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會說話,人生的必修課
一好口才不是天生的
掌握鍛煉口才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人非常有口才,其實,說話的天才,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從現實中鍛煉出來的。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口才,可以說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就好比鳥兒沒有羽翼。
其實,要想擁有良好的口才,首先要掌握正確的發音,對於每個字,都必須發音清楚。清楚的發音可以依賴平時的練習,注意別人的談話,朗讀書報,多聽收音機廣播等;這些均對正確的發音有迅速的幫助。在說話的時候,每一句話都要明白易懂,避免用艱澀詞彙。別以為說話時用語艱深,就是自己有學問,有魅力的表現。其實,這樣說話不但會使人聽不懂,而且弄巧成拙,還會引起別人的懷疑,以為是在故弄玄虛。所以,良好的口才,應該是用大方熟練的語句,加上豐富的詞彙,這就可以應付說話的需要,使說話內容多彩多姿,扣人心弦。
至於說話的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說話太快使聽的人不易應付,而且自己也容易疲倦。有些人以為說話快些,可以節省時間,其實說話的目的,是使對方領悟你的意思。除此之外,不論是講話的人,或者是聽話的人,都必須運用思想。否則,不能確切把握話中的內容,當然說話太慢,也是不對的,不但浪費時間,而且也會使聽者感覺不耐煩。
說話可以說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訣竅,我們必須看清這種巧妙的方法,然後才能獲得成就。在說話的時候要認清對方,顧慮別人的感受,坦白率直,細心謹慎。平常談話,每次時間不可太長,說話的時候不可唯我獨尊。那是因為我們說話的目的在於說明一些事情,使人發生興趣。因此要清晰!要明白!信口開河、放連珠炮,都是不好的說話方式。信口開河並非表示你很會說話,相反的,證明你說話缺乏熱誠,不負責任。如果說話像放連珠炮,那麼,隻會使人厭煩,因為隻要你一開口,別人可能就沒有機會啟齒了。
我們要想練就過硬的說話能力,就一定要像他們那樣,一絲不苟,刻苦訓練。正如華羅庚先生在總結練習“會說話的能力”的體會時所說的一句話:“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練習說話能力不僅要有刻苦精神,而且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練習方法。科學的方法有時可以使練習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速一個人說話能力的形成。當然,這就需要依據一個人的學識、環境、年齡等等的不同,練習說話能力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但隻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訓練,那麼你就會在通向“會說話專家”的大道上迅速地成長起來。
在這裏介紹幾種簡單、易行、見效快的說話能力的訓練方法。
1.速讀法:這裏的“讀”指的是朗讀,是需要用嘴去讀的,並不是用眼去看,顧名思義,“速讀”也就是快速的朗讀。
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是在於鍛煉一個人口齒伶俐,語音準確,吐字清晰。
方法:找來一篇演講稿或一篇文辭優美的散文。先拿來字典、詞典把文章中不認識或搞不懂的字、詞查出來,搞清楚,弄明白之後再開始朗讀。一般剛開始朗讀的時候速度有些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讀得快,最後達到你所能達到的最快的速度。
讀的過程中不要有停頓,發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晰,要盡量地達到發聲完整。如果你不把每個字音都十分完整地發出來,那麼,速度加快以後,就會讓人聽不清楚你在說些什麼,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義。所以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須建立在吐字清楚、發音幹淨利落的基礎上。我們都聽過體育節目的解說專家宋世雄的解說,他的解說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說的“快”,則是快而不亂,並不是快得讓人聽不懂,每個字,每個發音都發得相當的清楚、準確,沒有含糊不清的地方。我們希望達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種快,吐字清晰,發音準確,並不是為了快而快,主要目的是練習自己的說話能力。
速讀法的優點是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無論在何時、何地。隻要手頭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練習,而且還不受人員的限製,不需要別人的配合,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地完成。當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學聽聽你的速讀練習,讓他幫助挑你速讀中出現的毛病。比如哪個字發音不夠準確,那個地方吐字還不清晰,等等,這樣就更有利於你有目的地進行糾正、學習。你還可以用錄音機把你的速讀錄下來,然後自己聽一聽,從中找出不足,進行改進。如果有老師指導就更好了。
2.背誦法:同學們都背誦過課文。有詩歌、有散文、有小說,背誦的目的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因為老師要求必須背誦,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也有的是為了記憶下某個名詩、名句,以此來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而我們提倡的背誦,主要的目的是在於鍛煉我們的說話能力。
我們要求的背誦,並不僅僅要求你把某篇演講辭、散文背下來就算完成了任務,我們要求的背誦,一是要“背”,二是要求“誦”。這種訓練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記憶能力,二是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記憶是練習說話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如果沒有很好的記憶力,要想培養出會說話的能力根本是不可能的。隻有大腦中充分地積累了知識,你才可能張口即出,滔滔不絕。如果你大腦中是一片空白,那麼你再伶牙俐齒也是無濟於事。
“誦”是對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這裏的“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朗誦”。它要求在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聲情並茂的表達。
背誦法,不同於前麵所說的速讀法。速讀法的著眼點主要在“快”上,而背誦法的著眼點則在“準”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講稿或文章一定要有所準確,不能有遺漏或錯誤的地方,而且在吐字、發音上也必須達到準確無誤的效果。
其方法是:⑴、先選一篇自己比較喜歡的演講稿、散文、詩歌;⑵、對選定的材料進行分析、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需要花費點時間的,需要我們逐句逐段地進行分析,推敲每一個詞句,並從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自己的感情;⑶、對所選的演講稿、散文、詩歌等進行一些藝術處理,比如找出重音、劃分停頓等,這些都有利於準確表達內容;第(4)步,在以上幾步工作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也可分步進行。首先,進行“背”的訓練。也就是先將文章背下來。在這個階段不要求聲情並茂。隻要能達到熟練記憶就行。並在背的過程中,自己進一步領會作品的格調、節奏,為準確把握作品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其次,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礎上進行大聲朗誦。將你背熟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大聲地背誦出來,並隨時注意發聲的正確與否,而且要帶有一定的感情。最終,是這個訓練的最後一步,用飽滿的情感,準確的語言、語調進行背誦。
這種訓練方法如果有老師的指導會達到更好的效果,特別是在朗誦技巧上給一些好的指導與建議。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也可以找人幫助,請同學聽自己背誦,而後再讓他們指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使我們在改進時有所依據,這對練習說話能力非常的有好處。
3.練聲法
練聲也就是練習自己的說話聲音,練嗓子。在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聽那些飽滿圓潤、悅耳動聽的聲音,而不願聽幹癟無力、沙啞幹澀的聲音。所以鍛煉出一副好嗓子,練就一腔悅耳動聽的聲音,是我們必做的工作。
練聲的方法是:第(1)步,先練“氣”俗話說:“練聲先練氣”,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就像汽車上的發動機一樣,它是發聲的基礎。氣息的大小對發聲有著直接的關係。氣不足,聲音無力。如果用力過猛了,不但不會達到練習的效果反而會損害聲帶。所以我們練聲,首先要學會用氣。
吸氣:吸氣要深,小腹收縮,整個胸部要撐開,應該盡量地把更多的氣吸進去。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你聞到一股香味時的吸氣法。注意吸氣時不要提肩。
呼氣:呼氣時需要慢慢地進行。要讓氣緩慢地呼出。由於我們在演講、朗誦、論辯時,有時需要較長的氣息,那麼隻有呼氣慢而長,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呼氣時可以把兩齒基本合上,留一條小縫讓氣息慢慢地通過。
學習吸氣與呼氣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園去做這種練習,做深呼吸,隻有持之以恒地堅持下來才能有成效。
第(2)步,練聲。人人都知道人類語言的聲源是在聲帶上,也就是人說話的聲音是通過氣流振動聲帶而發出來的。在練發聲以前首先應該做一些準備工作。先放鬆聲帶,用一些輕緩的氣流振動它,讓聲帶有點準備,發一些輕慢的聲音,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千萬不要張口就大喊大叫,那隻能對聲帶起到破壞的作用。這就像人們在做激烈運動之前,要做些準備動作一樣。不然就很容易地使肌肉受到拉傷。
聲帶活動開了,其次需要再在口腔上做一些準備活動。我們知道口腔是一個人重要的共鳴器,聲音的洪亮、圓潤與否與口腔有著直接的聯係,所以可不能小看了口腔的作用。口腔活動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進行:①進行張、閉口的練習,活動嚼肌,也就是麵皮。這樣等到練聲時嚼肌運動起來就輕鬆自如。②挺軟齶。這個方法可以用學鴨子叫“gāgā”聲來體會。人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共鳴器那就是鼻腔。有人在發音時,隻會在喉嚨上做無用功,根本就沒有用上胸腔、鼻腔這兩個共鳴器、所以說出來的聲音就會有些單薄,音色也相當差。練習用鼻腔的共鳴方法應該先學習牛叫的聲音。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平日說話時,如果隻用鼻腔共鳴,那麼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結果。我們還要注意,練聲時,千萬不要在早晨剛睡醒時就到室外去練習,那樣會使聲帶受到損害。特別是室外與室內溫差較大時,更不要張口就喊,那樣,冷空氣進入口腔後,會刺激聲帶。③練習吐字。吐字似乎離發聲遠了些,其實兩者之間是息息相關的。隻有發音準確無誤,清晰、圓潤,吐字才會達到“字正腔圓”的效果。
在上小學時都學習過拚音,都知道每個字都是由一個音節而組成的,而一個音節又可以把它分成字頭、字腹、字尾三部分,這三部分從語音結構來分,大體上可以說是,字頭就是我們所說的聲母,字腹就是我們說的韻母,所說的字尾指的就是韻尾。
吐字發聲時需要咬住字頭。有一句話叫“咬字千斤重,聽者自動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在說話發音上,一定要緊緊咬住字頭,這時嘴唇一定要有力,把發音的力量放在字頭上,利用字頭帶響字腹與字尾。
字腹的發音一定要飽滿、充實,口形一定要正確。發出的聲音應該是立著的;而不是橫著的,應該是圓的,而不是扁的。可是如果處理不好,就很容易使發出的聲音產生扁、塌、不圓潤的結果。
字尾,主要是指“歸音。”“歸音”必須歸要到家,一定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的字,要把音發完整了。當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過長。
如果我們能按照以上的練習要求去做,那麼你的吐字一定會圓潤、響亮,你的聲音就會變得更加悅耳動聽了。
4.複述法:複述法簡單地來講,就是把別人的話再重複地敘述一遍。這種方法在課堂上使用性比較大。如老師讓同學們看一段幻燈片,然後就請同學複述幻燈片的情節或人物的對話。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在於鍛煉人說話的記憶力、反應力和語言的連貫性。
其方法是:選一段長短合適、有一定情節的文章。最好是選擇小說或演講辭中敘述性比較強的一段文字來作為複述的內容,然後請朗誦較好的同學進行朗讀,最好的效果就是能用錄音機把它錄下來,然後聽一遍複述一遍,反複多次地進行。直到能完全把這個作品複述出來。複述的時候,你可以把第一次複述的內容錄下來,然後再對比原文,看自己能複述多少,重複進行,看多少遍之後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內容複述下來。這種練習絕不單單在於背誦,還在於鍛煉語言的連貫性。如果能麵對眾人複述,那麼所表達出來的效果就會更好。並且,還可以鍛煉一個人的膽量,克服緊張心理。
這要求我們在剛開始練習時,隻要能夠把基本的情節複述出來就可以,在記住原話時,能夠使用自己的話把基本的意思複述出來;第二次複述時就要求不隻是複述情節,而且要求能複述一定的人物語言或描寫語言;第三次複述時,就應基本準確地複述出人物的語言和基本的描寫語言,逐次地提高要求。在進行這種練習之前,最好能夠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所選文章的情況,製定一個比較具體的要求。比如:選了一段共有10句話的文章,那麼第一次複述時就要把基本情節複述出來,並能把幾個關鍵的句子複述出來;第二次就應該能複述出5~7個句子;第三次就應能複述8~10個句子。最好的是速度進展得越快越好,也就說明你的語言連貫性和記憶力就會更好。
在開始練習時,最好選擇句子比較短、內容十分活潑的材料作為練習的資料,這樣更有利於你把握、記憶、複述。隨著訓練的深入,你可以逐漸選擇一些句子比較長,情節比較少的材料進行練習。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就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但是對於這種練習一定要有耐心與毅力。有的同學剛剛開始練習就選用那些句子又長、情節少的文章作為訓練材料,結果通常會欲速則不達。這就像幼兒學走路一樣,連走還沒會呢,就想著往前跑,這樣一定會摔跤的。而且這個訓練有時會顯得十分繁瑣、麻煩,甚至枯燥乏味,這就需要我們要有耐心與毅力,要知難而進,勇於吃苦,不怕麻煩。沒有耐心與毅力,那麼最終將注定會一事無成。
5.模仿法:任何人都是從小就會模仿,在小的時候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說話。其實模仿的過程也是練習說話的一個過程。我們小時候學說話時是向爸爸、媽媽及周圍的人學習,向周圍的人模仿。那麼我們練習說話能力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這方麵有專長的人模仿。這樣日久天長,我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模仿專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強的人來作為自己的模仿者,請他講幾段比較精彩的話,錄下來,供自己進行模仿。還可以把自己十分喜歡的、又比較適合自己模仿的播音員、演員的聲音錄下來,然後進行模仿。
專題模仿:有幾位好朋友在一起,就先請一個人講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後大家再進行輪流模仿,看誰模仿得像。為了刺激積極性,還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進行為模仿者評分,表揚模仿最成功的一位。這個方法十分簡單易行,且有娛樂性。隻要有三四個人就能進行。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講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鮮有趣,大家愛聽、愛學,而且在講以前必須做好模仿前的準備,一定要講得準確、生動、形象,無論如何也不要把一些錯誤的東西帶去,不然模仿的人跟著錯了,既害人又害己。
隨時模仿:我們每天都感覺無聊的時候聽廣播;工作之餘看看電視、電影,那麼你就可以隨時跟著播音員、演播員、演員進行模仿,但值得提出的一點就是需要注意他的聲音、語調,他的神態、動作,邊聽邊模仿,邊看邊模仿,堅持下去你的口語能力就會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而且還會增加自己的詞彙,增長自己的文學知識。
這裏要求要盡量模仿得像,要從模仿對象的語氣、語速、表情、動作等多個方麵進行模仿,並且在模仿中要有創造,力爭在模仿中超過被模仿者。
在進行這種練習時,需要注意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對象進行模仿。選擇那些對自己身心有益的語言、動作作為模仿的對象,我們有些同學模仿力相當棒,但是在模仿時都不夠嚴肅認真,專揀一些髒話進行模仿,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種低級的趣味,在進行練習說話時,模仿方法是絕對反對這種低級的模仿。
6.描述法: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都學習過看圖說話,描述法就類似於那種看圖說話。但我們要看的不隻是書本上的圖,還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並且要求也比看圖說話要高一些。簡單來說,描述法也就是把自己所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語言表達出來。
描述法相對於以上幾種訓練法來講所達到說話的效果會更好一些。這裏沒有現成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來作為自己的練習材料,而要求自己去組織語言進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訓練的主要目的就在於訓練大家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的條理性。
不管是演講、說話、論辯都需要有較強的語言組織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在任何需要說話的時候就不會有一張懸河之口,組織語言的能力是口語表達能力的一項基本功。
將一幅畫或一個景物作為自己的描述的對象。第(1)步,對要描述的對象進行細心的觀察。比如,我們所要描述的對象是“秋天的小湖邊”,那麼我們就要觀察一下這個湖的周圍都有些什麼,有樹?有假山?有涼亭?還有遊人?並且樹是什麼樣子,山是什麼樣子?涼亭在這湖光山色、樹影的襯托下又是個什麼樣子,這秋天裏的遊人此時又該是一種什麼心情呢?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你的心去體會。隻有有了這種觀察,那麼自己的描述才會有堅定的基礎。第(2)步,描述。描述時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點,要有順序地進行描述。但在進行描述的過程中需要抓住所描述對象的特點進行描述。語言一定要清楚,還需要加有一定的文采。在描述時萬萬不可描述成像記流水賬一樣平平淡淡的,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語言,盡量生動些,活潑些。要講點順序,不要東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來的東西,能夠讓人聽了之後能明白自己所描述的到底是個什麼景物。描述的時候允許有聯想與想象。比如,你觀察到秋天的湖邊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孤獨地坐在斑駁陸離的樹陰下,那麼就應該有一種聯想,可以聯想到自己的爺爺,也可能想到這個老人的生活晚景,還可以聯想到“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這個詩句……那麼這樣以來在描述的時候可以把這一切都加進去,這樣就會使自己的描述襯托得更充實、生動些。
語言技巧
在公共場合說話,你要顧慮到別人的安寧,聲音不要太大。假如你是對眾人演說,要注意自己說話聲音是否能使每一個人都聽得到。形容一件事,或者一個人,都必須恰到好處;過尤不及,別以為誇大之詞可以收到預期的效果,實則相反,言過其實,定會受人輕視。
優雅的說話,包括正確的發音、適當的速度。豐富的語句、話中略含幽默、良好姿態等各方麵,這些都可以靠學習和鍛煉而成功。
在生活中,一個說話隨便的人,往往沒有責任心。所以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多言不如多知,那怕千言萬語,可能也不及一件事實留下的印象那麼深刻。我們一定要少說話,特別是當有陌生人比我們有經驗,或者有更了解的人在座時,因為如果多說了,便是不打自招地露出了自己的弱點,同時也失去了一個獲得智慧和經驗的機會。
說話要說得少且說得好。所以,在我們人生中,有這樣兩種訓練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與優美而文雅的談吐。假如我們不會機智的談吐,又不會適時沉默,是很不幸的。我們可能常會因說錯話而後悔,因此,當你對某事了解不全麵時,最好還是保持沉默好!
做一個忍耐的聽者,可以說是談話藝術當中一項重要的條件。因為能靜坐聆聽別人意見的人會是一個富於思想,具有謙虛柔和性格的人。這種人在人群當中,最先也許不大受人注意,但最後是受人尊敬的,因為他虛心,所以為任何人所喜歡;因為他善於思維,所以為眾人所信仰。那麼怎樣做一個良好的聽者呢?第一是要專誠。別人和你談話的時候,你的眼睛要注視著他,無論對你說話的人,地位比你高或低,專誠是一件必須的事情。別人對你說話時,你不可做其他工作,這是不尊重人的表示。而且,當他偶然問你一些問題時,你就會因為不留心他所說的話而無從應付了。其次,諦聽別人的話時,偶然插上一兩句同情的話是很好的,不完全明白加上一個問話也是非常需要的,因為這正表示你對他的話留心,但不可把發言的機會搶過來,就滔滔不絕地說自己的,除非對方的話已告一段落,應該讓你說話的時候才可以這樣做。除此之外,無論他人說什麼,你不可隨便糾正他的錯誤,如果因此而引起對方的反感,那麼,你就不能成為一個良好的聽者了。批評或提意見的時候,也要講究時機和態度。不然,好事會變成壞事。
有些人常喜歡把一件已經對你說過幾次的事情再說,也有些人會把一個笑話說了多次還當新鮮的東西。作為聽者的你,此時就需要一種忍耐的美德了,你不好意思對他說:你已經說過幾遍了。這話會傷害他的尊嚴,你惟一應做的事是耐心地聽下去,你心裏應該明白他是一個記憶力不好的人,你應該同情他,而且他對你說時是表示好感的誠意,你應該同樣用誠意來接受他的善意。但如果說話的人滔滔不絕,而你又毫無興趣,覺得浪費時光。你應該用更好的方法來使他停止這乏味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是不可傷害他的尊嚴。最好的方法是巧妙地引出他的第二個話題,而這個話題既是他內行的又是你所喜歡聽的。
總而言之,雖說我們每個人差不多從一歲起就開始學習說話。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發現某些人很善於辭令,口才一流,說話總是很有說服力;而某些人不但善於表達,有時候說語更會冗長讓人捉不到重點。語言是具有共同意義的聲音和符號,有係統地溝通思想和感情,是人類主要溝通的橋梁,所以我們應該慢慢培養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掌握較好的語言技巧不但對人際關係有較大幫助,對事業、前途也起著決定作用。
良好口才應具備的條件
要想擁有良好的口才,崇高的思想、淵博的知識、遠見卓識以及一定的記憶能力、較強的應變能力、持之以恒的毅力都是我們培育“口才之花”的“養料”,如果離開了這些,練口才隻能是一句空話。
1.要有崇高的思想
在生活中,大家或許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一個自己言行欠佳的同學或老師批評你之時,你的心裏一定非常不服氣。甚至在心裏說:你自己做得也不怎麼樣,有什麼資格說我呢!你會感到這人言行不一。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品德、修養惡劣的人帶給別人的也隻能是卑鄙的靈魂、低級的趣味,而且很難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這就是一種人格力量。無論是演講、談話、論辯都是一種向聽眾作宣傳的雙重活動,你的思想、品德、感情、修養都會在有意與無意中影響著聽眾的思想、品德、感情、修養。而演講者、說服者隻有具備了高尚的思想修養,他的話才具有說服力。身教勝於言教就是這個道理。你們聽過曲嘯的《心底無私天地寬》這個演講吧,這個演講之所以能打動人、教育人、感染人,是與曲嘯本人的崇高品德分不開的;是與他熱愛黨、熱愛人民的熾烈感情分不開的;也是與他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分不開的。假如一個演講者、一個論辯員沒有高尚的思想修養做後盾的話,那麼他的演講、論辯是不可能成功的,其結果必然是台上他講,台下講他。
因此,我們要想練好口才,就首先要培養自己的思想美、心靈美、行為美,培養自己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學會使用正確的方法、立場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為隻有這樣,你才能用美好的語言去感染聽眾、說服聽眾、宣傳聽眾,你所練就的口才也才能為人民服務,為祖國服務。
2.要有淵博的知識
有人說,要想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其實,這隻是一個普通的常識。我們要說給別人聽,首先就得自己有。你可別小看了演講時的幾分鍾,論辯時的幾句話,就這幾分鍾、這幾句話,也需要我們有豐厚的知識積累。
我們平時就要養成這樣一個好習慣:準備一個小本子,把每天從報紙、雜誌、書本中看到的觀點、方法,好的詞、句子都記錄下來。有時間就拿出來看看,日久天長,就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見解,也有了自己的詞彙庫。有了知識,說起話來也就頭頭是道,也就不會覺得沒詞兒可說了,甚至常常能夠妙語驚人,這也就是積累的結果——擁有淵博的知識。
3.要有遠見卓識
說到遠見卓識,這其實是演講者、交談者、論辯者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因為我們不管是演講,還是談話、論辯,麵對的都是人,或是廣大的聽眾,或是單個的個人。但不論是人多,還是人少,誰都不願意去浪費時間聽那些老掉了牙的、人人皆知的陳詞濫調。如果你總是人雲亦雲,從沒有自己的見解,自己的觀點,那麼你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名受人尊敬、受人歡迎的演講者、談話者、論辯者。你永遠不可能征服你的聽眾。而要想自己的見識超群,見解獨到,就要站得高,看得遠,高瞻遠矚,言別人之未言,說別人之難說。不過,有一點是我們必需要清楚的,千萬不要去追求華而不實的東西,決不要去嘩眾取寵,因為那樣可能會適得其反。
4.較強的應變能力
說到應變力,我們就來看這樣一個例子:有一次,著名相聲演員馬季到湖北省黃石市演出。在他表演之前,有一位演員錯把“黃石市”說成了“黃石縣”,引起了觀眾的哄笑。在笑聲中,馬季登台演出。他張口就說:“今天,我有幸來到黃石省演出……”這話把哄笑中的觀眾弄糊塗了。正當大家竊竊私語時,馬季解釋道,方才,我們的一位演員把黃石市說成縣,降了一級。我在這裏當然要說成省,給提上一級,這樣一降一提,哈,就平啦!就這樣短短的幾句話,引得全場哄堂大笑,馬季機智巧妙地給圓了場,使演出得以順利進行。
我們不難看出,馬季之所以能夠把場圓下來,關鍵還在於他有較強的應變能力。一個藝術家如此,一個演講者、談話者、論辯者也是如此。我們無論是演講、談話、還是論辯,都是在與聽眾進行感情交流,在進行信息傳遞。這樣就需要我們在演講、談話、論辯的過程中隨時地注意對方的變化,觀察對方的表情,掌握聽眾的情緒,並要根據聽眾的反饋及時調整我們演講、談話、論辯的內容及角度,把聽眾不願聽而你又打算講的東西刪掉,加進一些聽眾感興趣的內容,而這些如果沒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是做不到的。
除此之外,我們在與人交際、交流的時候,還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比如你正在演講時卻有人起哄,正在交談時卻遭人搶白,你的辯詞受到人們的反對,這一切一切都需要有從容鎮定的應變力。因此,為了使你在窘境中得到解脫,為了練就一副在任何情況下都對答如流的口才,為了在社交場合免受尷尬之苦,為了你臨危不亂,從現在就開始,努力的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吧。
5.一定的記憶能力
記憶能力對演講者、談話者、論辯者來說,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的演講辭、論辯詞包括談話的一些內容都是需要記憶的,通過記憶把演講、論辯的內容儲存在大腦中,登台演講或進行交談、論辯時,才能張口即來,滔滔不絕。但是,假如你記憶力不夠強,一到台上就緊張,就會丟三落四,甚至張口結舌。
另外,我們在積累知識時也需要具有較強的記憶力,不然,打開書一清二楚,合上書又忘得一幹二淨,這是不行的。
你要清楚,培養記憶力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培養和加強自己的記憶力。記憶的方法很多,我們可以從學習中尋找、總結一些記憶規律,供自己使用。而且,我們也可以學習、借鑒他人的成功方法,比如形象記憶法、數字記憶法、聯想記憶法等。總而言之,我們也隻有過目成誦,才可能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