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巧借力:借風而上自會平步青雲(2 / 3)

30歲的人要創業,要做到自強、自主,就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進行學習和吸收,最根本的還是創新。無論是模仿也好,創新也好,要實現創業夢想,必須真正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品牌來,這樣才能擁有競爭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對於即將30歲的人來說,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事業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也許我們一無所有,兩手空空,但我們同樣也能創業,利用身邊一切有利的資源而求得發展。

我們身邊各樣的資源有很多,隻不過我們對其中某些資源的存在沒有在意罷了。換一種眼光去觀察,換一種思維方式去了解,隻要你的頭腦夠靈活,那麼完全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在鄂西北山區有一座獅子山,這座山上的石頭以奇形怪狀而聞名。當地的村民們發現這些石頭頗受城裏人的歡迎,於是他們便拿起來錘子、鋼釺,把那些奇形怪狀的石頭鑿下來,然後送到城裏去賣,6元錢一噸,這樣一年下來一個勞力差不多可以收入15000元,這可比種地多很多。

後來有人發現,這種石頭賣到城裏人後,被他們壘成了假山,一噸可得工藝費七八十元,於是他們也學著壘假山,就這樣一噸石頭從6元提高到了80元。隨後,他們又去北京考察,發現山上產的沙積石,一公斤竟然值好幾元錢。

此次的考察讓大家大開眼界,這些農民更加珍惜山石資源,他們研製的“電子超聲噴霧盆景”,每盆賣260元。後來,這個山區的農民都富了起來。

這個山區的農民之所以會富起來,就是因為他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善於利用有利的地理資源進行創新。

《兵經百篇》中雲:“艱於力則借敵之力,難於誅則借敵之刃,乏於財則借敵之財,缺於物則借敵之物。”也就是說,我們要懂得利用好身邊的有利資源,特別是在創業的道路上,要懂得學會利用別人的智慧和力量。

中信泰富集團董事局主席榮智健曾多次告誡年輕人要有果斷、勇敢的膽識和氣魄。他說:在別人不明白他的時候,他明白他在做什麼;當別人不理解他的時候,他理解他在做什麼;當別人明白了,他富有了;當別人理解了,他成功了!

1978年,榮智健告別了妻子兒女,獨自南下香港去闖事業。此次他是受到了兩位堂兄榮智謙、榮智鑫的盛情邀請。榮智健順利地到了香港,開始了他的新事業。

剛到香港時,他的堂兄榮智謙曾經問他:“你在內地耽誤那麼多,要不要到國外去深造深造?”

榮智健思考了一會兒,回答說:“我已經是30多歲的人了,學問本來就不好,英文又蹩腳,還去讀什麼書?幹脆做生意好了。”他的另一位堂兄榮智鑫聽到說:“這樣也好,既然你有意從商,那就和我們一塊幹好了。依我看,你和四叔一樣都有著經商的天賦,我們幾兄弟聯合來幹,再加上健弟和四叔在內地的關係,肯定會幹出一番大事業的。”

就這樣,榮智健接過他父親的接力棒,開始了榮氏家族的再度創業。這對於榮智健來說,可以說是他人生當中的一個重大轉折。

但要與人合作,僅憑借智慧是不行的,必須同時具備足夠的經濟實力,這一點榮智健比誰都明白。可自己的資金從哪裏來呢?這時候榮智健想到了父親在香港留下的老底,即榮毅仁於新中國成立前在香港的一些資產,主要是一些紡織廠的股份,如九龍紗廠、南洋紗廠在榮毅仁名下的股份。因為有30多年沒有動過股息和分紅了,如今一算,居然有一大筆錢,以此來做投資,還是綽綽有餘的。

就這樣,1978年,榮智謙、榮智鑫在新界大埔開辦了愛卡電子廠,榮智健應兩位堂兄之邀,帶著父親留下的那筆資本,友情加盟,兄弟三人各占三分之一股份。後來工廠賺了錢,榮智健把他分到的利潤再投資進去,逐年增加,最後他的股份占到60%。據估算,榮智健前前後後總共投資了100多萬港元。

愛卡的成功被國外很多同行看好,爭相收購。因為榮智健占有愛卡60%的股份,所以出售該公司後,他個人得到720萬美元,即當時的5600多萬港元,是他當年100萬港元投資的56倍之多,獲利遠遠超過了股票收益。

但榮智健並不滿足,認為這不過是小試牛刀。1982年,榮智健與幾位原來在IBM公司工作的高級工程師合作,在美國加州的聖荷西合資創辦了加州自動設計公司。這是全美第一家專門從事電腦輔助設計軟件的公司。最初投資大約是200多萬美元,榮智健個人占有60%的股份。

由於公司產品新穎,質量優良,加上管理有方,市場前景看好,盈利豐厚。不到一年,即被美國一家生產電腦設計硬件的公司收購了28%的股份,並於1994年合並上市,成為美國第一家上市的電腦輔助設計設備廠商。股票上市以後,股民踴躍認購,價格一路狂漲,翻了40多倍。

當初200多萬元中的60%是120多萬元,變成了現在的374億港元,再加上他出售愛卡所得的5000多萬港元,總共已超過4億港元。從1978年到1984年,在僅有的6年時間,榮智健從不到100萬元起家,發展到擁有4億巨資,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從此,榮智健的“商界天才”之名威震天下。

仔細看看榮智健的成功之路,我們不難發現:他一路上遇山靠山,遇水靠水,巧借外力,巧於經營,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在越來越注重協作團結的今天,如何靠山,如何靠水,更需要我們的慧眼識別。30歲左右的人,一定要懂得善於利用我們周圍的一切有利資源,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靠得住的除了自己,還有別人

靠得住是做人的一種素質,也是一種智慧。對於30歲的人來說,誰都想出人頭地,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一個人能否成大事是由眾多因素決定的。畢竟,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要明白,有時候,除了自己,我們還需要靠別人。

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在我們的一生中,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總以為自己無所不能,認為別人都靠不住,成功隻有靠自己才行。可他忘記了,有些時候我們必須要依靠他人才能夠摘取勝利的果實。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客觀地認識自己,不要總拿自己的優點去和別人的缺點做對比,更不能為了突出自己而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隻有這樣才能真實地評價自己。如果你居功自傲,自以為是,從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總喜歡擺架子,那麼別人就會反感,你與他的距離就越遠。

王卓是一個人事部門的科員,在他所在的人事局裏,他雖然精明能幹,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幾乎沒有一個朋友。因為他每天都在同事麵前使勁吹噓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績,每天有多少人找他幫忙,幾個不清楚名字的人昨天硬要給他送禮……好像整個部門裏數他最能幹。結果同事們聽了之後不僅沒有分享他的成就,反而還極不高興。他卻整天春風得意,驕傲得不行。殊不知,同事們早已開始反感他的自大和強烈表現欲,漸漸與他疏遠。

在和朋友、同事相處的時候,最忌一個人自吹自擂。如果一個圈子當中始終隻發出一個人的聲音,那麼這個圈子就會很不自然和諧,總會有那麼一天,再也沒有人願意做永不出聲的道具,這個圈子要麼貌合神離,要麼分離破散。

如果一個人有能力以一己之力調動眾人之偉力,他就可以帶領軍隊或是治理一個國家。若一人剛愎自用,不願承認別人的能力,即使他再有能力,這種能力也是壓在脖子上的重擔,最終被壓垮的是自己。

那些有所成就的人都知道,如若沒有別人的幫助,他們很難出人頭地。即使那些在戰場上功勳卓著的常勝將軍,在他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表象之下,他還是要依賴於他的部下與士兵的。

特別是在一個人決定創業的時候,他的想法不可能盡善盡美,因此要借助他人的意見來參考。鬆下幸之助曾說:“鬆下不能缺少的精神就是合作,合作使鬆下成為一個有戰鬥力的團隊。”

1952年,日本鬆下電器公司與荷蘭飛利浦公司就有關技術合作問題進行商務談判。為了保證技術合作項目的效益穩定,鬆下幸之助對飛利浦公司做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在調查飛利浦公司一個擁有3000名研究人員的研究所時,鬆下幸之助發現他們設備精良,技術先進,人才濟濟,每天都在進行著世界最新技術和最新產品的開發研究。

鬆下幸之助非常明白,如果依靠自己現在的技術和力量,想要創造一個這樣大規模、這樣高水平的研究所,要花上幾年的時間,耗用幾十億日元。而如果通過與之合作,便可以充分利用飛利浦公司現有研究團隊和研究技術,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鬆下幸之助以55萬美元作為專利轉讓費,並且以總付形式一次付清。就這樣,通過與飛利浦公司的合作,鬆下幸之助得到了來自飛利浦公司的技術支持,還有他們的研發技術、理論知識和管理經驗等。

雖然這筆相當於兩億日元的技術轉讓費對鬆下公司來說是一個相當沉重的負擔,但是,在雙方的合作期間,鬆下公司便利、迅速地獲得了飛利浦公司最新的技術發展。雙方的合作,為鬆下電器公司發展成為馳名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公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飛利浦公司稱雄世界的技術實力,使鬆下公司最終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電子工業公司。

當別人比我們知道得更多時,我們就應當主動去向別人學習,借助別人的力量來成就自己。眾所周知,獨狼並不是強大的,隻有獨狼合群才能讓他們的力量達到空前的強大,所以才會有“猛虎也怕群狼”之說。

30多歲的人,不要總是那麼自信,你要知道,靠得住的除了我們自己,還有別人,我們要懂得在擁有自主的情況下去依靠別人獲得成功,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

借名生利,坐享其成

在當今的創富觀念中“借助人氣,點旺財氣”可以說是眾多人的首選。如今,我們無論出行上班還是購物,隨處我們都能看到各種各樣明星代言的廣告,可以說廣告已經成為了商品提高知名度的一種首選方式。很多商家憑借著借助名人的聲望地位而引起了消費者的特別關注,從而贏得市場,坐享其成。

對於30歲左右默默無聞的我們來說,在做事的過程中,我們如果也能夠借助點名人的效應,那麼效果一定會大不一樣。比如,很多人在買一件商品的時候,常常會忍不住說:“就是劉德華做廣告那個!”也就是說,當你和名人沾上點關係的時候,身價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因為名人是人們心目中的偶像,人們總是有這樣的心理,凡是名人生活的環境是非凡的地方,與名人有聯係的必定是不一般的,基於這種心理,人們紛紛追逐、效仿名人,所以與名人沾邊的東西也就容易成為搶手的東西。所以,隻要你策劃得法,巧借名目,即便是美國總統也照樣可以為你的市場競爭活動增添爆炸新聞。

1984年美國總統裏根訪華的時候,因為取得了圓滿成功,所以裏根決定舉行臨別答謝會。

按照常例,臨別答謝會一般都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但剛開業不久的長城飯店決定利用這一難得的機會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他們說服了美方,承辦了這次宴會。答謝會當天,500多名外國記者來到長城飯店現場采訪,國內外數億觀眾看到了長城飯店。

就這樣,長城飯店不僅做成了生意,而且讓裏根總統為自己做了廣告,轉眼間聞名海內外。

這就是政治名人、要人的巨大魅力。因為政治的權威性,特別是它在民眾心中的崇高地位,政治的取向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民眾的取向。因此,這就構成了一種對商業極有影響的潛在關係資本,善於利用、發掘這種資本,就會帶來成功的機遇。世界著名的百事可樂也曾經運用“名人效應”來為自己打開知名度。

百事可樂正處在初創時期時,由於可口可樂的先入為主,因此在美國本土上百事可以已經沒有多少空間了。因此,百事可樂的董事長肯特想進軍前蘇聯。

正值1959年,美國展覽會在莫斯科召開,肯特通過他的至交好友尼克鬆總統的關係,請“蘇聯領導人喝杯百事可樂”。尼克鬆顯然同赫魯曉夫通過氣,於是在記者麵前,赫魯曉夫手舉百事可樂,露出一臉心滿意足的表情。而憑借著這個最特殊的廣告,百事可樂迅速在前蘇聯站穩了腳跟。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幸認識名人,或者獲得與其接觸的機會。如果是這樣,隻要你能想辦法從他身上弄到你想要的信息,加以合理利用,也能達到宣傳自己的效果。

美國一家公司所生產的天然花粉食品“保靈蜜”銷路不暢,總經理為此絞盡腦汁:如何才能激起消費者對“保靈蜜”的需求熱情呢?如何使消費者相信“保靈蜜”對身體大有益處呢?廣告宣傳未必奏效,因為類似的廣告大家早就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