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一個真正擁有智慧的人,肯定會主動地去同別人搶著多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僅如此,這樣的人往往在工作中遇到某些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還會積極地去思考,以便能以最快的速度將這一問題化解掉。雖然這類人在職場中會很忙,不過,他們卻不會因此而煩惱,反而會在忙碌的工作中體味到生命的力量和工作給他們帶來的愉悅。通常,這類人從不會在自己的工作時間訴說自己的工作有多麼苦、有多麼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工作時間都充分地用在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上了。而且,這類人從來不會去抱怨自己的工資太低,獎金太少。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隻要自己的能力達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夠為公司帶來可觀的利益,或者是其他好處時,公司肯定會給他們一個公平合理的工資待遇和可觀的獎金的。所以說,在這些人的精神世界裏,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將工作盡量做得完美,甚至在某些方麵有所突破, 從而為自己,也為公司帶來更大的利益是他們自始至終的追求。
針對職場中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美國西北大學校長沃爾特·D·斯科特博士這樣說道:“一個人在工作中超量地做一些工作,並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樣能給人帶來多麼嚴重的危險。其實,對於懂得主動去工作的人而言,有時他們超量地完成一些工作,不僅不會讓他們感覺到很苦、很累,反而會讓他們覺得很有成就感。如果一個人能夠擁有這樣的工作狀態,那麼不論他一天的工作有多麼繁忙,到下班之後他都會覺得今天過得很充實,很有成就感,而且他的內心裏還會有一種舒適感和滿足感。與之相反的是,一個人若是在上班的一天中無所事事,沒做出任何成績,那麼無論這個人一天怎麼清閑,他的內心都是焦灼的、無助的、失望的。對於懂得主動工作、積極思考的人而言,繁忙的工作是一種樂趣,戰勝工作中的困難是一種快樂。”
所有的貴人都樂於幫助出類拔萃、積極上進的人——這樣的人即便是遭遇到困難,也不會萎靡不振,因為這樣的人從骨子中散發著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
在職場中,如果說你也想贏得貴人的青睞,那麼你就十分有必要做到主動工作、積極思考。
7.想要成大事,智者同樣需要貴人
可以說即便一個人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他在做事的時候也同樣需要貴人的幫助。畢竟,一個人再怎麼有智慧,他的力量終究也是有限的。
《史記·卷九十二》中有言: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也就是說,不論一個人有多麼聰明,他思考的問題隻要一多,肯定也會有失誤的時候。總而言之,世界上的所有人做事時都有依靠自己的力量無法完成的時候,同時在做事的時候往往也會產生一些不可避免的失誤。所以說,即使是一個有智慧者,想要成大事同樣需要貴人的大力幫助。隻要翻閱曆史的篇章,你就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凡是能成就大事的智者,可以說都是在順天時的情況之下,又得到了貴人的幫助。
如果劉備沒有三顧茅廬將自己的貴人諸葛亮請到帳下,那麼當時他也未必就能夠三分天下;如果張朝陽無緣遇見自己事業上的導師尼葛洛龐蒂,那麼他今天的人生就可能是另外一種樣子。雖然劉備和張朝陽都是智者,但是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就大事與得到了貴人的相助有很大的關係。
由此看來,貴人可以改變智者的命運。因而,即便你是一位智者,也千萬不能忽視了貴人的力量。
在全球的投資界聲名顯赫的彼得·林奇之所以能夠在投資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可以說與他的貴人喬治·沙利文有著很大的關係。
在彼得·林奇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由於他的父親去世了,為了貼補家用,也為了給自己掙夠學費,他就到一家高爾夫球場做了一名球童(專門為打高爾夫球的客人撿球)。
喬治·沙利文,是美國一家非常知名的投資公司——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的總裁。他與寶麗來、吉爾公司的老總是好朋友,所以他們經常一起來彼得·林奇工作的高爾夫球場打球。一次,喬治·沙利文在打球的時候選了彼得·林奇給他做球童。由於喬治·沙利文覺得彼得·林奇比其他的球童聰明,思維敏捷,所以此後他每次來打球都會讓彼得·林奇給他做球童。雖然喬治·沙利文很喜歡彼得·林奇,同時也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幫助彼得·林奇,可是他給彼得·林奇小費的時候,卻每次都不會給他太多,都會控製在一個彼得·林奇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其原因是,喬治·沙利文怕給多了會傷到彼得·林奇的自尊心。
每次來球場打球的時候,喬治·沙利文都會和自己的朋友們談起股票。他發現,每當他跟朋友們談起股票的行情的時候,彼得·林奇都會聽得十分認真。看到此種情況,喬治·沙利文十分好奇。因為其他的球童對此都不感興趣。於是,喬治·沙利文就問彼得·林奇能否聽懂。當時,彼得·林奇的回答是:很感興趣,但是聽不太懂。如此一來,喬治·沙利文就更加喜歡這個聰明又直率的孩子了。後來喬治·沙利文就經常給彼得·林奇講一些股票方麵的知識,而且他還一直從各方麵幫助彼得·林奇。
在彼得·林奇大學畢業之後,喬治·沙利文就將他聘到了自己的基金公司工作。在彼得·林奇工作當中,喬治·沙利文不僅有意識地對彼得·林奇進行了培養,而且還放手讓彼得·林奇自行作出投資決策,從而鍛煉出了彼得·林奇的果斷決策能力。不僅如此,彼得·林奇在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工作了10年之後,喬治·沙利文完完全全地把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交到了彼得·林奇的手上,彼得·林奇成為了公司的總經理。當然,這就意味著彼得·林奇的投資權力越來越大了。有了這種權力之後,彼得·林奇在投資上取得的成功也越來越大,為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而且在他的帶領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在投資界的地位也在不斷地攀升。
顯然,如果彼得·林奇沒有遇到喬治·沙利文,那麼他就有可能不會選擇金融業;如果沒有喬治·沙利文的不斷提攜,那麼彼得·林奇的事業之路也不會走得如此順暢。可以說,是喬治·沙利文給了彼得·林奇成就大事的機會。總而言之,彼得·林奇在當今投資界的地位,是與喬治·沙利文的幫助密不可分的。
喬治·沙利文是彼得·林奇真真正正的貴人,他將彼得·林奇從一名依靠撿球來生活的孩子引上了投資界的巔峰,不斷地在投資界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雖然彼得·林奇是智者,假如沒有喬治·沙利文這位貴人的幫助,或許他今天的人生將是另外的一種樣子。所以說,即便你是一位擁有高智商的人,那麼也千萬不要忽視貴人的力量——想要成就大事,智者同樣需要貴人。
8.重視你的“裙帶關係網”
我們正在步入陌生人的社會,告別農耕時代村舍之間的雞犬相聞,在人潮湧動的現代都市,人際交往不僅僅意味著成功的機會,也代表著更加豐盈的人生。也許你已經厭倦了這樣的生活:瘋狂打拚之後是你獨自一個走向回家的道路,在有限的交際圈子,看書、看電視、看碟、玩遊戲、上網,幾乎日日如此。然而,如果你還想在事業上有進一步的發展,必須懂得編織以及維護人際關係網絡。在人際關係網中,裙帶關係是最容易被人接受和突破的。裙帶似乎與人際關係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不然。裙子,女人的蔽體之物;裙帶,裙子上的隨身佩戴品。女人穿裙子才顯其身段之柔美,體態之輕盈而不笨重,裙帶,遇風而舞,正是這種效果才切入了主題。
一位剛學會爬的小男孩,他要進到屋裏去,由於門檻太高,無論怎樣努力,還是過不了門檻,這一切對他來說都是白費,直到有位仙女姐姐從他身邊經過,他順手抓住了仙女姐姐的裙帶,終於跨過了門檻。這就是裙帶關係的由來。然而現實就是這樣,不論你如何努力,但結果卻不是你想的那樣,這裏將向你道出一部生活的規則“順勢取巧”,如果你違背這條生活的規則,至少,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在此之前,你已比別人多付出數倍的努力。在裙帶關係學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抓住女人“裙帶關係”這個載體,做事肯定事半功倍。
人際關係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這是種很複雜的社會關係。“裙帶關係”告訴人們要維係好這種關係,就得緊緊抓住“裙帶”這條繩借力而上。某公司的辦公室主任,工作業績很不錯,做事有板有眼,在職工中是有口皆碑的,但人卻是“榆木疙瘩”一個。近日悶悶不樂,經打聽是為調動工作而犯愁,苦於無門隻能擱置一旁。人往高處走,他不死心,於是就收集了很多上司及家人的資料,其中他得知上司的太太喜歡看瓊瑤的小說,他就買一些市麵上買不到的瓊瑤小說送給她;她喜歡名著,就花錢買來送給她。於是,調動工作的事情順理成章地得到了解決。這個故事看起來,很難讓人信服,但是要認識到,男人在老婆麵前總是耳朵軟,說什麼就是什麼。古代帝王都不允許後宮幹政,但是大臣們都知道要與後宮搞好關係。不管是皇後還是娘娘,隻要她們講一句話就可以把你斬首;相反,隻要她們能在皇帝麵前吹吹耳邊風,也能給你帶來莫大的好處。這就是最基本的裙帶人際關係學。
在我國,當父母談起子女時,往往是帶著深情厚誼,就像大多數的民族那樣。但我們的深情厚誼中卻包含著深意,一種難以向外人道的深意,那就是功利。用流傳於民間通俗的語言來表述,就是所謂的“養兒防老”,“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還需父子兵”,“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等一類,這些用之實踐而皆準的心得構成了裙帶關係的現實需求,即裙帶關係實際上主要是基於功利的需求,但也不完全基於功利需求,還有附帶的社會角色感、認同感、尋求自信等精神方麵的需求。
古人在交際之中,更是重視裙帶關係。就拿諸葛亮來說吧,諸葛亮祖籍琅琊陽都,早年喪父,依靠其叔諸葛玄,14歲時避戰亂流落荊州依附州牧劉表,17歲時諸葛玄又不幸去世,失去了依靠的諸葛亮不得不遷居襄陽城南的隆中過著躬耕苦讀的生活,這樣一直到27歲。他在襄陽地區先後居住了13個年頭,度過了自己的青年時代。作為一個無依無靠的“外來戶”,他是如何在那裏立足、成長並脫穎而出,成為荊州地區的“臥龍”的呢?這與他的婚姻不無關係。
諸葛亮的嶽父叫黃承彥,這個在“演義”中兩次出現的“騎驢過小橋,獨歎梅花瘦”的老頭,據史載,他“謂諸葛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以為笑樂,鄉裏為之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諸葛亮為什麼選中了這麼一個“醜媳婦”呢?除了“才堪相配”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從曆史記載可見,黃家是荊襄地區的豪族之一。劉表統治荊州的政權基礎,主要是龐、蔡、黃、蒯、馬等豪族。像小說寫到的人物,幾次謀殺劉備未遂後來投降曹操,因“群英會蔣幹中計”又被曹操稀裏糊塗地殺掉了的“水軍都督”蔡瑁,很為曹操識賞的蒯越,後來成了劉備蜀漢政權基礎的龐統、白眉馬良和失街亭的馬謖,都是這些大族中的有名的人物。這一豪族集團中,蔡瑁之姊劉表的後妻蔡夫人,與黃承彥之妻也即諸葛亮的嶽母是同胞姊妹,所以諸葛亮之妻黃氏是劉表的姨外甥女,蔡瑁的親外甥女,這兩個荊州地區最有勢力的人物,諸葛亮隨著妻子應該叫他們姨父和舅舅,與劉表的公子也成了“老表”,這是諸葛亮在荊州立足和進取的政治基礎。
另外,諸葛亮的大姊是嫁給襄陽大族蒯家的,姐夫蒯祺任過房陵太守;小姐是嫁給另一大族龐家的,小姐夫為大名士龐德公之子龐山民,所以號稱“鳳雛”的龐統龐士元與諸葛亮敘起來,還是平輩的親戚呢。這個當權的荊襄豪族親戚關係網,給諸葛亮提供了如下的條件:一、在當地生存,立足。二、獲得政治信息,便於政治成熟。不然的話,他怎麼能夠未曾出山就能對天下大勢了若指掌並預見鼎足三分的發展趨勢,作出那千古絕唱的“隆中對”呢?三、與黃、龐等名士交遊,廣泛接觸朝野名士,增長學問。四、擴大影響,提高知名度。
在現有的語言係統中,通常人們所說的裙帶關係,是指基於血緣關係產生的、具有強烈的利益色彩的、狹隘並且是排外的社會關係。在評價某一組裙帶關係時,身在其中的人對其存有褒義的評價,身在其外的人則往往對其抱有貶義的評價,這反映了裙帶關係具有較強的非理性色彩和立場色彩。
美國政壇上的主角總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新一代家族王朝升起時,舊王朝的鋒芒就會被掩蓋,逐漸消失於光環下。比如以前的羅斯福家族被肯尼迪家族打敗,而現在最當紅的當然非布什家族莫屬。除總統外,許多現任的美國高官也順便把後代提攜進白宮。比如國務卿鮑威爾,其子是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首席大法官威廉·赫恩奎斯特的女兒做了美國健康和公共事務部的監督長,大法官安東尼的兒子被分到勞工部的一份優差,副總統切尼的一個女兒和女婿在司法部任職。布什的弟弟、佛羅裏達州州長就更不用說了。此外,布什還把許多心腹忠臣的後代安插在一些重要的政府機關,如任命參議員邁康奈爾的妻子為他的秘書,德克薩斯州參議員基頓的兩個兒子分別做他的新聞秘書和健康主管。
這不難反映出政治舞台上人際關係的奧妙之處。
從文化以及傳統的傳承的角度來看,似乎可以認為,裙帶關係的淵源在於古代帝王的“家天下”的威權性的認識,還在於儒家思想的根基——“忠孝”意識,並且進一步直白地解釋為庶民孝於父母——家庭的代表,父母忠於官吏——父母官,官吏忠於帝王,整個國家被擬製為一個完整的家庭,一個大的由帝王家庭的血緣關係衍生出來的,又進一步被擬製擴大的裙帶關係。這個認識具有一定的直觀的色彩——易於被普通人所認識到並且接受,這緣於它的經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