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與領導溝通的藝術
在處世中,尤其是在工作中,服從領導、有禮有節等也不難做到,另毛遂自薦也不錯,敢於推銷自己,見機行事,就能聰明處世。
靈活結束談話
有的領導有這樣的習慣,分配工作經常是隨意性的,不考慮職員現在在做什麼,隻要看到什麼工作,隨便指派給某個人。作為職員,當然不喜歡這種臨時安插的工作,因為這會打亂自己的工作安排,那麼怎樣同這樣的領導周旋呢?以“低度鬥爭”為妙。
當職員有空閑時,對於領導所托付的事情,當然應該輕鬆愉快答應,但是在忙碌時,特別是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完成時,應該適時地向領導表達自己的困境。有事實在眼前,領導也會通情達理的。通常,領導不但會理解你,而且能與你產生一種親切感,當然前提是你的方法要得當,在訴說自己的困難時,要有所控製,不能造成訴苦、抱怨。這樣進行“鬥爭”,便常常會起到喜人的“戰果”。
還有這一類領導,非常健談,一旦說起來,便沒完沒了。在旁邊“恭聽”的職員,有時明知事務很忙,但又不知如何打斷這種冗長的談話。
我們以為他必須“鬥爭”一下,不要過於客氣也不要畏懼,理直氣壯地表示自己的想法。你可以在談話間斷時,不失時機地說:
“噢,您跟我講過的。”
“對了,那件事我不知道。”
這樣,便可以大大削減談話的內容,又有可能掌握談話的主動權,以便及時提出“結束談話”的要求。
當然,這些“鬥爭”方式,都是在工作繁忙時可以采取的。在閑暇時間,陪領導聊聊天,也是身為職員的禮儀之一。
貼心提示
通常來講,如果你有興趣和時間陪領導談話當然很好,如果又沒時間又沒興趣的話,那就得學會靈活的鬥爭。
有禮有節虎不怒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上司畢竟不同於一般同事。何況一般同事之間也應該注意分寸,不能太無所顧忌,所以對於領導,應該更為注意,平時說話交談之中,彙報情況的時候,都要多加小心。
有一些令領導不快的話,現列舉如下:
(1)對領導說:“您辛苦了!”
說“您辛苦了!”這句話,本來應該是領導對於下級表示慰問式犒勞時說的。如今反過來倒由下級對上級說,這樣的話語產生的作用可能是負麵的效應。
(2)相類似的一句話是對領導說:“您的做法真讓我感動!”或說:“經理決策果斷,我很感動!”
事實上,“感動”一詞是領導對下級的用法,例如說:“你們工作認真負責不怕耽誤自己的事,我很感動!”
這樣用語是不恰當的,尊重領導,應該說“佩服”,例如說:
“經理,我們都很佩服您的果斷!”
(3)對上級的問題回答說:“隨便,都可以!”
領導會認為現在的年青人冷漠,不懂禮節,對說這句話的人,自然就看低了。
(4)對領導說:“這事你不知道!”或“那事我知道!”
“這件事你不知道!”“這事你不懂!”這樣的話會傷害領導的感情,對領導產生不敬。
(5)不經意地說:“太晚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嫌領導的動作太慢,以致要誤事了。在領導聽來,肯定有“幹嗎不早點”的責備意味,想必不可能高高興興地接受。
(6)對領導說:“不行是不是?沒關係!”
這句話擺明是對領導的不尊重,缺少敬意。退一步來說,也是說話不講方式方法,說出不恰當的話。
(7)“我想這事很難辦!”
領導分配工作任務下來,而下級卻說:“不好辦”、“很困難”、這樣直接地讓領導下不了台,一方麵顯示自己在推卸責任,另一方麵也顯得領導沒遠見,讓領導臉麵上過不去。
(8)過度客氣反而會招致誤解。
和領導說話應該小心謹慎,顧全大局。但顧慮過多則反不足取,容易遭人誤解。
在工作場合中如果過於客氣,顧慮太多,反而會誤事,招致誤解。因此,應該善於察言觀色,以落落大方的態度去應付。要克服膽小怕事的心態,越是謹慎小心,反而越容易出錯,更容易被上司誤認為你沒有魄力,謹小慎微,不值得重用。
(9)做錯了事如何補救?不小心說錯了話如何補救?
在領導麵前說錯了話,一旦覺察到了,應該馬上打住,緊接著向領導表示道歉。不要害怕而回避,應麵對事實,盡量避免傷害對方的人格和麵子,必要時可以再說明,不必要的辯解隻會越辯越精,要注意措辭是否恰當。
貼心提示
任何時候都別忘了“禮多不怪”這句話,尤其是在與領導打交道時,講禮講節也是對你自身的一種保護。
要學會向上司請教
向上司請教,能夠使上司感到你對他的尊重和信賴。
你是不是常常向上司詢問關於工作上的事?或者是自己的問題,有沒有跟上司一起商量呢?
如果沒有,從今天起,你就應該改變,盡量地發問。一個未成熟的部下向成熟的上司請教,這並不可恥,而是理所當然的。千萬不要想:“我這樣問,對方會不會笑我,我是不是丟了臉?”如果你這樣,那就太多慮了。
有心的上司都很希望他的部下來詢問。部下來詢問,就表示他在工作上有了不明之處,而上司予以回答,就能減少錯誤。
如果你假裝什麼都懂,一切事都不需要問,上司會覺得“這個人恐怕不是真懂”,上司會對你的能力表示懷疑的。
除了金錢以外,任何事情都可以問,諸如工作上的難題、家中的困擾、男女感情的苦惱,都可以跟上司商量。
你的頂頭上司,必定很喜歡能敞開胸懷,有事能和自己商量的部下。
貼心提示
該問的就問,不該問的就閉口別談,而該不該問也要看領導的為人處世特點及你與他之間的關係。
毛遂自薦
如果你確實有滿腹經綸,而又懷才不遇,可是你又不願意或者完全不懂與人討論而又急於想為世所用,處於這種矛盾的狀況下該怎麼辦呢?
惟一的辦法就是強迫推銷自己。在中國曆史上推銷自己的故事很多。毛遂自薦便是一例。
趙國被秦國打得節節敗退,公子平原君計劃向楚國求救,打算從門下食客中挑出20名文武兼備的人物與他隨行,結果精選出19位,還差一位無法選出,平原君傷透了腦筋,這時有個叫毛遂的人自我推薦,要求加入。
平原君大為驚訝,就對毛遂說:“凡人在世,如同錐子在袋子裏麵,若是銳利的話,尖端很快就會戳穿袋子,露在外麵,而人會出人頭地。可是,你在我門下三年了,一向默默無聞,是不是你沒有展露鋒芒的機會呢?”
毛遂回答說:“我之所以默默無聞,就是因為我一向沒有機會,如果把我放在袋子裏麵,不僅尖端,甚至連柄都會露出外麵。”
平原君認為這話不錯,就讓他加人行列,湊足了20人,前往楚國求救。到了楚國後,毛遂大露鋒芒,協助平原君成功地完成了任務。其餘19人都望塵莫及,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