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就是一個不願或不懂拍馬屁而又滿腹經綸卻總沒有納入袋中機會的鋒芒人物,最後就隻能采取“自薦”的辦法。
貼心提示
有句俗話叫“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的社會卻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否則,你隻會錯失一切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永無出頭之日。
聽話聽音
不妨仔細琢磨領導的話中之意。
經常可以聽到職員私下裏說:“××領導的話不能全信,保不準要吃虧的”,“哎,不要光聽他嘴上說的,要仔細體味他的話的分量”。這些議論由何而發的?
誠然,這裏麵有職員的個人偏見,但是要善於體會領導話中的意思是職員們所必須具有的能力。
有的領導當麵喜歡說“好”,但是進而便推出更高一層領導來作“後盾”,此時你便要明白,這個“好”字的意味。
對於自己不作表態,卻一味推卸責任的領導,要特別注意領會他話中的含義。對於職員的意見,似乎他很了解,其實並非如此,隻有到不說不行時,才說:“我不是和你說過嗎……”作為借口。這種領導是不值得信賴的,但是,必須特別留意,這種情況下,你應該抓住時機,讓他不得不麵對實際情況,作出表態。
當然,有的領導由於比較講求尊重職員,因此在拒絕職員、下屬的提案時,充分考慮職員的工作熱情和自尊,不願直接點破,而是對你的成績先加以肯定,然後指出你的意見與全局的不符之處。這種領導,表麵看來有點騎牆主義,實際上是煞費苦心的,作為下屬,應該善於體會他話中的意思,及時地給予理解。
比如,當你對領導提出意見,領導說:“你的意見不錯,但是有些地方同我們的整體部署有些矛盾。”
如果是善解語意的你,此刻就該明白領導的意思,不要再去強調你的意見如何合理,你的主張如何正確,不要逼著領導說:“我們暫時還不能采納你的意見。”
你此時應該說:“這隻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如果和公司全局有矛盾,您就以全局為出發點。”
領導必會感謝你的通情達理,這樣,二者之間達成一種默契,豈非好事?
貼心提示
聽話聽音,見色行事,這也是做人處事的原則之一。
因人施諫
既然向領導“諫議”的目的是使之接受,那麼其方式是否得當和“諫議”內容同樣重要。
“諫”曆來是人們所提倡的。何況在現代商場中,領導和職員都為共同的目的而努力,隻要“諫法”得當,無論怎樣難纏的領導,也會聽你所“諫”。
你的諫言如果遇有麻煩,通常會是下麵幾種“受諫”者的問題。
(1)領導不喜歡反駁
這些領導常是很有能力的,頗優異的人物對於一時的失誤,往往不願接受別人的反駁。盡管如此,如果職員能夠把準時機,巧妙地進諫,還是可以起到助其糾正錯誤的作用的。
下屬對這樣的領導進諫時,必須注意方法。首先在態度上要尊重領導;其次對你自己的意見,要說明得有理有據,並且強調是你“個人”的意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能及時收場,要注意和考慮領導的自尊心。即使你肯定自己的意見正確,作為一個精明的領導,也不會不明白,讓領導有時間自己否定自己的主張,采納你的諫言。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不可恃功自負,當得知領導改變了自己的錯誤決定,采納了你的建議後,不要洋洋自得,最好不要多提此事,以後,領導也便更加重視你的意見。
(2)領導不重視諫言
有些領導有時會當麵應付你,有時會當麵根本不做什麼反應。這種情況是不是還可以“進諫”呢?作為一名職員,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現代商場中立足,也要盡可能為自己創造機會,絕不該因為領導不願聽“諫言”便不去“諫”。
對待不重視下屬的領導,在諫言之前,你必須充分調查,充分考慮其必要性,使領導不得不予重視。對於領導原本已經當麵答應了,但後來卻音信皆無的情況,你便要反想一下自己諫言的方式是不是合適,口氣是不是過重,是不是無意中表現了輕視領導的意思。
一個高明的諫者,遇到不喜歡聽諫言的領導,都會選擇一個適宜的場合進諫。
這種方法,實際有一點強行的意味,但對這樣的領導,又不得不如此,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吧。
(3)領導不立即答複
還有一種領導對於諫言一般都不立即做出結論。這些領導一般處於中間管理階層,因為後麵有“後台”,便常常要考慮多方麵的因素。
這些人確實也有他們自己的難處,尤其是那些做事謹小慎微,怕負責任的領導更是如此。經常會以“我不知道上麵是什麼意思”來對付你的諫言,這時候,合適的辦法是暫不爭辯,稍候一段時間再說。因為每一位領導,都比職員們更希望企業的管理更加科學、合理,對於好的建議,他們必定會給予適當的注意。
貼心提示
進諫往往屬於聰明者的遊戲。如果沒有把握,似乎還是少說為妙。當然如果勢在必行不得不為,也需因人施諫。
積極辯護
被領導批評或指責,盡管應該誠懇而虛心地聽取,但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忍氣吞聲,不管他說得對不對都要一股腦接受,必要時應該勇於辯護,並且要作積極的辯護。
有些人碰到麻煩的事常用辯護來逃避責任,這就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了。這種推卸責任的辯護,偶爾一、兩次,無傷大雅,尚可原諒。一犯再犯,肯定會失去別人的信任。
有時候,做錯了事責任不會在下級,大部分卻是由於領導的緣故,這時就應大膽辯解了,使責任分清,學會保護自己。
所以工作中,同事之間,尤其是下級與上級之間,由於地位不同,而發生意見相左的情況時,不要害怕會被認為是頂撞,應積極地說明理由,沉默不語隻能使問題更加複雜而難以化解。
辯解的困難點在於雙方都意氣用事,頭腦失去了冷靜,所以過於緊張和自責,反而會使場麵更僵。因此遇到這類棘手的對立狀態,更應該積極明辯,明確責任。其要點大概有四個:
①不要害怕,不必畏懼聲色俱厲的領導,越是嚷得凶的領導,往往心越軟。
②把握時機,尋找一個恰當的機會進行辯解也很重要。
③自我反省的事項要越簡單明了越好。不要悔恨不已,痛哭流涕,不成體統。越把自己說得無能,反而會增加領導對你的不滿。還是適當一點好,但要點到本質上,說明自己對錯誤有了足夠認識。
④辯明應該越早越好。辯明越早,則越容易采取補救措施。否則,因為害怕領導責罵而遲遲不說明,越拖越誤事,領導會更生氣。
有人作過總結,最需要看“風向”行事的領導有以下幾類:
①要麵子
“人有臉,樹有皮”,但有的領導對“麵子”看得過重,認為損害了他的麵子是不可容忍的,因此會出現對於職員的反對意見進行伺機報複的情況,對於這樣的“風頭”,絕不可觸。
那麼,怎麼辦呢?
第一,要先對他的看法表示讚同,使領導感到自己受到尊重。
第二,要盡量恭敬地不急不慢地陳述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