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頒獎典禮(2 / 3)

“他們怎麼知道是自殺?”

軒轅沉吟了一下,看著溪川的眼小心地說:“以160碼的速度直衝向路障,撞上建築物。雖然事故導致車毀得很嚴重,不過刹車管倒沒損壞,可是……現場沒有刹車痕跡,車上也沒有其他人。”

“是嗎。”溪川有點哽咽,“可是就算這樣我也不相信她會自殺,像她這樣的人……”

“是絕對不會自殺的。”軒轅接了口。

溪川詫異的眼神看向他。

“雖然自責這種情緒足以毀掉一個人所堅持的全部信仰,但漣在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擊垮的人。唯一能讓她絕望的是沒法給父母報仇,可現在雖然處境艱難,但從複仇的角度來說,反而已經到眼看就要成功的地步,她怎麼會放棄呢?”軒轅頓了頓,又苦笑了,“不過也許隻是我主觀上不願相信罷了。”

溪川突然奔到明櫻左側,把手靠上玻璃,臉也快要貼上去。

“怎麼了?”軒轅跟過來。

溪川緊蹙眉頭的臉轉向軒轅:“明櫻的手表,不見了。”

男士寬表帶銀色手表。

父親留下的唯一遺物。

即使溪川根本不知道其中的意義,但從明櫻從不摘下的重視程度也可以看出它的重要。

“可能在易理事長那裏。搶救的時候肯定會摘下,當時易理事長在場。”

“老爺子在?”

“對媒體封鎖消息的也是他。沒看見上來的電梯口有人守著嗎,是你們公司的人哪。”

由於太心急如焚,溪川完全沒有留意:“這是為什麼?”

“因為老爺子身體吃不消,剛走,吩咐他們保護著漣在。”軒轅沒找到這問題的重點。

“不是,我是問,明櫻每次出事老爺子都異常關心,究竟是為什麼?”

“因為漣在的母親吧。”

溪川的腦海中迅速篩選出關於這答案的全部信息:“陳澄嗎?和易新誠有什麼關係?”

“你出生之前的事,他們戀愛了整整7年。”

每個人接受悲劇的方式不同。

當最愛的人離去時,有些人會由愛生恨,讓這恨意在真的或假的仇人身上找到落點,放縱它肆意蔓延,最後非要針鋒相對來個決一死戰方能釋懷。

另一些人,獨守著愛把回憶封存,釀成陳年的甘露,不斷在別人身上尋找與逝者相似的點滴。

和他相似的個性。

和她相似的聲息。

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悲哀——內心那麼疼痛,記憶卻依舊清晰。

生命體征一度全部消失。

腦部和髒器都受到撞擊,傷勢嚴重,深度昏迷,隻能依靠呼吸機維持著最後一絲氣息,很可能就此永遠沉睡下去。

據說植物人是有一部分意識的,所以明櫻這種現狀連植物人都算不上。手術後48小時能蘇醒的話就是僥幸逃過一劫,可72小時都過去了她也沒有醒來。

90%的可能性,直到腦死再也不會醒來。

麵對這樣的噩耗,溪川愣愣地把指甲掐進皮膚裏,流不出眼淚。

是死去的人更幸運,還是看著人死去的人更幸運?

一遍又一遍地體會過後,心裏早有答案。

溪川覺得從小到大,現在是自己最冷靜的時候。

“離開對累了的人來說未嚐不是解脫。家人、愛人,現在是朋友,全都死在了我眼前,可是這其中,明櫻是唯一一個我不想緊緊抓住她的手不放的人。我想抓住的隻是真相。”

從理事長處借來的“明櫻的遺物”,多少給了溪川一些線索。

手機。

當時在場的巡警回憶道,從毀損的車裏被救出來時明櫻耳朵裏還塞著手機的耳機。手機同樣受到損壞,已經無法開機了。可能是想求救,但卻昏迷了。

拜托軒轅用非常規手段查了明櫻的通話記錄,車禍發生前四個小時沒有任何通話。排除了因為邊打手機邊開車分神而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可是她又明明是在聽電話。

好吧,可以理解為想撥打電話求救卻沒能成功。

那麼之前的幾個號碼呢?

最後的號碼,回撥過去,是明櫻的律師。

當軒轅詢問他與明櫻的談話內容時,他表示不能透露。

想至少讓半生深受流言蜚語迫害的明櫻清淨安寧地走完剩下的一小段路程,她受傷瀕死的消息在YXC的控製下至今對外封鎖。

軒轅不想橫生枝節,沒有再擺明真相對律師追問下去。

和律師有關的事,與商業有關,與百裏娛樂有關,與複仇有關。軒轅猜測到這裏就覺得可以對此線做個小結暫時擱置了。

倒數第二個號碼,是花店。

位處郊區的一家。

軒轅特地驅車去了一趟。店的門麵也不大,裏麵隻有一個女孩在守店。雖然開始時也表示要對客戶信息保密,但在軒轅訂了1000朵百合後立刻鬆了口。

明櫻訂了三個花束,其中兩束讓店裏代送。

軒轅掃了一眼記錄本上的地址,知道是送到時笙蓧和岑時墓前的。

按照這個邏輯,不難猜測第三束花的去向。送到墓地,還要親自送,是給父母的。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那麼晚她會在那條偏遠的路上撞車,應該是正從墓地回市區。

明櫻的事即使對景添也保密了,這使得溪川的行動大費周折。完成一天的通告後,被景添送回家,又不得不自己開車回到離電台更近的醫院。

走進病房看見滿屋的百合花,軒轅已經守在一邊睡著了。

溪川推醒他:“手機通話記錄查到什麼線索了嗎?”

“幾乎沒有。隻知道她訂了花送給故人。”

溪川環顧一下四周:“你也訂花給明櫻了?”

“不是給明櫻是給你的,不過你幾乎不回家,都待在這裏,所以放在這裏了。”

溪川有點意外地挑挑眉毛:“為什麼送給我?”