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80後的幾種生存狀態
“80後”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雖然他們生在同一個時期,卻從事著不同的工作,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不管是研究生、公務員、教師,還是自主創業的80後,都在各個崗位上展示著自己迷人的風采。
大學生村官,愛有多少恨有多少
“大學生村官”是指到農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助理或其他村“兩委”職務的具有大專以上學曆的應屆或往屆大學畢業生。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大學生“村官”從無到有,到快速發展,經曆了長時間的發展過程。
1995年,為解決“三農”問題,江蘇省率先開始招聘大學生擔任農村基層幹部。
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學生“村官”計劃,定安、臨高、東方等市縣先後組織招聘大學生“村官”。同年,浙江省寧波市采用公開招考方式,成為了全國第一個推行“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地區。這一時期,大學生“村官”人數較少,但形式多樣,逐步打開了改革開放以來知識分子回流到農村的正式渠道,為後來發展積累了重要的實踐基礎。
2000年3月,廣州市天河區公開招聘52名大學生“村官”,全國各地3000多名大學生前往求職。
2002年河南省鶴壁市招聘205名大學生“村官”,拉開了河南省大學生“村官’工程序幕。
2004年,河北省邢台市在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決定每年選派1000名大學生到農村工作,5年內實現全市5200個行政村都有大學生“村官”的目標。
到2004年底,全國啟動大學生“村官”計劃的省市區發展到10個,主要分布在東、中部地區。大學生“村官”工作逐步進入到多省聯動、以地區為單位的整體推進與探索階段。
2005年7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麵向基層就業的意見》;2006年2月,中央組織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發通知,聯合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此後,大學生“村官”工作進入大範圍試驗階段。
從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遼寧、貴州、陝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肅、寧夏、內蒙古、雲南等省市區先後啟動大學生“村官”計劃。截至2008年2月底,全國共有28個省市區啟動大學生“村官”計劃,其中17個省市區啟動了村村有大學生的“村官”計劃。
2008年3月,中央組織部會同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選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工作座談會,部署選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工作,大學生“村官”工作進入一個全麵的發展時期。
一方麵,農村需要這些有知識、高學曆、幹勁大的大學生作為新鮮血液;另一方麵,大學生在農村的廣闊空間裏可以實現人生價值,推動農村實現更好的發展。隨著國家對大學生深入基層建設農村的提倡和大學生村官製度的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進基層,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而這些大學生基本都是朝氣蓬勃的80後。
近幾年來,各地大學生村官們的表現都可圈可點,但對於最基層的農村工作,他們還有不少“水土不服”的症狀:
很多大學生深入基層,都麵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語言障礙。在農村,村民們個個一口方言,有的老人連普通話都聽不懂。村官在進行工作的時候往往會無法與村民溝通,甚至需要臨時尋找“翻譯官”來幫助自己。因此80後大學生村官要想做好基層建設工作,學習方言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剛走上工作崗位,說話辦事“學生化”也是大學生村官工作中的一個問題。
小敏是一名剛上任的大學生村官,前些天就因為做事太過學生化而碰了釘子。她說,前段日子農田缺水,村民找上門來尋求幫助,自己問了半天情況也沒問明白,結果村民火更大了。書記知道這件事之後,立即親自去現場查看,聯係水泵打水抗旱,他告訴小敏,吃飯是農民的大事,決不能拖延,必須及時解決。小敏表示,要當一名稱職的村官,她才剛剛起步。
大學生村官年輕,有知識儲備,做事很有激情,思維活躍,這是不可多得的優勢。但他們所學專業多數遠離農業和農村的需求,書本的理論知識也急需“換算”成服務農村建設的具體技能。另外,由於剛離開校園,大學生缺乏組織管理經驗和社會工作經驗,人際溝通能力也較弱,一時“水土不服”也無可厚非。村官們都應當迅速渡過“適應期”,盡快融入農村生活,做一名“合格”的村官。
一杯茶,一份報,上級檢查做台賬,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大學生村官到了基層似乎應該很清閑,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80後大學生村官頭腦靈活,適應能力強,接受新事物快,他們上網,會用PPT,懂得把先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完美地結合到一起,在用全新的工作方式改變著社區固有的一些模式。80後的大學生村官們為我們展示了新時代的新形象:
全新的工作方式
小呂是2009年下半年到社區工作的,是第一批進入社區的大學生村官。因為年齡最大,小呂被全體村官推舉為“老大”。到了11月,小呂建了一個社區的QQ群,在大家的推選下,小呂理所當然地成了群主。平時大家就都在群裏交流工作經驗,分享工作心得。QQ群成了村官們工作的好幫手,很多事情到群裏一招呼,馬上有人響應,辦事情的效率高了很多。
例如,有一次社區裏的陰溝堵了,居民反映到所在社區之後,小呂隨即在QQ群裏發了這條信息,在群裏一聲令下便得到了全體村官的一致響應。大家帶上工具,趕到事發地點順利完成了任務,也得到了居民的稱讚。
調解矛盾說到心坎裏
張家長李家短,鄰裏間難免鬧些矛盾,說大也大不到原則問題,說小可也頗讓人心煩頭疼。大學生村官們就經常需要幫助村民調節矛盾。
小王是一名大學生村官,工作中遇到的狀況可真不少。起初有村民起爭執的時候,小王都不敢隨便插話,擔心萬一說錯一句話,前麵的調解就前功盡棄了。小王表示,當時由於初來乍到,對情況不了解,而且年紀輕,擅自調節的話不但調解不出個所以然,人家也不一定肯聽自己的。因此每回主任調解成功, 小王就暗暗記在心裏總結經驗。做了一段時間“旁聽”的角色後,小王開始試著在主任調解時插上幾句進行補充。有一次社區裏樓上樓下兩家人鬧矛盾,樓下的翻新舊房子,想占用公用的樓梯間,招呼沒打就把樓上堆的一些雜物給扔了,結果惹惱了樓上,兩家吵到了社區。主任帶著小王為雙方做調解,主任調解了前半段,後半段因為主任不在,他就獨自一人完成了,兩家的糾紛很順利地解決了。
後來又有兩家人鬧了矛盾,主任照例兩家來回勸說,小陳幫著在一旁勸,回來之後主任很高興,一直誇他說到了點子上。
大學生村官普遍之後,也出現了一係列的問題。如大學生村官到了工作崗位之後,普遍存在一種工作情緒不穩定的現象,甚至消極怠工,工作熱情嚴重受挫,自身特長沒有辦法積極發揮,工資待遇非常低,三年後工作方向沒有保障,得過且過等等。這就需要大學生村官們自己進行調節以及政府部門的進一步調整並出台相關政策了。但無論如何,大學生村官為基層注入了很多的新鮮血液,對社會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
公務員,這麼近那麼遠
這幾年,“公務員”一詞成為了80後人群的流行語,很多在校的學生和畢業之後的上班族都開始蜂擁著備考公務員,以便捧上夢想中的“金飯碗”。公務員考試這幾年持續升溫,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即將從高校畢業的應屆生。有關調查顯示,公務員“收入穩定”“工作輕鬆”是吸引年輕人報考的主要原因之一。
80後已邁入三十歲的門檻,可在前輩們的眼裏,他們還總像是一個個孩子,貪玩、幼稚,離“而立”的標準好像還差很遠。可事實上,伴隨著社會的變遷,80後的足跡已經有很多的改變,其中很多人都走上了“公務員”的道路。在這些80後公務員中,有的成長為處級幹部,有的剛走進基層鍛煉,他們繼承了公務員前輩的優點,同時也更有朝氣,給辦公室帶來一股活力。80後公務員也像同齡人一樣喜歡在業餘時間玩爵士鼓、上網、玩網遊,並高度關注網絡熱點。
80後公務員展示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職位、一個工作,更多的是新的一代人全新的工作狀態和生活方式: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小周出生於1980年1月,2002年畢業於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畢業時就考取了北京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處的科員,成為一名公務員。在開始的工作中,小周深深感受到自己以前學的知識不夠用。2005年,北京市公安局組織15名警察到澳大利亞留學,他報名之後才發現必須要考雅思才能去。於是在以後一個月的時間裏,他每天上完班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裏,除了做題,做題,還是做題。隨後,他參加北京市公安局全局選拔考試,以全局第三的好成績被公派到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留學。
2006年8月,留學歸來的小周很快被晉升為北京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處經濟犯罪舉報中心副主任科員。去年11月,他從網上看到江津區公開選拔部分處級領導幹部的新聞,因為自己的家鄉與重慶很近,自己對重慶也很熟悉,到基層去肯定有很大的舞台,於是,他報名競聘江津區外經貿委副主任職位。
在完成了筆試、麵試、體檢等一係列的程序之後,小周過五關斬六將,競聘成功。
從出國公派留學,到後來的競聘,看似順利,其實背後卻是一路的艱辛和努力,對此,下周說:“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小周喜歡運動,如滑雪、網球、遊泳等。他在留學期間,每周都去遊泳館好幾次;他還喜歡滑雪,今年春節在北京滑雪2次;平時隻要下班沒事就去打網球,過的很充實。
“可能很多人就隻看見我們在玩,但是我們玩的前提是必須把工作幹好。”小周說,80後思想上比較超前,大都很喜歡健康陽光的生活。
公務員不好當
“80後”公務員張穎今年25歲,在河北一個縣城的某機關工作。“都說公務員好當,要真正當好,也不容易!”張穎表示,自己以前一直覺得當公務員很好,工作穩定而輕鬆,會很清閑,然而親自做起來卻不是想象得那樣容易。
2009年,張穎考上公務員,上崗第一個月單位領導就安排她寫材料,結果張穎花了一周時間寫了又改,改了又寫,領導還是不滿意,“寫到後來,我把自己都寫哭了。”張穎說,自己是中文係畢業的本科生,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一直以來還挺自豪的。有一次,領導交代她寫一篇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的報告,幾千字的文章以前不費吹灰之力,可當時半天下不了筆,想了又想,寫了一遍又一遍,改了一遍又一遍。十天之後她信心十足地把報告交到領導處,結果不但沒有通過,還被領導狠狠地批了一頓。後來,在領導的指導下,張穎又刪刪改改數次,才勉強過關。
張穎剛上班的那些天,對於各部門的業務都非常陌生,甚至在念個別科室名稱時都覺得別扭,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才適應過來。
在經曆了幾個月公務員工作的磨煉之後,張穎深知公務員不好當,覺得思維上有一種差距。為了縮小差距,她重新捧起課本開始努力學習。她表示,公務員這個名字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都象征著一種穩定的生活,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需要有更全麵的能力與良好的綜合素質來應對,要邊學邊積累,不能一蹴而就。
時尚公務員教老前輩上網
生於1984年的小鄭174米的個頭,總是喜歡穿休閑裝,挎一個斜跨包,顯得很時尚,一般人光看外表很難把他和中規中矩的公務員聯係起來。小鄭2006年大學畢業後考上了公務員。他平時包裏隨時帶著幾枚由各種石頭刻製而成的極具個性的印章,這些都是他的朋友和同事們叫他幫忙刻的。小鄭表示,自己還很喜歡書法,經常和單位裏的一些老前輩“切磋”。但除了刻印章和練書法,小鄭一般周末都喜歡去電玩城玩遊戲,瘋狂地開賽車、玩爵士鼓。
小鄭說自己從小就接觸網絡,平時喜歡在網上搜尋一些信息,看新聞,逛論壇,覺得學到的東西很多。看到單位裏的很多前輩都習慣去圖書館查資料,費時又費力,他就很積極地教前輩們接發電子郵件,讓他們學著上網看新聞,查資料等等。對此,小鄭表示, 80後們做什麼事都喜歡依賴於網絡,方便快捷,“這也許就是我們和前輩們工作方式上最大的不同吧。”
80後公務員在“天降大任於斯人”的機遇麵前,現實的考驗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好思想動態,靜下心來,努力接受基層的曆練和打磨。主要應當做到以下三個方麵:
盡快適應新角色
如果80後們把當公務員看成“混飯吃”,那就大錯特錯了。按照當前國內報考公務員的相關條件,基本都是大專以上學曆,如果去公司企業應聘,很可能獲得不菲的薪水,但公務員隻是“旱澇保收”,不可能讓80後發家致富。
公務員隊伍中一直存在著一種懶散思想,那就是認為隻要踏進了公務員的隊伍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加上所學專業可能與實際工作不相符而無從著手,以致人浮於事,越來越墮落,而一些單位和部門也因此很難找到能擔起重任、做實事的優秀年輕人。
80後公務員要在“國家幹部、人民公仆”上準確定位,盡快從“學生”轉變到“公務員”的角色上來,盡快從機械性地簡單執行某項決策轉變成積極地積累工作經驗上來,以便盡快轉變“混日子”的錯誤思想。80後公務員應該放下大學生架子,積極深入基層,主動融入工作一線,發揮年輕人的優勢和特長,積極承攬相關事務,主動爭取鍛煉機會,努力做“好”幹部、當“好”領導,交一份令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
努力練就真本事
公務員也是一個技術活兒,需要練就真本事來滿足當今的工作需求,具體來講,需要具備以下幾點:一方麵要有經濟頭腦。當前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小到一個村組、一個鄉鎮街道,大到一個省市地區,無論是一般幹部還是領導都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頭腦,善經營,懂市場。另一方麵,80後公務員要有創新意識。創新是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同時也是激發個人潛能、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在創新中能夠全麵體現一個人的能力。此外,80後公務員還要有吃苦耐勞、頑強拚搏的精神,要敢於下基層吃苦,了解並掌握基層實際情況,增強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同時還應謙虛謹慎,有強烈的事業心、使命感和責任感,做人民群眾真正的貼心人和引路人。
全力提升新境界
對於80後來說,不管是哪一個層次的公務員,一定要人在其崗心在其位。
當前有一部分80後公務員被下派到基層掛職鍛煉,還有一部分公務員被直接選拔到基層工作,不論是上級下派、還是基層公開選拔,公務員要在基層這塊“起跳板上”接受思想上的鍛煉改造,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成績,這就需要有一個好的境界。
80後公務員必須破除驕傲自滿、以高文憑高學曆自居,眼高手低、攀比等思想,更不能低沉消極。部分80後公務員會因為各方麵原因得不到重用而自暴自棄,每天碌碌無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還有的公務員每天在機關坐辦公室,不願深入工作一線,對處理問題存在懼怕心理,認為下派鍛煉隻是一種形式,最終會得到組織重用,因此熱衷做表麵工作而不注重做實事。
80後公務員應全力提升思想境界,要將當前與長遠有機結合,在物欲橫流中經受住各種考驗,永葆先進本色,跳出狹隘的個人主義,善謀全局,做出實實在在的讓人看得見、摸得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