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80後眾“奴”一身
字典裏對於奴隸的解釋是:須為奴隸主幹活,無報酬,且無人身自由。步入2010年,80後將邁入“三十而立”的年齡,然而,不少80後卻感歎“三十難立”,甚至自比為“奴隸”。“白奴”、“卡奴”、“證奴”、“禮奴”、“房奴”、“車奴”、“婚奴”、“孩奴”等說法。80後已是眾“奴”加身,他們好像被一個個枷鎖緊緊禁錮,不得脫身。年輕人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朝氣,屬於自己的活力,屬於自己的追求……但當前,很多不能改變的現實使他們承受著各種壓力,遭受著各種無奈,他們已經淪為新時代的“奴隸”。
卡奴
“工行的工資卡、建行的儲蓄卡、招行的信用卡,工行的牡丹卡,日常的消費卡,水電、煤氣費的繳費卡,還有旅行卡,一共七張。”做了四年公司部門經理的小王拿出錢包隨便翻了翻,接著說,“家裏好像還有幾張卡,一直都沒用呢。”如今,類似小王這樣的“持卡族”不在少數,他們辛苦賺來的錢往往都在不知不覺中一點點兒流失了,慢慢陷入“卡奴”生活。
“卡奴”一詞最先源於台灣,台灣地區金融主管部門將無力償還銀行最低還款額,且連續3個月未能還款的人定義為“卡奴”。卡奴,顧名思義就是持信用卡、現金卡的人,並且每月都要為這些卡不停還款的人。
隨著信用卡的逐漸普及,刷卡消費和透支消費已經成為了很多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然而,就在一些人津津樂道於信用卡消費的種種優勢時,卻出現了越開越多的“卡奴”。非理性消費的增多,使“卡奴”們陷入一種難以走出的財務困境,以致形成惡性循環。而80後作為市場上的消費大軍成為“卡奴”的主力。
信用卡最顯著的特點在於透支,盲目透支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造成財務危機。“卡奴”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與持卡人自控能力差、理財能力差、消費不夠理性有關。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持卡人過高估計了自己的收入,以為自己未來幾十年中收入都會維持在同樣的水平。而一旦持卡人收入減少,不能支付已經提前消費掉的支出,必然會出現財務困境,淪為“卡奴”。說起自己從月月精光到負債累累的過程,每個“卡奴”都有一部血淚史。
生於1985年的小偉的第一張信用卡是2008年5月在招商銀行辦的,額度5000元。卡剛到手時,小偉堅定地認為自己不會成為了卡奴,有分寸,絕對不會衝動消費。有了第一張卡以後,小偉開始變得大手大腳,刷卡的時候覺得很輕鬆便利。他開始的時候隻是將工資和做兼職的收入存到卡裏刷。後來電腦壞了想換台新的,覺得錢不夠,就申請了第二張信用卡。小偉在透支了10000元的額度之後買了一台筆記本電腦。此後,小偉就像上了癮,隻要見到辦信用卡的,肯定會辦一張。就這樣,他先後擁有了招商、建設、民生等8家銀行的信用卡。信用卡多了,小偉花錢就更加離譜了,慢慢變得沒有節製。當不斷有銀行的催款電話打來,他才意識到短短一年時間,自己總共欠了銀行4萬多元,而自己又失業了,之前攢的工資遠遠不夠支付這些欠款的。整天被催款的小偉惶惶不可終日,一有催款電話就編造各種理由,說自己暫時沒錢。直到一家銀行找到家裏追債,父母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東拚西湊幫他還清所有的債務,他這才終於擺脫了“卡奴”的噩夢。
如今辦理銀行卡的門檻越來越低,各家銀行為了謀求更多的利益,也使出渾身解數,以各種優惠活動吸引客戶,如信用卡免第一年年費,第一年刷卡次數超過6次,免第二年年費等活動,著實讓很多人心動。麵對形形色色的銀行卡,很多80後掉進了銀行的“陷阱”,成為“卡奴”。
對此,專家認為,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銀行卡才是最佳選擇。80後消費者選擇前應就各類型銀行卡的收費、品牌、福利、便利、外觀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一款性價比高、最適合自己的卡。選擇時,要仔細地閱讀發卡機構的信貸資料。另外,年息率、各項收費和延期付款均會影響信貸的總成本。因此,事先研究好自己的各種習慣,如還款習慣等,然後再做抉擇,才是明智之舉。最後,不論最終選擇如何,都應該適度地使用銀行卡,信用卡要及時還款,不能盲目消費,惡意透支。
對於一般的工薪族而言,一張儲蓄卡(借記卡)、一張準信用卡(準貸記卡)、一張信用卡(貸記卡)就足夠了。借記卡可以承擔儲蓄功能;準貸記卡可儲蓄,且有利息收入,還可以適當消費;信用卡在購買大件物品時進行貸款以備不時之需。這樣的搭配完全可以滿足一般人的生活需要。
銀行卡並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信用卡。如果各銀行的信用卡功能和優惠各異,用戶需要進行適當選擇的話,同一行的信用卡隻辦一張就可以了。另外,銀行陸續推出了跨行查詢費、小額賬戶管理費等費用,可以隻留下自己必需的銀行卡,比如工資卡、還貸賬戶和個人儲蓄賬戶等,合多卡為一卡,實現一卡多用。這樣可以避免小賬戶收費,並能節約多餘卡的年費。
金融專家指出,透支消費應該量力而行,市民對待信用卡更需理性。首先應盡量降低生活要求,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支出,同時還要積極想辦法增加經濟收入。可以直接向親人或朋友借錢,一次還清銀行債務,然後慢慢還家人或朋友的錢,至少沒有利息或者利息比銀行低。如果有好幾張卡,應該優先還額度小的,盡量用大額度的卡還清小額度的卡的欠債,這樣省得都交利息。
同時,有80後消費達人表示,如果把信用卡合理充分地利用起來,其實還是會受益無窮的。
早在大學時代,小文就是刷卡一族,很懂得善用信用卡。第一次對刷卡提起興趣是在一次網購,當時她準備買一台相機,在網上商城“溜達”多日也沒下定決心。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得知刷信用卡買相機可以分期支付,隻需支付少許手續費,就很快挑好了心儀許久的一款一萬多元的佳能相機,並選擇了18個月免息分期付款,一萬多元的相機,每月還款額還不到700元,很劃算。
嚐到甜頭的小文開始慢慢感受到刷卡的好處。信用卡有免息期,日常消費她盡可能用卡,即使在超市買日用品也刷卡,常常到年初還可以用積分換點小禮物。
刷卡後,小文對自己的賬目清楚多了。“以前有多少錢花多少錢,根本不知道錢花在哪裏。現在每個月都會收到對賬單,知道有哪些不該花哪些該花的,慢慢地購物消費有了節製。”小文說,自己為了防止遺忘還款日期被扣利息,還跟銀行簽了個全額還款賬戶,時間一到就自動扣劃還款,不用擔心被扣透支利息。
刷卡也讓小文積累了良好的信用記錄,2010年初她順利地辦出了購車貸款,有了代步小車。 小文享受著“卡奴”的幸福生活現。
理財專家指出,適度的負債能夠讓人們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提高家庭生活質量,但過度負債則會成為了負擔。對於80後刷卡族來說,要使自己不成為了“負翁”,就該避免超出個人支付能力的過度消費,因為過度消費難以積累豐厚的個人資產,一旦自己在經濟上出現風吹草動,就有可能陷入經濟負債泥潭。另外,過度消費有可能被銀行列為風險客戶,增加自己的信用風險,負債嚴重的會影響房貸、車貸等個人信貸業務。
對於自製力相對較差,花錢欲望旺盛的80後消費者,建議拋棄信用卡,使用儲蓄卡消費。儲蓄卡在保持了便利的特點外,不能夠透支,有多少花多少,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小消費欲望。對“月光族”而言,先理財後消費是必要的。因為隻有留存部分額度的可支配收入,才能為今後更好的生活奠定基礎,才能讓小日子過得更舒心。
證奴
在都市人都在感歎自己不幸淪為“房奴”“卡奴”“孩奴”之時,目前還在大學的象牙塔裏苦讀的學子們興起了一股“考證熱”,“一張文憑,多張證書”成為了許多大學生的追求,他們也因此淪為了“證奴”。
目前大學校園充斥著各類證書考試的報名培訓:計算機、雅思、注冊會計師、駕駛證、軟件工程師、報關員、教師資格證、普通話考試等等。在高校校園裏,我們總能看到廣場上或者路邊圍著一群群的學生,各種學習班報名點的招牌吸引了眾多學子好奇的目光。每年開學的時候,學校的宣傳布告欄上常常貼滿了各類社會輔導班的招生廣告。這些輔導班大多是語言類學習班和考級班、考證班,如英語能力提升班、日韓語等小語種入門班、考研衝刺班、英語四六級保過班、計算機等級考試等各類證書考試輔導班,自學考試、公務員考試等輔導班也在近兩年開始火爆。
在就業壓力越來越嚴峻,職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考證熱”成了一股高燒不退的潮流。為了增加就業砝碼,很多大學生在給用人單位的簡曆中都會夾著一些資格證書,如計算機等級證、會計證、駕駛證等,以圖給用人單位一個好印象。因此,很多大學生對報班趨之若鶩、唯證至上,往往令學業本末倒置。甚至有很多畢業生把考證作為自己擇業的第一步,手裏多個證,心裏才有底;手裏沒有證,心裏就發慌,於是越來越多的學生成為了考取各種資格證書的“奴隸”,並且以持有證件數多為榮。
1984年出生的小張大二就通過了英語四級,可是六級一直沒有過,雖然2008年6月已經離校了,可他還是趕回學校去參加六級考試了。為了這次六級考試,不少學生特意從四麵八方趕回學校,參加了在校園內的最後一場考試。
而正在上大三的小任這次也是參加六級考試,卻並沒有小張那麼緊張,他表示,自己所在的班上,同學大多都有兩三個以上的證書,教師資格證、普通話證書、計算機二級證書等都是大家考得最多的。因為還是大學三年級,這次英語四六級考試學校沒有硬性要求,但他所在的班有近80%的同學報了名。小任到目前為止已經考了計算機二級、普通話考試、教師資格證、英語四級,並且正在為高級營銷員證書做準備。
早在2001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就已經確定了23個行業、90個必須持職業資格證書就業的技術工種,它包括了證券、導遊、公關、秘書、推銷、銀行、醫師等等各方麵。而要獲得這些資格證書,必須經過考試,於是考試的項目越來越多,進而衍生出所謂的“考試經濟”。我國一些行業實行的從業人員準入製度,也讓有意選擇這些行業的大學生不得不考取相關的證書。過去隻要有學曆就可以就業,現在和以後的趨勢是既要有學曆,又要有某個職業資格才能進入人力資源市場。一些大學生無奈地表示,如今做律師要有律師資格,跑保險要有保險經紀人資格,文秘人員也要有秘書資格,甚至做推銷員都要求最好有推銷員資格。
目前校園較流行的證書包括以下幾個:
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
由教育部組織的全國性、標準化考試。考試主要麵對大學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
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開考13個科目,分別為一級、一級B(WINDOWS環境),二級QBASIC、二級FORTRAN、二級C、二級FOXPRO、二級VISUAL BASIC、二級VISUAL FOXPRO、三級PC技術、三級信息管理技術、三級網絡技術、三級數據庫技術、四級。
報關員證書
考試科目為報關業務基礎、外貿業務基礎和基礎英語。根據規定,報關員須持證上崗。
會計從業資格證
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必備資格,由屬地管理,全國通用。凡高中以上學曆人員均可報名,考試合格者可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
物流師職業資格證書
分為助理物流師、物流師、高級物流師三個級別,內容涉及物流管理、倉儲和物流配送,物流信息係統、國際貨運代理、物流實務、物流專業英語等。根據規定,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學生可在本科學業最後一年直接參加考試。
導遊資格證書
證書考試科目為導遊綜合知識,導遊服務能力,近年來加大了現場解說的內容。根據國家規定,導遊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教師資格證書
證書考試內容包括高等教育學概論、心理學概論、高等教育方法概論等。想要從事教師工作的大學生都必須獲得專業資格證書。根據規定,當教師須持有教師資格證。
一些大學生表示,各種證書就是應聘的籌碼。每次招聘會都人山人海,好單位前麵常有數十人排隊。如果學校一般,又沒有像樣的證書,那連招聘會現場這關就過不了,更別說麵試了。能給用人單位留下直觀印象的,無非就是畢業院校和所持有的證書,院校有名自然會得到認可,證書則是越多、範圍越廣越好。
還有的大學生表示,並不是讀哪個專業就一定要考與那個專業有關的證,有的人覺得自己本專業的知識學得不太深,考個會計證,以後多一個選擇;有些人不喜歡自己的專業,畢業後也不打算做這一行,反而對導遊有興趣,但轉專業太麻煩,就去考個證,作為將來擇業的籌碼。
還有的學生表示,考證固然是督促自己學習的一種手段,學生可以通過考證“逼迫”自己學習,但在大量宣傳和就業壓力逐漸增大的情況下,一些學生為了考證,耽誤了正常的課程,甚至荒廢了專業課,這是十分不妥當的。大家應該在學習好本主業的基礎上,再找機會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
考證不僅費時費力,更費錢,大學四年下來,為考證砸上數千元的學生不在少數。某大學外語學院的大四學生小李算了一筆賬。拿中高級口譯證書來說,筆試報名費200元,通過筆試才有資格參加口語考試,口語報名費200元。要想順利通過都要參加個培訓班,培訓班的費用視授課時間長短不同,至少也要1000多元,這樣一來1500元還不夠考一個證書的。小張說,如果是小語種的話花費就更大,光學費就得4000多元,加上資料費、報名費,沒5000塊是拿不下來的。大學生考證,隻要是參加培訓班的,一個證的花費基本都在1500元以上,而這些費用大都是父母買單了。
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了在校大學生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不少大二甚至大一的學生已經開始詢問和關心未來的出路了,一些學生不惜將自己全副武裝,認為各種證書在手,求職時就可以抬高自己的身價,在競爭者中略勝一籌了。但很多大學生隻知道參加各種考試,獲取各種證書,對於自己到底應該考什麼,哪些證書對自己最有用卻很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