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七張麵孔》全集(Ⅰ朱元璋 Ⅱ 終結篇)【實體書精校版】
作者:張宏傑
簡介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南京,四十歲的農民朱元璋,在萬眾矚目之下,爬上龍椅登基稱帝,大明王朝就此誕生!這也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親手建立的龐大帝國。明朝從建立到滅亡總共276年,其中有七張獨特的麵孔,時至今日依然影響著我們:
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憑借人脈設計和高超政治手腕成功上位的朱棣,無視官場潛規則的硬骨頭海瑞,在權力頂層呼風喚雨的大傻子魏忠賢,身兼政治牆頭草和變態殺人狂的張獻忠,在險惡政局中兩麵三刀卻始終屹立不倒的吳三桂,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反清複明並一舉收複台灣的鄭成功……
翻開本書,您將清清楚楚看到這些帝王將相的欲望、得失、糾結、決斷、布局與權謀,讀完本書,您對人性的本質、權力的奧秘和中國現狀的曆史根源會有更深更透地了解!
第一部 朱元璋
全新增訂版序言
為什麼張宏傑寫的曆史好看?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張宏傑的筆總是能如此輕鬆地割開時間幃幕,讓那些本來離我們極其遙遠的曆史人物的氣息甚至體溫撲麵而來:
“吳三桂真正過人之處在於他的處事能力。他情商極高,善於感覺別人的情緒變化。不論什麼場合,他都能鎮定自若。在戰場上,他表現出的勇氣和沉著使他能贏得所有軍人的尊重,而在社交場合,他的沉穩風度使他能夠永遠成為人群的中心……雖然年紀輕輕,又是名門之後,可他身上見不到一點兒紈絝之氣,和任何人交往都是一派和顏悅色,彬彬有禮。”
寫曆史人物就像寫自己身邊一個極熟悉的朋友,這種筆法本身就是一種能力。或者說,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視角。張宏傑的作品之所以呈現出一些特別之處,原因就在這裏。
張宏傑不是從政治、道德或者學術的角度,而僅僅是從人性的角度去接近古人。他不批判也不仰視,他隻是抱著悲憫之心,替他筆下的人物設身處地,悲歡與共。也僅僅因為此,那些在曆代史書中偉大或者邪惡得光怪陸離的曆史人物被他還原成了可以信賴的人,與以往的描述麵貌迥然不同。
比如說,在我們心目中漢奸的代名詞“吳三桂”三個字,經過他的筆墨滋潤,一變而成了一個“外表兼具北雄南秀”的美男子,一個在戰場上冷靜、堅決,無與倫比的戰士,一個曾經視榮譽如生命的忠臣孝子,一個在曆史夾縫中被擠壓被扭曲的痛苦靈魂。
再比如,那個曆來被認為凶險、狡詐、處心積慮的大太監魏忠賢,在剝去曆代史家的層層曲解之後,在他的筆下剩下的是一個憨厚粗樸、待人真誠的“傻子”。這個“傻子”原本胸無大誌,素來在太監中被欺負被嘲弄,直到五十二歲了還僅僅滿足於做一個“夥食管理員”。誰承想機緣巧合命運捉弄,他居然被顛簸到大明王朝權力結構的最高點進行了一番手忙腳亂漏洞百出的表演。
這些結論真是觸目驚心,但過程卻是層層深入的。張宏傑不是刻意地翻哪個人的案,他隻是把這些曆史名人所做的那些匪夷所思的偉大或者邪惡的事放到具體的曆史環境中去,用人情倫理的平常心去推理,結果卻是順理成章,讓我們感覺到如果我們生在那個時代,也許我們也不得不如吳三桂那樣無情。這些大偉人或者大惡人,其實都是命運之流中苦苦掙紮的可憐人,和你我一樣。在閱讀中,你不得不和他們一起痛苦、戰栗和呻[yín]。在河北保定的軍營中,我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圖書管理員,培養起了對曆史書籍的閱讀興趣,但是從那時起到現在,我很少讀到什麼曆史讀物能像張宏傑的這些作品一樣給我帶來這樣大的閱讀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