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
張柬之、天官侍郎崔玄暐、司刑少卿桓彥範、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率五百多羽林軍向玄武門進發。
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李湛前往東宮迎接太子武顯(因武顯事先並不知情,特派太子宮內直郎、武顯的女婿王同皎一同前往)。
袁恕己和相王武旦率軍逮捕了二張的黨羽鳳閣侍郎韋承慶、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房融以及司禮卿崔神慶等人,並時刻監視朝中官員的可疑動向。↑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一切都很順利,可偏偏在最不該出現問題的環節掉了鏈子。
太子武顯不肯前來!
這可要了命了。武顯不出麵,張柬之的行動就名不正言不順。二張固然該殺,但私自擁兵入宮便是造反,下場不會比真的謀反好多少。
武顯不肯來,原因很簡單。他本就不是個有擔當的人,加上之前被老媽連廢帶貶,早已患上了“恐母症”。多年來他隻求平安度日,這種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事是想都不敢想的。
問題是武顯想用閉目塞聽來自保,其他人在這種時候可保不了自己的性命。李多祚是個武官,不精於“揣摩上意”,急得滿頭大汗。
女婿王同皎對於這個老丈人多少還是有一定了解的,趕緊出麵解釋道:“先帝將天下交給殿下,殿下卻無緣無故遭罷黜,至今已有二十又三年(實際上是二十二年),實乃人神共憤!如今上天垂憐,北門南牙(前者指禁軍,後者指政府官員)同心協力,以誅凶豎,匡複李氏社稷(羅列現實條件)。請殿下速往玄武門,以孚眾望!”
盡管王同皎說的聲情並茂,武顯依然不為所動:“凶豎自然當誅,不過皇上龍體欠安,大動幹戈隻怕會使她受驚,不是做兒子、臣民的道理。各位不妨再耐心等待一陣子。”
輕飄飄幾句話把剛剛還是信心滿滿的大夥兒說得欲哭無淚。蒼天啊,張柬之都已經兵臨城下了,你還在這兒說什麼先等等。再等,怕等來的就是滿門抄斬的詔書了!
李湛被武顯的軟弱激怒了,為了政變的成功,為了自保,他近乎威脅地對武顯說:“宰相和將軍們冒著全族被屠的危險盡忠報國。殿下忍心把他們推到油鍋裏煎熬嗎?若殿下再不出麵,隻怕後事難料!”
這無疑在說,大家豁出命幹,為了便是你小子。你若不出麵等於把刀架在大家脖子上,大家怎能善罷甘休?就算死也得拉你墊個背!
順便帶一句,李湛還有一個聲名顯赫的父親——李義府。
在貨真價實的威逼利誘之下,武顯終於作出了妥協。
見太子來到了玄武門,張柬之的膽氣更壯了。他招呼大家一起放聲大呼,開門!
盡管李多祚撤走了把守玄武門的重兵,但仍有一些當值的守兵。他們恪守職責,拒不開門。
那就對不起了。雖然盡忠職守值得尊敬,但擋路者必須得死!
一聲令下,準備充分的禁軍們向玄武門發起了進攻。很快攻破。
禁軍們一鼓作氣,直接向武曌居住的迎仙宮衝去。
迎仙宮內,武曌剛在張氏兄弟的服侍下躺下,就聽到殿外的走廊上傳來喧嘩聲。
武曌不禁皺起了眉頭,張氏兄弟也很奇怪,後宮向來警戒森嚴,經過之人都是連大氣也不敢出,怎有人敢在此喧嘩?
他們決定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