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自我管理——培養孩子的管理能力
能夠自我管理是孩子自立的前提。培養孩子自我管理,可以提高孩子處世的能力,可以提高孩子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孩子控製自己的行為家教案例
屈斯克利曾經進行了一個測試孩子自製力的試驗。
他在所有參加測試的孩子麵前放了兩盤巧克力,一盤多一盤少。如果孩子能夠忍耐15分鍾,他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盤,反之則得到少的那盤。結果,超過80%的孩子隻忍耐了幾分鍾就按鈴呼喚試驗人員要求得到巧克力。
這說明大部分孩子抵擋不住眼前的誘惑,自製力較弱。
帕瑞克說:“除非你能自我管理,否則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事物。”
在哈佛商學院接受兩年MBA教育後,帕瑞克回到了印度。起初,他始終希望做得更多,幹得更好,不斷取得進步。後來,他變得越來越焦慮。他發現周圍那些成功的商界人士都處在極大的壓力之中,他們把自己局限在狹小的生活領域內,既不健康又不快樂。
帕瑞克認為,學校教育經常教我們怎樣去管理他人和事物,卻從不教育我們怎樣去管理自我。帕瑞克還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發現自我。
自我管理在管理界非常受重視。對於孩子來說,自我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進入社會前,必須學會自我管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能力的提高、活動範圍的擴大,他會意識到需要管好自己,也就是自我管理。但是,許多孩子由於經驗太少,缺乏自我約束的意識,在自我管理上往往表現得不盡如人意。有關專家認為,中國學生的問題不是智力問題而是管理的問題。大部分學生沒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一旦離開父母生活,將無法很好地管理自己。 一位母親說:“我一直教育我的孩子要有愛心和責任心,另外,就是要學會自我管理。因為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一樣的時間,有的學生學得很輕鬆,但有的孩子卻學得很累,效果還不好。”
孩子的自我管理是一個從不自覺到自覺的發展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水平不斷增強,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也逐漸提高。 孩子上學以後,父母要教給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識,讓孩子整理書包、課本、畫冊和文具等;學會削鉛筆,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他工具等。許多父母抱怨孩子不會整理書包,書包裏亂得像紙簍。其實,這是父母造成的。父母包辦孩子的一切,從未想過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孩子能不能自我管理,控製自己的行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自我控製能力,就會盲目行事。例如,一名學生成績很好,由於迷上了電子遊戲,整天泡在電子遊戲機室裏打電子遊戲,一發不可收拾,耽誤了功課,學習成績每況愈下,最後每門功課都不及格,導致被學校開除。
讓孩子學會控製自己的行為,父母要讓孩子明確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孩子事先在腦海中有一個判斷是非好壞的標準,才能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才能學會控製自我。
父母不妨通過製訂規則來指導孩子的行為。例如,進別人房間前要先敲門;晚上不能太晚回家;未經家人同意不能在外留宿;下棋、玩遊戲要按規則決定勝負;說錯話或做錯事時要禮貌道歉;看電視時不要幹擾別人,等等。當然,父母在製訂規則的時候,要跟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這樣,比如,未經家人同意而在外留宿會讓家人擔心,這樣孩子會比較好接受。
父母應該避免幫助孩子檢查作業。一旦父母幫助孩子檢查作業,孩子不但不會自己檢查作業,反而覺得這是父母的事情,對學習的興趣就會降低。
一些網站、報紙、雜誌、電影、錄像、圖書等中都有不健康的內容,這些不健康的內容很具有誘惑性,會腐蝕青少年的心靈。父母要經常跟孩子討淪什麼內容是健康的,什麼內容是有毒害的,提高孩子的鑒別能力,讓孩子自覺抵製不健康的東西。 社會上有一些不法分子專門騙未成年人的錢,誘惑未成年人走歪門邪道,甚至拐賣未成年人。比如,有的騙子誘惑未成年人賭博;有的用講故事的方法散布封建迷信或淫亂思想;有的在未成年人單獨行動時,以認識其父母或親友、帶其出去玩兒等為由拐騙孩子。父母要幫助孩子分析這些社會現象,告訴孩子這些壞人的真實麵目。讓孩子控製自己的情緒家教案例
有一位脾氣非常暴躁的男孩,他的父親為了幫助他控製情緒和行為,想出了一個辦法。
父親把男孩叫到一麵牆壁前,對男孩說:“孩子,爸爸知道你脾氣不太好,這也不是你希望的。但是,脾氣不好會影響到別人。這樣吧,從今天開始,你感到自己要發火的時候,就在這麵牆壁上貼個圖標。,”然後,父親給了小男孩一疊圖標。
一周後,牆壁上果然貼上了許多圖標。一天晚上,父親指著牆壁對男孩說:“孩子,你看到自己的壞脾氣了嗎?”男孩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父親說:“從現在開始,如果你一天不發脾氣,你就從牆壁上撕下一個圖標。”
第一天,男孩堅持不住還是發了火。第二天,男孩居然真的沒發火。這周內,男孩居然有三天沒發火。一個月後,牆壁上的圖標都被撕掉了。
之後,父親又把男孩叫到了牆壁前,對他說:“孩子,現在你已經學會了控製自己的脾氣,這非常好。你看看,以前你發脾氣的圖標雖然被你撕下了,但是,圖標的痕跡還在。這說明你每次發完脾氣之後,不管是給他人還是給自己都留下了傷害。”
男孩慚愧地笑了笑。從此以後,男孩很少再發脾氣了。
艾森豪威爾小時候,他父母讓他的兩個哥哥在聖誕節前去遠足,卻堅決不同意他去。艾森豪威爾感到十分憤怒,就衝到屋外,捏緊拳頭在樹上猛擊。他一麵哭一麵打,雙拳血肉模糊都沒感覺到。最後,艾森豪威爾被父親拖回家中,但是父親並沒有嗬斥他。母親給他塗上止痛藥,並紮上繃帶,但是也沒有安慰他。
又恨又怒的艾森豪威爾倒在床上大哭了很長時間。直到他平靜後,母親才進來對他說:“能控製自己情緒的人要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偉大。發怒是自我毀滅,是毫無用處的,需要學會克製。”
遇事不如意或遭遇突發事件時,孩子往往會表現出情緒不穩定,或者是大喜大悲,或者是做事不顧後果,容易衝動。而善於自我管理的孩子就知道情緒是怎麼回事,情緒的體驗是什麼,應該怎樣去正確釋放自己的情緒。 有些孩子喜歡罵人、說髒話。他們雖然知道罵人、說髒話是不對的,每次罵人、說髒話以後也常常後悔,但是由於已經習以為常了,所以總無法控製住。許多孩子罵人、說髒話其實是對自己受到傷害的一種情感宣泄。例如,東西被他人偷走,自己被他人踩了一腳,等等。父母應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態看待與他人之間的摩擦,讓孩子學會寬容他人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