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主學習——鼓勵孩子主動地求知
孩子自主學習能夠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因為孩子自主學習,不必受到父母的嚴格管束,完全是孩子自願的活動,學習的動力更為充足,學習的耐心也會更為持久。父母與其每日費盡心思地監督和強迫孩子學習,不如想辦法讓孩子自主學習;這樣,父母管得輕鬆,孩子也學得自由。成功離不開勤奮家教案例
美國第11任總統詹姆斯·波爾克小的時候雖然比一般人上學晚,但是在學校期間,他進步很快,並取得了優秀的學習成績。這優秀成績的取得顯然不是因為他的基礎紮實,而是因為他比別人更為勤奮。他把所有的時間安排得緊緊的,但為了身體的健康,他也總騰出一定的時間進行長距離的散步。
1816年,波爾克進入了北卡羅來納大學。由於成績優秀,波爾克直接作為二年級的插班生進行學習。三年之後,波爾克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大學期間,波爾克擔任過學校辯論會的主席,經常參加學會的辯論;有8篇優秀的論文被選入學校的檔案館進行永久保存。畢業時,作為出色的學生,波爾克被選中在畢業典禮上用拉丁文進行告別演講。
所有的這些成績和榮譽的獲得,都是由於波爾克的勤奮和對時間的珍惜的緣故。即使在入主白宮之後,波爾克也依然一如以往地勤奮。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曾說:“成功的秘訣隻有三個字,那就是勤、智和趣。”丁肇中所說的“勤”指的就是勤奮。在中學時,丁肇中就是一個以勤奮學習而出名的學生。在大學時,丁肇中更加勤奮好學。人們常說,勤奮與成功是近鄰。丁肇中選擇了勤奮,也就與成功做了鄰居,自然就更容易獲得成功。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柏格森也是一個十分勤奮的人。柏格森畢業後從事教學工作。在教學的同時,他大量閱讀各種哲學著作,不斷思索著,並進行哲學研究工作。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柏格森非常勤奮。他曾經對朋友說:“近十多年來,我從來沒有真正休息過一天或者半天。”
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說:“如果讓我在天才與勤奮之間作出選擇的話,我會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因為它才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
季羨林先生曾經說過:“勤奮出靈感。”繆斯女神總是會格外青睞勤奮的人,源源不斷地送給他們靈感。
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查維斯夫婦,一個是技術講解員,一個從事文秘工作。他們雖然隻有高中文化程度,可是卻培養了S個孩子先後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學。他們認為,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勤奮的精神,對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實際上,孩子掌握知識的豐富與否,主要取決於他的勤奮程度。
孩子的意誌薄弱,做事的耐心不足。為了使孩子養成勤奮好學的習慣,父母要循循善誘地加以引導。在對孩子循循善誘時,父母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意培養孩子具有比較寬廣的知識麵。
(2)注意抓住時機。引導孩子勤奮學習要選擇孩子有學習欲望的時候。
(3)注意把握好度。不要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不要超過孩子所能承受的範圍。
(4)注意態度平和。引導孩子勤奮學習應該懷有一顆平常心,不要急於求成,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人們常說:“有誌者事竟成。”孩子擁有了遠大的誌向,就會自覺用遠大的誌向激勵自己勤奮學習。
當李雲經帶著兒子李嘉誠來到汕頭的海邊時,他一邊指著港口來往如梭的巨輪,一邊給李嘉誠講解生活的道理。但是,年幼的李嘉誠對父親講解的生活道理並沒有在意,而對停靠在碼頭的巨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李嘉誠覺得這麼大的輪船居然能夠穩穩當當地在海上航行,簡直不可思議。於是,他指著巨輪對父親說:“爸爸,我將來也要做一名巨輪的船長!”
李雲經高興地對兒子說:“好孩子,你的想法很好!但是,做一名船長可不是簡單的事。你必須考慮很多問題,也需要思考得很全麵。”李雲經話猶未盡,把手放在李嘉誠的肩膀上,語重心長地說:“現在天氣很好,巨輪能夠在海上安全地航行。但是,如果出海之後,一旦來了風暴,該怎麼辦?做船長的人,就得提前想到這種情況,提早做好一切準備工作。要不然,風暴來臨了,他就會後悔莫及。其實,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像做船長一樣,全麵考慮問題,隨時準備應付一切可能出現的問題。”
李嘉誠從小就樹立了做船長的理想,也朝著這個目標而不斷努力。雖然他最終沒有做巨輪的船長,但是他一直以指揮巨輪航行的船長心態經營他的事業和人生。他喜歡把自己的人生比做一條船,也喜歡把自己的李氏王國比做一條船。他曾經自豪地說:“我就是船長,我就是這艘航行在波峰浪穀中巨輪的船長。”教育專家對父母的忠告
父母要及時發現孩子的誌向,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誌向,幫助孩子朝著誌向而不斷努力。為了實現自己的誌向,孩子也就會主動學習,勤奮讀書。預習提高學習效率家教案例
艾麗絲就要從幼兒園升入小學了。媽媽為了培養艾麗絲預習的習慣,就對她說:“艾麗絲,媽媽陪你做一個好玩的遊戲,好不好?”艾麗絲很興奮地說:“好呀!好呀!媽媽,這個遊戲怎麼玩?”
媽媽拿出一本書說:“我們的艾麗絲比較喜歡看故事。媽媽手中的書就有很多故事。做這個遊戲前,需要我們的艾麗絲看這本書中的故事。這本書是上小學的哥哥姐姐們用的。我們的艾麗絲有興趣閱讀這本書嗎?”
艾麗絲來了興致,從媽媽手中取到了書,問:“接下來怎麼做呢?”
媽媽看艾麗絲有了興趣,就說:“我們的艾麗絲每天看這本書中的一個故事,看完後,把看的故事講給媽媽聽。此外,我們的艾麗絲還要說出從故事中學到了什麼。”
就這樣,艾麗絲按照媽媽定的遊戲規則看書中的故事,然後講給媽媽聽,並且還說出了自己的體會。漸漸地,艾麗絲養成了預習的好習慣。
一位同學上課從不帶教材,隻聽老師講課,可是考試成績卻比那些一絲不苟做筆記同學的還要好。老師和同學對此都疑惑不解。直到在這位同學家中做家訪時,老9幣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這位同學從小就閱讀姐姐的教材。慢慢地,他不僅自學了許多知識,而且養成了預習的習慣。在課堂上,其他同學既要閱讀教材,又要聽老師講課,還得將老師講課的內容記錄下來,手忙腳亂地,聽課效果也不好;而這位同學則一邊聽老師講課,一邊印證自己預習過的內容,當堂就能夠完全消化老師所教的內容。回到家後,這位同學又溫習一下教材,就完全掌握了所學的內容。所以,這位同學雖然不帶教材,仍然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
預習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如果孩子能夠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就能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預習雖然是按照書本上的內容進行,但是主要是通過自學來掌握關鍵內容、思考難點,嚐試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是對思維的一種有效的訓練。有效的預習能夠使孩子帶著問題聽課,對自己不懂的內容特別注意。孩子如果發現思考的和老師講解的不一致,就會認真聽老師講解,直到弄懂為止。
如果孩子不善於預習的話,剛開始預習時,父母先讓孩子選擇一兩門比較薄弱的科目進行預習。在獲得一定的經驗後,如果孩子的學習時間允許,父母再讓孩子預習更多的科目。
怎樣合理分配預習時間,讓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的作用是很重要的。父母應該讓孩子把預習的重點放在自己比較薄弱的科目上。至於擅長的科目,孩子可以酌情減少預習時間。如果付出了大量的預習時間,自己比較擅長科目的成績提高並不顯著,就要相應縮短預習的時間,將節省下來的時間用於比較薄弱的、收效明顯的科目,這樣有利於孩子整體學習水平的提高。
預習的方法多種多樣,最常運用的是閱讀法與回顧法。
(1)閱讀法
首先,從頭到尾朗讀或者默讀一遍,對新內容進行簡單的瀏覽,了解知識脈絡和大體結構,掃清字詞障礙,確定基本內容。然後,再讀一遍,以圈、點、勾、畫的方式做標記,使預習過的內容重點突出,一目了然,有利於聽課時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同時對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思考,盡可能地加以理解,減輕聽課時的壓力。最後,將一時無法理解的地方記錄在預習筆記本上,留到聽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解。上課的時候,孩子將自己的理解與老師的講解做一下比較,檢驗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如果出現錯誤,孩子就及時找出錯誤的原因,就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
(2)回顧法
首先複習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以發現自己掌握知識的薄弱環節,然後在複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的基礎上預習新的知識。在遺忘規律的作用下,學過的知識很可能記不清楚或者忘記了。如果孩子不複習記不清楚或者忘記的知識,就會在學習新知識時遇到障礙。如果缺乏一定的知識基礎,對課堂上老師講的新課就很難迅速理解,進而影響對後麵知識的掌握,所以,預習時要先回顧相關的舊知識。
具體采用哪種方法應該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孩子也可以吸取兩者之長而自己發現一種獨特的方法。總之,不管什麼方法,隻要孩子比較喜歡運用而且效果比較明顯,那就是好方法。
一位小學生曾經這樣說:“在預習新內容的時候,我往往不能完全弄懂知識的內在關係。我的方法就是把不懂的問題提前勾畫出來。在聽老師講課時,我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當老師講到我還沒弄懂的問題時,我就會特別細心地聽。我有重點地聽老師課程,聽課時有張有弛,學習起來輕鬆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