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會說話,人生的必修課(2 / 3)

6.持之以恒的毅力

看了上麵幾點,有的朋友可能要這樣說:“練口才還這麼難呀!咱也不具備這些素質,口才也練不成了,不用白費勁了!”如果你要這樣說,那你就錯了!以上我們談的幾種練口才的必備素質,是必備的。但並不是天生的,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的苦學、苦練得來的。有一句名言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西方也有一句格言為:“詩人是先天的,演說家是後天的。”確實,要練就一副懸河之口,非下一番苦工夫不可。

7.訓練說話能力

曾有人做過這樣一份調查,結果顯示,缺乏語言訓練與受過良好語言訓練,具有天壤之別的關係。麵對同一件事,沒受過語言訓練者的表述,有可能是語無倫次的、雜亂無章的,即使說上一大堆話,也隻會是廢話一堆;若是受過良好語言訓練的人,他可能隻須很少的語句,就會十分簡練、完整且合乎邏輯地抓住主要情節與情節之間的關係,將事件表述出來。兩者之間,差別之大,不由得引起我們對口才訓練的重視。

不過不忙,在著手訓練自己的講話能力之前,你不妨先對自己先做個摸底。我們不妨先問問自己,下麵有這樣幾個提議:

(1)你是不是見了別人,覺得無話可說?或隻對一部分人才有話說?

(2)你是不是很難找到一個使說、聽雙方都很有興趣的話題?

(3)你能否將自己所談的意思,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表達,以滿足不同場合、不同對象的需要?在遇到別人的反駁時,是否一再重複說過的老話?

(4)你能否調動別人與你談話的興趣?

(5)你是否能使談話順利而不致中斷?又不會被人認為“固執”?

(6)改變話題的時候,你是否做到自然、巧妙?

(7)你能否根據對方的態度,及時調整自己的態度?

(8)說話時,口齒是否清晰,聲音是否悅耳?

(9)清楚要知道在何處結束自己的談話?

除此之外,必要的訓練還包括諸如概括力、條理化、用語準確生動等基本內容。而且,你完全有必要根據上述要求來檢審一下你自己,看看你具備些什麼,又缺乏些什麼?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總而言之,你要自己給自己的講話能力作個診斷,找出原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當你發現自己在口述方麵有哪些欠缺之後,你不妨先從你身邊口才好的人學起。說話時要:

(1)要善於聆聽,準確捕捉交談幾方的反應和敏捷地做出相應的對策,力爭主動權,使整個談話充滿活力。

(2)敘述自己的話時要有實在的內容、清晰的觀點、嚴密的邏輯、中肯的分析;意思要集中連貫,語脈流暢;用詞要妥帖,句式要有變化。

(3)要有很強的概括能力,在限定的時間裏,可以簡明扼要地把自己的思想完整地表達出來。

(4)要有吸引人的氣度,包括有飽滿的情緒,誠懇的態度,熱情的氣氛和幽默的語調。

說話要學會適當地動用語,而且是先從心中的醞釀開始。當然,除思想觀點正確、思維嚴密有序外,首先要正確理解語句的含義。不過,有時你本身所使用的語句是正確的,也可能會造成誤解。

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第一是你出現“口誤”。可能由於環境的幹擾、精力的分散,會造成這樣想那樣說的情況。第二是傾聽的一方由於理解上出了問題,沒能正確領會你的含義,所以出現語言誤會。

在生活中,當出現上述情況的時候,請不要在咬文嚼字上兜圈,說者和聽者都要抱著寬容的態度,重新再交流一次,遇到重要問題,聽者還應把說者的話重複一遍,以檢驗是否有錯誤的理解。就語句的準確來說,不能單從語法的意義去理解。說話是離不開環境和對象的,如何使語句恰如其分地表現此時此刻你的思想,往往有更高的要求。

說話要說得準確,這其中還包括要說得得體。比如有些人愛加重語氣,每次說的都是“真話”、“非常重要”的消息、“最動聽的故事”,等等,常用“最”、“極”、“非常”、“無限”之類的字眼,顯得非常平庸,到真的有值得稱“最”的時候,就無法表示了。所以,說話者不僅要考慮主觀方麵的要求,還要兼顧到客觀方麵的要求,因為隻有兩者統一了,才可能使表達的效果更好。

說話謹記不要用重複的字眼

說話時應在話未說出口時,先在腦海裏打好一個腹稿,然後再根據這個腹稿敘述出來以免表達不流暢。

有一點很重要,在說話的時候,字句注意不要經常疊用。比如“為什麼”一語,用一次就夠了,有些人卻偏愛說:“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答應別人某件事時,最多說兩個“好”,如說成“好好好好好好”,那就不精煉了。在語言中,疊句的使用是為了引人注意,起一種強調的作用。因此,不是非常必要,這種語句還是少說為好。

也有些人,因為詞彙貧乏,以致把本來可以豐富的表述,簡單化了。比如某些人喜歡用“偉大”這個詞,於是,他的話中什麼都“偉大”起來。“你太偉大了”;“這出戲真是偉大”;“我見到一個偉大的場麵”;“吃了一頓偉大的午餐”等等。可是,某些字眼不分場合的重複使用,會使你的表述顯得呆板、拖遝,而明智的做法是,應該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來進行變化。

可能還會有一些近乎口頭禪似的字眼,也是不宜多用或重疊使用的。比如:“那個……那個……”、“基本上……”、“反正”、“就是說……”這類沒有意義的口頭禪是思維出現障礙時用來填空的,目的是引出後麵的話。還有一些與口頭禪類似的,諸如“自然啦”、“當然啦”、“坦白地說”、“老實說”、“你明白了嗎”、“你說是不是”這一類不必要的話,都會造成語句蕪雜的現象。

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別說‘我想’,而說‘你想呢?’”他提醒人們千萬不要在表述中“我”字當頭。因為在語言中突出“我”的人,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自高自大的感覺。“我認為”、“我需要”、“我……”都使人認為你是“自我中心”,從而對你產生疏遠感。

不要用鼻音說話

如果你用鼻音說話,有時會具有破壞性的效果。特別是初次與人交談時,往往會給人一種無精打采的厭煩之感。

想要糾正鼻音必須努力減低心理緊張,放鬆你的下顎、舌頭,張開喉嚨,使聲音可以由此散發,而不是從鼻孔中遁出。

不要用尖音說話

在生活中,尖音總是給人不愉快的感覺。那是因為尖音刺耳,使人神經緊張,容易破壞談話的氣氛。

說到尖音的消除,這當然也離不開心理因素,所以也要做到心平氣和。除此之外,平時還應注意多作放鬆喉嚨的訓練。下麵就提供一些方法供你訓練時參考:

(1)輕閉雙目,合上嘴唇;

(2)放鬆下巴,嘴唇仍閉著;

(3)打一個懶洋洋的大嗬欠;

(4)張大嘴巴及至喉嚨深處,感受到肌肉的伸張,張開喉嚨。

二你最好別說錯話

並非所有的話題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適合拿來公開進行談論。

要想成為成功的商界知名人士,就必須懂得掌握說話的分寸!下麵就是有關談話的一些禁忌。

1.自己的健康狀況

除了自己的親朋好友,沒有什麼人會對他人的健康檢查或過敏症感興趣。

2.他人的健康狀況

患有嚴重疾病的那些人,比如:癌症、心髒病、動脈硬化、關節炎等,一般不希望自己成為談話的焦點對象。不要在遇到病中友人的時候愁眉不展,一旦他重新回來工作,就應該像平常人那樣去對待他,而不要提起他所經曆的病痛。

3.有爭議性的話題

除非很清楚對方的立場,否則,就應該避免談到具有爭論性質的敏感話題,諸如宗教、政治、黨派等因素所引起的雙方抬杠或者對立僵持的狀況。

4.東西的價錢

如果一個人的話題老是圍繞著“這值多少錢?”“那值多少錢?”就會令人們覺得他是個俗不可耐的人。某個人的房屋或者汽車等值多少錢並不關係到其他人的事情。

5.個人的不幸

不要跟同事提起個人所遭受到的傷害。例如他離婚了或者是家人去世等。當然,如果對方是主動提起,就需要表現出同情並聽他訴說,但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問不休。與剛剛遭受到不幸的人談話,你最好是讓他盡量發泄。可是,如果不幸的主角是你自己,那麼在談公事的時候,就應該盡可能地不要插入自己不幸事件的話題,如果這樣就將會使人感到為難——別人不知道應該怎樣表示同情。最好的方法是不提或隻說一句“真不幸”,之後就繼續進行討論公事。

6.老生常談或過時的主題

那些會使人在心裏想到諸如“又來了”這樣的話題就不是什麼好的話題。

7.關於不同品位的故事

對於黃色笑話在房間裏說可能會讓人覺得很有趣,但是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效果就非常不好了。常說黃色笑話的主管會被認為是缺乏自信與能力的人,隻有用此種方式才能夠引起別人的注意力。

8.害人的謠言

在平時的日常工作當中就會有很多機會可以散布對他人前途不利的一些謠言,在你將要開始談論這類閑話之前就應該先思考一下:不管是“添油加醋”,還是這些內容很有可能就是真的,一旦說出口都會對別人造成嚴重傷害。

有一位善於為下屬辯護的主管應該表現出領導者的大家風範,即便是一句“我認為如果這樣的話對他極不公平”,都會令別人感到佩服與尊敬。

9.說話過於直截了當

在人際交往中,在某些情況下,心直口快確實是非常好的一種品德。例如,好朋友如果有了缺點或錯誤,在他還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為了不至於使他陷得更深,走得更遠,直截了當地指出其中所存在的症結,使他盡快地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這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你在工作的過程當中,與某個人因為某個問題或者是某個事件而發生了衝突,產生了誤會,你不先去進行調查,弄明事情的原委,便氣勢洶洶、火冒三丈地與對方辯駁,強行要求對方把事情弄清楚。其結果,問題非但沒有弄清楚,而是把人家給得罪了。你為什麼不轉個彎,換一種或者幾種方法去解決那個問題呢?

巧妙應對職場中的十種令人討厭的話

人與人之間,語言上的交流可謂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在職場交談的過程中,談話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有些談客卻令人厭煩,想躲避但又躲避不了,不躲避又像坐在針氈上麵一樣。如果處在這樣的情景當中,你會如何去應對呢?

1.遇到“探人隱私”之類者

對於這種表現:社會中任何人都會有自己的隱私。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一塊不希望被他人侵犯的領地。但是有一些出於自身的無知,或者出於獵奇,或者出於……每次他與你見麵,都要問你“年齡多大?”“收入多少?”“夫妻感情如何?”等等讓人頓生厭惡的話題。這種人雖然伶牙利齒,巧舌如簧,可是卻不知道談話的要領忌諱。通常來說,對於一個尊重別人的人,一旦知道了某件事情是他人的隱私,就不要再去問。否則,如果你知道是他人隱私,而偏偏去詢問那些人,就成了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了。這類人在很大程度上就可能會傳播是非,蠻短流長。

智慧策略:對探人隱私者需要做到答非所問。

遇到探人隱私的人,不能是什麼就說什麼,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對待探人隱私者,最好的辦法就是答非所問。如果他問你“誰是你晉級的後台”,你就說“全托你的福”;如果他問你“獎金多少”,你就說“不比別人多”;如果他問你“如何追求女友的”,你就說“如果你感興趣,待我以後詳細告訴你”。總而言之,對於對方的提問,不是不答,但答非所問。如此類的話,不僅不會得罪對方,同時還不會讓對方達到自己的目的。

2.遇到“唉聲歎氣”之類者

這種表現:人類生活在的這個世上,不如意事情十之八九會發生。有些對前途悲觀的人、談話以我為主的人,常常會將他們的不幸、苦惱與憂慮作為談話的主要部分。他們會不停地大訴苦水,接而連三地唉聲歎氣,使交談的人們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如果進行仔細分析一番唉聲歎氣者所說的不如意之事,就會知道,這些事其實非常普通,並非如此的淒慘,但是唉聲歎氣的那類人卻將自己的境遇說得十分嚴重。

智慧策略:對那些唉聲歎氣者要注入活力。

同這類人進行交流,需要給他注入一定的活力。在唉聲歎氣者的心裏,他們並非認為自己的能力差、抱負小,與此相反,在他們的內心裏強烈地希望別人肯定他有著了不起的天賦、有著不尋常的能力。同他們在一起交流,需要恰當地肯定他的特長,讚美他的功績,給他注入蓬勃發展的活力。如此進行下去,他們就會對你十分親切,同時還會對你感激不盡。

3.遇到“道人是非”之類者

此類表現:“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不要以為把他人是非告訴你的人便是你的朋友。道人是非者,既然在你麵前說他人的壞處,自然也會在他人麵前,說你的壞處。他們樂於道人是非,是妒心過盛的原因,他們心裏就會常常巴不得他人越來越倒黴,越來越困窘。聰明的人同這種類型的人交談的時候,是決對不會推心而置腹的。

智慧策略:對道人是非的那類人就要哼哈而過。

遠離這種人的辦法,就是對於他所說的任何是非話題都做出冷淡的反應,從而就會讓他知道“錯”而退。對於這種人,不要得罪。對他說的他人是非,又不能讚同。與其言語交流,哼哼哈哈,實在是一種應付的好辦法。因為“哼”、“哈”是一種讓人感覺十分模糊的語言,不僅會讓道人是非者感受到你的成熟,同時還會使他覺得這類話題沒有什麼辦法再與之交流下去,從而便由此而中止了談話,或者使談話朝著健康而積極的方向發展。在有些情況下,“哼哈”可謂是一種不可蔑視的處世學問。

4.遇到“喋喋不休”之類者

此類表現:人與人交談,人們往往討厭那種長篇大論跟你說個沒完沒了的人。有些人說得多,可是卻說不好。他們會一口氣談論整整一個上午,他們會在一個上午談遍古今中外。他們不但談天文地理,也談男女情事。他們激情活躍,談起話來表情豐富;他們滔滔不絕,從來不會感覺到累。

智慧策略:對於喋喋不休者要巧妙進行提問。

遇到喋喋不休者,不僅不會傷及到對方的感情,同時又會讓對方用少說的方法巧妙提問。一是根據他說的話題提問一些難題。例如“導彈的燃料分子式是什麼?”“《水滸》這本書裏一共提到多少男的,多少女的?”等等,讓他不知道如何進行回答。這麼一來,他就可以少說幾句,你也可以多說幾句啦。二是提問一些與當前話題無關的問題。比如“打擾一下,現在幾點了?”“你的眼鏡好看,請問你戴上去感覺舒服嗎?”等等,如此一來,對方就會感到有點驚愕,從而便停頓下來,這樣就使你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做一些重要的事。

5.遇到“嗦嗦說教”之類者

此類表現:有一些人喜歡對別人進行“諄諄教誨”。在他所說的十句話當中,你能夠找出“你應該”、“你必須”、“你不能”之類的詞語七八處。這類人常常自以為是,居高臨下,唯我獨能,盛氣淩人,自高自大。在他的眼裏,眾人都是些無知的幼兒,隻有他是博學的教授。讓他人感到非常愚腐,認為其賣弄。對於嗦嗦說教之類的人雖然令人生厭,可是對於你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壞處,然而還十分有益。一則是你可以吸取其中有益的說教;二則是你認認真真地傾聽,會使他覺得無比高興,這樣一來對雙方增進情誼非常有好處。

智慧策略:對嗦嗦說教之類的人要重於聆聽。

所以,與他們一起進行交流,一定要做到重於聆聽。隻要你沒有急著辦一些事項,還不如靜下心來,聽一聽,記一記。適當地重複一兩句他說的話語,或者就某個問題詢問上那麼一兩句。相信,你這樣去做,必定能使你收獲到很大的益處。

6.遇到“自我炫耀”之類者

此類表現:有些人見到別人的時候,一張口就是我人緣好,一出口就是我能力強而且大。明明自己是“1”,偏偏說成是“2”。如此這樣,聽者為此覺得臉紅,他卻不知羞。自我炫耀者不僅是個自卑者,還是個自負者。這種人通常外強中幹,其“吹牛”的目的隻不過是為了引起大家對他的關注,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種胡亂吹噓給人一種巧言令色、華而不實的感覺。與他們在一起交流,正確的方法就是巧妙地用一些幽默風趣的話語進行回答。他嘴上說成“2”,其實,在內心還是以為是“1”的,對他說的大話,你不能加以肯定,肯定了他會以為你是個不可信賴的人;對於他說的大話,你又不能加以駁斥,一旦你駁斥他,他就會認為你是個不可親之人。

智慧策略:對於自我炫耀之類的人需要幽默風趣。

巧妙的做法是幽默地做出應對,似是而非,含乎其詞,模模糊糊,嘻嘻哈哈。

7.遇到“滅人誌氣”之類者

此類表現:有某些人,話語上尖銳而又辛辣。從他嘴裏麵所說出的那些話,簡直就像一盆盆冷水,不管你是接受還是不接受,硬是往你頭上去潑。如此幹勁,必定要把你心頭的自信火種澆滅才肯罷休。這種人常常是個頻頻失敗、萬念俱灰之人;還是個把你瞧得一無是處、絕不如他者;同時還是個認為自己做不到,他人也做不到的自負者;常常也是個能言善辨但“煢煢子立、形影相吊”、其周圍的人敬而遠之類。與之談起來,一味地順承,就會使他變本加利。

智慧策略:對滅人誌氣之類的人要攻其痛處

一個合理而又正確的辦法,就是要能夠抓住機會,攻其痛處——他的曆史上的愚蠢、無能、可笑的地方,或者他當前所說的話語漏洞、用詞不當、邏輯錯誤,即便使他心裏麵產生不快,從而使他推己於他人,覺察到自己當前的錯誤舉動,即於此還能管住他的嘴。

8.遇到“囂囂好鬥”之類者

此類表現:就在你談得興高采烈的時候,很有可能會進來一位杠子頭或者別有用心的人,對你橫挑鼻子豎挑眼,一時間使其好端端的交談氣氛充滿火藥味。這類人許多都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長你一籌,無所不能,無事不曉,他自己用真理的化身自居,不論現在所存在的問題是西瓜之大,還是芝麻之小,他都會用一種誓死捍衛真理的氣概與你針鋒相對,氣勢咄咄而又逼人。對於這類人一旦對你懷有一丁點的成見,就會處處與你唱對台戲。我們在遭遇到這類情況的時候,就會非常容易地使你陷入到頂撞式的辯論漩渦當中。

智慧策略:對囂囂好鬥者需要句句真理

要想衝出漩渦,就必須要使出自己的一股強勁。這股強勁就是要做到使自己的每一句話都成為顛撲不破的真理,並且還是個簡單的真理,如此一來對方也就沒有什麼辦法再對你進行攻擊了。再過不了多長時間,“憋得難受”的對方就會主動“告退”。

9.遇到“滿口假話”之類者

此類表現:現實社會中,有那麼一些人說起謊話來簡直就好像是一名出色的演員一樣,這個社會如此多彩的舞台上演戲輕鬆自然,絲毫也不會感到內疚。他們撒謊,大多沒有很大、很明確的目的。滿口假話者之所以滿口假話,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掩飾自己、標榜自己、美化自己,很可能是覺得你的辨別能力很差,從而搖唇鼓舌,胡說亂扯。與這類人交流,對於你來說是有害的。假話一旦說出十多遍,就是沒有那回事,也很有可能會使你覺得真的有那麼一回事。

智慧策略:對滿口假話之類者要糾正其一

同他們在一起交流,必須要懂得“攻其一點,崩潰全線”的戰略戰術,抓住假話當中的其中一項,有把握地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如此一來,他就會感覺羞愧,那種神采飛揚式的氣焰馬上就會低落下去。對於這種攻其一點的做法,不僅會傷及其自尊心,還會讓其對自己的撒謊毛病有所改正。

10.遇到“俗不可耐”之類者

此類表現:有一些人為了展現給他人一個完美的印象,便讓自己的話語裏堆滿華麗詞藻,亂用一些專業性質的術語,從而顯得矯揉造作,華而不實;有些人日常說話粗魯而不雅觀,廢話連篇,一味單調,羅裏羅嗦,某句話能夠重複十幾遍,某件事一般問八、九次;有些人說話無波瀾,無起伏,從而沒有搖曳多姿的神態,沒有引人入勝的話題,令人感到十分厭倦,所有的這些都是俗不可耐的表現。他們許多都是知識麵窄、社交力差的一些人,他們在自己人生經曆當中,常常因為如此而經常受到他人的譏笑,心中也便有了某種自卑的感覺。他們熱切地希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社交能力。

與俗不可耐者進行交流,要進行適當的指教。說出一兩句正確的做法、注意的有關事項,從而滿足他們的需求,可是又不能過多地進行指教,免得傷了他們的自尊心,進而觸及到他們的自卑痛處。

當然,使人感到厭煩的談客不盡是以上的這十種,上麵所有的交流方法也不能隻靠單純的照搬。可是有一項必需要肯定,就是一個人的言談再令你反感,你也應該努力保持自己的良好交際形象。需要記住的是,如果你能夠容納社會中的每個人,你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超人。

三會說話,讓你與陌生人一見如故

一般人很難做到與陌生人一見如故,但如果你能,那麼你的朋友將會遍布各地,辦事則會順暢無阻,如魚得水。反之,如果缺乏與初交者打交道的勇氣,不善於跟陌生人交談,那麼你就會在交際中處處碰背,做事也會時時不順,如坐針氈,如登陡山。

那麼,怎樣才能跟初交者一見如故呢?下麵介紹的幾種開場白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奇效。

與對方初次見麵

在見麵之前,先商量好時間的具體安排,這是人際關係上應有的禮貌。同時,也要明記麵談的計劃重點。這是成功的基本要素隻要應用得當,其收效會比心理戰術更大。

與對方第一次見麵時,客套話後,應該問對方:“不知我能打擾您多長時間呢?”如果對方很忙,可先問他:“能不能給我15分鍾的時間?”這樣問,對方會感到自己受尊敬,談話也就能融洽順利地進行了。每個人都想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忙、地位很重要,因此你必須表現出“占用你的寶貴時間”的態度,使對方感覺到“你很尊重我”而得到滿足。隻要對方滿足,你的訪問即使拖長一些,他也不會顯示不滿。

妙用開場白

1.攀親認友。這雖然不太被推崇,但實用性卻非常強。通常,隻要對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作一番認真調查,都能找到或明或隱、或近或遠的親友關係,如果見麵時再拉上這層關係,就能一下縮短心理距離,使對方產生親切感。三國時代的魯肅就是一位攀親認友的能手。他跟諸葛亮初次見麵時的第一句話是:“我是你哥哥諸葛瑾的好朋友。”就憑這一句話就使交談雙方心心相印,為孫權跟劉備結盟共同抗擊曹操打下了基礎。有時,對異國初交者也可采用攀親認友的方式。1984年5月,美國裏根總統訪問上海複旦大學。在一間大教室內,裏根總統麵對一百多位初次見麵的複旦學生,他的開場白就緊緊抓住彼此之間還算“親近”的關係:“其實,我和你們學校有著密切的關係。你們的謝希德校長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國史密斯學院的校友呢。照此看來,我和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此話一出,全場鼓掌。短短的幾句話,不僅推翻了國與國之間的隔閡,還增加了彼此間的友好,這段開場白可真妙啊!

2.揚長避短。因為麵子問題,人們都喜歡別人讚美自己的長處。那麼,跟初交者交談時,應投其所好,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讚揚對方的長處作為開場白,就能使對方高興,對你產生好感,交談的積極性也就得到極大激發。反之,如果有意或無意地觸及對方的短處,對方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交談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日本作家多湖輝所著的《語言心理戰》一書中記述了這樣一件趣事:被譽為“銷售權威”的霍依拉先生的交際訣竅是:初次交談一定要揚人之長避人之短。有一回,為了替報社拉廣告,他拜訪梅伊百貨公司總經理。寒暄之後,霍依拉突然發問:“您是在哪兒學會開飛機的?總經理能開飛機可真不簡單啊。”話音剛落,總經理興奮異常,談興勃發,廣告之事當然不在話下,霍依拉還被總經理熱情地邀請去乘他的自備飛機呢!

3.表達友情。別小看支言片語,有時正是因它才能辦成事。比如:肯定成就,讚揚品質,安慰不幸,話雖少,卻能頃刻間暖其心田,感其肺腑。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桂係代表、進步人士劉仲容先生由西安秘密來到延安,毛澤東第二天即在寓所會見他。“歡迎劉先生光臨。”毛主席上前握住劉的手說。這使劉感動萬分:“毛先生日理萬機,多有打擾了。”毛澤東馬上說:“劉先生不遠千裏、冒著危險而來,總得見見麵嘛。”這短短的兩句話既有熱烈歡迎之情,又有高度讚揚之意,言簡意賅,情深意長。劉仲容聽後深感溫暖,如逢舊故,便以推心置腹的熱忱態度毫無拘束地和毛澤東促膝長談。美國愛荷華州的文波特市,有一個極具人情味的服務項目——全天候電話聊天。每個月有近兩百名孤單寂寞者使用這個電話。主持這個電話的專家們最得人心的是第一句話:“今天我也和你一樣感到孤獨、寂寞、淒涼。”這句話表達的是對孤單寂寞者的充分理解之情,因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作用,難怪許多人聽後都掏出知心話向主持人傾訴。

4.添趣助興。用風趣活潑的三言兩語掃除跟初交者交談時的拘束感和防衛心理,以活躍氣氛,增添對方的交談興致,如果能做到這點,那麼他的交際藝術就爐火純青了。1988年10月,文化大革命中的風雲人物陳伯達刑滿釋放不久,著名作家葉永烈即去采訪他。曾顯赫一時而今剛度過18年鐵窗生涯的陳伯達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公安部提審我,我作為犯人,不能不答複提問。對於采訪,我可以不接待,不答複。”對於這位對自己不抱歡迎態度的采訪對象,葉永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如何開場才能使他知道我毫無惡意?該用怎樣的語言才能使他跟我愉快地合作?一進門,葉永烈就告訴陳伯達:1958年,陳伯達到北京大學作報告,他作為北大學生聽過這個報告:“當時你帶來一個‘翻譯’,把你的閩南話譯成普通話。我平生還是頭一回遇上中國人向中國人作報告,要帶‘翻譯’!”多麼有趣的往事,多麼風趣的語言!陳伯達一聽,哈哈大笑,感到麵前的這位不速之客很親近,氣氛一下子變得輕鬆起來。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先尷尬的采訪終於能夠順利地進行下去,葉永烈45萬字的《陳伯達傳》也就增添了不少資料。

天涯何處無朋友?交談何必曾相識!要用三言兩語便惹人喜愛、一見如故,關鍵是功夫要花在見麵交談之前。上述各例之所以成功,除了有高超的語言技巧,無一不是在未見其人之前早已了解他的大概情況。美國前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跟任何一位來訪者交談,不管是牧童還是教授,不管是經理還是政客,他都能用三言兩語贏得對方的好感。秘訣就是:羅斯福在接見來訪者的前一晚,必花一定時間了解來訪者的基本情況,特別是來訪者最感興趣的題目。這樣,一交談就能有的放矢,切中肯綮。不然,縱使有三寸不爛之舌,也隻能是對“牛”彈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