞累是不會發牢騷的。當人們在精神上感覺疲倦時,隻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在做不想做的事;二是他不能做想做的事情。如果你了解這一點,你便能幫助這些精神上疲倦的人,從精神的桎梏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