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節 技術差距
普羅岷西亞投降之後,鄭成功大為振奮,集中全軍包圍了熱蘭遮,希望一鼓作氣,一舉拿下荷蘭人盤踞的最後堡壘。
然而,熱蘭遮城卻非普羅岷西亞城可比。熱蘭遮城內守軍約一千人,是普羅岷西亞城的五倍,荷蘭人絕大部分軍用物資都囤積於此,城高牆厚,守備完善。城四隅向外突出,置炮二十尊;南北各置巨炮十尊。荷軍火炮密集,射程遠,封鎖了周圍每條道路,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麵接近,都會受到堡上炮火的轟擊。
②本②作②品②由②思②兔②網②提②供②線②上②閱②讀②
五月二十六,鄭成功決定冒死進攻,他調集了所能征集到的全部二十八門大炮,在清晨時分出其不意,向台灣城猛轟,瞬間摧毀台灣城大部胸牆,城上毫無防備的荷軍多被擊傷。
然而鄭軍的二十八門大炮僅給荷蘭人帶來了片刻的驚慌。揆一在《被忽視的福摩薩》中回憶說,荷蘭人對炮戰還是抱有充分的信心。“我方戰士立刻跑到城堡的胸牆上,打算用真正荷蘭人的氣概來回答中國人的清晨禮炮。”
荷軍長官“用有經驗的眼睛一看,馬上看出敵方大炮的弱點,全無掩蔽,容易受到攻擊;同時又看到,敵人正因炮轟成功而興高采烈,希望在城牆上打開一個缺口,許多人都跑到防禦工事外麵來回走動,輕率地暴露了目標”。
於是,荷軍指揮官命令所有炮火作好準備。“等到時機已到,他便下令從上下左右各個方向,同時向沒有掩蔽的中國兵開火。果然戰績卓著,第一次攻擊,就使敵人死傷遍野”,“如以俘虜或逃兵間所流傳的說法為準,敵人足足死了一千人,傷者無數”。
荷蘭人掌握的數字是準確的。梅也在日記中說:“今天從清晨到整個上午,我們聽見在大員有強烈的炮聲。不久,也看到那炮戰的結果,有很多受傷的中國人被帶來赤嵌(今台南市一帶),所有的房子和角落都擠滿了人,我們的五個醫生整天為他們包紮,幾乎沒有時間停下來吃口飯……聽說死亡人數超過一千人,受傷的多達七八百。”
因為輕敵,鄭成功付出了登台以來最大的代價。看來,荷蘭人的“紅夷大炮”不是浪得虛名。武器技術差距的巨大鴻溝,不是僅僅靠勇氣就可以填平。
吃此一塹,鄭成功痛定思痛,決定改取長圍久困、且耕且戰的方針。鄭軍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街道都築起防柵,並挖了一條很寬的壕溝,圍困荷軍。
八個月之久的圍困開始了。
第一十四節 東方唯一的一次勝利
漫長的包圍使荷蘭人逐漸失去了鬥誌。
十二月十六日,一批荷蘭守兵偷偷出城,向鄭軍投降。他們不僅詳細講述了熱蘭遮城內的情況,還建議鄭成功先攻占城邊小山頭上的烏特利支圓堡,然後居高臨下,一舉可攻破熱蘭遮。
鄭成功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在南明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一月,再次調集二十八門巨炮、無數的彈藥和數千名士兵,利用挖壕戰術,不顧荷蘭人頑強的火力抵抗,在經曆了重大犧牲後,終於在二十五的晚上占領了這個有利的製高點。
荷蘭人經此一役,已經走投無路。烏特勒支堡失陷當晚,“熱蘭遮城裏麵的守軍徹夜發射大炮、迫擊炮、步槍和投射手榴彈,城堡裏麵就像著火一樣”。東印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