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職場綜合征,巧妙應對讓人精神煥發(1 / 3)

第六章 職場綜合征,巧妙應對讓人精神煥發

周一綜合征、周綜合征、假日綜合征等各種各樣的困擾讓上班族身心疲憊。怎樣解開上班族的心結,找到他們的問題所在,幫他們從困境中解脫出來,使他們精神煥發,本章將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一、周一綜台征:黑色星期一的噩夢心理故事

今年27歲的章小白在銀行上班,他說: “每到星期一,我總是進入不了工作狀態,心情莫名其妙地煩躁不安,而且感到頭暈、胸悶、頭昏腦漲,注意力總也不能集中……想起行長要講話,想起主任要總結上一個星期的業務成績,還要布置本周的業務量等,我的頭皮都發麻。再加上手頭上還有上周留下來沒處理完的工作,還有幾個沒有搞定的客戶,要和他們進行沒完沒了的談判,我心裏就一陣陣地發怵。想想這個星期還有5個艱辛的工作日,我就有點打不起精神。在星期一我總覺得同樣是8小時的工作時間,卻好像無形中延長了許多,對千頭萬緒的工作越來越沒耐心,頭暈乎乎的,懶懶地好不容易拖到下班。趕快回家或找個地方好好放鬆一下吧,星期一對我來說,實在是太緊張了。我想,要是永遠沒有星期一,該多好啊!”專家解析

星期一,疲倦是否特別喜歡拜訪你?你是否精神恍惚甚至手足無措?你是否經常食欲不振,周身酸痛?你是否注意力總是不能夠集中,工作和學習效率非常低……據了解,星期一遲到者增多、看病者增多、疲憊者增多……“星期一綜合征”正在襲擊越來越多的職場中人。

“星期一綜合征”的原理,被認為是巴甫洛夫學說的“動力定型”。很多人從周一到周五總是全神貫注地工作和學習,把其他事情全都放在了一邊,形成了學習和工作相適應的“動力定型”。而到了周末,平時被置之度外的事情被提上議事日程,有的忙於紛繁蕪雜的家務,把樓上樓下裏裏外外來個大清掃;有的則趁雙休日玩個痛快,逛商店、遊公園、看錄像等;而有的則是走親訪友,家人團聚……

如此一來,就把原來建立的“動力定型”破壞了。等到星期一,必須全身心重新投入於工作,這時就難免出現或多或少的不適應現象,即所謂的星期一綜合征。據了解,星期一綜合征覆蓋麵廣,雖然不甚傳播,危害等級卻達到四星。在現實中,有將近80%的人懷疑自己已有星期一綜合征。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星期一通常是心理和身體的雙重“過渡期”,是又一周的“開始期”,所以更容易引起一陣陣難以擺脫的困倦,要通過積極調適使星期一綜合征離我們遠去。

1.上班前一天不宜過度刺激或興奮

上班的前一天不要安排過於刺激或者高度興奮的活動,防止因變化突然難以適應而導致緊張不安。 2.雙休日最好能以休息為主 雙休日應多休息,可適當增加比平時多一些的娛樂、親友互訪或家人團聚、比平時多一些的家務等,舊的動力定型就不會被過大的破壞,下周重新建立或恢複就比較容易。 3.星期一早上最好能夠早點起床去單位 周一早點上班擠車的人不會很多,可以讓自己有一份平靜的心情,不至於因為擁擠而讓自己感到煩悶。 4.工作之前想一想值得興奮的事情 比如自己做的一個項目已經進入尾聲;而且是月末,這個禮拜要發工資……想一想,多給自己一點心理暗示,就會讓星期一的心情愉快些。 5。運用自我放鬆活動來減輕症狀 舒適地坐在沙發或椅子上,把休息的意念送到全身各部位。放鬆腳尖,接下來逐漸向上放鬆腳腕、小腿、膝蓋、大腿;鬆弛到肩部後,再轉向兩手指尖;全身鬆弛下來後,轉入調整呼吸。把注意力集中於肚臍一帶,緩緩地將肚臍向背部貼近,隨之呼氣,然後緩慢而自然地向體內進氣,使肚臍向背部靠近,然後吐氣,呼吸要盡量緩慢些,同時想象自己很舒適。二、周末綜合征:剝奪了周末的快樂心理故事

單身的薄小姐在機關上班,雖然是一位公務員,但是薄小姐周圍卻圍著一圈不是外企的小資白領,就是在媒體工作的朋友。於是,她每天都在想著這個周末該怎麼去玩。玩起來經常兩天三夜都不回家。盡管在玩的時候很高興,但是一旦到周末即將結束的時候,一種焦躁不安的感覺就產生了:這個周末過得太沒勁了,應該有更好的方式過這個周末,又浪費了一個周末。但是到了下個周末,薄小姐還是一如既往地選擇通宵達旦。專家解析

周末對於都市中繁忙的上班族來說,永遠是期盼的快樂時光。但現在都市中越來越多的上班族在如何度周末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有些人一到周末就蒙頭大睡,而另外一些人則大吃大玩,一到工作時就無精打采。因為平常都在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下,突然停下來,麵對輕鬆的生活環境,一下子變得無所適從,情緒低落,心情鬱悶,有時候甚至感覺比上班還要累。這種症狀被稱為周末綜合征。

案例中的薄小姐就是周末綜合征的受害者。因為平日工作的壓力促使她渴望周末有一種“歇斯底裏”般的發泄方式,但又未找到合適的發泄方式,於是就造成了周末綜合征。周末綜合征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發展而出現的新病症。它與社會生活的快節奏有關,更與人們長期反複出現的心理緊張有關,屬於心理障礙,是現代文明病。

對於患有“周末綜合征”的人來說,周末不是他們的放鬆日,而是他們的災難日,他們每到周末就情緒低落、鬱鬱寡歡、焦慮不安,不知道自己應該做點什麼,什麼事情也不願意幹,一切都覺得好沒意思,孤獨、憂鬱、失眠、頭疼,各種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反應都產生了,結果周末過得比上班還累、還苦。

目前還沒有結婚、周末比較清閑,而平時工作又非常緊張的年輕人容易患上“周末綜合征”。平時沉重的工作壓力使得他們需要一種“歇斯底裏”般的發泄方式,可是在現實中,由於各種因素的製約,他們又很難找到這樣的機會,這樣的矛盾促成了他們心理上的苦悶。

有一種類似“工作狂”的人,別人都盼著過周末,讓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可是他們正好相反,他們害怕休息,他們願意不停地工作,所以他們一到周末就會焦慮不安;此外有些人不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周末生活,每到周末,他們就安排許多的活動,到處應酬,讓自己非常疲憊,長期下去,他們也容易患上“周末綜合征”。

周末隻是一個讓大家能夠合理休息的日子,不要對周末期望過高。有時,期望過高對自己反而是一種壓力。順其自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不要把自己悶在家裏,但是也不要連著幾天都高頻率地活動,還是要留有讓自己休息的餘地。要學著讓自己擁有一個輕鬆的周末。 1.培養樂觀情緒 在周末覺得無聊、苦悶和悲哀時,可暫時回避一下,努力把不快的情緒轉移到令人愉快的方麵,培養自己積極樂觀的情緒,同時盡量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多與朋友、同事交流、溝通。盡可能與親朋好友談心;了解他們的酸甜苦辣。 2.適當外出旅遊 如果精神壓力確實很大,應該在周末安排出遊來放鬆自己。不過,周末出遊時應注意自我調適,比如不要把行程安排得過滿,以免過於緊張。

3.采用音樂治療和食療法

音樂可以使人心情放鬆,在愉悅的氛圍中忘卻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轉移視線,能達到平衡心理的功效,有時還能起排遣煩惱的作用。此外也可以采用調節飲食的方法,吃一些可以緩解壓力、補充營養的食物,比如紅棗、蜂蜜、銀耳等,也有舒緩抑鬱情緒的作用。三、假日綜台征:沒有充電反而更累心理故事

吳小姐是一家公司的白領,春節期間她選擇了出外遊玩,結果初十上班的她,多少天精神仍然調整不過來,整天昏昏欲睡,無法集中精神工作,而且經常感到焦躁不安。無獨有偶,在機關上班的曾先生也出現類似的情況,除了精神狀況外,節後幾天上班他還頻繁如廁,十分反常。專家解析

隨著長假的到來,忙忙碌碌的人們終於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可是有些人感覺休假並沒有達到放鬆心情、蓄積體力的效果,反而是越休假越累,等假期結束上班時變得無精打采;更有甚者,有的人放假了還是放不下工作,手機不敢關,身在休假心卻在牽掛工作又鞭長莫及幹著急,甚至覺得比上班還累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假日綜合征。

假日綜合征是一種由於人們對放長假不適應或者不正確的度假方式造成的心理或生理的不良反應;是我國實行長假製度後出現的個人生物鍾被破壞的一種現象,並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真正意義上的疾病。它主要是因人們在長假期間不注意休息,過著一種無規律的生活,等到長假結束後,又不注意心理和身體的調整,由此所表現出來的不良反應,如頭暈疲勞、精神不振、食欲不佳、腸胃不適、渾身無力、思維遲鈍、注意力難以集中、焦慮不安、脾氣急躁、情緒消極等,對假期後的學習、工作產生消極影響。

在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下,作為一種應急機製,人的大腦中樞會相應建立起一套高度緊張的思維和運作模式,以使人們能夠適應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當人們一下子從上述狀態中停下來而無事可做時,原來那種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便會突然失去對象,加上生理和心理的慣性作用,會使人們麵對寬鬆的環境反而感到不適應。於是,有些人便會出現抑鬱、焦急、憂傷、失落、心悸、失眠等身心健康問題。

節假日中,很多人走親訪友,交際頻繁,總是處在興奮之中,生活規律也被打亂。生物鍾紊亂,上班後會出現疲勞、易怒等現象。為避免這種情況可以在假期中合理安排走訪計劃,量力而行。還有一些人在出遊、購物中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影響假期生活質量。另外,假日期間飲食無度,營養過剩,消化不良,造成身體的不適,從而會影響假日後的工作。

為避免以上種種情況的出現,可以參考以下幾點建議。

1.剛上班時,多休息少工作

不要把日程表排得過滿,也不要在假日後立即投入過於繁重的、充滿挑戰的項目。可以做些輕鬆的工作緩解無聊的情緒。 2.合理安排長假活動時間 在長假最後兩天最好回歸工作狀態,保持日常工作生活的作息時間,調整生物鍾。自己有意識地把生活規律向上班時過渡,同時做好上班的心理準備。 3.要有過渡時間 剛上班工作量不要一下恢複到放假前程度,留有一點過渡時間。先把必須完成的工作完成,把不急的事情放一放,自己給自己一到兩周的時間根據個人工作情況慢慢增加工作量。這樣既可以高質量地完成工作,又不會給自己過大的壓力而感到焦慮煩躁。

4.假期應留給自己休息時間

應在假期來臨前先合理安排出行計劃,留給自己一些休息時間。如果已經帶著疲勞歸來上班,那麼應盡量下班後多休息,保證夜間睡眠充足,這樣才會盡快地從疲勞中恢複過來。四、年終綜合征:幾人歡喜幾人憂心理故事

張小姐是某廣告公司白領,有著令人羨慕的職業和不菲的收入。眼看快到年底了,她開始擔心:今年領導布置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但年底前必須交差,否則就要被老板責罰;而且現在每當她坐在辦公室就會感覺頭疼腦暈,總是忍不住打開電腦看看一年來自己的工作業績,但是,越看越頭疼,越看心裏越不舒服,她害怕自己是混得最不好的一個。因此這段時間,煩躁和不安時常湧上她的心頭,搞得她寢食難安。專家解析

辛苦了一年,本該高高興興地做總結,準備休假了。但是,這個年終,確實讓人歡喜讓人憂,因為想到即將過去的一年心情就糟透了——平時總是忙忙碌碌,家人抱怨自己沒有給予很好的照顧,朋友都說自己疏遠他們,最關鍵的是自己也沒感覺在工作上做出了什麼成績。一年一度的春節,本該好好來過,但是很多人卻有口難言,因為上一年的業績不佳,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於是過年的吃喝應酬,走親訪友, “人情債”纏身等讓許多人在年終感到惶恐和不安。很多職業人士都存在著這個心理,專家稱之為年終綜合征。

事實上,上述案例中張小姐患的是典型的年終綜合征。一位著名的心理谘詢師介紹說,每一個在職場上打拚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年終恐懼征,隻是不同的人表現得不太一樣。年終恐懼征多發生在抵抗風險能力低的弱勢群體身上,其中職業女性是年終綜合征的高發人群。

上班族的年終綜合征與其內心潛在的危機感有關,而這種危機感來源於她們的性別和年齡。對於職業女性來說28歲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年齡,因為經過四五年的奮鬥之後,28歲的女性在事業上已經小有成就,其承受的壓力也空前增大,在各種壓力的作用下,就會激發出不良的情緒,尤其是處於主管以及比主管更高的階層表現尤為明顯。

例如,在市場銷售行業,最基層的工作對於大多女性來說都可以做得得心應手,因為做事細膩、考慮周全的工作作風可以幫助她們很快打開局麵,取得成就。但是做到主管這個位置時,主管所需要的幹練、果斷、魄力等素質和能力大多女性都不具備,很難勝任,工作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危機感也就在所難免。

在工作中,職業帶來壓力在所難免,而且每一個人的能力、起點、背景和知識結構等都不相同,所以有很大的差距是很正常的,這一點我們要正確看待。但是某些職場弱勢群體在別人的優秀麵前往往會很自卑,其實大可不必。保持一顆平常心,隻要自己生活得簡單快樂而充實。 1.節前給心理減負 為了歡度節日,人們要應付公司活動帶來的壓力,除此之外,冬季的寒冷也會給人們實施這些活動帶來心理壓力。所以要學會適當地給自己減壓,不要讓壓力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 2.保持良好的心態 任何時候,良好的心態對於一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隻有擁有良好的心態,才可以勇敢麵對人生道路上的各種挫折和失敗,也才能正確認識他人的成功和優秀。 3.正確認識自己 要正確了解和認清自己,給自己做一個正確的職業定位,知道什麼樣的工作是適合自己的,什麼樣的崗位是自己做不了的。關鍵是要正確認識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這樣就會減少不必要的年終恐瞑。五、早衰綜合征:中年精英的苦惱心理故事

劉洋,36歲,有一個孩子,還有年老多病的雙親。父親71歲,患有糖尿病,常進出醫院。母親66歲,患有高血壓症,身體很差。劉洋的太太34歲,銀行營業員,工作很認真,由於要兼顧工作和家庭,常休息不足,患有焦慮症。劉洋承擔著養家糊口及照顧年老父母和養育年幼孩子的重任,精神壓力很大。每天工作時間長,需要早出晚歸,晚上還要陪孩子讀書,又得照顧雙親,致使身心交瘁,睡眠質量不佳,頭發已漸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