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說話要講究方法
說話的方法,可以決定人們彼此間的評價,以及洽談事情的成功與否。因此我們可以說,不論你所從事的工作是何種性質,與人說話的方法是促成事業成功的關鍵。
說話要講“方法”
說話的內容固然相當重要,但是別人的評價好壞與否,自己給人的印象如何,以及人們彼此之間的接觸和聯係,全靠說話的方法而定。
人們都知道,同樣的一件事情常有種種不同的表現方式,諸如它所影射的涵義,它的微妙差異,以及說話時應付出多少熱誠等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因此,在說話之前,應該先仔細考慮說話時應具備的態度和如何連貫自己的思想等問題,這並不是一件浪費時間而毫無意義的事情。
說話的方法同時也可以決定我們是否能把該強調的重點明確地表示出來。有時候我們輕鬆自在地說話,能把重點強調出來,心平氣和地說話,也一樣能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冒犯我們的態度近似保守和畏縮,卻也能充分地表達意願。這種種意料不到的結果是因為我們將說話時的心情,毫無保留地表露在交談之中。如果能夠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與人交往,就定能深受人們的好評,反之,如果說話時喜歡裝模作樣、驕縱蠻橫,別人一定認為你自命不凡、優越感太強。如果說話時話中帶刺,具有強烈的攻擊性,那麼你一定會招致別人的極端厭惡。
總之,一個能與任何人和睦相處的人,應該是十分優秀的。看一看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幾乎每一個人都具有能與任何人融洽相處的優點。也就是說。他們不論和誰說話都能使對方專心致誌地聆聽,完全被他的人品和思想所吸引。說話要有清晰的條理,這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通過說話不但可以表現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其他與之相關的諸如教育程度、知識水平、嗜好以及對當前問題的分析能力等等,都能從中一一顯露出來。
記得曾經有人說過:“一個喜歡大聲嚷嚷的人,很難讓別人明白他究竟說些什麼。”因此,說話時不把握重點,言詞沒有分寸的人,經常是徒勞無功,甚至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懂得說話的方法,就能判斷自己的想法是否合情合理,同時也能讓別人對自己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如此日積月累,自然能在人群中樹立起自己良好的聲譽。當然,這和事業的成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態度不容忽視
說話時的態度,可以直接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例如,你究竟是一個冷漠無情或樂觀快活的人;還是一個自抱自棄或誠實向上的人;或是一個漫不經心或小心謹慎的人等等,都能從你的言談態度中得到判斷。
盛氣淩人的態度容易激起別人的憤怒,過分的低聲下氣又會被人譏笑為懦弱,沒有骨氣。因此,說話時應站在與對方同等的地位,以民主的方式相互交換思想和意見,也是一種說話技巧。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一個擅長說話的人,是不被形式所拘束的,他既不采取說教的方式,也不以炫耀自己的方式來交談,他能做到的是每一個和他說過話的人,都會認為他是最理想的交談對象。他的態度始終是那麼自然開朗,一方麵能接受別人的忠告,另一方麵也能給別人以啟發。這種人不論在任何場合都能獲得別人溫馨友好的對待,而且還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當然,如果這種人還具有較強工作能力的話,那麼他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
曾有一位公司的總經理查爾斯先生說過:“隻所以要講究說話的技巧,是因為許多人常常不假思索就信口開河,因而導致種種不良的後果。”他還說:“為了達到目的,說話時必須力求簡單明了而且具有說服力。但最重要的是,該說則說,不該說則不說,而且不了解的事也不該說,甚至突然想起的話題,也應該盡量避免向朋友提及”。
要善於運用表情和手勢
表情也是談話的一部分。對於用期盼的表情正在聽自己說話的人來說,誰都願意繼續說下去。而如果自己用明朗的表情開始交談,對方同樣會容易傾聽自己的意見。
談話中應避免以下情況,即說什麼都以不耐煩的表情回答,或以陰沉的臉色勉勉強強地說話,也不應該用戲弄人的冷笑的表情說話。在社交中要懂得控製自己的感情,這也是常識性的禮貌。
過分誇張固然不好,但說話時運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顯出愉快的樣子,巧妙地用一些肢體語言等都是一種好的方法。“太棒了!”當你這樣讚美對方時;或者高興的時候,輕輕地拍拍手;“交給我來辦吧!”拍拍胸脯,如能爽朗地表現出自己的感情,自然地采用一些手式也是很好的。
傳達噩耗要婉曲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災難、不幸,甚至是噩耗,有時會無情地降臨到人們的頭上。這種不幸帶給親人們的打擊像晴天霹靂、地陷天傾一般,令人驚懼、痛苦,難以承受。特別是對於年邁的老人,身患疾病的親人,在這突如其來的致命打擊麵前,很可能生出意外,出現“禍不單行”的情形。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把不幸消息通知當事人時,就應格外講究方式方法,盡可能地減輕或緩解對他們的刺激,避免發生不必要的麻煩。
通常有這樣幾種傳達方式可供選擇:
1.直言直告法
對於那些性格剛強、有地位的人,如果他的親屬遇到不幸需要通知時,就可以直接說明,或用委婉語言說明,一般情況下他們是能頂得住的。比如,某部師長的兒子在戰場上犧牲了,在把這一消息告訴他之前,前方的領導還有些顧慮,要不要立即通知他。可是考慮到他是軍人,又是領導,對於這場戰爭的嚴酷性是有思想準備的,所以不能瞞著他。於是,前方的領導以悲痛的心情,把這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告訴他,說:“師長同誌,……您知道,這次戰鬥打得很艱苦,很多同誌犧牲了。你的兒子不愧是將門之後,表現十分英勇,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師長一直沉默著聽對方講述,淚在眼裏打轉轉,但始終沒有流出來,片刻,他說:“我為有這樣的兒子感到驕傲!”
這種直言方式適宜於有一定精神準備的情形,比如,對於久病不愈之後的噩耗,對於戰場上的犧牲等。但是更多的情況下不宜采用這種方式。
2.委婉暗示法
對於飛來之禍造成的不幸,而他們的親屬又心地狹窄,或神經脆弱,或年邁多病,如果直言相告,就可能出問題,這時最好使用委婉方式傳達不幸消息。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很強的詞,可以用同義替代詞彙。比如:“他走了”、“他出遠門了”、“我們沒有留住他”等,把不幸消息傳遞過去,讓對方意會,並承受這一不幸的事實。比如,有一位老工人的兒子在工作中因公犧牲了,工會的同誌把這個消息告訴他時,這樣說:“咱們廠發生了一起事故,這是不可抗拒的災難,你的兒子離開了我們,大家十分懷念他。”在這裏他們並沒有直接說出老工人的兒子犧牲,但是,老工人已經明白。他感到痛苦的同時,卻十分理智,說:“今天早上我的眼老跳,想著沒有好事,唉,沒想到這麼無情……”老人堅強地接受了這一事實。
3.漸次滲透法
當估計到不幸消息對於當事人可能造成致命打擊的時候,就不宜一次性的通知對方,可以采取漸次滲透的方法,一次比一次多的把壞消息透露過去,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使之增強承受力,最後把實情說出時,對方就不會感到突然了。
比如,有一位老人體弱多病,心髒不好。在外地工作的小兒子是他最寵的。這年過年時兒子來信說要回來看望老人,老父親十分高興,在家裏準備了很多好吃的。可是兒子在回家的路上出了車禍死了。這個消息如何告訴老人呢?如果直說,後果不堪設想。於是家人運用了漸次滲透的方式,先告訴他說:出了車禍,兒子受了傷,正在搶救。過了一天又說“還在搶救,情況不好”。又過了一天人們開始叫他作“最壞的準備”。最後告訴他:“醫生作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沒有留住他。”此時,老人已經明白了,顯得很鎮定。
這種方式對於有病的人來說是必要的。在實施的時候,還可以多請幾個人配合實施。比如,請他們信得過的人和關係密切的人在場,這樣在通知之後,可以配合做一些思想工作,效果會更好。
4.隱瞞自悟法
對於神經十分脆弱,已經經不起刺激的人,對他們傳達不幸消息還可以采取長時間回避真情的方式,讓他們在時間的消磨中,習慣於失去這個親人的生活,自己漸漸地悟出真相,以減少不幸的發生。有一個農村婦女有兩個兒子,在解放初期,二兒子抗美援朝犧牲在戰場上,但是這個消息不能告訴她。她沒有文化,又早年喪夫,經不住這樣的打擊。所以,村裏的人把這個消息都封鎖起來,不讓她知道。過了幾年,她見一同去參軍的人回來了,她的兒子還不回來,就到處去打聽。她的大兒子說,弟還在前線,並把軍功章給她看,她信以為真。隻要知道兒子還活著,她的心裏就有精神支柱。不久,她家的大門口掛上了一個“光榮烈屬”的牌子,人們告訴她,兒子很光榮,她也這樣看。又過了幾年,她已經漸漸地明白,兒子是不在了,要不為什麼連個信也不來呢?可是她已經適應了沒有這個兒子的生活。她主動找了村裏幹部說:“你們也不用瞞我了,我知道我的兒子是不在了。你們也是好意,不過我來就是聽你們一句準信,我老婆子是可以頂得住的。”這時,村幹部才把真實的消息告訴她,並說:“你是烈屬,你的生活我們村裏包了。”她默默地走了,還是和過去一樣地生活,並沒有垮下去。
總之,通知他人壞消息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一定要認真去做,要根據不同對象的情況,采取適當的方式和語言,才能收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5.實話巧說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就是關於說話方麵的事情。
一日,在某藥房意外出現這樣的情景,既讓人可笑,又讓人感覺生氣:那天有一位男士十分痛苦地用手捂著牙痛部位,詢問營業員是否有治療牙疼的速效藥。營業員找出一種藥後告訴男士,這是癌症和術後患者止疼的特效藥,還一再強調治療癌痛效果很好。男士聽後勃然大怒:“你咋這麼賣藥,我是牙疼,又不是癌痛,推薦這種藥詛咒我嗎?”那位男士當時就憤然離開藥房。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一句話說得讓人跳,一句話說得讓人笑”,同樣的語言,但表達方式不同,結果就大不一樣。說話要分場合、對象,要有分寸,最關鍵的是要懂得語言藝術,嫻熟地使用語言藝術。
經過分析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那位男士不滿意的原因吧,那位在當時營業員反複強調治療癌痛,犯了人們的忌諱。常言說:“牙疼不算病,疼起來就要命”。也許營業員十分同情那位男士的痛苦,出於好意,認為治療癌痛都有特效,何況治療牙疼了,她也隻不過是“實話實說”而已。但是那位營業員卻萬萬沒有考慮到,飽受牙疼折磨的人心情煩躁、易怒,需要理解、安慰,接待這樣的顧客更要體現人文關懷,“實話”需要巧說。
其實像這樣“實話實說”並沒錯,但有時候“實話巧說”效果會更好。據說,英國詩人拜侖一次看見一位盲人身上掛著一塊“自幼失明,望君憐恤”的牌子乞討,可他手裏的破盆卻空空如也。於是,拜侖揮筆將牌子改為“春天來了,我看不見。”結果路人紛紛解囊。路人的同情心被拜侖“實話巧說”喚起。
作為一名經營藥品的營業員,掌握語言藝術和說話技巧,“實話巧說”更重要。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交流是避免不了的,同時說話的雙方彼此都希望對方能對自己實話實說。但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和情況下,如顧及麵子、自尊,以及出於保密等等,這種實話實說往往會令人尷尬,或傷人自尊,或引發不必要的矛盾。因此,實話是應該說的,但更應該巧說。那麼怎樣才能把實話說巧,說得讓人聽了順耳,欣然接受呢?這裏介紹幾種方法,供朋友們參考:
第一種就是:由此及彼肚裏明
當兩個人的意見發生分歧的時候,如果實話“實說”直接反駁就有可能傷了和氣,影響團結。
這個時候就需要采取這種方法,因為這樣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這裏就有這樣一個例子:一次事故中,主管生產的副廠長老馬左手指受了重傷被送往醫院治療,廠長老丁來病房看望時,談到車間小吳和小齊兩個年輕人技術水平較強,但組織紀律觀念較差,想讓他們下崗一事。老馬當時沒有表態,隻是突然捧著手“哎喲哎喲”大叫。丁廠長忙問:“疼了吧。”老馬說:“可不是,實在太疼了,幹脆把手鋸掉算了。”老丁一聽忙說:“老馬,你是不是疼糊塗了,怎麼手指受了傷就想把手給鋸掉呢。”老馬說:“你說得很有道理,看來有時候,我們看問題,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麵而忽視了另一方麵哪。老丁,我這手受了傷需要治療,那小吳和小齊……”老丁一下子聽出老馬的的“弦外之音”,忙說:“老馬,謝謝你開導我,小吳和小齊的事我知道該怎麼處理了。”老馬把手有病需要治療類比人有缺點要改正,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結合了起來,既沒因直接反對老丁傷和氣,維護了和廠長之間的團結,又成功地解決了問題,實在是高!
第二種就是:抓住心理達目的
這一點的重點就是要抓住人的心理,從而運用激將的方法,進而達到自己真實的目的。一位穿著華貴的婦女走進時裝店,對一套時裝很感興趣,但又覺得價格昂貴,猶豫不決。這時,一位營業員走了過來對她說,某某女部長剛才也看好了這套時裝,和她一樣也覺得這件時裝有點貴,剛剛離開。於是這位夫人當即買下了這套時裝。這位營業員能讓這位夫人買下時裝,正是巧妙抓住了這位夫人“自己所見與部長略同”和“部長嫌貴沒買,她要和部長攀比”的心理,用激將的方法巧妙達到了讓夫人買下時裝的目的。
第三種就是:藏而不露巧表達
就是運用多義詞的不同意思來委婉曲折地表明自己要說的大實話。林肯當總統期間,有人向他引薦某人為閣員,由於林肯早就知道該人品行不好,所以一直沒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氣地問他怎麼到現在還沒結果。林肯說,我不喜歡他那副“長相”。朋友一驚道:“什麼!那你也未免太嚴厲了吧,‘長相’是父母生就的,也怨不得他呀!”林肯說:“不,一個人超過四十歲就應該對他臉上那副‘長相’負責了。”朋友當即就聽出了林肯的話中話,再也沒有說什麼。很顯然,這裏林肯所說的“長相”和他朋友所說的“長相”,根本不是一回事。林肯巧妙地利用詞語的歧義性,道出了他“這個人品行道德差,我不同意他做閣員”這句大實話,既維護了朋友的麵子,又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說話別招萬人煩
人們在人際交往中離不開交談,但談話千萬別招人煩。
那麼,在交談中哪些方式不受歡迎,容易招致“萬人煩”呢?
1.喋喋不休、滔滔不絕
許多朋友在與人交談中,總將自己放在主要位置,自始至終一人獨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銷自己,滔滔不絕地訴說自己的故事。有個名人說過,漫無邊際的喋喋不休無疑是在打自己付費的長途電話。這樣不但不能表現自己的交談口才,反而令人生厭。要知道池蛙長鳴,不為人注意,而雄雞則一鳴驚人。這就說明過多地“說單口相聲”不能交流思想,不能增進感情。交談時應談論共同的話題,長話短說,讓每個人都充分發表意見,留心別人的反應,這樣才能融洽氣氛,眾情相悅。正如亞曆山大·湯姆所說:“我們談話就像一次宴請,不能吃得很飽才離席。”
2.尖酸刻薄、烽煙四起
言談交際中有時免不了爭辯,但善意、友好的爭辯更能促進彼此間的了解,活躍交際環境,起到調節氣氛的作用。有時,一場精彩的爭辯會令人蕩氣回腸,齊聲喝彩。但是尖酸刻薄、烽煙四起的爭辯會傷害人,導致心情不爽、敬而遠之。尖刻容易樹敵,隻要我們想一想,如果你在言談中出現四麵楚歌、群起攻之的局麵,自己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
3.逢人訴苦、博取同情
在人的生涯中,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和苦難,但每個人對待的方式不同,有的人迎難而上,有的人知難而退,有的人卻將苦難帶來的愁苦傳染給別人,在眾人麵前條陳辛酸,以獲同情。小泉是一名稅務幹部,工作上難免碰到一些挫折——追稅遭到冷漠,查稅遭到無端謾罵等,他因而大傷腦筋,憂從中生。於是就經常唉聲歎氣,怨天尤人,說這工作太難做了,實在不想幹了,一肚子的苦水。工作之餘,朋友相聚,共敘衷腸,小泉少不了將苦水倒出來。開始時,朋友也願為之排憂解難,想一些法子,給他鼓鼓氣。但是每次相聚談話都是如此,朋友們就覺得小泉太沒誌氣,簡直就是一個“苦水瓶”,以後與他的交談漸疏。所以,交際中一味地訴苦會讓別人覺得你沒魄力,沒能力,會失去別人對你的尊重。
4.無事不通、無事不曉
言談中,談話的內容往往涉及天文、地理、曆史、哲學等古今中外、日月經天、江河行地般的話題。如果你在交談中表現“萬事通”、“耍大牌”,到時定會打自己的嘴巴,砸自己的腳。因為交談是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方式,而不是表現學識淵博、見識廣泛的舞台。更何況老子曾說過:“言者不知,知者不言。”交談中什麼都說的人其實什麼都不知道。“兩小兒辯日”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大教育家孔子都會在兩個小頑童麵前碰了釘子,可見人千萬不要耍能耐。
總之,在社交場合,誠實與熱情是交談的基礎,用十分鍾的時間聽,再用十秒鍾的時間講,注意自己的話是否會引起反感。這樣,你的話語才能精彩,你才能贏得更多朋友的尊重和幫助。
5.得理也饒人
美國總統柯立芝有一次批評他的女秘書:“你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個迷人的小姐。隻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時注意一下標點符號,讓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樣可愛。”女秘書對這次批評印象非常深刻,從此打印文件很少出錯。
身為美國總統,柯立芝可算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之一了,說話如此委婉、客氣,這是他好修養好氣度的體現。假如他換一種盛氣淩人的口吻喝斥:“怎麼搞的!連標點符號都搞不清楚,虧你還是XX大學畢業的!”隻能讓對方反感,達不到糾正對方的目的。
說話也是一門藝術。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有很多人,說話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本來是不錯的,但由於不注意說話藝術,往往導致無謂的誤解和爭端,甚至影響團結。
有一次,公共汽車某個乘客在公共汽車上蹺著二郎腿,影響了過道人流走動。一位女士杏眼一瞪:“下雨天,蹺那麼高幹啥子?”對方自知理虧,雖然放下了二郎腿,但心裏肯定很反感。假如那位女士微笑著站在他麵前,指一指他的腿,僅憑“身體語言”,就可使對方乖乖地改正錯誤。
誰沒有一點自尊?誰沒有麵子觀念?隻要我們記住:在一個團隊中,有職位的高低、分工的不同,但絕對沒有人格的貴賤。你需要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嗎?那好啊,那也正是人人都需要的。
說話時的聲和氣要恰當地控製
說話是人們交流信息、傳情達意的一個重要手段。它所表達的意義是通過人們對其發音器官的有意識控製和使用而表現出來的。這種控製和使用的一個重要對象便是說話的聲和氣。恰到好處地使用聲和氣不僅能充分地表達說話的意圖和情感,而且還能使說話生機勃勃,充滿藝術的感染力。
根據語音學音素、音位的原理和人們說話時用聲用氣的心理狀態及規律,我們可以把聲和氣通俗地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和聲細氣
這種聲和氣宛如柔和的月光和涓涓的泉水,由人心底流出,輕鬆自然、和藹親切、不緊不慢,能給聽者以舒適、安逸、細膩、親密、友好、溫馨的感覺。人們在請求、詢問、安慰、陳述意見時常使用這種聲和氣。它可以弘揚男性的文雅大度和女性的陰柔之美。尤其是在抒發情感時,這種聲和氣的運用更具有一種迷人的魅力。
2.輕聲小氣
它可以表現說話者的尊敬、謙恭、謹慎和文雅。在和別人交談時,使用它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距離、密切雙方之間的關係。有時,它還能避免一些可能會招致的麻煩。當然,用它來公開堅持意見、反駁別人、維護正義和尊嚴或表示強調是不可取的。
3.嗲聲嗲氣
被寵愛者(通常女子和兒童)對寵愛者說起話來嗲聲嗲氣,不僅能恰當好處地表現自己嬌滴滴的秀氣,更能博得寵愛者的愛心和情感。可見,這種嗲聲嗲氣實際上是愛的生命的律動。
4.大聲吼氣
鐵人王進喜曾有一句名言:“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可見,大聲吼氣可以表現說話者的英勇精神、堅強意誌和剛毅決心。此外,它還可以表現威脅、指責、氣怒,宣泄等意思,並能起到強化意識、渲染氣氛、深化表現力度等作用。
5.高聲大氣
這是一種人們用來召喚、鼓動、說理、強調和表達自己激動心情的聲和氣。它可以表現說話者的激情和粗獷豪放的氣質。雖然它和大聲吼氣都屬於高音頻和高調值,但是,它和大氣吼氣卻有所不同。它通常是用來表示極度的歡喜或慷慨激昂。
6.粗聲粗氣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們難免會遇到一些麻煩或苦惱。於是,粗聲粗氣地說它一通便成了一種自我排憂解愁的好方法。不過,聽者習慣把粗聲粗氣與指責、反駁、訓斥、頂撞、反感、抱怨等聯係在一起。因此,使用這種聲和氣時,應謹慎小心。
7.惡聲惡氣
世界雖然美好,但仍然有心術不善的人或令人深惡痛絕的事。用惡聲惡氣來鞭笞這些醜惡的人或事,可以起到警告、怒斥、敵視、憎恨、蔑視、製止等作用。此外,它還可以宣泄說話者的不滿和憤怒等情感。
8.冷聲冷氣
由於某種特殊的原因,說話者有時不能或不便用惡聲惡氣來公開而又強烈地表示自己的意圖和情感。於是,冷聲冷氣便可代替惡聲惡氣,成為說話者的一種“冷戰”的方法。它除了可以間接地表示惡聲惡氣所表示的意思外,還可以表示討厭、譏諷、挖苦、不願意、不讚成等意思。
9.怪聲怪氣
人們習慣把自己所憎惡或討厭的人在說話時所使用的聲和氣看作是怪聲怪氣。因而,這種聲和氣常含貶義。不過,在有些場合下,借機模仿自己所憎惡或討厭的人的怪聲怪氣,倒能表示說話者蔑視、憎惡等意思和起到挖苦、嘲諷的作用。
10.低聲下氣
它原是說話者在對有身分、有地位、有某種特殊的背景或自己所尊敬的人說話時,為了表示尊敬所采用的一種特殊的聲和氣。不過,人們現在常把它看作是奴顏媚骨和窩囊的表現。
11.唉聲歎氣
人生並非如同夢幻的仙境,生活也並非總是充滿著陽光。人們不時會遇到一些憂心苦悶、不快或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借用唉聲歎氣可以發泄說話者的內心苦悶和表示因自己無能而感到抱歉、追悔和內疚。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對某些背景特殊的人唉聲歎氣和輔之以笑容的話,倒是別有一番意思和情趣。
12.怨聲怨氣
遇到不公正、令人不滿和不快的人或事情時,用這種聲和氣可以表現說話者埋怨、哀怨、不滿、不快等情緒。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一種發泄內心不快和自我安慰的方法。
13.有聲有氣
在有些情況下,說話者會一反常態,說起話來讓聽者隻聞其聲,不覺其氣。這種有聲無氣的說話方式表明說話者精神沮喪、意氣消沉、心煩意亂、缺乏興趣、懾於某種威脅或體力不支。常言的“有氣無聲”也屬於這種範疇。
14.吞聲忍氣
這是一種有意識的吞音現象。它通常表示說話者內疚、恐懼、慚愧、遺憾、無奈、懦弱等心理狀態和性格特征。常言的“欲言又止”在一定程度上也屬於這種範疇。
15.屏聲屏氣
由於某種特殊的原因,說話者無意識地暫時抑止聲和氣,或者有意識地閉住聲和氣,這樣往往能產生或製造某種設想的說話效果。比如:吸引、被吸引、尊敬、謹慎,等等。
16.泣聲悲氣
當說話者感到悲憤、蒼涼、傷感時,說起話來便會帶有一種無意識的泣聲悲氣。善於表演的人能借此表現極度的哀傷,以喚起聽者的憐憫和同情。這種聲和氣的最大特點就是氣多於聲。
17.破聲破氣
我國歌壇上曾興起了一股“西北風”。這種“西北風”的演唱特點就是歌唱演員以破聲破氣來表現西北人、山裏人乃至一些普通人的那種粗獷、豪爽、熱情、奔放、堅強的氣質和性格特征。
除上述以外,常見的聲和氣還包括:歡聲喜氣、平聲靜氣、陰聲陰氣、慘聲慘氣,等。
不同的聲和氣表達著不同的意思。因此,我們說話時,不僅要注重遣字用詞,而更應該選用好恰當的聲和氣。這一點十分重要。否則,再美的詞語也會失去其光彩,並很有可能引起聽者的猜疑、妒忌、不滿、反駁、敵視、唾棄和嘲笑。
總而言之,我們在使用聲和氣的時候,必須遵循下列幾項基本原則:
1.某一種聲和氣所表示的特定意思是在人們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這種意思具有其特定的穩定性,是不依個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這是說話聲和氣的語義特點。我們隻能遵循這一特點,而不能根據個人的好惡去隨意地違背它或者改變它。例如:不用大聲吼氣來抒發自己的柔情蜜意,不能用粗聲粗氣來稱讚別人,更不能用惡聲惡氣來表現我們激動的心情。否則,我們將不能正確地表達我們的本意,甚至還會招致麻煩和痛苦。由此可見,隻有遵循聲和氣的語義特點和選用恰當的聲和氣,我們才能很好地表達我們的意思。
2.不同的聲和氣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意思。這是語言一種歧義現象。僅以“你這死鬼”舉例。用粗聲粗氣說,它表示反感、抱怨、指責;用惡聲惡氣說,它表示怒斥、憎恨、警告;用陰聲陰氣說,它表示詛咒;用柔聲細氣說,它表示親昵;用嗲聲嗲氣說,它表示打情罵俏或假罵真愛;用高聲大氣說,它表示向聽者示意去采取某種行為;用唉聲歎氣說,則表示被迫接受對方的建議或行為,等等。因此,使用好聲和氣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要盡力避免可能會出現的歧義現象。
3.區別對待使用聲和氣時,我們不能忽視說話對象的年齡、性別、社會地位、文化修養等因素和使用的時間及場合。要根據說話對象和上述因素、不同的時間及場合而選用不同的聲和氣。例如:對長輩、女性、社會地位高或文化修養深的人應使用和聲和氣、柔聲細氣和平聲靜氣,不應大聲吼氣、高聲大氣或粗聲粗氣。妻子在丈夫麵前嗲聲嗲氣往往會產生良好的效應。
但是,若妻子在大庭廣眾之下也對丈夫嗲氣嗲氣,非但不會激發丈夫的情趣,反倒會自討沒趣。
4.積極向上。人生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我們有時會有不滿、不快、傷心、憂愁或悔恨,但懂得和善於生活的人不會因此而沉淪,他們會從中振作起來,成為生活的強者。因此,我們在說話時,使用的聲和氣要力爭積極向上、催人奮進和充滿活力。這樣,我們才能給別人留下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